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智能管理系统方案_第1页
布线智能管理系统方案_第2页
布线智能管理系统方案_第3页
布线智能管理系统方案_第4页
布线智能管理系统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目录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概述11.1 综合布线标准介绍11.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31.3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6第二章:智能化综合布线工程概况及选型72.1 工程概况72.2 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目标7第三章:AMP开放式综合布线特点9优势93.1 AMP3.2公司简介103.3 AMP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113.4 AMP NETCONNECT 6类布线系统123.5 千兆以太网标准1000Base-T vs.1000Base-TX介绍173.6 AMP NETCONNECT 6类布线系统特点173.7 AMPTRAC智能配线管理系统19第四章: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234.

2、1总体设计结构论述243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4.2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 Sub System)设计254.3水平布线子系统 (Horizontal Sub System) 设计304.4 电信间 (Telecommunications Room Subsystem) 设计314.5垂直干线子系统 (Riser Backbone Sub System) 设计344.6设备间子系统 (Equipment Room Sub System) 设计36第五章:管线设计方案41的管线设计415.15.2设备电源管线方式425.3设备间弱电接地方式43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测试446.1测试依

3、据446.2 测试设备466.3测试参数48第七章 工程管理与质量. 527.1 总 则527.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规范537.3 管理体制和的责任577.4 工程质量管理程序58第八章 系统维护与技术支持58第九章:关于25年质保594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9.1 25年质保599.2 25年质量保证的申请手续599.3 AMP ACT认证培训介绍605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概述1.1 综合布线标准介绍综合布线系统最初产生于八十年代初期的美国,是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末期综合布线技术在设计、标准、测试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欧

4、美许多发达先后制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其中被许多广泛采用的有美国电子工业/电信工业制定的 TIA/EIA 568B 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 IS0/IEC11801 标准;这两个标准的制定对促进综合布线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对综合布线技术的推广应用也非常重视,并于 1995年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定了国内第一部结合国情的综合布线标准: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5);1997 年该标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对其新标准与、防噪音、防火、防毒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同时与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9

5、:97)也相继出台,这对规范我国综合布线产业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千兆位以太网应用的不断发展,2002 年 3 月TIA /EIA568B 标准发布, 该标准包括三部分:TIA/EIA568B.1 标准为主文件,主要包括商业物布线的安装和测试要求;TIA/EIA568B.2 标准定义了 100 欧平衡双绞线连接器件标准,工作区跳线的长度从 3 米改为 5 米,配线间跳线的长度从 6 米改为不能超过5 米,用链路测试模形取代基本链路测试模型,5 类布线系统正式历史舞台,超 5 类是布线最低要求;TIA/EIA568B.3 标准阐述了光纤连接器件标准,该部分在集中式光

6、纤布线标准 TSB-72 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光纤标准,认可小型光纤连接器(SFF),认可高带宽的 50/125 微米多模光纤做为水平或垂直主干传输介质,标准为了满足主干是的园区以太网的需求,将主配线间(MC)到配线间(IC)的最长距离配合1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以太网的需要,从 500 米改为 300 米,配线间(IC)到楼层配线间的最长距离从 1500 米改为 1700 米。2002 年 6 月期待已久的 6 类标准终于颁布,并作为 TIA/EIA568B 的附录以TIA/EIA568B.2-1 正式,继而ISO/IEC11801-2002 版本也于 2002 年正式出台,与TIA/EIA

7、568B 基本保持一致。本方案书设计依据的国际标准和规范有:1.ISO/IEC 11801-2002物通用布线标准 20022.EIA/TIA 568B商业物通用布线标准3.EIA/TIA 569 商业物通信布线线槽和空间标准4.EIA/TIA-606商业物通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5.EIA/TIA-607商业物布线连接和接地标准6.TIA/EIA TSB67非双绞线传输性能现场测试规范7.TIA/EIA TSB951004 对 5 类非双绞线附加传输性能规范8.ANSI/TIA/EIA568-B.2-11006 类非双绞线传输性能规范9.EIA/TIA TSB72 标准 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1

8、0. EIA/TIA TSB75 标准 开放办公室布线系统标准国内标准和规范有:11. CECS 72:97 与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12. CECS 72:97 与群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13. YD/T 926.1-2001大楼综合布线系统总规范14. YD/T 926.2-2001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2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15. YD/T 926.3-2001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16. GB/T 503112000与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7. GB/T 503122000与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18. GB/T 50314-2000 智能设计标准1.

