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析共同正犯的几个问题 (一 )关键词 :共同正犯 /概念/ 性质/类型共同正犯是按分工分类法所确定的一种共犯类型,是共犯 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我国刑法虽未使用共同正犯一词, 但理论上一般认为数人共同实施 犯罪时, 犯罪的性质应由实行犯来决定, 因此并不否认共同正犯对于正确定罪与量刑的重要 意义。一、共同正犯的概念 “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 楚地和理智地思考法律问题。 1(P486而所谓概念之定义,意为对在什么意义上适用某一特殊用语作出精确的说明 。2(P90)因而理解概念极为重要的一点即在于在什么意义上,它说明运用概念的目的、 场合不
2、同, 其概念对象所界定的外延也不一样, 同时概念所涵定的 内容也会相应地有区别。共同正犯的概念即是如此。 在德日等国,共同正犯是法定的共犯种类,如?德国刑法?第25 条(正犯)规定“自己实施犯罪,或通过他人实施犯罪的, 依正犯论处。 数人共同实施犯罪的, 均依正犯论处 (共同正犯 )。 ?日本刑法?第 60 条规定 “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的,皆为正犯 。因此,学者们多根据法 条的规定来给共同正犯下定义。 不过在具体结论上, 有的学者将共同正犯理解为一种犯罪形 态,有的学者那么理解为一种犯罪人。如山中敬一认为: “共同正犯是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 的情形。 3(P782野村稔那么直接根据?日本刑法
3、?第60条前半段的用语,认为共同正犯是两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者 。4(P396)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中文的犯字本身具有犯 罪人 与“犯罪这两种含义,所以,从文字上看,将正犯理解为犯罪形态或是犯罪人都是可 行的。在刑法理论界, 对刑法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存在争议。 刑事古典学派认为, 刑法研究的重 点是行为, 应受处分的是行为。 而近代学派那么认为应受处分的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 将研 究的重点放在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上。5(P22)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并因此展开了漫长的学派之争。 二战以后,古典学派的客观主义思想占据上风,主观主义的影响力全面减退。但是现 代的客观主义已经不再是古典意义上的客观
4、主义, 而是吸收了许多主观主义的成分。 重视对 人的研究,强调刑罚的个别化就是典型的例证。因此,可以说,无论将正犯作为一种“犯罪人进行研究还是作为一种 “犯罪形态 进行研究都有其重要的意义。但是一旦选定一个研究 角度, 就应当明确研究对象的含义, 而不能将一个词交替的在不同意义上使用。这直接关系到刑法用语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也关系到研究的意义。 事实上,如果考虑到正犯一词不过是明治时代日本学者为了翻译西洋学说而借用的中国古代 术语的话,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德语中,正犯与正犯者是不同的单词。正犯(Tterschaft)指的是犯罪形态,正犯者(Tter)指的那么是人。日本学者山中敬一认为正犯,
5、是指行为人自己充足构成要件要素的场合。换言之,亲自实行刑法分那么中记述有 实行者这样的构成要件的人,是正犯者。 3(P734这一定义区分了正犯与正犯者,是科学的,笔者亦采用这种观点,区分正犯与正犯者, 而将正犯理解为一种犯罪形态。 日本学者所下定义比拟简洁, 但是同样 使用 “实行一词,学者们对其内容的认识却是差异很大。采用形式的客观说、实质的客观说 等不同学说, “实行的内涵与外延都不相同。如果采用形式的客观说,那么只有实施刑法分 那么所规定的客观构成要件行为的人才属于实行犯。 而如果采用实质的客观说, 那么虽然没有 实施刑法分那么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只要对犯罪的实现起了重要作
6、用,那么也属于实行犯。 显然两者的结论截然相反。作为定义,虽然要求具有高度概括性,语言简洁明了, 但同时也要求能够全面揭示出事物的内涵。因此, 笔者认为上述定义含义模糊,并不足取。共同正犯并非我国刑法的法定种类, 因而两部刑法都没有共同正犯的立法规定, 但鉴于共同 正犯概念的重要性,学者们还是没有放弃对共同正犯的研究。如马克昌教授指出:“二人以上共同成心实行某一具体犯罪客观要件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叫共同正犯。 6(P525陈兴良7(P25)教授强调: “共同正犯是二人以上共同成心实施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行为的实行犯。认为它既有方法论的缺陷, 也 将实施了可能直接导致危害结 在笔者看来, 采用何种学
7、说,在正犯与共犯的区别问题上, 我国有学者反对形式的客观说, 有难以区分正犯与共犯的实际弊端, 从而主张实质的客观说, 果发生的行为人视为正犯。8(P345)但笔者并不赞同这种观点, 必须与本国的法制环境紧密结合。在德日等国,以分工为标准,将共犯分为正犯、从犯与教唆犯。正犯不仅是定罪的标志,而且在量刑时, 也以正犯之刑为标准, 来确定教唆犯与从犯的刑罚。 正犯被认为是整个共犯体 系的中心。 这种分类方法比拟好的解决了共犯在共同犯罪中的法律性质问题,可以根据形式上是否实施根本构成要件的行为来确定是否是正犯,正犯确实定有了简单明确的标准, 从而有利于坚持罪刑法定原那么。因此,形式的客观说因为简单明
