大纲生物2节 课时知能训练_第1页
大纲生物2节 课时知能训练_第2页
大纲生物2节 课时知能训练_第3页
大纲生物2节 课时知能训练_第4页
大纲生物2节 课时知能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授课提示:对应课时作业(五)一、选择题1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周期是指从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开始为止B可以用14C标记法研究细胞分裂的基本规律C有丝分裂是所有生物体细胞增殖的基本方式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征基本相同解析:细胞周期应该是从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所有的有机物中都含有C元素,因此用14C标记法不能研究细胞分裂的基本规律;青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征基本相同。答案:D2(2011年衢州检测)如图表示四种植物细胞

2、的细胞周期(按顺时针方向),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C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解析:细胞周期是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从aa)所经历的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ab)所用的时间比分裂期(ba)长。不同细胞的分裂期(ba)所经历的时间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在分裂间期,DNA复制但没有着丝粒断裂,染色体不加倍。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处于分裂期细胞数目多的,即分裂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细胞,应选丁。答案:B3(20

3、11年宝鸡模拟)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着丝点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A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与成熟区细胞B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与神经元细胞C人骨髓造血干细胞与B细胞D适宜条件下的酵母菌与肺炎双球菌细胞解析:能连续分裂的细胞内着丝点数目可呈周期性变化。蚕豆成熟区细胞、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与神经元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答案:C4人体细胞增殖过程中,如果纺锤体不能形成,则会发生()A细胞中的个别染色体增加B染色体不能复制C在后期,染色体不能平均分开D对细胞增殖无任何影响解析: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纺锤体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如果纺锤体不能形成,分裂

4、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成倍增加,而不是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的复制在纺锤体形成之前,所以纺锤体对染色体的复制无影响。答案:C5(2011年黄冈摸底)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A图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D复制后,图中DNA数量和染色体数量均加倍解析:由图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散乱分布,推断为前期,出现细胞板,推断为末期,着丝点分开,染色体被拉向两极,推断为后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推断为中期。明确了图中只有分裂期,没有细胞分裂间期,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由前期

5、和中期的染色体数知,体细胞中染色体为6条。复制后的细胞,DNA数目加倍,但因染色单体仍被一个着丝点连接,还称做1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答案:B6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在BC段中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B若是植物细胞,在BC时期会出现赤道板,在CD时期会出现细胞板C若是人体细胞,则DE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46条D用电镜观察马蛔虫受精卵细胞,会发现中心粒复制和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AB段解析:间期染色体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不变;在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后期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每个染色体又

6、只含有一个DNA分子。中心体的复制在间期,而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前期。由图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可知,BC时期为前期和中期;CD为后期;DE为末期。赤道板是细胞中央的空间平面,一直存在;细胞板出现在末期;若为人体的细胞,DE后期含有92条染色体;中心粒复制发生在间期,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前期。答案:A7(2011年郑州模拟)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B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可见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向两极缓慢移动C蓝藻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有序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

7、中央由高尔基体囊泡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细胞壁D人的受精卵卵裂时,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西瓜芽尖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一致;制片过程中,洋葱根尖细胞已经被杀死,不能观察到染色体向两极移动;蓝藻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答案:D8用3H标记的胸苷和3H标记的尿苷(它们是合成核酸的原料),分别处理活的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检测大分子放射性,最可能的结果是()A前者部分细胞检测到放射性,后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B前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只有局部区域细胞检测到放射性C两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D两者所有细胞都

8、不能检测到放射性解析:胸苷是合成DNA的原料,尿苷是合成RNA的原料。所有的活细胞内都有转录、翻译过程,能够合成RNA,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尿苷;DNA分子复制只发生在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中,部分细胞进行有丝分裂,部分可以检测到放射性胸苷。答案:A9(2011年桂林模拟)右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子房壁细胞,据图推理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A由于纺锤丝的牵引,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若该细胞继续分裂,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活动将增强C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D该细胞已发生基因突变,突变发生在图示时期之前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已分裂,染色

9、体向两极移动,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该细胞继续分裂进入末期,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活动加强,参与细胞壁的生成。着丝点的分裂与纺锤丝的牵引无关,在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先分裂,然后,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答案:A10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这些细胞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和染色体上被32P标记的DNA分子数分别是()解析:将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标记,然后放在不含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

10、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染色体上DNA分子都有一条链具有放射性。在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全部有放射性。答案:A11(2011年南充模拟)取染色体DNA被32P标记的蛙(正常体细胞有26条染色体)的精子与未被标记的卵细胞受精。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关于该受精卵及其分裂所产生后代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次卵裂结束及原肠胚时,胚体中最多分别有4个和26个细胞带放射性B因为在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原肠胚时期带放射性的细胞数无法确定C取胚体的细胞制片观察,每个细胞内都可以看到染色体D分裂时细胞质遗传物质随机分配,是生物体形成各种不同细胞和组织的主要原因解析:由题知该受精卵中有

11、13条染色体DNA被标记,即有26条DNA单链被标记,据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二次卵裂结束及原肠胚时,胚体中最多分别有4个和26个细胞带放射性;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所观察的胚体细胞若处于细胞分裂间期则看不到染色体;生物体形成各种不同细胞和组织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A12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D中

12、期20和10、后期40和10解析: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所以仍是20条染色体。而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一条染色体变成了两条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是原来的2倍,即40条。有32P标记的DNA分子双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经第一、二次分裂,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此时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如下图:从图中可见经第二次分裂含32P的染色体在中期同染色体数在后期含32P的染色体只占一半即20条。因此答案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13(2011年南京模拟)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某种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

13、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取样,进行放射自显影,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结果如下表:取样时间序号取样时间(h)被标记细胞A0细胞核开始被标记B3观察到一个被标记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C5细胞X着丝粒开始分裂D6细胞X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被标记细胞数目在增加E13被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F被标记细胞的比例在减少G100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试回答:(1)在表中_取样时间区段(用序号字母表示)内,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适于进行诱发突变。(2)分析表格中出现G的原因是_。(3)图1表示细胞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图2是同一种生物体内两个细胞分裂的图像。图1中d、e阶段细胞质中

14、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原有的mRNA不断被水解,还因为_;图2中m细胞处于图1中的时期和上表中的时期分别是_(填字母),m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n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分别是_、_。(4)图1所示过程中能否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_。解析: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DNA要解旋,结构不稳定,易发生突变;由于被标记细胞死亡,被标记细胞数目减少;d和e阶段属于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DNA不能转录成mRNA;m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为4,n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单体数为8;图1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答案:(1)AB和DE(2)被标记

15、细胞凋亡(3)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进行转录d、CD(或d、C)48(4)不能发生基因重组,能发生基因突变14(2010年高考四川卷)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对几种植物的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进行研究,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细胞周期时间(h)植物A时期B时期合计物种10.60.411物种180.518.5物种10.42.312.7物种16.5218.5(1)你认为A时期属于细胞周期的_期,此时,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为_,参与该过程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_。(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若从细胞周期考虑,最好选用物种_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_。(3)该小组还进一步探究了

16、秋水仙素溶液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材料用具: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广口瓶、剪子、滴管、玻璃皿(数个)、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0.02 g/mL的醋酸洋红液、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实验设计:第一步:_第二步:_;第三步:_;第四步:将根尖染色并分别制成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解析: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最长,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为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般选用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长的物种的细胞,较容易观察到分裂期的各时期分裂现象。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等问题。答案:(1)分裂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