9、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根据国际电子工业(EIA)和国际电信工业(TIA) 2002 年制定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标准(EIA/TIA568B),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定的标准与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结构化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主干布线子系统(包括室内垂直主干和室外物之间主干)、设备间子系统、电信间子系统、设备接入(Entrance Facility)和管理子系统七个子系统组成。所实现的功能如下:1. 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是连接信息插座和工作区内终端设备的线缆和其他硬件。每个工作区根据用户要求,设置一个机接口和 1 至 2 个计算机终端接口。工作区跳线用原厂成品软跳线。Voice

10、Data3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2.( Horizontal Cabling )是指安装在工作区的电信插座与楼层电信间水平配线架的连接线缆及其组件,包括:·水平连接线缆·安装在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水平线缆两端的端接设备·楼层电信间中的水平跳接·水平部分可选的集合点配线箱及其安装组件主干布线子系统( Backbone Cabling )提供了电信间(TR)、设备间(ER)和物3.接入设备(EF)之间的互连。包括:·物内竖井安装,连接各楼层电信间之间的主干线缆(IntrabuildingBackbone)及其相应连接组件。·连接

11、物设备间和室外电缆接入点(EF)的主干线缆及其相应连接组件。·在园区布线中各物之间的主干连接线缆(Interbuilding Backbone)及其相应连接组件。4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4.设备间( Equipment Room )通常来说就是一个大型的电信间,为整栋物或园区群提供连接服务。设备间应该是园区主干布线结构中的主跨接(MC)或中间跨接(IC)所处的位置。5.电信间( Telecommunications Room )是指在物中用于连接水平电缆和干线电缆或电信设备的地方, 同时也是水平电缆跳接到干线电缆的地方。每栋中至少应该有一个电信间,而多层中就应该每层都有一个电信间

12、。电信间应该尽量设置在楼层的中心,以保证水平电缆的长度不超过 90 米。5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6.设备接入点(Entrance Facility)是物中的通信布线与物外的通的连接 。比如公司将其电缆铺设进物的地方或者是连接园区物之间的室外主干线缆与物的室内主干线缆进行转接的地方。从防火安全上考虑,标准规定室外电缆进入室内的长度不能超过 50 英尺。7.管理子系统( Administration )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部分,不包括任何硬件设备。1.3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根据目前网络技术最新的发展和用户需求,我们采用星型拓扑分布式网络结构项目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分布式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在局

13、域网园区或物内线设立总配线间(即设备间),在物的每层分别设立分配线间(即电信间)。物内部通过垂直主干连接各楼层的电信间;物之间通过室外主干进行连接。分布式网络结构6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第二章:智能化综合布线工程概况及选型2.1 工程概况按照该项目的和设计要求,通过对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将把项目建设成为一个智能化、现代化、高水平的数字化。要求在该物内建设一个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以楼宇机电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安防、消防自动化为,以现代网络技术、多技术为依托,建立一个技术先进、扩展性强、智能化弱电集成管理系统,并满足物业管理及其他各类管理软件对于各弱电系统信息共享的需求。2.2 工

14、程项目的总体设计目标本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为:建立一个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性和安全性、易管理和维护,集语音、数据、等于一体的综合布线系统。满足以下主要要求:1、标准化的网络系统。各种设计规范,技术指标及均应符合有关国际和标准,并具有支持多品牌网络设备的能力。2、系统冗余及可扩充性。选择实施的配线方案应兼顾现阶段和未来发展的要求,预留足够的扩充能力。3、可管理性。通过硬、软件的结合实现物理层综合布线系统的智能化管理。4、高传输速率。主干数据传输的带宽要达到千兆比特率。水平布线采用非6类双绞线和光缆实现 100 兆/1000 兆数据传输到桌面;非六类双绞线用十字加强芯型。5、整体网络的高品质。选择

15、的有类似 6 类布线系统项目的经验和案例。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6、灵活性。系统应满足灵活性的要求,网络结构既可适合计算机网络的要求,也适合系统的要求以及其它智能系统的要求,任何一个信息点均能连接不同类型的设7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备。尤其是在光纤到桌面应用,美观、简单、可靠的光纤。7、实用性。网络布线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通讯、语音通讯和图像传输。8、模块化结构。除了敷设在物内的线缆外,其余所有连接器和插接件是模块化的标准件,以方便管理和使用。9、易维护性。尽量采用智能化的标准部件,尤其考虑超前应用的,选择不同颜色的,易于管理。10、美观性。布线系统的外露部件与大楼内部装饰相协调。园区智能化工程设

