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1.031.0.3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开课(二级)学院: 基础医学院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学分:7分 学时: 98 学时 前期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 授课对象: 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营养 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论文、或作业、或小测验),其中期末考试占80,考查占 20。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 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
2、 运用和病案书写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 识以及辨证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临床诊察疾病、辨别证候的能力。大纲内容、八一、前 言【课程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 证候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 业基础课, 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为中医药专业、 针灸专业课程体 系中的主要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基本知识,了解六经辨证、卫 气营血、三焦辨证的基本知识;初步训
3、练诊法、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能力,从 而为学习中药、方剂、针灸及中医临床各科打下有关的基础。本课程总学时为 98 学时 ,课堂讲授 98 学时。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绪论、总论【目的要求】1 掌握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 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法的原则。2 熟悉症、证、病三者的关系。3 了解中医诊法学的形成、研究进展;辨证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思路与方 法。了解四诊运用中的基本环节与注意事项。 了解辨证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 医辨证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 “诊法”的概念、内容,中医诊法学的性质、地位和主要任务。2 中医诊法学的形
4、成、研究进展。3 中医诊法的原则是整体审察、动态观察、四诊合参。4 中医四诊运用的基本环节与注意事项。5 中医辨证学的形成与发展。6 .症、证、病的基本概念及三者的关系。7 .辨证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中医辨证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内容自学,中医诊法学的形成、辨证学的形成与发展等 可配以幻灯片或实物资料。中医诊法学 第一章望诊【目的要求】1. 掌握得神、失神、假神、常色和病色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2. 熟悉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色泽变化及五色所主病证。3. 了解望形体、望姿态、望头面五官、望肢体皮肤、望二阴、望排出物、 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4. 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
5、舌象的表现,异常舌象的表现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能够识别临床常见舌象。5. 熟悉舌的结构,舌诊原理。6. 了解舌诊的研究进展。【教学内容】1. 望诊的概念:望神色形态和望局部诊病辨证的原理,望诊的方法。2. 望神:得神、失神、假神的典型表现、识别方法及其临床意义。3. 望色:正常色泽和病色的区别,面部色诊的分属部位,五色所主的病证。4. 望形体:强、弱、胖、瘦、常见畸形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5. 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6. 望头面五官:望头面与发、望目、望鼻、望耳、望口与唇、望齿龈及咽 喉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7. 望肢体:望颈项、望胸胁、望腹、望背部、望腰部、望
6、四肢等的常见异 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8. 望二阴:望前阴、望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9. 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白、痈疽、疔疖等的表现及一般 临床意义。10. 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及其一般 临床意义。11. 望小儿指纹:望指纹的方法,正常指纹,指纹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12. 舌的结构,舌诊原理,舌面的分布,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诊舌的方 法和注意事项。13. 望舌体:舌色的淡、白、红、绛、青、紫,舌形的老、嫩、荣、枯及胖大、瘦薄、点刺、裂纹、齿痕等,舌态的强硬、痿软、颤动、歪斜、短缩、吐弄, 舌下络脉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14望舌苔:苔质的厚
7、薄、润燥、腻腐、剥落;苔色的白、黄、灰黑的表现 及其临床意义。15舌象分析要点,舌诊的一般临床意义。 16舌诊研究进展。【教学方法】 按教学内容编排的顺序,尽量利用挂图、图谱、幻灯片、声象片、模型等资 料,边看边讲, 理论教学与实物、 电化教学相结合。 舌诊部分可结合望诊的内容, 安排临床见习。第二章 闻诊 【目的要求】1掌握咳嗽、喘、哮、呃逆、嗳气、喷嚏、谵语等变化及其一般临床意义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 义,口气、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1听声音:发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呕逆、嗳气、太息、喷嚏、 呵欠、肠