8、了曾为各国所青睐。但是,由于是否被认定为正犯直接决定了行为人的刑罚轻重, 因此正犯概念在事实上又必须具有衡量共 犯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大小的功能。 这就不可防止的产生了矛盾。 如果严格依据形式的客 观说,从形式主义的立场来认定正犯, 就有可能将在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但并不符合正犯的形 式要件的行为排除在正犯之外, 而处以较轻的刑罚, 这与普通国民的法感情相违背。 教唆犯 虽处以正犯之刑, 但教唆犯之刑既然要以正犯之刑为标准来确定, 国民就自然认为正犯才是 最恶劣的犯罪人。 为此, 德日等国不得不放弃形式主义的立场, 侧重考虑犯罪人在共同犯罪 中的作用, 将起主要作用的犯罪人认定为正犯, 从而使正犯
9、这种按照分工标准所划分的犯罪 类型在事实上便成了按照作用分工法所确定的 “主犯 。实质的客观说的功能在此, 行为支配 论的功能也在此。相比之下,我国在划分共犯时, 采用的是混合分类法, 即同时采用分工分类与作用分类方法, 而以作用分类法为主。这样,我国刑法中的共犯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分工为标准分为 组织犯、正犯、帮助犯、教唆犯;第二类,以作用为标准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由此可 见,在我国, 正犯与主犯的概念与功能是分开的。 正犯只意味着行为人实施了分那么所规定的 构成要件的实行行为, 并不说明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大小。 正犯自然可能是主犯, 但 却无一一对应关系, 而教唆犯、 帮助犯
10、同样也有可能是主犯。 正犯与主犯的别离使正犯概念 简单化、 正犯功能单一化。 这就充分确保了实行行为的定型性, 也充分保证了对起主要作用 的犯罪人的严惩。据此, 笔者认为, 在我国形式的客观说既能充分保证实行行为的定型性,又不会放纵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应当采用这种学说来区别正犯与共犯。综上,笔者认为,共同正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成心实施刑法分那么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行为的犯罪形态。二、共同正犯的性质关于共同正犯的性质, 即共同正犯是正犯的一种还是共犯的一种, 德日刑法作了截然不同的 规定。?德国刑法?在第 25 条“正犯 中规定, “数人共同实施犯罪的,均以正犯论处(共同正犯),而日本?刑法
11、?却在第 11 章“共犯第60 条规定共同正犯 “两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的, 都是正犯 。由于两国法律对同样性质的行为在分类上作了不同的处理,引起了学术界对于 共同正犯究竟是正犯还是共犯的剧烈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共同正犯始终是正犯的一种,不是共犯。如德国的耶赛克、魏根特等认为,与间接正犯一样,共同正犯也是正犯的一种形式。9(P815)日本的木村龟二也认为,刑法上规定的 共同正犯 '、教唆犯 '、从犯 ',虽然说是 广义的共犯 ',但是,正确的理解应当说共 同正犯是正犯的共同,即正犯的一种,因为在与正犯相对应的共犯'的场合,应当理解为只有教唆犯和从犯这种狭义
12、的共犯 。 10(P404)另一种观点那么认为, 共同正犯是共犯的一种而不是正犯。 例如, 日本学者西田典之认为, “如 果不把共同正犯理解为共犯, 那么就不能很好的说明, 单纯粹犯集合的形式, 为什么要对他 人行为的结果承当责任 。11(P26)西原春夫也认为,共同正犯是共犯,多数学说对共同正犯使用单独正犯的理论加以论述, 但不能完全贯彻始终, 这是无视共同正犯共犯性的缘故12(P315)我国学者一般是在论及到共同犯罪的形式时才涉及到共同正犯的问题。 通说将共同犯罪分为 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 “简单的共同犯罪,在西方刑法中叫共同正犯(即共同实行犯),指二人以上共同成心实行某一具体
13、犯罪客观要件的行为。 13(P73 )可见我国通说是将共同正犯作为共犯对待的。但通说也认为 “在这种共同犯罪形式中每一共同犯罪人都是实 行犯 ,这就意味着并不否认共同正犯的正犯性,只是在正犯与共犯的选择中通说更倾向于 共犯。林亚刚教授更加明确得指出,共同正犯是共犯,“事物的属性在于其本质特征,共同正犯是正犯的一种还是共犯的一种, 关键还在于对这种类型的犯罪的处分应当依据正犯还是 共犯。我们认为, 共同正犯虽然具有实行犯的特征, 但是,共同正犯的共犯性是其主要方面, 对它的认识和处分的依据,应当是共同犯罪的原理和规定。 14(P92)第三种观点认为,共同正犯可以既是正犯又是共犯。如蔡墩铭认为,“
14、狭义共犯认为共犯只有二种,即教唆与从犯, 而共同正犯不与焉, 可见共同正犯缺少共犯之性质,所以不能认为 共犯 , “倘细予以分析,即知刑法不仅将共同正犯认为共犯,亦将其认为正犯。他认为共同正犯之共犯性在于 “共同正犯所实施之行为,不限于构成要件行为,其可能为一部构成要 件行为或为构成要件以外行为, 只要基于共同犯罪之意思, 皆不失为共同正犯之行为, 从而 共同正犯之行为实无异于教唆犯或从犯之行为, 亦系对于犯罪之参与行为, 具有共犯之性质 ; 共同正犯之正犯性那么在于 “各个参与者莫不具有正犯意思,亦即认识其所实施之行为与他人 之行为结合以后,足以实现构成要件,除此之外, 各个参与者对于共同实