16、计遵循本的功能及使用特点,以适度的超前意识将本项目设计为技术先进、合理、系统集成度高、自动化水平高、安全可靠、管理简便、环境舒适、节能显著的智能型,以充分体现二十一世纪国内技术水平。类似 6 类系统布根据本项目的设计要求,该项目用国际知名品牌,其品牌线经验,有光纤到桌面的完整系统,无相故障。根据以上的要求我们建议采用 AMP 的开放式综合布线及AMPTRAC 智能布线系统为该项目进行设计。8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第三章:AMP 开放式综合布线特点优势3.1 AMPAMP NETCONNECT 开放式布线系统作为早在 1993 年就进入国内市场的知名布线品牌,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国内布线市场的前

17、茅,2000 财年在国内布线的年度1 亿 8 千多万,远高于其它国内外各品牌。AMP销售额约为主要优点为:·AMP进入国内市场近十一年,是国外布线进入国内市场的先驱,在国内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市场占有率极高,质量放心。·由于 AMP在国内外具有极高市场占有率,销量巨大,具有规模效应,所以 AMP 的市场价格是所有国外品牌中最具竞争性的。·AMP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和客户基础,累计培训了大批工,对AMP的推广更有优势。·鉴于国内庞大的客户基础,AMP 从 1999 年开始对其布线采取统一报关,国内供货,目前国内 AMP均出自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更在深圳设立货仓,

18、从而使得 AMP的交货速度是最及时快捷的,同时又保证了通畅的供货和稳定的市场价格。·AMP 在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长春、西安、重庆等各地分别设有办事处,可以有效服务和国内市场。·AMP 作为世界一流的接插件厂商,其生产的均为 ISO 及 UL 认证的优质,对于高性能的六类布线系统工程,在测试后,为用户提供二十五年的性能保证。·AMP 公司相关信息及介绍可:9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3.2 公司简介关于电子(TYCO ELECTRONICS)凭借 50 多年的领先地位,电子(Tyco Electronics)目前是一家销售103 亿的全球供应商,为数以千计的消费

19、类和工业类提供工程电子元件;为电信和电力市场提供网络解决方案和系统;同时还提供海底电和特种。我们为客户设计、制造和销售的覆盖广泛的产业,包括汽车、数据传输系统和消费类电子、通信、航空航天、防卫与船舶、医疗、能源及照明。电子是一家的公开上市公司,普通股在纽约证交所(NYSE)挂牌,代码“TEL”。我们制造约 450,000 种精密工程,在全球有约 78,000 名敬业的员工。我们共同的承诺是为我们提供的所有技术、和服务创造性能优势。浏览,关于企业网络部门作为电子公司的业务单元,企业网络业务部门研发,制造和提供完整的通讯基础设施系统和用于各行业客户使用的网络系统。作为领先的商业结构化布线系统供应商

20、,我们的技术涵盖光纤和铜缆的各个方面,同时电子已经将安线 (AMP NETCONNECT)的线组合扩展到全线的基础设施智能管理解决方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太网解决方案、高安全性网络解决方案及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电子公司也是结构化布线系统开发生产的先驱者之一, 在通信器件及布线产品领域处于世 界领先地位,为整套综合布线系统提供各类光纤和双绞线和全面服务。早在结构化布线系统还没有形成的七十年代,AMP 已配合 DEC、IBM 等著名的网络公司开发了满足特定网络应用环境的布线系统,如 DEC 的细以太网布线系统和 IBM的令牌环网布线系统。·AMP 为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化也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21、,其开发应用部门的许多工是EIA(美国电子工业)和TIA(美国通信工业)的成员,并参与10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著名的 EIA/TIA-568 标准的制定工作。·AMP 布线均符合国际及国内布线标准, 如 ANSI/EIA/TIA568B 、ISO/IEC11801 及AS/NES 等。·AMP 在布线系统连接的性能和质量方面一直享誉全球。·AMP 在光纤连接件的开发,标准化以及连接工艺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拥有大量专利技术。·AMP 有全球雇员约 5 万人,2001 年的年销售额为 95 亿。·AMP 每年将销售收入的 9用于及工艺的再开

22、发。·AMP 公司 1999 年 4 月与美国国际(TYCO International.)合(TYCO Electronics并,成立全球最大的无源器件供应商电子.), 合并后的公司获得更强的资金和市场保障。3.3 AMP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AMP 布线系统以其系统完善性和制造工艺的精确性而著称于世。它有以下几个特点:331 系统的完善性AMP 开放式布线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的系统有 AMP 110 结构化布线系统(与非),AMP ACO 开放式布线系统(与非),AMP 光纤布线系统和 AMP地毯下布线系统等。332 完善的线AMP 布线包括超五类非/双绞线综合布线系统、6 类非/布

