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平面看“的”_第1页
从语用平面看“的”_第2页
从语用平面看“的”_第3页
从语用平面看“的”_第4页
从语用平面看“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语用平面看“的”        摘要:传统上,对虚词"的"多在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上进行的分析,很少涉及现实语境等语用因素。 本文将在虚词"的"的研究中引入语境、受众、音节、语气、焦点、会话结构等语用理论,以王朔小说中出现的相关含"的"用例为依托,立足语用平面上对传统研究中含"的"偏正结构("A的B")、"的"字短语("X的")、"的"结尾的句子("

2、;S的")以及用"的"分割的动宾式词语、"什么的"结尾的句子等其他常用格式中的"的"做一全新的语用分析,以期更加全面的认识"的"字功能,进一步在语言研究中推进全方位的分析视角和立体化的思维模式,促进语言学向着更深更广的空间。 关键词:"的";语用分析;语气;焦点。 一、"的"研究回顾 "白"、"勺"字型之组合在现代汉语中承载着词性实虚不同的两个词:一是如"有的(dì)放矢"、"的(d&#

3、237;)确"之实词"的",一是如"粗糙的(de)感觉"、"好的(de)"之虚词"的"。其中,实词"的"是一个象形字或会意字,字典中释义为"箭靶的中心",它代表着"的"造字之初的本义;虚词"的"属于假借字,是借用实词"的"之形替换了原先笔画不顺的定语标志"底",并充当后起的句尾语气词"的"。 从统计数字看,虚词"的"在语料中出现的频率高达3.59%

4、,对"的"字的研究也主要是虚词意义上的。1961年,朱德熙在语文上发表了关于现代虚词"的"研究的滥觞之作-说"的",将"的"分为副词性后附成分"的1"、形容词性后附成分"的2"和名词性后附成分"的3"。在此之后,宋玉柱(1981)、黄国营(1982)、陆丙甫(1992)、胡裕树和范晓(1994)、袁毓林(1995)、沈家煊(1995、1999)、张敏(1998)、石毓智(2000)、郭锐(2000)等都陆续从不同的分析角度撰文,就"的"

5、的功能问题展开讨论,赞同将"的"加以归并,且做统一性处理。 然而众家学者的观点多是针对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的分析,至于那些句法、语义相同而实际表达效果迥异或在意义上有分歧的用例尚未做出圆满的解释。近些年来,随着语用学的异军突起和"三个平面语法观"的诞生发展,虚词"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杨石泉(1997)、杨讷、安姗笛和张伯江(1998)、袁毓林(2003)、陆丙甫(2003)、陆俭明(2003)、木村英树(2003)、司富珍(2004)等都在"的"研究中论述了语用理论不同程度的运用,为语法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

6、文也将立足语用平面,尝试着对现代虚词"的"的用法做一语用上的阐释,试图进一步开拓汉语研究的语用领域,放宽语言学的研究视野。文章将在介绍"的"研究的凭借后,分别从间隔语气、明晰层次、突出中心、调整音节等方面就"的"字功能展开论述。 二、语用平面的"的"分析 、语用分析的凭借 语料质量也会影响语言分析的效果,本文所选语料均源自王朔小说作品。王朔的多部作品曾被改编为影视剧,社会影响极大。又因其取材于北京市民生活,语言较为接近普通话标准,这样的语料更具规范性、代表性和说服力。由于汉语虚词意义空灵,难以直观描述,对"

7、;的"字研究也不可能单纯针对虚词"的"本身,而要借助一系列的搭配组合来实现。本文对"的"进行语用分析所依托的就是前人研究中广泛涉及的几个固定格式: 1、带有"的"的偏正结构"A的B"。如: 你爸爸的爸爸叫林逢龙,林逢龙的爸爸叫林敏公。(我P175) 你的幽默感已经叫人讨厌了。(橡P17)。 2."的"字短语"X的"。如: 玩儿的就是心跳。(玩P214)。 就要看仔细,找一个保鲜好的,老得慢点的。(痴P245)。 3、以"的"收尾的句子"

8、S的"。如: 这些菜应该分开各炒各的。(顽P57)。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哥们儿!(许P116)。 以上格式基本上代表了"的"的基本用法,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上的论述已有定论,下面我们将对其在语用平面上的功能做一较为全面的分析。 .间隔复杂A的语用功能 1、间隔复杂A,构成"A的B"疏密形式是"的"的语用功能之一。"A的B"中的"的"即为传统句法上所讲的定语标记,但复杂A在具体交际中并不是要在每个定语后都加上一个"的",如: 陈主编叫住一路点头哈腰倒退着用屁股顶开门遛

