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_第1页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_第2页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施工测量4-1施工测量的根本工作4-1-1根本原那么建筑施工测量是研究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建筑场地上地面的位置进 行度量和测定的科学,它的根本任务:1对建筑施工场地的外表形状和尺寸按一定比例测绘成地形图。2将图纸上已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按设计要求测设到地面上,并用各种 标志表示在现场。3按设计的屋面标高、逐层引测。4-1-2距离测量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距离测量有普通量距和精密量距两种方法。 精密量距 时所量长度一般都要加尺长、温度和高差三项改正数,有时必须考虑垂曲改正。丈量两点间的距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钢卷尺,精度要求较低的量距工作, 也可使用皮尺或测绳。4-1-2-1 普通量距1 测距方

2、法先用经纬仪或以目估进行定线。如地面平坦,可按整尺长度逐步丈量,直至 最后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假设地面起伏不平,可将尺子悬空并目估使其水平。 以 垂球或测钎对准地面点或向地面投点, 测出其距离。地面坡度较大时,那么可把一 整尺段的距离分成几段丈量;也可沿斜坡丈量斜距,再用水准仪测出尺端间的高 差,然后按式4-2求出高差改正数,将倾斜距离改化成水平距离。如使用经检定的钢尺丈量距离,当其尺长改正数小于尺长的1/10000,可不考虑尺长改正。量距时的温度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一般规定为20C丨相差不大时,也可不进行温度改正2精度要求为了校核并提高精度, 一般要求进行往返丈量。 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量距

3、精 度以往测与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 在平坦地区应到达 1/3000,在 起伏变化较大地区要求到达 1/2000,在丈量困难地区不得大于 1/1000。 4-1-2-2 精密量距1测距方法先用经纬仪进行直线方向, 去除视线上的障碍, 然后沿视线方向按每整尺段 即钢尺检定时的整长 设置传距桩。 最好在桩顶面钉上白铁片, 并画出十字线 的标记。所使用之钢尺在开始量距前应先翻开, 使与空气接触, 经 10min 前方可 进行量距。 前尺以弹簧秤施加与钢尺检定时相同的拉力, 后尺那么以厘米分划线对 准桩顶标志,当钢尺到达稳定时,前尺对好桩顶标志,随即读数;随后后尺移动 12cm分划线重新对

4、准桩顶标志,再次读数;一般要求读出三组读数。读数时应 估读到0.10.5mm,每次读数误差为0.51mm。读数时应同时测定温度,温度计 最好绑在钢尺上,以便反映出钢尺量距时的实际温度。2零尺段的丈量按整尺段丈量距离, 当量至另一端点时, 必剩一零尺段。 零尺段的长度最好 采用经过检定的专门用于丈量零尺段的补尺来量度。 如无条件, 可按整尺长度沿 视线方向将尺的一端延长, 对钢尺所施拉力仍与检定时相同, 然后按上述方法读 出零尺段的读数。 但由于钢尺刻度不均匀误差的影响, 用这种方法测量缺乏整尺 长度的零段距离,其精度有所降低,但对全段距离的影响是有限的。3量距精度 当全段距离量完之后,尺端要调

5、头,读数员互换,按同法进行返测,往返丈 量一次为一测回, 一般应测量二测回以上。 量距精度以两测回的差数与距离之比 表示。使用普通钢尺进行精密量距,其相对误差一般可达1/50000以上。4-1-2-3 精密量距的几项改正数1 钢尺尺长改正数的理论公式 用钢尺测量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时,因钢尺本身有尺长误差或刻划误差 , 在两点之间测量的长度不等于实际长度, 此外因钢卷尺在两点之间无支托, 使尺 下挠引起垂曲误差, 为使下挠垂曲小一些, 需对钢尺施加一定的拉力, 此拉力又势必使钢尺产生弹性变形,在尺端两桩高差为零的情况下,可列出钢尺尺长改正 数理论公式的一般形式为: LiCi + Pi -A S 4