23、线系统、MT-RJ 光纤布线系统、XG Fiber 10G 光纤、AMPTRAC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11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AMP打印软件等。333 制造工艺的精确性AMP 公司作为连接器行业的者,开发了大量连接器的先进技术和专利,同时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于 AMP NETCONNECT 综合布线的系统,所以 AMP 开放式布线系统特别强调管理子系统及信息墙座接口的制造工艺,因为不管是计算机网络还是话音系统或楼宇自控系统,其物理故障 90以发生在布线系统的连接部位。AMP 布线系统所有连接触部分都镀金或镀铂,非接触部分镀镍。在结构设计时做到接触配合公差最小。334 管理组件的美观实用性AMP

24、 的管理组件充分考虑到了实用与美观的结合,其水平跳线管理架全部采用带盖 的方式,使得安装后的配线机柜更整齐美观。AMP 布线从 1993 年正式开始进入以来取得了辉煌的业绩,销量增长了 300 多倍,用户遍布各行各业,AMP价廉物美的特征深入人心。3.4 AMP NETCONNECT 6 类布线系统前言布线系统生产科技在最近四年里有了巨大的发展。自从五类在 1992 年推出以来,制造商们在如何提高双绞线布线系统的性能方面越来越精通。最初,它的简单结构是由 TIA 建立的。在未建立之前,对这种结构有许多猜测,这种结构的性能如何等等,但这种局面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我们知道,一个系统需要许多部件。缆线

25、和连接硬件的设计和发展对于一个性能优良的系统是重要的。当网络速度提高,人们对于超五类布线系统的性能提高十分关注,而网络管理员与商们对他们的网络结构的先进性相当关心,一个增强型系统12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有仅要达到 TIA/EIA 568B 规定的五类性能标准,而且还应在此标准上留有余地。六类布线系统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给您的网络提供最优良的性能。性能准确的含义是什么?值得注意的是厂家们都想使他们的系统比别人更快更远。五类的组成系统性能一直遵守这个的客观标准。网络设备制造商们正按照这个标准用于设计下一代设备,包括155Mbps 和 622MbpsATM、千兆以太网。因此,现在的问题不在布线

26、系统是否支持这些应用,而在于你的超五类布线系统是否能长期支持这些应用,回答是肯定的。你需要的是一个性能优良的布线系统,性能要比五类要求的更好,还应永远支持超五类上的所有应用,六类布线系统可以满足你的要求。性能参数决定部件和系统的性能可通过三个基本的衡量参数:近端串扰,衰减和 SRL。这些参数应依照标准。TSB 提出了对于安装布线系统的类似的标准,它是一个有关测试设备的特殊机构。另外,自从信号衰减与串扰被归结在一起后,衰减串扰比 ACR 被作为性能测试的指标。对于使用多对线传输,又有一个新的参数需要考虑在内,即综合近端串扰 PowerSum NEXT,它将对网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NEXT 是对性

27、能评估的最重要的标准。一个调整的 LAN 在传送和接收数据时是同步的。NEXT 是当传送与接收同时进行的时候产生干扰的信号。NEXT 用db 分贝来表示,它表示传送信号与串扰信号之间的比值。NEXT 有正数、负数两种表示,在任何情况下,数值越大,串扰越小。综合近端串扰Power Sum NEXT在普通应用中,衡量 NEXT 的标准法是用一对线进行传送一对线用于接收的,对于 10BASE-T 和令牌环网甚至 100BASE-T 及 155Mbps ATM 的发问是可以应付的。但是,有时使用另外两对线接到另一工作站,可以加快 LAN 的速度,象 622Mbps ATM13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和

28、 1000BASE-T,它们不止用一对线来传送和接收,可能全部四对线都要用上。在一根线缆中使用多对线进行传送会增加这根线缆的串扰。现在的 4 对五类线缆没有将这种情况考虑在内。综合的 Power NEXT 参数是从多个传输端产生 NEXT 的和。 如果一个布线系统能满足五类在 Power NEXT 下的 NEXT 的要求,那么就能处理从应用程序共享到高速 LAN 应用的任何问题。在一个 90的连接上,AMP 六类的连接由 ENHANCE CAT.6 线缆,110 型连接硬件组成。它将提供超过五类性能 8.32db 的系统性能余量,是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发问下的平均值。而且六类布线系统的 NEXT

