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十三岁的际遇--陈金萍_第1页
8十三岁的际遇--陈金萍_第2页
8十三岁的际遇--陈金萍_第3页
8十三岁的际遇--陈金萍_第4页
8十三岁的际遇--陈金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银 川 十 六 中 教 案课题:十三岁的际遇主备人:陈金萍 课时:两课时组长审核:陈金萍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2、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3、体会作者展示后来居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2、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展示后来居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教 学 设 计修改与补充一部分(15):写作本文的缘起。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向往北大) 第二部分(612):写“

2、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进入北大) 第三部分(1317):“我”是不系之舟,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回报北大)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2、勾画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体会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意?第一部分:“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成功,悄悄升起在这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第二段中“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

3、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第二部分: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第三部分:“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

4、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这个部分用更多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情。归纳: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一情意。教 学 设 计修改与补充四、小结: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情意。五、迁移应用    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与她相比,虽然还有距离,但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

5、什么呢?第二课时一、 研读课文1、 1、第二部分中哪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可以看出作者分别赞美了什么?“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A北大的图书馆 B北大的人:写同学对知识和人生的探索,蓬勃的朝气,横溢的才华,敏锐的思想;写老师的治学,为人,育才;2、作者怎样评价自己的北大生活?浸透汗水、泪水与欢笑两年来的充实时光。 3、本文结构自由,内容纷杂,主旨含蓄,众多内容是靠什么统领于一体的?作者对北大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之情,是统领全文所有内容的一条感情线索。 4、第三部分表达什么感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对北大的深情,渴望为北大做贡献。二、精读课

6、文,品味语言美。            1理解“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和船工”这个句子的内涵。分析: 这是文中一个精彩的比喻。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不仅写出了北大的丰富,也写出了北大精神与学术的流动;把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老师比作“舵手与船工”,不但承接“河流”之喻,而且富有意蕴。(

7、答案:从大建校到现在,再到未来,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北大莘莘学子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永不停息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前行。)2、文中第三部分作者把自己比喻为“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情感?(仔细体味) 把自己比作“不系之舟”的意思是:作者是不会像永远靠在避风港湾的小船一样,而是要积极的驶向大海,去干一番大事业。这个比喻坚定无悔地表达作者不懈进取的雄心和建功立业,报答母校的情怀。3、本文以“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十六岁的小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作结,有什么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上回答)      

8、0;        流露了“我”对“湖光塔影”的无限依恋之情,与七岁时所见照片中的“湖光塔影”相映生辉。首尾遥相呼应,意味深长。三、巩固拓展 1、9段中“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的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运用了什么修辞?语序能否颠倒?说明理由。排比。语序不能颠倒。这个排比展示了“我”的成长与成熟,表达了“我”对自己进步的喜悦,对北大的感激之情。思想的成熟过程是不能颠倒顺序的。 2、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它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比喻。作者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波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