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镇百条村庄蝶变换新颜_第1页
黄花镇百条村庄蝶变换新颜_第2页
黄花镇百条村庄蝶变换新颜_第3页
黄花镇百条村庄蝶变换新颜_第4页
黄花镇百条村庄蝶变换新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英德:黄花镇百条村庄蝶变换新颜老旧收音机、单车、黑白电视机、旧木具近期,广东省英德市黄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陆续收到村小组捐赠的老旧物件,利用它们筹建起了展厅。展厅拟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形式,生动展示村庄的沧桑巨变,年代感十足。近年来,黄花镇党委政府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百条村庄蝶变换新颜,农民生活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党群同心齐创建,乡村治理有“基质”“我以党员身份带头捐款参与村庄建设,把茶园的分红都用在了美丽乡村建设,我很自豪。 ”平星蓝房村党员邓寿英说。该村与公正白石前、三山艻塘、新民禾谷石等村组是全镇最早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村庄。黄花镇外出务工人员众多,许多村庄几乎都是留守老人和儿

2、童常住,村事务长期荒废,公益事业也难以发展。2014 年起,各村党支部和党员主动响应党的号召,联系镇政府有关部门, 了解美丽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 与此同时,党支部也不断凝聚外出务工乡贤的力量,推动村庄各类公益事业建设。各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陆续召开村民理事会,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多年后,公正白石前党支部党员陈运朋一度感慨, “看到村的变化,心里很欣慰,只希望我们村越来越好。 ”“看到党员们动起来,村民们很积极响应,总之就是能整合的,都整合。田地、破旧房子、荒废的建筑用地”平星蓝房党支部党员邓观林回忆起村里筹建美丽乡村的场景提到。党员带头做表率, 村民齐心共同参与村庄

3、创建。 2016 年,第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成。之后,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各村纷纷借鉴学习经验,因地制宜,主动创建,美丽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村级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生态宜居有“颜值”镇党委政府安排申请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奖补资金 2833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奖补资金 220 万元。截至目前,建成 74 条美丽乡村(其中 3 个示范村,1 个特色村) ,新建乡村小公园 38 个, 体育活动场所 168 个, 清拆危旧泥砖房 2548间,面积约 4.1 万平方米,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下城内村通过投工投劳自行组织施工,完成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建成公共设施数量多、质量好,村民获得感强、满足感高。

4、“感谢国家的政策,我们的村庄才变得那么漂亮,干干净净的,很多在外打工的、退休的都愿意回来”城下城内村村民陈传顺说道。“以前到处是危旧房,垃圾乱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等现象随处可见,更不用说会有篮球场、健身器材这些了。 ”放板洞心村村民梁房明表示。公正村新兴围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近二十年无人居住。2021 年底,该村引进了宅基地改建项目,将宅基地、林地、水田等打包出租,改建高品质民宿。历经数月的拆旧建新,2021 年 3 月,建成了别具一格的星溪围特色民宿。“休闲公园旁边就有公厕,方便很多,下田干农活也不用特地跑回家上趟厕所”迳孔田了岗四组村长黎春梅说道。近年来,在基本完成家庭户厕改革的基础上,

5、包括迳孔田了岗四组在内的 62 座公厕陆陆续续建成。“以前垃圾基本靠风刮,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保洁员。 ”成贵芳说道。提到垃圾清洁,各村都有不同的做法。城下城内村潘神妹等妇女们自发地组织起保洁员队伍,自愿服务,不计报酬,负责清扫村里的巷道和篮球场等公共场所。她表示,建设之初,由于村庄的启动资金有限,村里的妇女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就想着能帮点就帮点。茂兰迳村通过建立垃圾统筹管理机制,农村门前包干、公共区域专人负责保洁自治机制,为每户农户配备垃圾桶,实现了村中垃圾每天有人清、有人扫、有人运的常态化管理。时间久了,村民们便渐渐摒弃了乱丢乱扔、乱堆乱放的陋习,养成了自觉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

6、,村风、民风、家风悄然发生改变,村庄环境整治的成效已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渗透延伸。“凡建成清远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村庄都建有能实现雨污分流的管网,确保生活污水规范排放。 ”镇美丽乡村办陈渭珊说道,近年来,建成了平星蓝房、新民何屋、刘屋等27 个污水处理池,实现村庄的污水集中处理。全面带动农旅发展,产业兴旺有“市值”平星蓝房村、城下蜜仔薮等村小组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桑蚕等特色农业产业。百担洞香蕉园、德高信茶园以农特产品种植、文化体验为主题,挖掘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相结合的文旅资源。村民通过发展农业、土地整合租赁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2021 年,仅万品葡萄园接待游客超 2 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逾

7、90 万元。 ”公正村民陈子宁讲道,白石前村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建起了民宿和农家乐,络绎不绝的游客带动了当地农旅经济的发展。三山和一村改建村民旧房子,建起了“乡音客栈” ,结合“和顺岩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时常可以看到村民们把自家的土特产售卖给过往旅客。 ”全域旅游公司陈志棣说,去年,黄花镇引进来“小绿车(自行车) ” ,成为全市第一个实现“共享自行车进乡村”的乡镇,极大地丰富本地群众的出行方式。 “只需要租一部共享自行车,再通过手机打开手绘版黄花镇旅游地图,就可以游遍黄花镇的旅游景点、美丽乡村,吃遍黄花镇的特色美食。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