29、是五类标准的八分之一。衰减是指信号在一定长度的线缆中的传输损耗。它与线缆的长度有关,随着长度增加,信号衰减也随之增加。衰减也是用 DB 作为,表示源传送端信号到接收端信号强度的比率。由于 AMP ENHANCE CAT.6 线缆和 AMP 连接硬件的衰减程度的减少,与五类要求相比它提供了 1.6db 的剩余空间,这是在 90接下。整个频率范围内线对的平均值 。衰减串扰比ACRACR 是在同一频率下 NEXT 和衰减的差别,它不属于标准内,但它对于表示信号和串扰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价值。实际上,ACR 是系统信噪比 SNR 衡量的唯一标准 ,是决定网络正常运行的一个因素,ACR 包括衰减和串扰,

30、它还是系统性能的标志。ACR有些什么要求呢?线缆的国际标准 EIA/TIA 568B 规定在 100MHZ 下,ACR 为 4db。14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对于连接的 ACR 要求是在 100MHZ 下为 7.7db。许多网络设备,如 HUB,推荐不小于5db,最好 10db。另外,在信道上 ACR 越大,SNR 越好,从而对于减小误码率也是很重要的。SNR 越低,误码率就越高,使网络由于错误而重复传输,大大降低了网络的性能。六类的 ACR 比五类的 ACR 多出 15.5db 的性能余量,这个余量表示 6 类能够提供一个更高质量的通信信道。结构回波损耗(SRL)SRL 是衡量线缆阻抗一致

31、性的标准,阻抗的变化引起回波反射。噪声的形成是由于一部分信号的能量被反射到传送端,SRL 是测量能量的变化的标准,由于线缆结构变化而导致阻抗变化,使信号的能量 发生变化。EIA/TIA 568B 要求在 100MHz 下SRL为 16db,而 AMP ENHANCE CAT.6 线缆达到的标准是在 100MHz 下的 SRL 为 19db。超出的 3db 说明其线缆结构方面比标准要求的高,因此反射的能量更少,意味着信号更完整和噪声更小。链路和信道的特性对于的测试方法在非双绞线传输性能现场测试标准中已提出,并且所有的测试结果也在其中。在这里值得提到的两种测试方法是:双向测试和扫频测试。双向测试N

32、EXT 中的近端是指布线的端点。它是重要的双向环节必须测试。对于网卡,NEXT与工作区的输出插座有较大关系。NEXT 与配线架或打接式配线架有关。布线系统的性的那个端点决定的。当打接式配线架上频率为 100MHz,NEXT 达到能是由它的60db,而输出插座端仅为 30db,这是无意义的。当测试两端时,六类布线系统用最小值表示它们的差异。扫频测试里,NEXT 和衰减用 400 个不同频率测试,频率范围从 1MHz 到 100MHz,在15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每个频率的性能要求都是符合 TSB67 中的要求的。只报告在 100MHZ 下的测试结果,这里可能会产生误解:1) 、不同的应用与不同

33、的频率有关。2) 、在 100MHZ 下的性能可能不是的情况。为了对六类布线系统提供一个准确的分析,以下是在 90 米的链路中得到的测试结果。它是在情况下得到的与五类要求之间所留余量的平均值。说明情况下的特性能通过整个频率范围的测试,从而对各种应用的支持。AMP 测试和报告关于连接的性能是用扫频的方法得出的,性能高于 EIA/TIA 568B 或TSB95 中的要求。认证测试各种部件,链路和信道的测试是通过网络分析依照 EIA/TIA 568B 或TSB67 标准来进行的。网络分析仪提供了在 772KHZ250MHZ 范围内的扫频测试值。网络分析仪的测试结果是精确的。它们提供的精确度达到了 正

34、负 0.6db 。 因为他们测试结果的精确程度高,因此设备在系统中的特性。对于手持式测试仪,TSB67 中规定了两个标准级别,一级测试仪对 NEXT 测试的 精确度为正负 3.4db,对衰减测试的精确度为正负 1.3db。测试仪对NEXT 测试的精确度为正负 1.6db,对衰减测试的精确度为正负 1.0db。测试模型TSB67 中提供标准。链路和信道。2002 年发布的性能的两个TIA/EIA568B 规定链路模型取代基本链路模型,其测试模型如下所示。链路测试模型16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3.5 千兆以太网标准 1000Base-T vs.1000Base-TX 介绍国际电气和电子工(IEE

