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_第1页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 1 课 影子的游戏 教学目的 : 1、 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在美。 2、 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 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 解。 3、 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像进行添和组合。 课前准备 1、 收集剪影作品。 2、 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 (在投影仪的照射下,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 产生变化无穷影子造型) 。 3、 收集马蒂斯的剪影作品。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看影子。 2、 运用投影仪描画影子,通过太阳照射描画影子。 3、 学生动手描画影子,教师巡视指导。 4、 创作影子:学生在太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势,互相描画,创 作出美丽的影子。

2、 5、 美化影子: 引导学生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和添加, 使它 成为一张完美的创作画。 6、 拓展延伸:欣赏中国皮影戏,并试着做皮影戏形象。2 第 2 课 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的: 1、 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唾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 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 走进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 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自然材料,如沙、雪、泥堆造各种造型。 课前准备: 1、 教师根据学校周围的环境,选择沙堆作为游戏场所。 2、 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 彩色纸、绳子等),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等) 。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3、引导阶段 1、 出示课题走进大自然 。 2、 欣赏教材上的图片以及教师提供的沙雕作品、 大地艺术作品等 图片。 3、 根据沙滩的特点,讨论: A、 你想让这个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 (喜气洋洋的、 神秘的、 亮丽 的等) ? B、 根据你收集来的材料,说说你准备怎样做? 4、 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先举个例子。 5、 讨论之后,请学生交流创作思路,其他同学教师可以给他们提 出建议,以便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二) 发展阶段 1、 学生可以选择单独或者小组合作完成某一作品。 2、 在教学中,组长是固定的,每一学生都应有机会。 3、 教师不但要指导组长如何在确定主题、分配任务、展示评价等 活动中发挥核心作用

4、,更要鼓励小组成员发扬合作精神。 3 4、 学生活动时,教师应将主要精力用于巡视,加强安全教育。 (三) 课后拓展 设想在其他季节、地点进行此类活动,并在春游、秋游或班队活动 中记录下来。4 第 3 课花地毯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 引导学生应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 指导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 动的乐趣。 课前准备: 1、 地毯实物和图片。 2、 各类图案书籍。 3、 民间剪纸作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1、 欣赏:教师把部分“小地毯”范例分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 2、 讨论:“小地毯”图

5、案怎样组成?“小地毯”用什么方法表现 的?它美在哪里? 3、 集体交流,在黑板上把“小地毯”拼成“大地毯” 。 4、 说说:地毯的作用。 二、 发展阶段 1、 观看录象,了解设计“小地毯”的方法(剪贴、绘画) 。 2、 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 3、 按设计方法的不同,学生自由组合成组,互相交流设计构思。 学生应用剪或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 。 4、 分组把设计好的“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 ,小组互评。 三、 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绳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5 第 4 课 分蛋糕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 2、

6、激发学生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 面。 课前准备: 1、 蛋糕实物样本、照片。 2、 有关景物绘画的书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一) 师生交流: 1、 你吃过或见过什么样造型的蛋糕? 2、 你吃蛋糕时,带着怎样的心情? (二) 1、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范画。 3、 介绍蛋糕种类和作用。 二、 发展阶段 1、 每组发一张蛋糕的范画,分组欣赏,并讨论。 2、 讨论:A、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设计蛋糕? E、蛋糕上可以画些什么? 3、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几种描绘蛋糕的方法,并说明绘画要求。 4、 切蛋糕比赛:按

7、小组的人数分蛋糕,要每人分到一块大小基本 一样的蛋糕,集体交流比赛结果。 5、 教师汇总指导,利用多媒体欣赏用切开的蛋糕重新排列的画 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三、 课后拓展 6 启发学生利用废旧纸盒设计制作立体的蛋糕7 第 5 课 有趣的半圆形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 组合,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景 物。 2、 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美术设计,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 对半圆形进行组合设计。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印有若干半圆形的纸、 半圆形的立体玩具、 各种颜色 的纸、录象等。 2、 学生准备旧挂历、画报、油画棒、剪刀、

