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2_第1页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2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 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 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技能目标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 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情感目标1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2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的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 激发 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 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 析生

2、物进化的原因。教学准备:学生:学生分成10个小组,搜集有关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与环境相适应的各种 形态特征和生理结构的图片或文本资料。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环境:网络教室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 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注:教师打开投影片投影片: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试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学生回答)学生1: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从低等到高 等的。 在漫长的进化教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 进化

3、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善、补充。 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同 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讲授新课教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中, 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老物种 的灭绝。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 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打开投影片投影片:“恐龙灭绝” ,“各品种鸡的形成”和“生物进化树”三组图片,并板书: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注:三个问题的提出,给学生以思维的冲击和震动,要求学生用1分钟时间思考问题, 让他们就自己已有的知识贮量在脑海里形成雏形的解释, 但并不要求即时

4、做出回答, 从而激 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顺势导入新课。学生先看资料: (资料内容)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着一种桦尺蠖(hud),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其名为椒花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止,通常栖息在有 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块上。 到1848年, 有关椒花蛾的报道都是浅色的。 直到1850年在英国 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型突变。 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 烟尘和废气开 始污染工业城市和近郊, 使地衣不能生长而树皮裸露, 椒花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 色树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渐增加,在曼彻斯特达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农业区主要仍是浅色型

5、。 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先数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 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 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 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蠖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多媒体课件: (有关内容)讨论题:1、 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2、 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 的影响?3、 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板书: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注: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属于自然变异的结果,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这种突变对其后 代的生存是有利的

6、。学生2:黑色桦尺蠖数量逐渐增加,由少数变为常见类型,主要受环境的影响,一方面 工厂排出的烟煤杀死了地衣, 使树皮变黑; 另一方面桦尺蠖的天敌决定桦尺蠖的不同颜色的 数量。学生3:桦尺蠖体色变化是由于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且变异的性状传给后代; 并且是在外界环境变化及天敌的影响下, 变异个体逐渐增加的结果。 我认为: 工厂排放出的 煤烟是导致桦尺蠖颜色改变的关键, 说到底是环境污染迫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所以, 在工 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注:都是对作答的同学给予鼓励性、 赞赏性的评价,可倾听多数同学的回答,直到满意 的答复。教师: 通过对桦尺蠖

7、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 “遗传和变异” 是桦尺蠖体色变化的 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 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又 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学生: 我们应关掉曼彻斯特周围的工厂, 保持桦尺蠖生活区域内清洁的空气, 保持天敌 的数目不变。这样浅色桦尺蠖便成为常见类型。教师: 由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 我们可推想生物圈中不同种类生物的进化原因, 是否 与这一事例相类似呢?学生:是。教师打开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冬雷鸟” 、“夏雷鸟”和“几种不同环境中的蛙”等具有 保护色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保护色的概念及意义。学生1: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

8、颜色叫保护色。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就 是靠保护色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保护色的仿生应用的拓展资料: 军舰的色彩与斑马身上漂亮而雅致的 条纹;迷彩服与蝴蝶的迷人色彩;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百叶窗样式与蝴蝶身上的鳞片。现代军舰的舰体, 上层建筑及装备都涂成灰蓝色或浅灰色, 不仅使军舰显得更加威武雄 壮,而且由于这种颜色与海水颜色差不多, 尤其在阴雨天或低能见度条件下, 不易被敌人发现。而潜艇一般都漆成深色,因为海水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如果潜艇色彩太鲜艳, 下20米的深度潜水航行,也很容易被飞机从空中发现。潜艇涂上黑色或较深的颜色,就能 使潜艇与暗礁或深度海水的颜色一样,从而提

9、高了潜艇的隐蔽性。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由于位置的不断变化可引起温度骤然变化, 有时温差可高达两、 三 百度,严重影响许多仪器的正常工作。科学家们受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 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叶片正反两面辐射、 散热能力相 差很大的百叶窗样式, 在每扇窗的转动位置安装即使在水有对温度敏感的金属丝, 随温度变化可调节 窗的开合,从而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解决了航天事业中的一大难题。五彩的蝴蝶锦色粲然,如重月纹凤蝶、褐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萤光翼凤蝶, 其后翅在阳 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 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 来了极