8、鸣等声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2 嗅气味:口气、各种排出物及病室气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为主,有条件时可听病理声音录音。第三章 问诊【目的要求】1掌握问诊的内容,常见现在症的内容。2 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3 了解问诊的意义。【教学内容】1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2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 的含义、询问意义,询问方法与要求。3问现在症:寒热、汗、疼痛、头身胸腹、耳目、睡眠、饮食口味、二便、 经带、小儿等询问的内容,常见症状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为主。问诊录音录像示范,选择病例进行见习。
9、第四章 切诊【目的要求】1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的特征,常见脉象(浮、沉、迟、数、 实、洪、细、弦、紧、滑、涩、濡、缓、弱、微、促、结、代)的特征与临床意 义,相兼脉的结合与主病规律。 能够基本上辨识临床常见脉象 (浮、 沉、迟、数、 洪、细、弦、滑、弱、促、结、代等) 。2熟悉脉诊的原理及诊脉意义,脉象的生理变异,长、短、芤、革、牢、散、动、疾脉的特征和临床意义,诊妇人脉、诊小儿脉的特殊性。3了解遍诊法、三部诊法的诊脉部位,真脏脉的特征和临床意义,脉诊的 研究进展。4掌握按诊的方法,按脘腹的内容及意义。5熟悉按诊的意义,按胸胁、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内容与意义。6了解按诊的研究进展。
10、【教学内容】1脉诊的原理,脉诊的意义。2诊脉部位和方法:寸口诊法、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 诊法。诊脉的时间、体位、指法。3脉象要素及图述。4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特征和意义,正常脉象的特点,脉象的 生理变异。5 二十八脉的脉象及意义。6相似脉的鉴别比较,相兼脉与主病规律,真脏脉的含义、特征和临床意 义。7诊妇人脉与小儿脉。8脉诊研究进展。9按诊的叩、按、摸等法的操作方法,按诊的意义。10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方法、内容与意义。11按诊研究进展。【教学方法】脉诊以课堂讲解为主。利用多媒体、PPT脉象仪,并进行脉诊训练。按诊部分以示范性教学为主,进行按诊方法训
11、练,结合脉诊等内容进行临床见习。第五章 其他诊法【目的要求】1 了解耳诊法的诊断原理、诊察方法及临床应用。2 了解第二掌骨侧诊法的诊断原理、诊察方法及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1 耳诊法的诊断原理、诊察方法及临床应用。2 第二掌骨侧诊法的诊断原理、诊察方法及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自学为主,课堂简单讲授。中医辨证学第一章 八纲辨证【目的要求】1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掌握八纲各纲证候的概念、一般证候的表现及临 床类型。2掌握表证与里证;掌握临床常见表证、里证的含义及临床意义。3掌握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及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4掌握临床常见虚证、实证的含义及临床表现;掌握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八、5掌握阴
12、阳辨证中亡阴证、亡阳证的概念及临床表现,二者的鉴别。6熟悉八纲之间的相兼、错杂、真假、转化关系。熟悉八纲辨证的意义。7了解八纲辨证的发展情况。8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教学内容】1八纲辨证的概念与临床意义。2表里辨证:临床常见表证(风邪袭表证、寒邪束表证、暑邪伤表证、湿 邪遏表证、燥邪犯表证、风热犯表证、疫疠证候)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证 候分析。常见里证(里寒证、里热证、里虚证、里实证)证候表现。表证与里证 的鉴别要点。3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常见证候表现;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4虚实辨证:临床常见虚证(气虚类证、血虚类证、阳虚证、阴虚证、津 液不足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证
13、候分析。临床常见实证(气滞类证、血 瘀证、水液停聚证、里实热证、里实寒证、虫积证、食积证、毒证)的概念、病 因、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5阴阳辨证:亡阴证、亡阳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亡阴 证、亡阳证的鉴别。6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转化、证候真假。7八纲辨证的意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合理利用PPT多媒体。模拟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第二章 脏腑辨证【目的要求】1 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掌握各脏腑常见证的概念、 证候表现 和病机分析、辨证要点。2 熟悉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意义及运用范围。3 了解脏腑之间的发病关系。4 初步学
14、会运用脏腑辨证的知识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辨证。【教学内容】1 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运用范围及意义。2 心与小肠病的病变范围、病机特点,常见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 虚脱证、心阴虚证、心血虚证、心火亢盛证、痰蒙心窍证、痰火扰神证、小肠实 热证、瘀阻脑络证、心脉痹阻证)的含义、临床表现及病机。3 肝胆病的病变范围、病机特点,常见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气郁结 证、肝火上炎证、肝胆湿热证、寒滞肝脉证、胆郁痰扰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 动证)的含义、临床表现及病机。4脾与胃病的病变范围、病机特点,常见证(脾气虚证、脾阳虚证、中气 下陷证、脾不统血证、脾阴虚证、胃阴虚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