8、胶水、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 启发引导,感性积累 1、 观察生活,交流想法。教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不同 的景物,他们都是由各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半圆 形的景物?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反馈信息。 2、 欣赏录象,拓展思维。 播放录象:生活中各种半圆形的动物、物品。 二、 大胆构思,进行制作。 1、 想象游戏: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印有若干半圆形的纸, 让学 生在半圆形上添画出各种景物。学生独立创作。 让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在全班中交流,比比谁变化得最多。 2、 学生尝试用剪贴的形式把半圆形进行变化,然后师生交流。 3、 引导比较、交流半圆形的立体玩

9、具和平面剪贴的区别。 分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法。 4、 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制作平面景物或立体玩具 5、 讲评作业,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8 三、 全课小结 1、 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课后拓展:用其他形状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 四、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工具材料。9 第 6 课 摸一摸,画一画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 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 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 发展视 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体验的基础上,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各种

10、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 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 绘画制作工具。 2、 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色水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 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 感受积累 1、 触觉感受 教师出示不同材料、物体。 学生依次上次触摸,并谈谈触摸的感受,想象如何描绘表现这种触 觉。 2、 视觉感受 教师展示表现触觉的图片资料。 启发学生说说欣赏图片的感受和联想。 二、 构思与实践 1、 教师实际操作, 用不同的用笔方法, 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 理效果。 2、 小组合作讨论:用什么工具、材料,什么造型手段来表现自己 对触觉的感受。 3、 学生尝试表现,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 在

11、反复的实践 中,10 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4、 讲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并让学生谈谈感受。 5、 举办作品展,用作品布置教室。 三、 全课小结 1、 让学生谈谈本课的学习心得。 2、 课后拓展:回家多做些触摸实物再加以表现的实践活动。 四、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需要的工具材料。11 第 7 课 小挂饰 教学目标: 1. 根据演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2. 将收集、加工后的什物串起来,制作 1-2 串挂饰。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难点: 利用收集的材料制作挂饰。 课前准备: 1. 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麦杆、果核、困壳、落叶、野花、贝

12、壳、 小石子、及针、线透明胶等工具材料。 2. 教师收集各种挂饰的图片,准备胶水、针线等材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起导入 1. 学生欣赏教材及教师出示的小挂饰。 2. 小组交流:你喜欢什么挂饰?你准备怎样来制作? 二、设计与制作 1. 组织探究 (1) 引导观察:小小挂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 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各种挂饰的构成部件。 (3) 小组讨论思考: 根据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 怎样制作自己喜欢的 挂饰? 2. 自主创作。 (1) 学生分部分制作。 (2) 进行拼装。 教师在学生串的过程适时帮助学生, 并提醒学生注意 安全。 (3) 整体装饰。 12 三、全课小结

13、 1. 让学生上台展示挂饰,说说自己的制作心得。 2. 举办小小展览会。 3. 课外延伸:在节日里,制作一串精美的挂饰送给朋友或师长 四、收拾与整理,布置下次活动所需要材料。13 第 8 课 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 1. 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 2. 能够用 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制作瓢虫。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2. 学生收集瓢虫的资料 (或实物 ) ,收集半球形 (或接近半球形 ) 的物 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

14、刀,糨糊、金属丝、 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性积累,孕伏铺垫 1.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瓢虫吗?请你们来谈谈对瓢虫的看法, 好吗? 反馈信息,教师小节瓢虫的生活习性。 2. 观察瓢虫的实物 (或图片)。 3. 让学生谈谈瓢虫的外形,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二、大胆构思,发表见解 1. 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使用了哪些材料,你猜想 作者是怎样做的?你想怎样制作瓢虫? 2. 让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制作方法或步骤在学生中、小组中、全班 中交流。 3. 反馈信息,教师再向学生介绍几制作方法。 三、现场制作、绘画 1.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制