6、-1式中 A Li零尺段尺长改正数;A Ci零尺段尺长误差或刻划误差;AS钢尺尺长垂曲改正数;A Pi钢尺尺长拉力改正数。钢尺尺长误差改正公式:钢尺上的刻划和注字,表示钢尺名义长度,由于钢尺制造设备,工艺流程和 控制技术的影响,会有尺长误差,为了保证量距的精度,应对钢尺作检定,求出 尺长误差的改正数。检定钢尺长度水平状态系在野外钢尺基线场标准长度上,每隔 5m设一 托桩,以比长方法,施以一定的检定压力,检定030m或050m刻划间的长度, 由此可按通用公式计算出尺长误差的改正数:A L平检L基一L量4-2式中 A L平检一一钢尺水平状态检定拉力 P0、20C时的尺长误差改正数;L基一一比尺长基

7、线长度;L量一一钢尺量得的名义长度。当钢尺尺长误差分布均匀或系统误差时,钢尺尺长误差与长度成比例关系, 那么零尺段尺长误差的改正公式为:CiLiLL平检式中 A Ci 零尺段尺长误差改正数;Li 零尺段长度;L 整尺段长度。所求得的尺长改正数亦可送有资质的单位去作检定。2 温度改正钢尺的长度是随温度而变化的。钢的线胀系数a 般为0.000012。假设量距时之温度0.00001160.0000125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取a t不等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toto 般为20C,那么每一整尺段L的温度改正 数' Lt按下式计算 Lt =at toL4-33倾斜改正高差改正设沿倾斜地面量得A、B两

8、点之距离为L图4-1,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h,为了将倾斜距离L改算为水平距Lo,需要求出倾斜改正数 Lh。图4-1斜距改正示意Lh Lo L£ ±12L 8L34-4对上式一般只取用第一项,即可满足要求。如高差较大,所量斜距较短,那么须计算第二项改正数。上式第二项为h48L3h2 2()。故求得第一项数值后将其平2L方再除以2L,即得第二项之绝对值4. 垂曲改正如果钢尺在检定时,尺间按一定距离设有水平托桩,或沿水平地面丈量,而 在实际作业时不能按此条件量距, 须悬空丈量,钢尺必然下垂,此时对所量距离 必须进行垂曲改正。垂曲改正数按下式计算:W2 L324 P24-5式中

9、W钢尺每米重力N/m;L尺段两端间的距离m;P拉力N。例如:L = 28m,W= O.19N/m,P= 1OON 代入上式,那么233.3mm0.192824 100 E?FPi G?Li ?(P F0)4-7式中 P测量时的拉力;P0检定时的拉力;Li零尺段长度;G钢尺延伸系数。通常,在实际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拉力,总是等于钢尺检定时所使用的拉力, 因而不需进行拉力改正。6. 钢尺尺长方程式及其改正数表的编制和算例对于悬空状态下尺长方程式:5. 拉力改正钢尺长度在拉力作用下有微小的伸长,用它测量距离时,读得的“假读数, 必然小于真实读数,所以应在“假读数上加拉力改正数,此改正数可用材料力 学中

10、虎克定律算出,而在弹性限度内,钢尺的弹性伸长与拉力的关系式为:PiPLiE?F4-6因钢尺尺长误差的改正数,已含有 Po拉力的弹性伸长,那么上式改为:LiPi M Po)(1) Lz =L. + aL(- (t-ta)-L + 4G + APt - ASt + aLi* (t to)JJ T i=0 + 尹-平址十誌PP0) - +"一“)(2) 厶二L. +心G + "厂民+就厂"托)24Pj +詐-乙4詁+洁h(t(4-8)对于水平狀态下尺长方程式;(1) Lt - 4 + dCj + APi + oLi* (t - G"广学汕平检嗨(齐八笛嘗fPr

11、j.L.24Pq2 E:F(2) Li = Li + ilPj + ahi' ( f(j)(4-9)W、 F、 E、=Li + £ 由式4-8式4-9可知,当拉力跨距和钢尺各技术参数如a等为时,那么可按上述理论公式求得相应的改正数, 再取各项改正数的和计算,即得钢尺任意状态下尺长的实际长度。应当指出,材质不同的钢尺,其弹性模量也不相同,从不同钢材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计算出延伸系数。目前JIS 级钢卷尺的各项技术参数列于表4-1 o钢尺技术参数表4-1种类厚X宽mm X mm截面积Fmm2单位重量Wg/m延伸系数G1m/10Nmm弹性模量EX 105N/mm2膨胀系数a X 10