35、E)802.3ab 任务小组于 1997 年发布了千兆以太网标准 1000Base-T,该技术采用先进的 5 级脉冲调幅(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编码方式,在 4 对双绞线上全双工传输,即每对线在信号的同时又接收信号,每对线上的传输速率是 250Mbps。1000Base-T 采用多级编码方式,可以降低网络传输时对每对线的带宽要求,每对线所需带宽不到 80MHZ;由于采用这种双工传输技术会产生信号回波,导致信噪比(SNR)过高,网络接收端无法获得正常的信号。为了消除双工传输带来的回波影响,在网络设备上必须加多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门处理网络传输中产生的噪

36、音,从而可以降低网络传输误码率。DSP 价格不菲,约占千兆以太网卡成本的,相当程度地限制了千兆以太网到桌面应用的普及。2002 年 ANSITIA/EIA-854 正式颁布,该标准定义了一种使用类非双绞线的千兆以太网标准1000Base-Tx, 1000Base-Tx 提供了一种更为的千兆以太网解决方案。该技术使用对线传输,其中两对线用于,另外两对线用于接收,每对线平均传输速率提高到 500Mbps,。1000Base-Tx 在每对线上需要 125MHZ 带宽,由传输方式,解决了 1000Base-T 因采于采用工传输方式而产生的噪音过题,因而在网络设备上不必采用昂贵的来消除回波,显著降低了网

37、络设备的电路复杂程度,1000Base-Tx 网络设备上的晶体管数量比传统的 1000Base-T 网络设备减少了 30%,硬件制造成本较 1000Base-T 降低了大约 50%。3.6 AMP NETCONNECT 6 类布线系统特点3.6.1 AMP NETCONNECT 6 类双绞线AMP NETCONNECT 6 类布线系统是一整套端到端的系统解决方案,6 类系统的各个组件外形和性能有了显著的改进。17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线径6 类双绞线采用独特的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了 6 类电缆的同芯度,铜导体的直径公差在 0.0002mm 以内,绝缘外径偏差在 0.01mm 以内,同芯度达到

38、96%以上,提高了电缆的回波损耗性能。6 类双绞线增加了电缆直径,从 24AWG(0.51mm, 美国线规,数值越小直径越粗)改为 23AWG (0.554mm) ,降低了信号衰减。结构6 类双绞线采用了经过一定比例预先扭绞的十字型骨架,保持电缆结构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线对之间的串扰,此外,6 类双绞线长度的扭绞密度比超 5 类更为紧密,使近端串扰和性能得到。带宽AMP NETCONNECT 6 类双绞线远超过 6 类标准TIA/EIA568-B.2-1 的要求,可达到 650MHZ 的应用带宽。3.6.2 AMP NETCONNECT 6 类 SL 型信息模块AMP 6 类 SL 信息插座金

39、属针采用 AMP 独自专利技术的纳米镀金技术,插拔次数可以多达 700;信息插座金属针相互交叉,提高了信息插座在安装时由于线对纽绞破坏而降低的近端串绕性能。18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AMP SL 紧凑型 6 类信息插座模块AMP SL 型信息模块端接工具3.6.3 AMP NETCONNECT 6 类配线架传统的超 5 类配线架,采用不同的 PCB(印刷电路板),当其中某个端口出现问题,不能单独更换。AMP 6 类配线架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和维护,每个模块都可以更换。AMP 六类配线架背后PCB,保持每个端口电路性能一致综上所述,AMP NETCONNECT6 类布线系统是一整套端到端完

40、整的系统解决方案,系统组件能够达到最佳的性能匹配;类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信道余量,能够支持未来更高的网络应用;类系统可以支持更的千兆以网解决方案1000Base-TX,降低了千兆以网的综合建设成本;AMP NETCONNECT 6 类系统最先通过了 ETL 电子测试四连接 100 米通道千兆以太网零误码率测试。3.7 AMPTRAC 智能配线管理系统AMP 特有的智能配线架、分析仪和管理软件可使用户轻松管理用户的布线系统。基于半数以上的网络问题源自物理层这一事实19需要提供额外的功能来获得更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精确更可靠的信息。企业需要一个智能基础设施管理解决 方案,来实时检测并快速解决存在

41、的问题。只有当物理层(Layer 1)被纳入到管理系统之中后,更管理需求才能实现,即目前存在于逻辑层管理和物理层管理之间的必须被打破,所有的信息必须被集成到一个智能的布线管理系统中(IIMS)。但是离开了特定布线系统的支持,这种集成也很难实现。AMPTRAC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是一个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该系统集成了软件和硬件方案,弥补了以往网络管理软件中缺少的物理层环节,克服了传统布线管理软件的主要问题即人工输入和更新数据,AMPTRAC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是一个智能的布线管理系统,可以在自动生成网络系统完整的扑结构图并且能够自动存档,即使网络管理员不在网络机房现场,也能够获得网络布线系统信息,为