15、作手段来表现。 14 2. 激励学生大胆、 自由地表现, 能够用二至三种的方法制作出瓢虫 教师巡视,适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 引导学生为做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背景图。 四、全课小结 1. 展示作品,引导评价、欣赏。 2. 课外拓展: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形式将 观察结果表现出来。 五、收拾与整理,布置下次准备的材料。15 第 9 课 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 2. 指导学生创作一幅生活中的趣事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利用各种材料, 动脑筋思考, 动用多种创作方法进行创作。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各

16、种颜色的纸、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交流,确定目标 小组交流:生活中有趣的事。 二、导出课题 1. 电脑演示:学生的绘画作品 2. 教师启示学生看看画上所表现的故事。 3. 学生讨论交流。 4. 教师运用多媒体指导创作的方法。 5. 学生说说自己想画出什么作品,表现什么主题。 6. 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 7. 学生动手画并分工合作。 8. 教师巡视指导。 (1) 鼓励学生认真合作,充分发挥想像力。 (2) 及时发现有困难的小组,组织交流,互相启发创 作思维。 9. 汇报交流,展示作品 比较欣赏,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点

17、评。 三、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创作方法?16 第 10 课 泡泡飞呀飞 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玩边观察泡泡飞起来 的情景。 2. 引导学生想像泡泡飞起来时, 透过泡泡会看到各种什么样的情景,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 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的人、建筑、 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想像,形成创造性的思维。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一大瓶洗洁精调成的肥皂水、色彩纸、图钉、气球等。 2. 学生每人带一只小瓶、一根吸管、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交

18、流,确定目标 1.电脑演示:泡泡飞动的情景 (激发兴趣 ) 2. 学生交流 二、导出课题 1. 让学生说说吹泡泡的有趣。 2. 学生动手吹泡泡。 3. 电脑演示:新颖有趣的泡泡。 4. 学生发挥想像力:装饰、美化泡泡。 5. 教师运用多媒体指导创作方法。 6. 学生动手操作 (分工合作) 。 7. 教师巡视指导。 17 (1) 鼓励学生认真合作,充分发挥想像力。 (2) 及时发现有保险单的小组,组织交流,互相启发创作思维 8. 汇报交流,展示作品 ( 比较欣赏,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点评。 ) 三、收拾与整理 ( 让学生把废料丢入垃圾筒,将多余材料收入塑料袋。 ) 四、全课小结18 第 11 课

19、太空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像、设计。 2. 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3. 引导学生体验想像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想像力与创造力的研究。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彩纸、吸管、橡皮泥、橡塑板等材料。 2. 教育学生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交流,确定目标 1. 电脑演示:太空场面 (创设情境 ) 2. 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导出课题 1. 电脑演示:太空里的植物。 2. 学生说说其中的乐趣。 3. 组织学生,分发材料。 4. 引导学生想像: 假如自己是太空人, 看到了那些奇异的植物? 5

20、. 互相交流想像中的太空植物。 6. 引导学生画出太空植物的草图。 7. 小组交流、修改。 8. 教师巡视指导 (1) 鼓励学生认真合作,充分发挥想像力。 (2) 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小组,组织交流,互相启发创作思维。 9. 汇报交流,展示作品 ( 比较欣赏、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点评。 ) 三、收拾与整理 19 四、全课小结 ( 让学生说说能再用哪些材料制作出一种太空植物的作品。 )20 第 12 课 妈妈的节日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亲的崇高与伟大。 2.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作、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 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点、难点 敢于在一张画面上使

21、用多种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 1师生准备: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绘画纸等。 2学生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和爱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 3学生可收集各种彩色图片纸、及时贴、彩色塑料纸、彩色手工纸 等纸材,准备剪刀、橡皮泥等。 4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及多媒体 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交流,确定目标 1. 收集有关“妈妈辛劳”的资料 2. 小组交流、讨论 二、导出课题 1. 电脑演示:妈妈工作时的片子。 2. 小组联系实际谈谈,感受妈妈的伟大。 3. 小组讨论: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 4. 学生确定主题,添画相应背景

