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第七课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议题一:议题一:缘起缘起何处何处: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形成议题议题二:古籍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二:古籍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内容和特点和特点总议题:总议题: 从典籍里的中国学习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从典籍里的中国学习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议题三:议题三:迈向何方:迈向何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艺传统习俗传统文学传统建筑 传统服饰传统中医药文化传统思想传
2、统技艺思考: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农耕文明工匠精神(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得来的(劳动创造的) (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自身的创新变革)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3年(629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
3、xun zng )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zh(印度)游学。并从天竺带回诸多经书,为中国的佛教发展做出贡献。1. 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得来的。(劳动创造) (3)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自身的包容性 )(2)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独特的精神标识)探究问题:你能从上面名言名句中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吗?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4.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4、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讲仁爱讲仁爱重民本重民本守诚信守诚信崇正义崇正义尚和合尚和合求大同求大同探究问题:你能从上面名言名句中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吗?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3.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敬业乐群扶危济困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孝老爱亲探究问题:你能从上面名言名句中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内容吗?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5、为。三国志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向上向善向上向善核心思想理念:核心思想理念:议学提示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仁爱、民本、农本、科学精神、家国一体、子承父志、著书立说、实录精神、仁爱、民本、农本、科学精神、家国一体、子承父志、著书立说、实录精神、坚定意志、求真务实、心系民生、
6、开拓创新、仁德智慧、风骨性格坚定意志、求真务实、心系民生、开拓创新、仁德智慧、风骨性格、仁、仁、以和邦国、以和为贵以和邦国、以和为贵、上下而求索、朝碧海而暮苍梧上下而求索、朝碧海而暮苍梧、探求真理、探求真理、求道、悟道、传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求道、悟道、传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敬天爱人敬天爱人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学技术等方面。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文学艺术哲学科技医药学
7、传统产生于约公元前产生于约公元前35003500年,年,公元前公元前539539年波斯入侵,年波斯入侵,致其亡国,文化致其亡国,文化湮灭湮灭产生于约公元前产生于约公元前35003500年,先后希腊化、罗年,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现马化、伊斯兰化,现沉睡千年沉睡千年产生于产生于公元前公元前3 3200200年以后年以后公元前公元前15001500年年雅利安人入侵雅利安人入侵,雅利安文化,雅利安文化产生于产生于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1002100年,夏商周年,夏商周春秋春秋宋元明宋元明清清至今至今 ,文,文化一脉相承,生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生不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
8、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1)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2)意义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请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观点一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二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言是财富。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现实生
9、活而言是包袱。言是包袱。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改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条)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的两个过程 全面继承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出自自孟子孟子。2 2、“人心齐,泰山移。人心齐,泰山移。”出出自增广贤文自增广贤文。3 3、“生,亦我所欲也,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
10、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出自出自孟子孟子。4 4、“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理。”出自庄子出自庄子 天下天下。5 5、“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千红春满园。”出自古今贤文。出自古今贤文。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当代价值。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 1、 为什么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什么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传承优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的意义壹 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看: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11、。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赢赢”由五个汉字组成:由五个汉字组成:亡、口、月、贝、凡亡、口、月、贝、凡,包含着赢家必备的,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素质。五种素质。亡:危机意识。亡:危机意识。熟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口:沟通能力。口:沟通能力。成功的沟通是双向,既要有好的表达能力,也要有好的倾听能力。月:时间和身体。月:时间和身体。月在古汉语中指肉,这里的月指强身健体。成大事者需要强健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指需要时间。贝:取财有道。贝:取财有道。财富是物质基础,但不义之财不可取。凡:心态平和。凡:心
12、态平和。度量要大,眼界要宽,心态要好,方法要强。对民族凝聚力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能够激发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和自豪感, ,有助于促进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 ,维护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铸牢中华民族的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共同体意识意识。贰北京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
13、时俱进的思想进的思想,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惠民利民、安民富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民的思想,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能够为解决当代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叁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肆知识归纳:为什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知识归纳:为什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1、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
14、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当代价值:(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
15、人类命运共同体。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根本)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4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知识归纳:为什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知识归纳:为什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1、作用: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16、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课堂总结1 1“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2021年年3 3月月202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考古中考古中国国”重大项目推进会上,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推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重大项目推进会上,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推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华丽的金面具、精美的牙雕、双手合拢的顶尊铜人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华丽的金面具、精美的牙雕、双手合拢的顶尊铜人像像人们在一件件文物中人们在一件件文物中( )全面领略中华文明的辉煌全面领略中华文明的辉煌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感悟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悟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A AB BC CD DD随堂训练2 2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国历朝历代大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化。中国历朝历代大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致远校区2026届物理九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名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黑龙江省鸡西市名校物理九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中学2026届物理八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实验中学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广才中学2026届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许慎中学物理八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郑州高新区2026届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物理八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民乐县2026届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江苏苏州市姑苏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协理员招聘5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第三方检测服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GB/T 21563-2018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
- 肺癌教学查房演示教学课件
- 幼儿爱牙小课堂(保护牙齿)(课堂)课件
- 2019年全国卷2(物理)含答案
- 机电设备装调与维护技术(第2版)全册电子教案
- D502-15D502等电位联结安装图集
- 贷款等额本息还款明细表(自动生成表格)
- 基于PLC的自动传输系统的毕业设计
- 回弹法及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自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