10、大的裨益。 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 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 防御设施。 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 提出利用蝴蝶的色 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 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 因此, 尽管德军费尽 心机, 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惹, 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同样 的原理, 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 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迷彩服是作训服的一种基本类型,由绿、黄、茶、黑等颜色组成不规则图案的一种新式保护色。迷彩服要求它的反射 光波与周围景物反射的光波大致相同, 不仅能迷惑敌人的目力侦察, 还能对付红外侦察, 使 敌

11、人现代化侦视仪器难以捕捉目标。教师:保护色不仅有利于动物避敌和觅食,还能启迪我们人类的智慧,造福人类社会。 动物这种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探究保护色是如何形 成的。注:教师在做此实验前需强调以下注意事项:1、全班分组,各组员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2、彩纸颜色必须单一,每小组所选颜色可不一样;彩色应多样化,但其中之一与彩纸 的颜色一致。3、提醒学生在实验时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 “捕食者”,在选取彩色小纸片时, 不要事先 观察小纸片的位置,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4、要及时记录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5、分析探究后面的讨论题。 实验讨论完毕。各小组汇报其探究

12、结果。学生1:通过5代的筛选,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红色,因为我们组的布料是红色的。学生2:我们组的结果是:蓝色数量最多,与布料的颜色一致。学生3:通过5代筛选,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与布料颜色相近的粉红色。教师打开投影片:讨论2、3、题学生1:在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彩色纸片颜色种类很近。而到了第五 代,彩纸片的颜色种类大大减少,只保留与布料颜色相近的几种。学生2:我们组黄色在“幸存者”群体中没有代表。因为我们组所用的布料是红色的, 黄色纸片放在上面对比非常明显,所以“捕食者”最先将黄色捕捉。学生3:我认为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与它的天敌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与环境颜色较接近的 就不容易被天敌发现

13、, 反之则易被捉住。 这样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得以繁衍, 它的体色便成 了保护色。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环境的改变;遗传与变异是基础。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公正、 鼓励性地评价; 对回答不完善的同学给以 补充。教师: 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结果。这是自然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一个方面。除了保护色之外你还能举出其他方面的例子吗?学生: 有一种蝴蝶, 它的翅膀展开很像眼镜蛇体表的花纹, 这样它可以避免它的天敌一 种鸟的捕食。教师:这是一种警戒色。学生:有一种竹节虫,它的躯体与四肢修长。当爬在竹上,如果不动我们很难发现它。 这也许是是它存下来的一个原因。教师: 这是一种拟态, 模

14、拟与周围相似的物体, 不易被其他天敌发现。 像保护色、 拟态、 警戒色等都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 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由此, 我 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 存和繁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学生分析判断: 有些动物如某种蛾类幼虫的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 斑纹, 并长有毒毛, 很容易被食虫鸟发现,因此, 这种具有与保护色不一致的体色是不利于 它们生存的。 你认为以上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性不仅仅是保护 色。接着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地阅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的相关网页资料,该 网页汇集了大量老

15、师和学生搜集的图片和文本资料,界面友好,很具可读性。学生阅读时, 教师提醒: 你从资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得到了什么启示。 这部分拓展阅读旨在告诉学生物 适应环境除保护色外, 还有警戒色、拟态等其它形态特征和生理结构的适应, 启示学生要学 好本领充实自己,将来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 同样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深刻认识保护生 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最后,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请大家总结生物进行的原因。注:可以让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完善并板书。板书: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课堂小结教师:通过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

16、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分析,以及模拟保护色的过程的探究, 初步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简单地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 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即环境的改变; 二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即遗传与变异。 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 环境,才不会被淘汰,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课堂巩固:1、下表是科学家们长期对生活在某地的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抽样调查统计数据,请据表 回答问题。时间取样数(只)深色桦尺蠖(只)浅色桦尺蠖(只)1850100091901187010002047961890100034965119101000553447193010007662341950100091189(1)桦尺蠖体色的深色与浅色在遗传

17、上称为。(2) 动物特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3) 你认为造成表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要使桦尺蠖体色深浅的比例恢复到1850年的状况,你认为该怎样做?(5)针对上表的统计数据,请你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探讨。2、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 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作了模拟探究,实验步骤如下:1在一间铺满绿色的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2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目。3假设每只幸存者都产生2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 第二天按此补充两种颜色的 昆虫,放入母鸡。4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目。 重复步骤实验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昆虫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开始幸存开始幸存开始幸存数目数目数目数目数目数目绿色昆虫20927133920灰色昆虫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