22、。 5.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 6. 学生动手创作 (分工合作 )。 21 7. 教师巡视辅导。 三、收拾与整理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引导交流 1. 电脑演示:节日中的妈妈 2. 创设情境,学生欣赏体会。 二、导出课题 1. 集体交流:有那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现? 3. 鼓励学生用绘画、拼贴加添画的方式来表现。 4. 强调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色彩搭配。 5. 学生分工合作。 6. 教师巡视辅导。 7.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礼物送给妈妈。 三、收拾与整理 1. 把不需要的废物清理掉。 2. 把使用过的工具理整齐。 四、全课小结 学生说说能再用哪些材料设

23、计一份礼物送给妈妈? 第 13 课 香甜的水果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 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地动脑筋进行大胆的想像。 4. 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进行大胆的想像,并用各种不同的造型方法突破水果常规 的造型与色彩。 22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集 体作业: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新 鲜的水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

24、特别喜爱的水果的造型和色彩,并谈谈自己的感 受。 (揭示课题 ) 二、创作、表现: 1. 分组展示、观察课前准备的新鲜水果,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自己 的水果的造型与色彩表现出来。 2. 分小组讨论作业的方案。 3. 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特别注意小组的分工情况, 对不适当的 分法适当加以调整。 ) 4. 学生尝试利用彩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造型。 5.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 (1) 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采用与众不同的造 型方法表现。 (2) 要大胆、自由地表现。 (3) 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多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 6.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7. 展示学生尝试的作品,并引导学生讨

25、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 作出香甜的水果。 (引导学生从色彩的搭配、 造型拟人化等方面进行想像 ) 8.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再独立制作一两件有趣的水果。 三、作业展评 将学生完成的作业分小组布置在教室里,各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 自我评价,再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欣赏。 23 四、组织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五、小结: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感想? ( 请学生 用简单的一句话,表述一下感受 ) 六、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用其他材料尝试制作水果。24 第 14 课 运动场上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 l 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具有

26、动态的人物造型。 2 将全班同学设计的人物造型摆放在一起,再编讲一个故事。 3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利用彩派表现运动中的人物造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行大胆的想像,在制作方法上能有所创新。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一些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 和运动场上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在运动场上,你会看到什么?你喜欢干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小组进行讨论及交流。 ) 二、揭示题: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运动场上的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把运 动场上各种各样形态的人物表现出来。 三、创作

27、、表现: 1 出示运动场上各种人物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欣赏了这么多的照片,小朋友,你最喜欢运动场 上做什么运动的人? 根据你自己手中的材料,你准备怎么表现? (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 3 教师示范讲解一些制作的方法。 4 学生独立设计、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25 四、收拾与整理: 学生作品完成之后,让学生先整理东西,一边整理一过考虑: 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五、作品展评。 1 让学生把制作好的作品摆放在老师设计的场景中, 先分小组让 学生自由介绍自己制作的人物。 2 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 将全班同学的作品摆放在一起,让学生编讲故事。 六、小结: 谈谈上了这节课,自

28、己有什么感想? (让学生用简单的一句话表述自己的感受。 ) 七、课后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试一试:除了彩泥,还有什么材料也能用来 制作运动场上的人物。26 第 15 课 乘上大船游世界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科,采用画、撕、剪、拼贴、纸工 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 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 通过想像大胆表现 各种轮船的造型。 3 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现代化建设,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 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进行大胆的想像, 并画出、 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于作

29、业之中。 教具准备: 准备各种轮船的图片及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学具准备: 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 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 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轮船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从中了解 各种轮船的造型特征。 师:大家想不想让大轮船载我们到世界各国去游玩? 二、创作、表现: 1 教师启发学生想像自己乘上大船周游世界的情景。 2 分小组讨论作业的方案: 你们乘着大船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把这些 情景表现出来?你们小组每个人要做些什么? 3 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制 作时将绘画与纸工结合起来。 ) 27 4