15、施之行为,均得予 以目的行为支配。易言之,行为之开始,进行或停止,莫不操在各个参与者之手中,分别由 各个参与者予以决定 。 “刑法第 28 条所谓皆为正犯,不外指各个参与者独立课以正犯之刑 不必考虑对于其他正犯所科之刑如何, 此点更足以表示共同正犯所具有之正犯性。 15(P325) 关于共同正犯性质的论争, 其实际意义在于: 如果认为共同正犯是共犯的一种, 那么他就应 当与狭义的共犯一样, 适用同样的处分根据论。 而如果认为共同正犯不是共犯而是正犯, 那 么两种不同性质的犯罪类型就不可能适用同样的处分根据论,而必须寻找共同正犯独特的处罚根据论。 由此,在共同正犯领域, 就形成了鲜明对立的两种学
16、说,即强调共同正犯正犯性 的学说与强调共同正犯也是共犯的一种的学说。 在前者看来, 如果说对教唆帮助适用附属性 的原理是妥当的话, 那么对共同正犯而言, 行为支配论等正犯原理才是正确的。 它强调二者 的不同。而在后者看来, 共同正犯的处分根据,与教唆帮助一样, 都必须在对构成要件的结 果(法益侵害 )的因果性中来寻找。笔者认为: 第一, 不应当用非此即彼的态度来衡量共同正犯。 共同正犯是介于正犯与共犯之 间的中间类型, 既有正犯的属性, 也有共犯的属性。 单纯将其归为一种类型无法全面的说明 其特性。 共同正犯的正犯性在于各正犯者所实施的都是根本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这与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
17、等狭义的共犯不同。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所实施的都是总那么所 规定的修正的构成要件的行为。 共同正犯的共犯性表现为, 它是复数人的犯罪形态, 并不要 求每一个行为人都完整的实施分那么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而可以通过分工与协作共同实现一个犯罪,这具有与共犯共通的属性,而与单独正犯显然有异。第二, 单纯将共同正犯归为一种类型难以构筑合理的刑法体系。具体而言, 如果将共同正犯视为共犯, 那就无法解释为何理论上又将正犯分类为直接正犯、间接正犯与共同正犯, 即共同正犯何以又成为正犯的一种。 如果将共同正犯归类为正犯, 那又无法解释为何要将一些单 独正犯情况下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作为共同正犯处理。
18、例如,甲乙共谋抢劫, 甲实施实行行为, 乙只是站在一边看着被害人。 乙的行为假设是在单独正犯的情况下显然不构成犯罪, 但在二人 共谋实施的这种场合, 就成立了抢劫罪的共同正犯。 这只能根据共同犯罪的原理来加以说明。 第三, 应当正确理解法律对共同正犯的不同规定。 如前所述, 德日等国刑法将共同正犯规定在不同的章节。 笔者认为这只是反映法律在作出规定时, 更侧重于共同正犯所具有的共犯性 与正犯性的哪一个方面,而不意味着法律绝对的否认另一方面属性。以日本?刑法?为例, 该国?刑法?在第 11 章“共犯 中规定共同正犯,日本有学者因此认为共同正犯是共犯,但 是仔细分析法条的内容,法条又明确指出两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的,都是 “正犯 。这显然是 在明示共同正犯的正犯性。 因而, 从章节安排上机械的理解法条的态度不可取。日本学者往往过于执着于法条的规定,认为共同正犯是共犯,如 “齐藤金作曾经问学生共同正犯是正犯 还是共犯,学生们都不知如何答复,齐藤于是说写在共犯一章所以是共犯。11(P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砖瓦行业发展趋势与国际市场分析考核试卷
- 探究双十二与传统媒体的互动
- 硕士之路:策略与指导
- 江西省婺源县重点达标名校2025年下学期初三语文试题强化训练考试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25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移动营销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河北区市级名校2025年初三第二次统测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5年新中考语文试题总复习含解析
-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茶树分子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达标名校2025年下学期4月月考初三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4初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笔试考试易错题带答案
- 2024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拉美文化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集装箱七点检查表
- 2022年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数学试卷及解析
-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课件).
- 商品混凝土公司员工培训方案(参考)
- (参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始记录
- 13-2.ZTL-W-T绝缘杆弯曲试验机说明书
- 坤集心法解密(兼论铁板神数扣入起数)
- 交直流与MATLAB仿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