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检验、鉴别和除杂知识点_第1页
初中化学物质检验、鉴别和除杂知识点_第2页
初中化学物质检验、鉴别和除杂知识点_第3页
初中化学物质检验、鉴别和除杂知识点_第4页
初中化学物质检验、鉴别和除杂知识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化学物质检验、鉴别和除杂知识点物质的检验原理:根据物质特有的性质及反应现象对该物质(或离子)进行确认,其对象常是一种物质或一种离子。检验方法【物理方法】依据特殊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由结论。如:SQ和NH3均有刺激性气味;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NaCl溶于水无明显变化等。【化学方法】利用物质特殊的化学性质,反应时产生的特征现象,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放由气体、生成沉淀等,通过观察、分析、得由结论。常见气体的检验(1)。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2)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3)

2、H2O:通过白色CuSQ粉末,白色粉末变蓝。(4) N%: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常见离子的检验H+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用pH试纸测定其pH,pH<7;加入少量活泼金属(K、Ca、Na除外)如:锌、铁等,有气泡产生。OH-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滴加无色酚酰溶液,溶液变红;用pH试纸测定其pH,pH>7;滴入CuSQ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滴入FeC3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1) CQ2-:滴加盐酸,由现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C卜:滴加稀硝酸和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SC42-滴加稀盐酸酸化后,再

3、滴入BaCb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3) NH4+:加入强碱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纸变蓝。(4) Ag+:加入HCl(或可溶性氯盐)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Ba2+:取少量试剂滴加适量Na2SC4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解。(5) Ca2+:取少量试剂滴加碳酸盐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温馨提示:物质检验的关键是:必须熟练掌握各物质的特征反应,并且正确的选择试剂和实验方法。物质的鉴别原理:根据各种物质在性质上的不同及反应现象的不同对几种物质进行区分,其

4、对象一般是多种物质。在试剂选择上有自选试剂、指定试剂或不加试剂之分。鉴别的方法【物理方法】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放热还是吸热等现象鉴别。常见物质或离子(1)依据颜色鉴别:含Cu2+溶液显蓝色;含Fe2+溶液显浅绿色,含Fe3+溶液显黄色;KMnO4溶液显紫红色。(2)依据气味鉴别:SQ、NH3均有刺激性气味。(3)依据溶解性鉴别:CaCQ不溶于水、Na2CO3溶于水。(4)依据溶解热现象鉴别: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NaCl溶于水后无明显变化。(5)依据磁性鉴别:铁丝可以用磁铁来吸引,而铝丝不可以。【化学方法】(1)特征现象法:利用物质间物理性质(如颜色等)的不

5、同,通过感观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由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剩余物质鉴别由O(2)两两混合法:当无法通过物理性质入手时,可以采用两两混合的方法,若能各自产生不同现象,便可加以区别。(3)借助产物法:若用以上两种方法还不能将组内的物质鉴别由来,可借用相关反应产物和酸反应加以鉴别(组内物质一般含有酸)。物质的除杂除杂原则:(1)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2)不减: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不能转变成其他物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3)易分:杂质易分离。(4)复原:被保留的物质应能恢复原状。常用的除杂方法:1 【物理方法】.过滤:适用于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如:粗盐提纯。2

6、.结晶:(1)蒸发:适用分离溶质与溶剂,除去可挥发的杂质,从含有HCl的NaCl溶液中分离由固体NaCk(2)降温:可溶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不同,从含NaCl杂质的KNO3中提纯KNO3。1 【化学方法】.转化法:将固、液、气体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2 .沉淀法:将杂质转变为沉淀而除去。3 .气化法:将固、液体中的杂质转变为气体而除去。4 .加热法: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5 .溶解法:将固体中的杂质转变为可溶物而除去。6 .置换法:类似于转化法,选用合适的试剂将杂质置换由来而除去。温馨提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因题而异,也可以几种方法合并并灵活地运用。1 常见气体

7、的除杂试剂和方法归纳(括号内为杂质).CC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 .C0(CQ):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3 .02(HCl):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4 .CC2(HCl):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干燥。5 .H2(HCl或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生石灰和烧碱混合固体的干燥管。6 .02(H20):通过浓硫酸。1 常见固体除杂的试剂和方法归纳(括号内为杂质).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过滤。2 .Cu(F&0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3 .CuO(Cu):在空气中(或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4 .CaCQ(CaC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

8、、干燥。1 常见液体除杂的试剂和方法归纳(括号内为杂质).NaOH溶液(Ca(OH):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2 .NaOH溶液(Na2CQ):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过滤。3 .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蒸发。4 .CaC2溶液(HCl):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过滤。5 .CuSQ溶液(硫酸):加入过量CuO粉末充分反应,过滤.FeC2溶液(CuC2):加入足量铁粉,过滤。m每“(*")*1»W-tjwvu.¥.4Ma<q*is«.CcK*£cawt:.殳二sKBKSK健5liM*£悌r型

9、1;王S4-工易3,«8ia5s亡«*«8«巾餐««*£<"&-*£«sstt<生账”1-整+壬£&£C2SH8一富£«亡,ss«r*wM«*(tf£,-r-lswlttMs?5*2!£*salt«t£*手wii投重衰K*rd。/变»0*一««*朱»超«史蒙*:中Itts£«*Kk*£/K4

10、tt0*丫5霍法«匕8。仁»父!机cr奚KsfsEwaKftlL王备旬rd&M|&。|«0。»余*««*,hIn3r-KI哈。SMFH8>3:£<<4ixc*sqrw¥«tfq耳,!Ms.svsss«9icTSS!9asa8tf*ssrs$»2m-*1»K.oMew*ft*£r«tf8*<*<<*6.«k«余asra.七435.o)<)LMNaav<5)2iFdel6

11、63;Mum*w£w*fWHG一!玲«MW*Hwa=£用¥0£4.s4jh“"u“。2铅广¥一公上安为也*聂£«-¥4余闻幡«。*¥,r*Blrr,x:】2Is:。/左Kvco/SSBaJIiB'/ss电1>*髭*X取sswwEISMoLy=*'<c«v6目TV«世由<*<&襄次把叱康£蜂VMt;£,e12ttrtgssttr才监收ft里二一一t:fr£忙6菜獐聚妥春&&

12、#163;*把««»*&M£-+aggHH-kFISHIM5一DVKO6%CO6*HK>.lyHNMT壬»wM1T3a。*IMlg*!s-205KSBMCM4fssn£5rM-.SZ.1NS节s&x;x»=?/bcssnFE«ttaFafJIs*w?3出£sac5Mi,«sMc纹a«ttcxs凄Hie=餐粽,/|餐ERS萨<0e«Kx,*r«z*£5H阖Etu25S朱盛£空1*.alsl<lrn”鬓78叁裳或IKsIBl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