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坤实验一植物生长发育_第1页
杨万坤实验一植物生长发育_第2页
杨万坤实验一植物生长发育_第3页
杨万坤实验一植物生长发育_第4页
杨万坤实验一植物生长发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学号 114120238 姓名 杨万坤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11应A 实验课程名称 生态学实验 指导教师及职称 沐远 开课时间 2012 至2013 学年 下 学期填报时间 2013 年 6 月 3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实验名称:实验一 植物生长发育有效积温的测定实验时间:2013/5/30小组合作: 是一、实验预习1、 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生长发育各阶段有效积温测定的方法。2.进一步加深对温度与植物关系的认识。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1.实验器材 光照培养箱、高压灭菌锅、三角瓶、纱布、镊子、小烧杯等。2.实验材料 玉米种子、大豆种子,珍珠岩。3、 实验原理及

2、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实验原理: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温度对植物和变温动物(特别是昆虫)发育速率的影响上。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可表示为公式: NTK 式中,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有效积温。 生物的发育都是从某一温度开始,而不是从零度开始,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则上述公式可改写为: N(TC)K 式中,C为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K和生物学零度C的计算最简单方法:在两种实验温度(T1和T2),分别观察和记录两个相应

3、的发育时间N1和N2值。 因为 K1=N1(T1-C) K2=N2(T2-C) K1=K2 所以 C=(N2*T2-N1*T1)/(N2-N1) 代入有效积温公式即可求出K。 4、 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一)实验步骤:催芽:常温下湿纱布包裹种子,用温水浸泡1d,倒掉水25恒温培养注意保持纱布湿润、透气观察露出芝麻粒大小的芽,便可播种播种:将露芽的种子播种在烧杯中,播深12 cm,覆上泥炭土,浇透水,然后分别放入(25、20)光照培养箱中。观察并记录:记录温度、生长情况(各生育期)及经历的天数注:第一片真叶充分展开后,记录所用的天数、处理的温度。(二)实验注意事项:(1)催芽时要注意保持纱布

4、湿润,透气。(2)播种时要注意深度及水分。(3)播种后严格控制温度,并按时观察发芽情况测量和记录数据。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每天观察的原始数据记录表:25编号日期123455月314.1 cm2.4 cm5.2 cm6.5 cm3.1 cm6月19.3 cm6.2 cm9.3 cm10.2 cm8.5 cm6月216 cm12.5 cm16 cm16 cm13 cm6月318.5 cm18 cm19.3 cm18 cm17.6 cm6月419.2 cm18.8 cm20 cm18.7 cm18.3 cm每天观察的原始数据记录表:20编号日期123455月311.2cm0.7

5、 cm2.4 cm2.5 cm2.4 cm6月13.6 cm2.4 cm6.8 cm7.2 cm7.5 cm6月26.5 cm5.5 cm11 cm10.5 cm11 cm6月38.3 cm7.3 cm15.1 cm14 cm14.1 cm6月410 cm9.3 cm17.3 cm14.4 cm15.9 cm6月518.8 cm12.1 cm18.8 cm15.5 cm16.8 cm玉米生长情况记录编号日期20251231235月304.744.56.5585月316.676.28.210.510.i6月179.56.81212.612.16月27.511.57.514.514.113.56月

6、310.512.78.06月410.8149.72、对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大豆的有效积温 N(TC)K C=(N2*T2-N1*T1)/(N2-N1)=5 N1= 6 N2=5 K1=90 T1= 20 T2=25 K2=100玉米有效积温N(TC)K C=(N2*T2-N1*T1)/(N2-N1)=12.5 N1= 5 N2= 3 K1=37.5 T1= 20 T2=25 K2=37.5K=37.53、结论: 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三、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及其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实验观察以天做单位,在时间上准确性较低,可能在某一温度下,发育的时差之间并没达到24小时,所以实验结果集只能定性而不能达到定量的做用。另外,在此试验中由于20下培养的植株平均高度低于25下培养的植株平均高度,造成K1小于K2改进措施,植物生长发育观察可以缩短时间,比如一天测两次,这样实验的效果就会更好,尽量使20和25两种温度下的植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