12、-6/C司底伦卷尺*0.13 X0*1.27 ± 1%*14.6 ± 1%0.0372.1011.5宽面卷尺*0.19 X3*2.52 ± 1%*26.04 ± 1%0.0192.1011.5韧性卷尺*0.3 X5*1.75 土 2.5%*16.41 ± 1%0.0272.1011.5银白卷尺*0.19 X3*2.52 ± 1%*19.8 ± 1.5%0.0192.0711.5普通钢卷尺0.22 X32.80± 2.5%21.8 ± 2.5%0.0172.1111.5不锈钢卷尺0.22 X32.83

13、77; 2%22.2 ± 2%0.0191.8614.0普通钢带卷尺0.25 X53.38± 1%26.4 ± 1%0.0142.1111.5不锈钢带卷尺0.25 X53.70± 2%27.6 ± 2%0.01451.8614.0韧性不锈钢卷尺0.3 X1.82 ± 2.5%13.7 ± 2.5%0.02951.8614.0韧性碳钢卷尺0.3 X1.75± 2.5%13.7 ± 2.5%0.0272.1111.5注:带有*号的卷尺,其截面积不包括外面的尼龙涂层是芯钢材实际尺寸,重量包括外面涂层与尼龙。30

14、m为了使用方便,我们编制了钢尺悬空和水平状态下尺长改正数表和温度改正数用表。为便于比拟,我们编制本表依据是机械工业建厂测量手册中国产地球牌钢卷尺,尺端施用Po= 100N拉力,尺身悬空无托桩,悬空检定整尺段钢尺厶悬检为8.64mm。地球牌钢卷尺技术参数:F= 1.8mm2; W= 15.68/m; E = 200000N/mm2; G=0.028mm。理论公式米用式4-9,改正用表见表4-2表4-7。根据公式绘制一曲线,见图4-2。横轴为不同长度li,纵轴为拉力Pi,使用 时以长度li为引数,即可求得相应的拉力 Pi,及其相应的尺长改正数 li。90应施拉力8070平尺段长度沪 IS 2QBL

15、25m3旷1.442 8S 4.325.76(mm)图4-2 t改正数表4-2 P改正数表4-4尺长(m)-10C-5Vor (40V)5V (35V)ior(30 V)15t(2sr)20V0-5-E7-1.41.2- 0.9-0.600103*52.92.31.7r 2-0.60015433.52.6E70*900*206.95.8|4-63.52.31.2o n0-258.67.24*32.91,400-3010*48.66,95-23.5E70 C改正数表4-3尺隹(n)5k«6kg毎kjj9kg呱Ilk«皿13kR1鱼LHh0-50.?0.SKO1.11.2L41

16、.5L7l.«k.92.10-101.41.92,22i2.93.Q3.J3.63.94.2Q-152 J2.52.93.33门4.24.65,0S.45.86.20202启3.94.45,05.66.16,77,27.BS.30253.54.2札95.66.26.97.68,39.09.710.40304.2$.05.B6 77.5B.39.21Q410.811,712. S改正数表4-50-500000000000-1ft0.40,30.210,20 Jft.LQ.l0.1U0Q0-151.41.00.70.50.40.30.20.2OJ0.20.30-2(11.22+21.3M

17、)<1.80.7O.AO.J0+40.40*256.34.43.22.52.01.61.3LI0+90.8n.70-30JO.97.*5.64.33.42.723I.?1.61,41.2 C+A PA S改正数悬空 表4-60-31,22.32,52.62.72S3.03.23.43"0*102+02.42.75.03.43.73,94.14.6<.95.20-152,23,74.J4.85.45.86.3e.a747.5D-20L.63.14山$.16.06.87,4«49.49.9D-25-0.32.33.2$.66.77.6s.e10.6)b412J0-3

18、0-5,70,43*25.47.1g.69.9iia12.2!3 + 3H.4 C+A P改正数水平表4-70-5L.21.31.6L.71.922.22*3i*0-102.42.72.93.23.53.B4.04.34.64.55.25.64.Q4.44R5.25.76.16.56,97.37.70-204.a535 J6.47.07.6n. 1B.79.2Q.810J0-256.D6.77.38.18.79.410.110.«11.212.212.97.28.09.7l(t.511.312.213.013.am厂15,5例1计算30m地球牌钢卷尺检定拉力为 Po= 100N,丈量