42、网络管理和排除故障提供帮助。对于具有复杂数据/电信网络和关键应用的客户,例如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数据中心、高度的设施、军事防御设施、机场、医疗中心、大学和企业总部等,AMPTRAC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能够提高 IT 投资回报(ROI),减少网络管理劳动强度,提高网络管理效率,减少网络故障风险。AMPTRAC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自动管理,能够、发现、绘制和归档实时网络连接,提供一份实时、完整的网络故障诊断和恢复文档资料,7*24 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实时网络布线系统的增加、移动、删除(MAC),可以明显减少网络管理员手动网络连接的工作量,当网络发生故障的时候,网络管理员可以以

43、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从而大大降低网络网络宕机造成的损失和提高网络管理效率。AMPTRAC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支持任意厂家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及任何厂家的网络交换机,AMPTRAC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器(Analyzer)来实时网络交换机及配线架之间的跳线变化。根据网络规模的变化,分析器可以通过以太网相互级联,分析器可以设置为主分析器和连接分析器,同一个配线区(Patch Zone)内最多可以支持 1 个主分析器和 194 个连接分析器级联,主分析器通过以太网端口将收集的信20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息到布线管理软件服务器。为了实时网络交换机同配线架之间的连接状态变化,AMPTRAC 智能布线管

44、理系统在配线架及交换机每个 RJ-45 端口上增加一个金属感应垫(sensor pad),另外采用特殊设计的带金属感应针(Sensor Pin)的跳线,当交换机及配线架跳线时,跳线上的金属感应探针与配线架或交换机的感应垫相接触。配线架及交换机分别通过 I/O 传感电缆(I/O Cable)与分析器(analyzer)相连。分析器通过 I/O 传感电缆实时侦测配线架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及断开状态,然后通过TCP/IP 将收集到的信息,实时到ITracs 软件服务器上,因而,布线管理软件服务器可以实时、动态监视到配线架之间,网络设备与配线架之间的连接状态。AMPTRAC 智能布线系统配置示意图AMP

45、TRAC 1U 336/168 端口智能分析器21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AMPTRAC以使得任何布线系统和其连接的设备变成具有智能的网络,同时降低由于手工管理布线系统带来的成本和时间的消耗。所有对布线系统的移动、增加和改变都可以在一个中心点进行,完全自动化的系统可以优化资产使用,维护高度精确的文档并且防止代价高昂的错误。AMPTRAC 智能管理系统易于使用的硬件,结合先进的软件系统可以与任何已存在或新的网络系统整合在一起。由于可以通过定制的警报信息来对系统连接的任何变动作出反应。AMPTRAC 硬件与管理软件系统的结合弥补了以往集成网络管理系统中缺少的物理层环节,是网络和归档管理的性方法。这

46、的基础设施以在电信间或数据中心里自动生成网络系统完整的扑结构图,为网络管理和排除故障提供帮助,即便不在现场也可以做到。24 口智能配线架升级套件DB25 to 110 即插即用 I/O 连接电缆智能跳线22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智能 LC 光纤耦合器板智能光纤 LC 跳线机架式光纤配线箱AMPTRAC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但适合于最初安装的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也适合于在普通综合布线上进行升级改造,从而避免了重复投资。该项目设计采用 AMP 公司的 AMPTRAC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在该项目内的每个楼层配线间内实现布线系统的智能管理,从而满足以下功能:·实时监视自动地发现、

47、归档、监视和管理网络物理层的连接和设备。·网络、连接和设备数据的集成管理系统以易于使用的连接跟踪视图、图形化的平面布置图、通信机柜和数据设备提供数据库信息,并且为了便于导航,所有数据库都相互联接。·跳接的自识别与自动重新同步发现全部AMPTRAC 端口连接。·自动更新数据库实告的和的变更。·自动处理工作流程提供能够为信息收集部门、网络/电信管理和技术所共享的高度自动化的工作流程系统。它是迄今为止最为简单、最智能化的系统。每个用户都可使用其特定任务的简洁用户界面。·自动连接方案工作流程系统能够自动生成推荐的自动连接方案以分步的工作流程和计划表,这