9、走的林一洲。(修P505)。 若在A中每个小定语后都加"的",从句法上讲也是完全允许的。 陈主编叫住一路点头哈腰的倒退着的用屁股顶开门的遛走的林一洲。 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通常并不这么说,省略与加上"的"对句法构造的形成和语义关系的表达并无大碍。然而"的"的出现与否又不是随意的,这就要考虑语用因素,参照的角度完全是语用平面上的。在这种层次繁复的多重定语A中,我们通常用"的"的隐与现来表示定语和中心语间疏密远近的不同关系,突出层次,以利于受众的接纳和理解。 2、隐藏"的"在语用上多为了形成有关&q

10、uot;A的B"格式的紧密结构。 您想象不出您在我们普通观众心目中的分量。(你P158)。 忽而在拐弯处迎面而遇一尊栩栩如生的凶猛古动物模型。(顽P53)。 如果我们在上面例子中多重定语A(划线部分)各小定语后都加"的",形成"普通的观众的心目中的分量"、"凶猛的古动物的模型",重复累赘的感觉使语义不甚明了。若要弄清A与B之间的语义层次,受众必须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得出准确精当的理解。原文例句就是省却"的"而改为直接组合,显示了语言单位结合的紧密程度。这样一来就使得语义分明、节奏协调,也便于了受众迅速准

11、确地理解意义。 3、另外一部分复杂A中,则是在通常不用"的"的地方用上"的",凸显了参差关系,强化了外层结构意识,形成的是"A的B"格式的松散结构。如下例: 终于搞出一份厚达数百页的列有去向不明的年轻女子的详细报告。(枉P577)。 我的一位同事的女儿。(你P157)。 "的"在这里的语用功能形式上与上面1所述恰好相反,但取得的语用效果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突出层次,便于接受。 、标记话语焦点的语用功能 "我的"与"我的钱"有时候表义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有将"X的&quo

12、t;格式看作省略"A的B"格式的说法,但并不是所有的"A的B"都可以省略为"X的",也不是所有的"X的"都能补充为"A的B"。"X的"格式以"的"为标志突现了"X"在话语交际中的焦点地位,"的"可看作为话语表达的焦点标记。焦点虽是语用平面的成分,却也必须通过一定的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来表达,它是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向上的概念。如下例: 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广场中心迎风摇曳的槟榔和油棕。(橡P2)。 "我第一眼看

13、到"是"X的"中的"X",而"是"后面的信息是对"X"的陈述,"X"是全句主语的焦点,"的"只为标记焦点在话语中的位置而出现。再如: 去派出所查过,挂号的没您。(你P156)。 其中,"X"(上例中划线部分)既是前文"去派出所查(过)"的目的,又是后文"(没)您"的特征,前后之间的"X的"由"的"标记为全句焦点。 以上,"的"标记的是全句的语用焦点

14、,而下例"X的"结构中"的"标记的则是部分内容的焦点: 现在全市的闲散人员都转业文艺界了,有嗓子的当歌星,腿脚利索的当舞星,会编瞎话的当作家。(一P75)。1         摘要:传统上,对虚词"的"多在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上进行的分析,很少涉及现实语境等语用因素。 本文将在虚词"的"的研究中引入语境、受众、音节、语气、焦点、会话结构等语用理论,以王朔小说中出现的相关含"的"用例为依托,立足语用平面上对传统研究中含&

15、quot;的"偏正结构("A的B")、"的"字短语("X的")、"的"结尾的句子("S的")以及用"的"分割的动宾式词语、"什么的"结尾的句子等其他常用格式中的"的"做一全新的语用分析,以期更加全面的认识"的"字功能,进一步在语言研究中推进全方位的分析视角和立体化的思维模式,促进语言学向着更深更广的空间。 关键词:"的";语用分析;语气;焦点。 一、"的"研究回顾 &

16、quot;白"、"勺"字型之组合在现代汉语中承载着词性实虚不同的两个词:一是如"有的(dì)放矢"、"的(dí)确"之实词"的",一是如"粗糙的(de)感觉"、"好的(de)"之虚词"的"。其中,实词"的"是一个象形字或会意字,字典中释义为"箭靶的中心",它代表着"的"造字之初的本义;虚词"的"属于假借字,是借用实词"的"之形替

17、换了原先笔画不顺的定语标志"底",并充当后起的句尾语气词"的"。 从统计数字看,虚词"的"在语料中出现的频率高达3.59%,对"的"字的研究也主要是虚词意义上的。1961年,朱德熙在语文上发表了关于现代虚词"的"研究的滥觞之作-说"的",将"的"分为副词性后附成分"的1"、形容词性后附成分"的2"和名词性后附成分"的3"。在此之后,宋玉柱(1981)、黄国营(1982)、陆丙甫(1992)、胡裕树

