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设课设凸轮_第1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设课设凸轮_第2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设课设凸轮_第3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设课设凸轮_第4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设课设凸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1 意义 2 题目(手册p252)2.1 热合包装机封合机构及传动方案30度 L1 350 图1 热合包装机封合机构及传动 图2 封合机构(凸轮机构)和从动件运动规律2.2数据1234567890max (°)20252025302535404040L1 (mm)300300300350350300350300350350凸轮转速n20303530252530303035电机功率kW2.52.52.5332.53333.5学号尾数是几,就做第几号数据。2.3要求(1) 设计凸轮轮廓(2)选电机,分配减速机各齿轮传动(或蜗杆)和开式锥齿轮传动比,计算减速机各轴功率(3)

2、开式锥齿轮设计(4) 装配图1张 (A1或A2)(参考手册p217,231)(5) 零件图2张(A3)(参考手册p218)(6) 计算说明书一分,说明书包括:(格式参考手册p211)a、 传动方案b、 电机的选择c、 传动比分配d、 开式锥齿轮设计e、 齿轮传动(低速级)设计(斜齿轮)f、 低速级轴校核(按弯扭合成和疲劳强度精确校核法)(参教材p369例题)g、 低速级轴上的一对轴承校核h、 低速级轴上的键校核i、 联轴器的选择(1个)3考核办法 平时70%,答辩30%。答辩所需材料:上述3的内容,用档案袋装,写班级学号、姓名。平时考勤、老师检查进度。时间:连续15天,上午8:0011:30,

3、下午2:005:00 进度安排第15天:设计凸轮轮廓要求:用VB编程,用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摆动滚子推杆盘型凸轮机构)l 第12天:学习VB基本知识。l 第35天:编程,用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提示:,由设计者确定,求出曲线。参考机械原理摆动滚子推杆盘型凸轮机构解析法设计,(你需要的已知,而题目没有已知的,由设计者确定设计)第6天:l 传动方案、电机选择、传动比分配、各轴运动动力参数计算l 开式锥齿轮传动(低速级)设计第7、8、9天:l 画低速级轴及轴上零件草图,确定轴的尺寸、选联轴器、轴承、键。l 画低速级轴弯矩、扭矩图,用弯扭合成校核轴的强度;确定危险截面,用疲劳强度精确求安全系数,

4、校核轴的疲劳强度。(参考教材“轴”例题)l 校核轴承寿命、联轴器和键的强度。第1015天:完成装配图 8:00讲课:图纸如何布局,关于减速机的内容。l 第9天:画减速机俯视图低速级轴及轴上零件l 第10、11天:画主视图,并完成俯视图。第12天上午8:00讲课:对装配图的要求、尺寸标注等;零件图l 完成装配图第16、17天:l 完成低速级轴和其齿轮的零件图第18天:l 写说明书:前面所有的计算稿纸必须保留,按手册上的格式整理为设计说明书,手写。第19、20天:答辩讲课11.1 VB的入门输入、输出语句加减乘除函数等1.2 用VB编程,用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摆动滚子推杆盘型凸轮机构)取45

5、30度 L1 350讲课21、 电机选择、传动比分配、各轴运动动力参数计算(参考手册p218),带传动设计(参考教材p161)低速级轴转速 r/min 电机转速估计 以下参考手册p218,填表功率转速扭矩轴轴轴轴 2、 开式锥齿轮设计、减速机齿轮设计(2对)讲课3画低速级轴草图尺寸确定(1)(见教材“轴”),并参手册“联轴器”,确定d1和联轴器型号。 由联轴器孔长确定L1。(2)d2=d1+(610)(定位轴肩), d3=d2+(12)(非定位轴肩),选轴承型号(3、7类)。 记录轴承参数:宽度B3,额定动(静)载荷等,以便下面计算。(3)d4=d3+(定位轴肩),d6=d3+(非定位轴肩)。

6、(4)d5=d4+(定位轴肩)(5)L2=3050,L3=c1+c2+(510) ,c1,c2由轴承孔连接螺栓扳手空间确定(手册)。(6)c=510,c3=510,b2、b4为齿轮2、4宽度,由齿轮计算得到。(7)由尺寸链计算L1、L2、L3,准备画轴的弯扭矩图。讲课 减速器的结构和润滑 现以图6-16为例说明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结构。左边齿轮轴(高速轴)为输入轴,右边轴(低速轴)为输出轴。箱体采用中等强度的灰铸铁铸成。为了便于减速器中零件的安装和拆卸,箱体一般做成剖分式结构,其剖分面应与齿轮轴线重合。箱座14和箱盖3用圆锥定位销1定位,并用螺栓联接固紧。箱座上的加强肋用以增加支承刚性。箱体两