48、些都可随后由用户采纳或修订。·警报式安全功能系统能够区分未的和经过的变更与网络,并能够通过电子邮件向指定包含预先设置信息的警报。·详细报表提供关于电缆、交换机和设备利用率的 excel 格式统计报表第四章: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根据该项目目前及以后的应用需求,考虑到最优化的性能价格比,推荐采用美国“安普 AMP Netconnect Open Cabling System”结构化综合布线。本方案主要根据23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AMP 综合大楼布线系统设计指南来设计。4.1 总体设计结构论述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形的拓扑结构,从结构上分析整个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

49、,垂直主干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该物的整个布线系统的数据及语音主设备间位于办公大楼中心机房内,楼内垂直主干采用 AMP 6 芯室内 50/125 微米多模光纤与楼内每层的分配线间相连;各物之间配置 AMP 室内/室外型 12 芯 50/125 微米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以满足该园区数据主干的传输及未来扩展的需求。语音程控机房也位于办公大楼的中心机房内,通过 AMP 3 类 25 对大对数电缆连接到每层各分配线间,为每层的用户提供语音传输服务。所有的水平语音布线采用 6 类非双绞线电缆,从而完成各工作区的语音信息点的连接,另外也可为数据信息点作为连接备份。这样一来,即使将来要将数据信息点进行扩充或

50、者将语音信息点的连接升级为数据连接,只需在各楼层的配线间做简单的跳接管理就可轻松进行系统升级。在该园区综合布线系统中主设备间和各分配线间中都放置标准 19机柜,所有的布线管理跳接器件均放置在 19标准机柜中。在各配线间中光纤垂直主干使用光纤接口箱双绞线均采用具有 RJ45 接口的 24管理和跳接,语音大对数电缆使用鱼骨架,非口智能配线架管理。及工作区采用AMP 6 类非该园区布线系统中数据系统和光缆到桌面的系统,水平铜缆布线采用 AMP 6 类非十字加强芯型双绞线,桌面采用 6 类非模块。工作区选用不同颜色的 6 类非模块区分。水平光缆布线实现 100 兆/1000兆到桌面,以满足该园区目前及

51、未来的网络带宽需求。24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4.2 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 Sub System)设计工作区子系统为非双绞线系统。非数据系统全部使用六类标准模块和传输线缆;语音系统也采用 6 类非模块和连接电缆。4.2.1 工作区点位计算该园区综合布线信息点按数据点和语音点成对布置,采用 AMP 双口信息插座面板和完成工作区的连接。各区域信息点分布请见信息点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所示,该工程项目共有数据信息点 2450 个,语音信息点 2406 个。根据以上要求计算出该工程项目工作区的信息点数,使用的面板及模块、光纤模块等工作区各布线设备的使用数量。(详见材料)4.2.2 工作区子系

52、统选型根据布线的要求,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接跳线所组成,通过信息插座既以引出也可以连接数据终端或其它传感器及弱电设备,除了支持现有的服务外,能满足未来网络应用的要求。该园区工作区子系统为非铜缆系统。非系统使用六类标准模块和传输线缆。6 类非6 类非模块插座跳线依据以上要求我们选择了相应的 AMP 布线,为该项目提供设计和服务。工作区设备连接线根据该园区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采用 AMP 原装跳线,以便使整个布线系统达到最好的性能匹配。AMP 跳线提供了超强的性能,并通过了所有室外测25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试,AMP 跳线有十种颜色,最长达到 50 英尺的十八种不同长度可供选择。

53、工作区数据模块选用 AMP 六类 SL 型非模块。非模块有多种颜色,为不同功能应用提供不同的颜分,光纤到桌面为红色,同时分布于双孔面板内。AMP6类信息插座金属针采用 AMP 独自专利技术的纳米镀金技术,插拔次数可以多达 700 余次;信息插座金属针相互交叉,提高了信息插座在安装时由于线对纽绞破坏而降低的近端串绕性能。AMP 6 类 SL 型信息模块,我们提供专门设计的端接工具,可以一次同时切断 8 根已端接的导线,省时、省力,并且可以保证 100%的模块端接质量。AMP 6 类 SL 型端接工具工作区表面安装面板选择采用 AMP 双孔插座面板,AMP 的双孔插座面板采用高26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书品质聚乙烯材料制成,硬度、弹性适中,弧线型边框,明显位置上可印制标识号,45度内置式斜角设计,可最大程度上保护的RJ45 接头。AMP 超 5 类信息插座110 打线钳英式双口面板AMP 还提供如下左图所示的墙挂式信息盒供在不方便采用上述底盒时使用。墙挂式信息盒地插式综合接线盒多面板4.2.3 开放式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