19、施以P= 150N时的尺长改正数悬空。由表4-3、表4-4、表4-5查得: C = 3.0mm;A P= 12.6mm;A S= 1.2mm l = C + A P S= 3.0+ 12.6 1.2= 14.4mm由表4-6直接查得:li = 30m时的 I = 14.4mm。例2计算在10m零尺段施以整尺段拉力的尺长改正数悬空由表4-3、表4-4、表4-5查得 Ci= 1.0mm;A Pi = 2.8mm;AS= 0.1mm li = Ci + A Pi S = 1.0+ 2.8-0.1= 3.7mm由表4-6直接查得li= 10m时的 li = 3.7mm例3计算零尺段li = 15m的特

20、定拉力和尺长改正数悬空方法一 由曲线图以15m为引数查得应施加特定拉力Pi = 80N,相应的尺长 改正数由图下方查得 I = 4.32mm。方法二由实验公式计算施加拉力及尺长改正数为:Pi= 0.133 X 15+ 6 kg x 10N 80Nli 上 l 悬检 15 8.644.32mml307 钢尺尺长方程式的精度估算1悬空状态下尺长方程式的精度估算(4-10)依据误差传播定律,精度估算公式为:mt = + J f» ii£ + 皿» + in经整理得=±(¥戦规弋朗討2沁用5材卜(P - Po) = "F F = W = N上

21、述公式可改对为:信)+8ASi(w) +5J(4-11)叫"J(辛协期禅当= 0 时(4-12)式4-10、式4-11或等号第一项为钢尺尺长误差改正数中误差检定;第 二项为钢尺拉力改正数中误差;第三项为钢尺垂曲改正数中误差; 第四项为钢尺 温度改正数中误差。式4-12和式4-13含意类同前述。2水平状态尺长方程式的精度估算同理,对式4-10的精度估算公式为:L=±丿加范+枫靳+柄«或写成,f»L. =± /知嚣+ 2讯僧 +(445>当P = Pq时C=±*知山+(為y(4-16)式(4-15),式(416)符号意义类同前述。由

22、式(4-11?式(4 可知,当缜選住、叫及等精度一定时,/ng对叫的靈响将 ® 比及其A/的増大而増加辛的影响却专4 尺的增大丽削弱*可见 桝3和mimL的影响是互相制约的欲使朋帥对叭j的影响削弱.又使鸡加对桝的 序响减小,F-Po的雀数不宜过大=S F = P0时或趋近匕时,巾织对覇s影响也趨近 于零;当取其4, - djf = 0时,可萩最正确特度。由式(4-5).式(4-6)可知,擀曲直搂对刑口的影响,随比的增大而增加当 取P-Pfl时-可茯最正确精盛&为了进一步验证理论公式,我们选用了日制JIS 级钢卷尺作拟合精度试验, 现将局部试验结果列于表4-8。理论公式实际拟合

23、精度表4-8尺号分蜃氏度(m)検足龍11捡力(N)尺枕故王數戒冥黨氏度(nun)躍掘计尊(mm)(mm)建1垮0-24Q-24(J-50上梅市托平 抵空 托平LM150150+ 3.6+ 58+ 13.44 4.0+ S3+ 12-90.4+0.3* Q.5£ 3号0*500-50上海市脚水$50100+ 3.0+ 7.7+ 3.4+ 8J-0,4-0.4吊疝号48号49号阳号 幹号 刃号0-500-50O-K070 叫別0-50水平2DS0.00O4JO.000045.W9S49.999649999B50,000550.000644.999050.O0O0sa.ooos-0.1+

24、04 -0.2 -0.?+ 0.1由表4-8可知,理论公式实际拟合精度是相当理想的。零尺段长度上拟合仅 差0.5mm,般在0.2mm左右。上述情况说明,我们在作精密量距时,可直接 对尺长改正数或尺长方程式进行计算使用。4-1-3角度的测设测设角度时,只给出一个方向,按角值,在地面上测定另一方向如图4-3, OA为方向,要在O点测设a角。为此,在 O点设置经纬仪,以 正镜测设a值得B'。为了消除仪器误差的影响,再以倒镜测设a角得B"。取B'B"图4-3角度放样图假设要精确的测设a角度,那么按上法定出/ AOB1之后,再用经纬仪测出/ AOB1之角值为a 