15、食滞胃 脘证、胃阳虚证、胃寒证、胃热证)的含义、临床表现和病机。5 肺与大肠病的病变范围、病机特点,常见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 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痰热壅肺证、寒痰阻肺证、大肠液亏证、肠 虚滑泻证)的含义、临床表现及病机。6 肾与膀胱病的病变范围、病机特点,常见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精 不足证、肾气不固证、膀胱湿热证)的含义、临床表现和病机。7 脏腑兼病的普遍性和一般规律,常见兼证 ( 心肺气虚证、脾肺气虚证、肺 肾气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脾气血虚证、 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 心肾阳虚证、肝火犯肺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 ) 的含义、临床表现和病机。 【教学
16、方法】课堂讲授、进行临床见习,组织病例讨论分析。第三章 其它辨证方法【目的要求】1 熟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基本知识。2 了解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病证的传变关系。 【教学内容】1 六经辨证的概念, 太阳病证、 阳明病证、 少阳病证、 太阴病证、 少阴病证、 厥阴病证的含义,主要表现、六经病证的传变关系。2 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含义、主要表 现,卫气营血证的传变关系。3 三焦辨证的概念,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含义、主要表现、三 焦病证的传变关系。【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组织病例讨论分析。第四章 诊断与病案【目的要求】1掌握辨证的基本内容与具体
17、要求。2熟悉病例资料的综合处理,辨证思维的方法。3了解辨证的步骤,辨证与诊法的关系。4能初步运用诊法与辨证的基本知识,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辨证诊断。 5掌握中医病案书写通则。6 熟悉病案书写的意义、内容、格式。7了解病案书写的沿革,初步学会门诊和住院病案的书写方法。 【教学内容】1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2 辨证思维的方法与步骤,各种辨证方法的灵活运用,辨证的基本内容,辨 证与诊法的关系,辨证的具体要求。3病案的沿革和意义。4中医病案书写通则,病案的内容与书写要求。5病案书写示例。【教学方法】 进行临床见习,采用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病案书写练习。、课时分配教学内容讲课时 数见习、实验内 容见习、实
18、验时 数诊 法绪论1总 论第一章中医诊法的形成第二章 中医诊法学的研究进展第三章中医诊法的原则第四章 四诊运用中的基本环节 与注意事项各 论第一章望诊19望诊、舌诊2第二章闻诊2第三章问诊:13问诊1 :第四章切诊10脉诊1绪论1总 论第一章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章 审症、辨证、诊病的中 医诊断体系辨 证第三章辨证学的研究思路与方 法第四章 中医辨证的方法与注意 事项各 论第一章八纲辨证15八纲辨证1第二章脏腑辨证21脏腑辨证2第三章其他辨证方法6第四章诊断与病案2病案1合计98四、大纲使用说明1. 大纲使用对象为中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临床方向七年制、中 西医结合方向七年制、中医方向五年制、骨伤科学方面五年制)、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康复治疗方向五年制),为必修课程。2. 讲课内容原则上按教材顺序进行,理论讲授结合具体病例讨论进行。3. 部分简单易懂的章节允许主讲教师安排以学生自学、讨论等多种方法进行 教学,具体要求仍应以大纲为准。4. 由于教学条件限制等特殊情况,见习、实验课时可用于讨论课、小测验等。五、主要参考书目1. 王忆勤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汽车零部件购销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非金属矿物制品:耐火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沼气专用发电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医疗机构设备购货合同模板
- 2025房产评估委托合同
- 2025年新型全液压钻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七年级地理结业考试高考衔接型选择题(100 题)
- 2025年智能电能表及配件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儿童心理咨询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展示
- 2025年高压自动重合器合作协议书
- 2025深圳劳动合同下载
- 建筑工地住房安全协议书(2篇)
- 【MOOC】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设备稼动率分析报告
- 湖北省襄阳市2024年中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上海市交大附中高三语文期中考试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松弛感
- 装卸搬运合同书
- 《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作业设计方案
- 国际象棋基础入门教程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舞台人生:走进戏剧艺术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数学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