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交通工具_第1页
水上交通工具_第2页
水上交通工具_第3页
水上交通工具_第4页
水上交通工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独木舟与木筏 刘向世本记: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意思是说,中国人是因为看见落叶掉在水面上浮而不沉而悟到了船的原理。淮南子·说山训中记载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发现,树叶、树干在水里会漂浮,又发现,树叶能负荷的重量很小,树干能负荷的重量就大,树干越粗大,其所能承受的重量也越大。落叶启发了人们发明木筏,树干启发人们发明了独木舟。 人们发现,圆柱形的树干在水里不稳定,它会翻滚,人在上面坐立不稳,人们根本无法在这种圆柱形树干上面活动。人们就用石斧、石锛、锸等工具,将圆圆的树干削平。后来,发现用火比石斧加工木材更为方便。人们将树干上不需要挖掉的地方都涂上厚厚的湿泥巴,然后

2、用火烧掉要挖去的部分。这样被烧的部分就被烧成一层炭,再用石斧砍,就比较容易了。独木舟就是这样制造成功的。 木筏,用长木材捆扎成木排,简易的水上交通工具。比起独木舟来,木筏的使用面积大,制作起来更容易一些。考古证明,至少在7000年前,中国已能制造木筏和独木舟。受到木筏的启发,人们想到了自己身边其他能够做成筏的东西。只要能浮在水面上,并且能结扎在一起的东西,他们都要拿来试一试。于是,人们又制成了竹筏、草筏和羊皮筏等。特别是其中的竹筏,更 受到人们的欢迎。最早的竹筏是由多根竹竿捆扎而成的竹排,沿江河顺流而下,也可以用桨、橹、篙来推进。(由于文字记载限制,木筏发明的时间很早,但不确切。)2、木板船木

3、板船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 21 世纪建立的夏朝。据传说,黄帝的大臣共鼓和货狄发明了舟,颛顼发明了桨、篙,帝喾kù发明了舵和橹,尧发明了纤绳等等。 我们的祖先在实践过程中对独木舟和筏不断加以改进,开始在独木舟的四周加上木板以增大容量,原来的独木舟就变成船底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圆底独木舟逐步变成了船底的中间部分,通连首尾的主要纵向的木材就变成“龙骨”了。这样就变成尖底或圆底的木板船,而原来平底的独木舟也就逐渐演变成平底木板船底中心线上的一块板了。在这过程中,人们对筏也进行了改造,在筏的四周安上木板,逐步演变成另一种木板船。 到了商朝,人们已能利用舟船进行商业活动。甲骨文“舟”字图:“

4、舟”字上有二或三条横,表示当时木板船上纵横材料的安排方法。用横梁(横板)加强船体横向强度并形成了 34 个分段隔舱,它也能使船体纵向舷板的接头钉在横架上,用短板可以接成长板船。3、舫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生产的发展和阶级的演变都要求当时诞生不久的木板船迅速向稳定性、装载面积大的大型化船只发展。单体船一时不能适应需 要,“舫”就应运而生了。舫是由两艘船并列连成一体的“双体舟”。它加宽了船身,既使船更加平稳,又能多载客运货。它也可以用作战船多载士兵。“方”意为“城邦国家”。“舟”与“方”联合起来表示“国家船队”。“舫”的本义:古代城邦国家的海军舰队内河舰队或运输船队。舫的出现是造船业上的革新。由于它

5、行驶平稳,装载面积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又由于上面还可以建造豪华的庐舍,所以舫往往成为贵族们出游时的专用船只。有多少单体船连接为舫也成为奴隶主贵族们炫耀自己地位高低的一种标志。周文王结婚时“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丕显其光”(诗 经)。说明了周文王的豪华排场。由于造船业的发展和航运的繁荣,周武王还特设了专门管理舟舰的官吏 称为“舟牧”或“苍兕”sì,建立了舟楫检查制度。5、楼船: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船业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它继承了巴蜀地区及原来六国中一些国家发达的造船业的技术水平并加以发展。这一时期,我国的船只不仅规模大而且类型多,并能建造高技术的楼船。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在位12年

6、(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中,先后组织五次大规模的海上巡游,说明了秦代的航海能力。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统治时,社会经济发展,国势强盛。为了统一沿海地区,发展近海与远洋的交通、贸易,汉武帝竭力加强造船业,建立强大的水师,并七次巡海航行。汉代已能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造成各种类型的船,有客船、货船、 战船等。客船中又有官船、民船;民船中又有舸、艑、艇、扁舟、轻舟、舲舟、舫舟等。最能说明汉代造船技术高超的是“楼船”。 楼船是水军的代称,也是对战船的通称,如把水兵称为楼船卒、楼船士,水军将校称为楼船将军、楼船校尉等。船上能起高楼,所以叫楼船。这是汉代重要的战船船型。楼船秦时已有,汉