25、9;,a '与给定的a值之差为图 4-4为了精确设置a角, 过Bi作OBi的垂线,并在垂线上量取 BiB得B点,/ AOB即为精确测设的a 角度。图4-4精测角示意图BiB按下式计算:BB1 OB1 一 4-17式中 p= 206265",即一个弧度的角,以秒计。4-1-4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放出一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控制网的形式及分布、放线的精度 要求及施工现场的条件来选用。4-1-4-1直角坐标法当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或轴线网形式时, 采用直角坐标法放线最 为方便。如图4-5所示,Gi、G2、G3、G4为方格网点,现在要在地面上测出一 点A。为此

26、,沿G2-G3边量取G2A',使G2A'等于A与G2横坐标之差 x,然后 在A设置经纬仪测设G2-G3边的垂线,在垂线上量取 AA,使AA等于A与G2 纵坐标之差 y,那么A点即为所求。I.G 一 £A图4-5直角坐标放线图从上述可见,用直角坐标法测定一点的位置时,只须要按其坐标差数量取距离和测设直角,用加减法计算即可,工作方便,并便于检查,测量精度亦较4-1-4-2极坐标法极坐标法适用于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距的地方。用极坐标法测定一点的平面位置时,系在一个控制点上进行,但该点必须与另一控制点通视。 根据测 定点与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夹角极角B与距离极距

27、S,按B与S之值即可将给定的点位定出。如图 4-6中,M、N为控制点,即 M、N 之坐标和MN边的坐标方位角omn。现在要求根据控制点 M测定尸点。首先进 行内业计算,按坐标反算方法,求出 M到P的坐标方位角omp和距离S。计算公式如下:(4-18)(4-19)4-20在实地测定P点的步骤:将经纬仪安置于 M点上,以MN为起始边,测设 极角B,定出MP之方向,然后在MP上量取S,即得所求点P。当不计控制点M的误差,用极坐标法测定P之点位中误差mp,可按下式进 行计算:mP JSTm2 mS 4-21式中 mp测设B角度的中误差;S控制点至测定点的距离;ms测定距离S的中误差。【例4】在图4-6

28、中,控制点M、N的坐标值和MN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xm = 107566.60, yM = 96395.09: xn= 107734.26, yN = 96396.90; a mn = 0°7'07"。 待测点P的坐标为:xp= 107620.12, yp= 96242.57。计算a mp及B、S之值。为了使计算过程条理清楚,采用表 4-9、表4-10进行计算。表4-9是使用电 脑和三角函数表进行计算的表格形式;表 4-10是用对数计算的表格。表中1、 2、3表示计算次序。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种计算方法其结果完全相同:S= 161.638m,a mp =289

29、6;0'10"。而 B = a MN a MP= 0°7'07" + 3600 - 289°0'10"= 71°6'57"。应用三角函数计算表4-9计算符号数值次序1Ssina-0.94359245(1)励-152.52(2)Ax+ 53.52(6)casa0.33110916s161.638tgo-2*84977578(4)a289*2040*应用对数计算表4-10计算符号数值次序logS2-20854234logsina9.97478446 (h)(1)248332680 (n)logdx

30、1.72851610logcos<?9,51997120(8)1fofiS2.20834490logtga0.45481070 (n)0289*2010*s161.638注:n表示其真数为负值。4-1-4-3角度前方交会法角度前方交会法,适用于不便量距或测设点远离控制点的地方。对于一般小型建筑物或管线的定位,亦可采用此法。如图4-7所示,用前方交会法测定点P时,先要根据P点的坐标与控制点M、 N的坐标,按式4-18求出控制点至测定点的坐标方位角a MP、a np,然后再 按式4-20求出夹角B及丫实地测设P点的步骤:在控制点 M、N设站,分别测设B及丫两角,方向线MP和NP的交点即为所求