18、和范晓(1994)、袁毓林(1995)、沈家煊(1995、1999)、张敏(1998)、石毓智(2000)、郭锐(2000)等都陆续从不同的分析角度撰文,就"的"的功能问题展开讨论,赞同将"的"加以归并,且做统一性处理。 然而众家学者的观点多是针对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的分析,至于那些句法、语义相同而实际表达效果迥异或在意义上有分歧的用例尚未做出圆满的解释。近些年来,随着语用学的异军突起和"三个平面语法观"的诞生发展,虚词"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杨石泉(1997)、杨讷、安姗笛和张伯江(1998)、袁毓林(2003)、

19、陆丙甫(2003)、陆俭明(2003)、木村英树(2003)、司富珍(2004)等都在"的"研究中论述了语用理论不同程度的运用,为语法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文也将立足语用平面,尝试着对现代虚词"的"的用法做一语用上的阐释,试图进一步开拓汉语研究的语用领域,放宽语言学的研究视野。文章将在介绍"的"研究的凭借后,分别从间隔语气、明晰层次、突出中心、调整音节等方面就"的"字功能展开论述。 二、语用平面的"的"分析 、语用分析的凭借 语料质量也会影响语言分析的效果,本文所选语料均源自王朔小说作品。

20、王朔的多部作品曾被改编为影视剧,社会影响极大。又因其取材于北京市民生活,语言较为接近普通话标准,这样的语料更具规范性、代表性和说服力。由于汉语虚词意义空灵,难以直观描述,对"的"字研究也不可能单纯针对虚词"的"本身,而要借助一系列的搭配组合来实现。本文对"的"进行语用分析所依托的就是前人研究中广泛涉及的几个固定格式: 1、带有"的"的偏正结构"A的B"。如: 你爸爸的爸爸叫林逢龙,林逢龙的爸爸叫林敏公。(我P175) 你的幽默感已经叫人讨厌了。(橡P17)。 2."的"字短语

21、"X的"。如: 玩儿的就是心跳。(玩P214)。 就要看仔细,找一个保鲜好的,老得慢点的。(痴P245)。 3、以"的"收尾的句子"S的"。如: 这些菜应该分开各炒各的。(顽P57)。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哥们儿!(许P116)。 以上格式基本上代表了"的"的基本用法,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上的论述已有定论,下面我们将对其在语用平面上的功能做一较为全面的分析。 .间隔复杂A的语用功能 1、间隔复杂A,构成"A的B"疏密形式是"的"的语用功能之一。"A的B"中的

22、"的"即为传统句法上所讲的定语标记,但复杂A在具体交际中并不是要在每个定语后都加上一个"的",如: 陈主编叫住一路点头哈腰倒退着用屁股顶开门遛走的林一洲。(修P505)。 若在A中每个小定语后都加"的",从句法上讲也是完全允许的。 陈主编叫住一路点头哈腰的倒退着的用屁股顶开门的遛走的林一洲。 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通常并不这么说,省略与加上"的"对句法构造的形成和语义关系的表达并无大碍。然而"的"的出现与否又不是随意的,这就要考虑语用因素,参照的角度完全是语用平面上的。在这种层次繁复的多重定语A中

23、,我们通常用"的"的隐与现来表示定语和中心语间疏密远近的不同关系,突出层次,以利于受众的接纳和理解。 2、隐藏"的"在语用上多为了形成有关"A的B"格式的紧密结构。 您想象不出您在我们普通观众心目中的分量。(你P158)。 忽而在拐弯处迎面而遇一尊栩栩如生的凶猛古动物模型。(顽P53)。 如果我们在上面例子中多重定语A(划线部分)各小定语后都加"的",形成"普通的观众的心目中的分量"、"凶猛的古动物的模型",重复累赘的感觉使语义不甚明了。若要弄清A与B之间的语义层次,受众必须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得出准确精当的理解。原文例句就是省却"的"而改为直接组合,显示了语言单位结合的紧密程度。这样一来就使得语义分明、节奏协调,也便于了受众迅速准确地理解意义。 3、另外一部分复杂A中,则是在通常不用"的"的地方用上"的",凸显了参差关系,强化了外层结构意识,形成的是"A的B"格式的松散结构。如下例: 终于搞出一份厚达数百页的列有去向不明的年轻女子的详细报告。(枉P577)。 我的一位同事的女儿。(你P157)。 "的"在这里的语用功能形式上与上面1所述恰好相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