30、 教师出示一些范图,示范创作过程。 5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三、作业展评: 将学生完成的作业布置在教室里, 各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 我评价,再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欣赏。 四、小结: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感想? (请学生用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一下感受) 教师小结:同学们,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同学们多观察、 多想象、多动手,我们就会创造出许多的美。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 始,用我们的双手让美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吧! 五、课后延伸: 清同学们回家后多收集一些表现水上交通工具的图片,并通过 想像自己设计一艘未来的轮船。28 第 16 课 打开的冰箱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

31、: 1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纸工 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 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 通过想像大胆表现各种冰箱及 其内部的结构。 3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 的喜悦。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采用多种手法做出、画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 教学难点。 学会将绘画与其它造型方法结合, 共同运用于冰箱的装饰美化。 教具准备。 准备各种冰箱的图片,演示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示范作 品。 学具准备。 准备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以及食品广告宣传

32、资料、包装纸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家有冰箱吗?冰箱里都装些什么东西? 这些东西为什么要放在里面?(让学生分小组自由地进行交流) 二、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打开的冰箱” 三、创作、表现: 1 展示深前准备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冰箱的造型特征。 2 教师演示、说明几种有代表性的材料制作成冰箱的具体方法与 步骤。 29 3 让学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想像与构思。 4 学生自由地进行创作、表现。 5 教师巡视辅导。(适时引导学生将绘画与纸工制作或其它方法 结合起来用) 6 组织学生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 四、 作品展评: 将学生的作品摆在教室里, 先

33、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自我评 价,再让学生自由分组互相评价、欣赏。 五、小结: 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谈一谈感受。 六、 课后延伸: 让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冰箱及内部结构, 并进一步提高“打开的冰 箱”的设计创意。30 第 17 课 会摇的玩具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废旧材料做会摇的玩具。 课前准备: 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蛋壳、乒乓球、图画纸、吸管、颜 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上课时,老师让学生回忆

34、一下,一年级(第一册)我们曾做过的 滚动玩具是靠圆形或圆柱形的物品,使它滚动起来的。那么,请同学们 动脑筋想一想,会摇的玩具,可通过什么办法使 摇摆起来呢? 2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各种会摇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小结,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会摇的玩具 二、教学新课。 l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会摇的玩具,可通过什么办法使它摇摆 起来?” 让小组代表回答: (1)用鸡蛋壳。 2)用乒乓球。 3)用弹簧。 4)将纸折成弓形。 2教师简介一些会摇玩具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三、讲授新课。 31 1.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打开电脑, 怎样进入 WINDOWS图程 序。

35、 (1)上机打开电源,电脑通常便会自动进入 WI NDOWS系统的主 桌面,点去左下角开始按钮,从弹出的某单中点击程序文件夹,再从弹 出的某单中点击面图图标,便进入 WINDOWS图程序。 (2) 点取左侧工具箱中的矩形和椭圆形工具便可在画面上进行 绘画操作。 (3) 点取油漆拥工具在调色板中选取颜色便可在画面选定的区 域倒上色彩。 ( 4)要鼓励有基础的或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地发挥, 大胆地创作。 2 .教师可让学生先随意地使用一下各种工具。 四、学生课堂练习。 1 .敬师演示并带领学共同完成一些电脑作品。 2 .教师鼓励学生选自己喜爱的电子笔和颜色, 通过想象与构思, 利用矩形和椭圆形工具

36、设计出一幅有趣的电子绘画作品。 3 .作业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4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 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 5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 保持教室环境整 洁。 第 19 课 化装晚会 课型:综合探索 课时: l 课时 教学目的。 1运用美术、 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的活动方式, 体验“综合、 探索”的乐趣。 2引导学生大胆地表现目已。 32 3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做面具、做头饰、海报等。 课前准备: 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表演的服装、收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教师出示晚会活动的影片,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人新课,揭示课题。 二、活动过程。 1教师进行名词解释,使学生理解一些专业术语。化装:戏剧、电 影等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运用各种化装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