31、的P点。当不计控制点本身的误差,测设点 P的精度可按下式计算:m - ' smp snp M P 4-22si n( )式中 Mp P点位置的测定中误差;B、丫一一交会角;m测设B、丫的测角中误差;Smp、Snp 交会边的长度。例5设图4-7中,控制点M、N及待测定点P之坐标值仍同前例,计算 交会角B、丫和点P的中误差Mp。a mp、Smp和B之值在前例中已经求出,现按表 4-9的形式计算a np、Snp 得:a np= 233°0'50", Snp= 191.952m。而丫 = a NPa nm =a np a mn + 180° =233

32、76;0'50" 0°7'07" + 180°= 52°3'43"。设测定B、丫的测角中误差m= 10",将m、B、丫及Smp、Snp之值代入4-22 式,那么得10 V191.9522161.6382MP0015mm206265 sin(71°16'57" 52°53'43)表4-9计算次序符号数值5191.952sin a-0,80400103(1)3-154.33(2)Atcosa-0,59462791S191.952tgff+ 1.35211144

33、a233*30?5(T4-1-4-4方向线交会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测定点由相对应的两点或两定向点的方向线交会而 得。方向线的设立可以用经纬仪,也可以用细线绳。如图4-8所示,根据厂房矩形控制网上相对应的柱中心线端点,以经纬仪定 向,用方向线交会法测设柱基中心或柱基定位桩。在施工过程中,各柱基中心线那么可以随时将相应的定位桩拉上线绳,恢复其位置。此外,在施工放线时,定向 点往往投设在龙门板上图4-9在龙门板上标出墙、柱的中心线,可以将龙门 板上相对应的方向点拉上白线绳,用以表示墙、柱的中心线。37AY图4-8方向线交会图1-柱中心线端点;2-柱基定位桩;3-厂房控制网2LTUL3c1nnc图4-

34、9龙门板定点法1-龙门板;2-龙门桩;3-细线绳4-1-4-5距离交会法从控制点至测设点的距离,假设不超过测距尺的长度时,可用距离交会法来 测定。如图4-10所示,A、B为控制点,P为待测点。为了在实地测定 P,先应 按式4-19计算出a b的长度。a b之值也可以直接从图上量取。测设时分 别以A、B为中心,a、b为半径,在场地上作弧线,两弧的交点即为P。4-1-4-6正倒镜投点法1 适用条件及优点在进行直线投点时,一般是把仪器安置在直线的一端,照准相应的另一端点, 进行放线投点。假设直线两端点之间不能直接通视时, 那么可将仪器置于两端点之 间的高处位置,运用正倒镜法进行投点。此外,在远距离投

35、点时,亦可将仪器置 于直线两端点的中间,进行投点。正倒镜投点法不受地形地物的限制, 能解决通视的困难;同时由于使视线缩 短,减少了照准误差和可以不考虑对中误差的影响,因而使投点精度得到提高。2 测设方法在图4-11中,设A、C两点不通视,在A、C两点之间任意选定一点B', 使能与A、C通视。B'应尽量靠近AC线。然后在B'安置经纬仪,分别以正倒镜 照准A,倒转望远镜前视C。由于仪器误差的影响,十字丝之交点不落于0点,而分别落于0'、0"。为了将仪器移置于 AC线上,取合? 0'0"定出0点,假设 0在C之左,那么将仪器自B'向

36、右移动B'B距离,反之亦然。B'B按下式计算。ABBB'C0 4-23AC如此重复操作,直到0'和0"点落于C点的两侧,且C0'=C0"的时候,仪器 就恰好位于AC直线上了。3 考前须知1按式4-23计算B'B时,式中各距离值可用目估,经逐次移动,多 次观测,使仪器逐渐趋近 AC线而最后正好位于AC线上;2在B'点初次安置仪器时应先试看,使 A、C点均落在望远镜十字丝的 左右,这样在逐次趋近移动时,只需在脚架上移动仪器即可;3所使用的经纬仪必须经过检验校正,以尽量减小或消除正倒镜的误差。但仪器一般很难校正完善,因此投点时一定要用正倒镜取中定点,以消除仪器误 差的影响。4-1-5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4-1-5-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在进行施工测量时,经常要在地面上和空间设置一些给定高程的点。如图4-12所示,设B为待测点,其设计高程为 Hb,A为水准点,其高程为Ha。 为了将设计高程Hb测定于B,安置水准仪于A、B之间,先在A点立尺,读得 后视读数为a,然后在B点立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