7、代时,其规模、形制均较秦时大得多,它的大量出现是汉代造船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造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楼船体势高大,上面有 三个楼层,第一层叫“庐”,“像庐舍也”;第二层,即“其上重宝曰飞庐, 在上,故曰飞也”;第三层,“又在上曰爵(雀)室,于中候望之如鸟雀之 警示也”(刘熙释名)。庐、飞庐、雀室,这三层每层都有防御敌人弓箭矢石进攻的女墙,女墙上开有射击的窗口,为了防御敌人的刀枪火攻,有时船上还蒙上皮革等物。楼船上设备齐全,已使用纤绳、楫、橹、帆等行驶工具。楼船的四周还插满战旗,威武雄壮。汉代,一次战

8、役就能出动楼船 200O 多艘,水军 20 万人。 楼船多用于江湖(主要是长江),也用于近海,由于楼船重心高,抗风浪能力差用于远海是相当危险的。楼船参与的著名战役几乎都在长江之上,比如赤壁之战、西晋灭吴之战、隋灭陈之战、元灭南宋之战等。自宋元以后楼船的使用及记载渐无。 汉代,我国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它的标志是除前文所述能造成高十余丈有三层楼的高大“楼船”及类型繁多的各种船只外,还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桨、橹、船尾舵、风帆等船舶推进工具的日益完善和广泛使用,横隔舱造船结构的重大贡献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乱,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大批人民 辗转流徙到南方。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迁人民带去了

9、先进的科学知识、生 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兴修塘堰,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地区,使原来 落后于北方的南方生产迅速得到提高。经济的繁荣和相对安定的政局为发展造船及远洋航海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秦汉造船业的基础上,三国时期的造船业又有所发展。6、三大船型唐朝的造船技术在当时可称得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最突出的是在造船 工艺上已广泛使用了榫接钉合(又称钉接榫合)的木工艺和水密隔舱等先进技术。我国古代航海木帆船种类很多,沙船、福船、广船在唐代都已成形。其中沙船是我国最古老的船型中的一种。沙船是中国古代近海运输的海船中的一种优秀船型,也叫作“防沙平底船”,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为中国古代著名海船船型。

10、因其适于在水浅多沙滩的航道上航行,所以被命名沙船。沙船有三大特点:一是船型特殊。它有方头、方梢、平底、浅吃水,它的长宽比大,具有宽、大、扁、浅的特点。这种船型不怕沙滩,可以在沙质海底的海域航行,也可在江河湖泊中航行。沙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在风浪中也安全。特别是风向潮向不同时,因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比较安全。二是近海航行方面性能优越。沙船上多桅多帆,可以逆风驶帆,能在海洋上远航。沙船上桅杆高大,桅高帆高,利于使风,又加上它吃水浅,阻力小,所以,能在海上快速航行。沙船不仅能顺风驶船,逆风也能航行,甚至逆风顶水也能航行,适航性能好。沙船航海性能好,七级风能航行无碍,又能耐浪,所以沙船能

11、远航。三是载重量大。一般记载说沙船载重量是四千石到六千石(约合五百吨到八百吨)。也有说沙船载重量是是二千石到三千石(约合二百五十吨到四百吨),元代海运大船八九千石(一千二百吨以上)。福船是中国古代海船中的一种船型,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为中国古代著名海船船型。福船是福建、浙江一带沿海尖底海船的通称。福船的三个优点:一是首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它的两舷向外拱,两侧有护板。特别是福船有高昂首部,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吃水又深,可达到四米,适合于作为战船。二是船体高大,上有宽平的甲板、连续的舱口,船首两侧有一对船眼。作为战船用的福船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

12、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三是操纵性好,福船特有的双舵设计,在浅海和深海都能进退自如。广船产于广东,四大船型之一。它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上宽下窄,线型瘦尖底,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船体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和大擸(木字傍)维持。结构坚固,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广船起源于春秋时期或更早期,唐宋时期是发展成熟期定型于元明,成为我国的一种著名船型。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对广船的评述,但所言极简,各个朝代的记述也极其有限,要从各种其它史书中寻找,所以对广船历史的研究缺乏人才,你只要看看,当你打入“广船”字条时,出现的绝大部分是“广船国

13、际”。故请有志者为其添砖加瓦。广船 宋代很多地方设立了造船场、造船坊,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 明州、温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制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造船 场,也有很多民间的造船场。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这又推动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宋的造船业比以前更具有特色: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航海 史的新时期。 宋朝时,轮桨增多,有四轮、六轮、八轮、20 轮、24 轮以至 32 轮之多。中国海船开始使用罗盘定向导航约在南宋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7、郑和宝船 明代最具代表性的船只就是郑和宝船。郑和

14、船队中大量船只是广船、福船、沙船类型,经过多年的改进,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郑和宝船的桅帆总体设计上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撑条相当于筋的加固作用。二千料船的远洋船型上采取“底尖上阔”的结构,船头昂船尾高。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乘坐的是44丈长、18丈宽(即146.67米长、50.94米宽)的大号宝船。 船体结构上设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多的二十八舱,少的也有二十三舱,这不仅有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分割舱段分类载货,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 二千料海船采用全木结构。明代船舶工艺发展到有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使复杂的木结构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船钉拼合、挂锔、加固在一起,不至于“散架”。上二千料郑和宝船基本船型为福船,外形为小方首,宽平艉。建筑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