7、端用轴承盖封闭,外伸轴处的轴承盖为透盖,有通孔,采用间隙密封。为了加强密封效果,通常在装配前于箱体的剖分面上涂以水玻璃或密封胶。为了便于揭开箱盖,常在箱盖凸缘上装有起盖螺钉7。为了便于吊运,在箱体上设置有起吊装置,箱盖上的起吊孔2用于提升箱盖,箱座上的吊钩15用于提升整个减速器。打开观察孔盖板4,通过观察孔可以检查齿轮啮合情况及向箱内注油,平时用观察齿轮啮合情况。箱座下部设有放油孔,换油时,排放污油和清洗剂,平时用螺塞9堵住。为了便于检查箱内油面高低,箱座上还设有测油尺8。减速器工作时由于箱内温度升高,空气膨胀,压力增大,为使箱内受热膨胀的空气能自动排出,以保持箱内压力平衡,不致使润滑油沿剖分

8、面等处渗漏,因此在箱盖上的观察孔盖板上装有通气器5。图6-16 圆柱齿轮减速器的结构图1-定位销,2-起吊孔,3-箱盖,4-观察孔盖板,5-通气器,6-间隙密封,7-起盖螺钉,8-油标,9-螺塞,10-油槽,11-挡油环,12-轴承盖,13-垫片,14-箱座,15-起吊钩 起吊装置(参考手册p45和 ) 油标(参考手册p83) 密封(参考手册p85)窥视孔 放油螺塞定位销(参考手册p54)减速器中,齿轮(或蜗轮蜗杆)和轴承的润滑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减速器中的齿轮和蜗杆传动都采用油润滑。轴承和传动零件可以用同一种润滑油和润滑系统润滑,也可以分开单独进行润滑。当齿轮的圆周速度<12m/s(

9、蜗杆传动的齿面相对滑动速度<10m/s)时,减速器中的齿轮一般采用浸油润滑。为了避免搅油及飞溅损失过大能量,齿轮的浸油深度一般不宜超过全齿高(对于下置式蜗杆传动,为蜗杆的全齿高),但不小于10mm。轴承的润滑形式要根据轴承的的值来确定,参见第十一章滚动的润滑。当齿轮圆周速度¢1.52m/s,因为飞溅到箱壁上的油量很少,不能满足轴承润滑的需要,则轴承常用油脂单独润滑,箱座剖分面无需油槽,或按图6-16开设油槽,让油流回油池。由于轴承采用脂润滑,为避免高速轴轴承油脂被小齿轮带动的润滑油冲走,故加有挡油环11。当齿轮圆周速度/1.52m/s时,滚动轴承多采用飞溅润滑,润滑油被旋转的齿

10、轮飞溅到箱盖的内壁上,沿内壁流到分箱面上的油槽中(此时油槽10应开到轴承处),并沿油沟流人轴承,对轴承进行润滑。当齿轮的圆周速度>12m/s、蜗杆传动的齿面相对滑动速度>10m/s时,由于油的激烈搅动,易使箱底的污物和铁屑翻起进入齿轮或蜗杆、蜗轮的啮合处和轴承中,从而加快齿轮和轴承的磨损,并造成过大的搅油和飞溅损失,传动效率降低,且使油温增大,油易氧化变质,可改用喷油润滑。图6-16 圆柱齿轮减速器的结构图1-定位销,2-起吊孔,3-箱盖,4-观察孔盖板,5-通气器,6-间隙密封,7-起盖螺钉,8-油标,9-螺塞,10-油槽,11-挡油环,12-轴承盖,13-垫片,14-箱座,15

11、-起吊钩减速器中,齿轮(或蜗轮蜗杆)和轴承的润滑是非常重要的。润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传动效率。绝大多数减速器中的齿轮和蜗杆传动都采用油润滑。在润滑过程中润滑油带走热量,使热量通过箱体表面散逸到周围空气中去,因而润滑又是散热的重要途径。轴承和传动零件可以用同一种润滑油和润滑系统润滑,也可以分开单独进行润滑。当齿轮的圆周速度<12m/s(蜗杆传动的齿面相对滑动速度<10m/s)时,减速器中的齿轮一般采用浸油润滑。为了避免搅油及飞溅损失过大能量,齿轮的浸油深度一般不宜超过全齿高(对于下置式蜗杆传动,为蜗杆的全齿高),但不小于10mm。轴承的润滑形式要根据轴承的的值来确定,参见第十一章滚动的润滑。当齿轮圆周速度¢1.52m/s,因为飞溅到箱壁上的油量很少,不能满足轴承润滑的需要,则轴承常用油脂单独润滑,箱座剖分面无需油槽,或按图6-16开设油槽,让油流回油池。由于轴承采用脂润滑,为避免高速轴轴承油脂被小齿轮带动的润滑油冲走,故加有挡油环11。当齿轮圆周速度/1.52m/s时,滚动轴承多采用飞溅润滑,润滑油被旋转的齿轮飞溅到箱盖的内壁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