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乘人器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_第1页
架空乘人器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_第2页
架空乘人器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_第3页
架空乘人器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_第4页
架空乘人器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操作指南 / OPERATION GUIDE编号:RHD-QB-K8702架空乘人器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解决方案范本系列)FOONSHlOh编辑:XXXXXX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架空乘人器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 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 基5出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一、组织措施:1、施工单位:运输二队2、施工时间:20xx年1月28日3、施工地点:主斜井井筒(架空乘人器机头、机尾处)4、施工总指挥:陶瑜民5、安全负责人:潘

2、兴武6、施工负责人:臧耀成、刘文祥7、施工人员:全体在岗人员二、工程概况:主斜井架空乘人器全长700m ,此次架空乘人器 移动、安装工程将乘人器机头驱动装置由现在位置移 至井口驱动机房内,机尾滑道及绳轮由现在位置移至 永久性机尾处,安装架空乘人器钢丝绳。三、分工及前期准备工作:(-)为了减少施工影响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本次施工分为4个施工组同时作业。1、平移机头组任 务:负责架空乘人器机头上移安装工作。2、平移机尾组任 务:负责架空乘人器机尾下移工作。3、插接钢丝绳组任 务:负责架空乘人器钢丝绳下放及接头插接 工作。4、安装信号线路组任 务:负责信号线、电源线及急停拉线的安装。(-)施工前期

3、准备工作1、机头上移准备工作:(1)材料及工具准备:10吨手拉葫芦3个、5吨手拉葫芦4个、?18.5mm钢丝绳40m、钢丝绳 两头插接绳扣、插接长度不能小于钢丝绳直径的30 倍、绳头、绳卡16个、氧气1瓶、乙焕1瓶、电焊 机1台、金属网及个人使用工具。(2 ) 1月28日之前将架空乘人器现机头移至井口驱动机房段吊架横梁全部安装完毕,托绳轮全部 安装到位。2、机尾下移准备工作:(1)材料及工具准备:10吨手拉葫芦3个、5吨手拉葫芦4个、滑轮1个、绳头、绳卡16个、氧气1瓶、乙焕1瓶、电焊机1台、金属网及个人使用工具。(2)移乘人器之前将现架空乘人器机尾移至永久性机尾段吊架横梁全部安装完毕,托绳轮

4、全部安装 到位。3、插接绳头准备工作:(1 )提前将钢丝绳下放到位,减少施工影响时间。(2 )准备插接钢丝绳用钢钎4根、断绳器1个、剁斧2把、大锤2把。Ui、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措施:1、将架空乘人器吊椅全部在机头处卸下,按编号摆放在井口驱动机房内。2、把架空乘人器钢丝绳在机头处用钢丝绳配合手拉葫芦固定在钢梁上,必须使用?18.5mm的钢丝绳,每处固定绳卡不能少于3个,机头、井口向下200m处、机尾各固定两处,防止钢丝绳下滑。3、按照分工将乘人器机头移至井口驱动机房 内、机尾移至永久性机尾处。4、架空乘人器机头安装技术措施:(1)、用车将机头运至井口吊车能够够到的位 置,直接吊起放

5、在提前安装好的机头架子上面,拉好 中、腰线,固定牢固即可。(2)、吊起时必须检查钢丝绳是否牢固可靠, 试吊合适后方可使用。(3)设备安装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安装。驱动轮的中心线必须按照工程科放线为准,绳槽 中心线必须与出入侧牵引钢丝绳的中心线吻合。5、架空乘人器机尾安装技术措施:(1)拆卸机尾时,先把机尾拉紧重锤下放至底 板上,然后用钢丝横一头绑在重锤上,另一头捆绑在 乘人器吊架横梁上,防止重锤下滑。使机尾小车与尾 轮在牵引钢丝绳的拉力作用下自动上移,当机尾小车 与尾轮不移动时,用3吨手拉葫芦一段挂在固定在 横梁上另一段锁住机尾小车。(2)把拉紧钢丝绳全部盘在机尾拉紧绞车上, 将牵引钢丝

6、绳下放到井筒底板上。(3)用一台5吨手拉葫芦分别一头挂在顶板的 起吊锚杆上,另一端锁牢机尾小车,起吊机尾小车到 尾轮导轨不受机尾小车的力为止。(4 )分别拆松用来固定尾轮导轨"U"型卡子 后,把两根尾轮导轨沿着机尾横梁向两边移动到不影 响下放机尾小车的位置。(5)缓慢下放机尾小车与尾轮到井筒底板上, 下放时速度要均匀,两台手拉葫芦要相互配合,速度 合,偏移不得大于1/1000。(2)尾轮两侧导轨的安装中心线直线度不大于 1/1000 ,平行度不大于5/1000 ,高度差为土 3mmo(3)起吊、安装尾轮导轨的注意事项:、起吊尾轮导轨时用二台1吨手拉葫芦分别 一头挂在巷道顶板

7、的起吊环上,另一端锁牢尾轮导 轨。、起吊尾轮导轨时,两台手拉葫芦要相互配合 均匀提升不能一端提速过快。、起吊到位的尾轮导轨要及时用"U"型卡子 固定并紧固。(4)用以上的同样方法起吊另一根尾轮导轨。(5 )根据乘人器的安装中心线先用"U"型卡 子固定一根导轨架梁,另一根导轨架梁用"U"型卡子固定(但不进行紧固)。(6)尾轮导轨安装完毕后,同样用以上的方法起吊尾轮装置,把尾轮装置起吊到位后,移动另一根未紧固的导轨架梁,使尾轮装置的个滑轮卡在导轨架梁后再将其紧固。7、下放钢丝绳安全技术措施:(1)、先将钢丝绳绳头用绳扣固定在机头驱动 机房

8、内乘人器吊架横梁上,每处固定卡子不能少于5 个。(2)、用吊车将钢丝绳绳盘慢慢吊起至绳盘能 够转动即可,绳盘起吊高度不能超过50mm ,发现 钢丝绳下放过快或出现其他意外事故时立即将绳盘落 地,阻止钢丝绳继续下放。(3 )、钢丝绳下放时,井筒每50米安排人员进行观察。9、插接钢丝绳技术措施:(1 )、架空乘人器机尾安装完毕后,进行插接 钢丝绳。(2)、将钢丝绳绕在机尾驱动轮上,沿途钢丝绳全部安装在托绳轮上,在机头用4台3吨手拉葫 芦交替配合将左右两条钢丝绳往上拉动,直到沿途钢 丝绳全部拉紧与平时运转松紧程度相同时,在机头驱 动轮处钢丝绳上做记号,开始插接钢丝绳。(3)、根据实际使用的经验,此牵

9、引钢丝绳插接的长度必须大于煤矿安全规程的第四百零九条 规定,插接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000倍的规 定。(4)、插接后钢丝绳的接头应为不变径接头, 接头部分的绳股应圆滑,不能出现鼓丝、翘丝等情 况,接头的绳径不大于原直径的10%。(5)、安装完毕后试运转4小时,给钢丝绳放 劲,然后将乘人器吊椅全部安装,报调度室由机电动 力科、安全管理科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二)、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前必须向全部施工人员贯彻本措施,并 签名存档备查。2、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措施的安 全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作业,整个施工过程中,由现 场负责人在现场统一指挥,参加施工人员必须听从指 挥,不得各行其事。3

10、、参与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入井要求着装并佩戴 矿灯和自救器。4、安全负责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安全监护工作。5、施工作业前严格检查巷道顶板情况,排除作 业现场环境不安全因素。6、在施工前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机头下方、机尾上方各5m处必须设置防护网,防护网上方 必须固定在钢梁上,下方固定在皮带架上,以防施工 过程中有石块沿巷道滚落伤人。7、起吊作业安全注意事项:(1)进行起吊或搬运作业时,必须设专人统指挥,集中精力、严禁嬉戏打闹。(2 )起吊作业前,起吊机械、工具、卡具和绳扣等必须通过施工负责人与安全负责人共同检查确认 完好后方可使用。起吊所用吊环必须为封闭环,严禁 使用开口环,起吊用钢丝绳

11、必须为插接绳扣,严禁使 用绳卡连接。(3)使用手拉葫芦起吊重物时,应检查起吊环 的强度和稳定性。拉小链时应双手均匀用力,不得过 快过猛、起吊重物需悬空停留时,要将手拉小链拴在 大链上。(4)在任何情况下,严禁用人体重量来平衡被 起吊的重物,不得站在重物上起吊。进行起吊作业 时,不得站在重物下方或重物运行前方等不安全的地 方,只能站在重物侧面作业。严禁用手直接校正已被 重物张紧的钢丝绳和吊具。(5)在输电线路附近进行起吊作业时,应保持 一定的安全距离。在起吊作业时,起吊物体最大回转 半径范围内,与输电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不能小于500mm。(6)人员在钢梁上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戴 合格的保险带,保险带的另一端必须拴在钢梁上。(7)起吊作业时,将起吊绳逐渐张紧,使物体 微离地面进行试吊,物体应平衡,捆绑应无松动,起 吊工具、机械正常无异响,如有异响应立即停止吊 运,将物体放回后进行处理。(8)被吊物体的活动部件必须可靠、固定,或 卸下分别进行吊运。(9 )试吊1-2次,确认可靠后再正式起吊。8、用人力抬运大件物体时,要同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