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资料范本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5 / 20第一单元勤奋惜时1勤奋自学成大器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主要记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年轻时勤奋自学的动人 事迹,表现出他不畏艰难困苦,顽强克服困难的惊人毅力和可贵的精神。课文开始写了一个华罗庚小时侯因专心演算一道数学题而得罪了买笔的顾客的小故事。这个有 趣的故事生动地反映出华罗庚从小就喜欢数学,他孜孜不倦而又专心致志地解题,专注的精神 令人动容。父亲因发怒而要烧书,母亲出来阻拦,以及“这个十来岁的孩子,就是后来成为我 国数学大师的华罗庚”。一句,自然地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十分引人注目。课文的第11小节是全文的重点
2、,比较详细地描写华罗庚勤奋自学的情况。课文的最后两节写华罗庚自学取得的成果。他的一篇挑战权威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 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标志着华罗庚这颗数学巨星,将要 在中国和世界的数学天空升腾起来了。他的巨大成就是靠勤奋自学取得的,更显得难能可贵。整篇课文是用先具体后概括的方法写华罗庚勤奋自学成大器的。(二)词句解析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 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这是一句并列分句,句中用一组近义词“仍然”和“依旧”强调华罗庚不管天气有多寒冷多炎 热,始终坚持读书与演算。“全然不顾”的意思是什
3、么都不顾,从“全然不顾”能看出他一心想着读书,哪怕天气再 冷冻得再厉害也无所谓。“挥汗如雨”的意思是汗流得很多,像下雨一样。从“挥汗如雨”能看出他为了学习,忍 受着极度的炎热。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到华罗庚有着勤奋自学的可贵精神,正是这种精神 ,使他成为我国的数学大师。2 .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练习写一段话。(1)用“一一”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华罗庚勤奋自学的可贵精神。难点: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练习写一段话。教学时间
4、:2课时预习要求:一、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成就。二、用恰当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诧异惶恐琢磨全然不顾挥汗如雨三、写出近义词。随即()果真()顽强()坚实()惶恐()阻拦()四、填上合适的词语(按课文)。)的明珠)的毅力)的基础()的巨星 ()的安排 ()地读书五、完成填空。“大器”的本意是,文中指,作者描写华罗庚成大器的语句是他能成大器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1 .读课题:指名读、齐读2 .审题:勤奋,勤苦、刻苦的意思;大器,大有作为的人。勤奋自学成大器,意思是经过 刻苦自学而成了大有作为的人。3 .这个人是谁呢?(华罗庚,简介华罗庚)设计意图:理解题意对学习课文有
5、一定的帮助二、自学课文1 .轻声读课文2 .同桌互读3 .检查词语的读音4 .交流:作者描写华罗庚成大器的语句是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是学好课文的基础。三、感知全文,理清思路。1 .假如你来写勤奋自学成大器这篇作文,你会选择哪几方面的内容来写?会把哪一方 面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写呢?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有关大数学家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又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 么内容?3 .讨论,明确:课文写了华罗庚为什么要自学,他是怎样勤奋自学的,结果怎样。重点写 罗庚如何勤奋自学的,找出重点段一一1012,找出勤奋自学的结果一一 13、14节,最后讨论课文第19节写了什么内容?一一华罗庚十岁时因
6、专门演算数学题而气走一位买笔的顾客,遭到父亲的责备。全文分三段。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懂得怎样根据题目选材以及如何安排材料,理出课文的思绪。四、学习重点段(一)同桌学习,要求:一读,读第1012节;二划,照要求划出华罗庚“勤奋自学”的语句,圈出有关词语;三议,这些词句是怎样 表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的?抓紧时间自学:专心致志自学:克服困难自学:坚持不懈自学:(二)交流反馈,如:1 .抓紧时间自学。句子:通常,等买完货的顾客一走,他就埋头看书和演算。(词语:“ 一就”)夜幕降临了,他给小店上了门板,胡乱吃几口饭,就赶忙点起小油灯,继续 攻读起数学来。(词语:赶忙、继续攻读)2 .专心致志自学
7、。句子:入迷时,鼻涕流下来,他也不知道,还在不停地算,不停地写。(词语:不知道、不停地、不停地)3 .克服困难自学。句子:没有纸,他就用包棉花的废纸写字、算题。(用废纸)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词语:仍然,全然不顾)。酷暑 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词语:依旧挥汗如雨)品读: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 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 找出句中的一组近义词: 和“全然不顾”的意思是 ,从“全然不顾”能看出他“挥汗如雨”的意思是 ,从“挥汗如雨”能看出他4 .坚
8、持不懈自学。句子:失学后,他一年四季每天坚持自学 10小时以上,有时候,一天只睡4个小时。(词语:一年四季 10个小时四个小时)就这样,他一边在小店里干活,一边刻苦地顽强地向命运挑战。(词语:一边一边)5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把华罗庚的勤奋好学表现出来。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华罗庚勤 奋自学的可贵精神。五、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一一抓紧时间自学、专心致志自学、克服困难自学、坚持不懈自学,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他成 为一一我国的数学家大师。六、布置作业:教学反思与重构:第二课时一、复习:1 .为过上节课的
9、学习,我们知道勤奋自学成大器这篇课文重点写一一 华罗庚怎样勤奋自学的。2 .朗读第10为一12节。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二、学习第1 -9节,明确写作方法。1 .默读,思考:作者向我们叙述了华罗庚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他2 .小组讨论: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3 .交流,明确:这部分内容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因为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 学”的精神,而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岁时就在自学数学,而且学得那么投入,那么专心一致4 .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写华罗庚是怎样勤奋自学的,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先用一个 具体事例,再从几个方面概括性的叙述华罗
10、庚是怎样勤奋自学的。跟以往学到的先概括后具体 的写法有所不同。)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 的写作中。三、学习第13、14节1 .课文篇末点题,点明了,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2 .朗读这两节,读出赞美、钦佩之情。3 .男女生比读。设计意图:理解结尾画龙点睛的作用。四、指导写段。华罗庚琢磨期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1 .讨论:“琢磨”是什么意思?(思考研究)“呆头呆脑”的本意是什么?(傻呆)文中 指什么?(对有些事情反应迟钝)他之所以“呆头呆脑”,那是因为什么?(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神情专注)2 . 口头叙述(课内、课外资
11、料都可以)如:华罗庚琢磨期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有一次,他演算数学题入迷了,连鼻涕 流下来都不知道,还是在不停地写,不停地算。3 .把口述内容写下来。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先说后写可以提高他们写段的质量。五、布置作业:附板书:抓紧时间自学专心致志自学勤奋自学成大器克服困难自学坚持不懈自学教学反思与重构:2鲁迅与时间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鲁迅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与时间赛跑的一生。尽管他只生活了短短的55个年头,但他给我们留下了 640万字的文化遗产。他为人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完全来自于他 愿意挤时间,一年到头,很
12、少休息,甚至用上的是别人喝咖啡的时间。课文开门见山,先用了不少具体的数字叙述了鲁迅一生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 的文化遗产。接着分别从 熬夜写作”和 除夕工作”两方面具体介绍了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 特点。最后,通过鲁迅说的话凸现了他作出的所有的巨大贡献都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全文用了一系列的具体数字有力地说明了鲁迅是一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而时间在 这样的人的面前总是会有的,时间带给他的是无穷的智慧与力量。(二)词句解析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勤勉”是勤奋的意思;“懒散”形容人精神不振作,行动散漫;“悔
13、恨”是懊悔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多给人一分,也不会少给人一秒。勤奋 的人会利用好分分秒秒,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懒散的人则一事无成、空留悔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 不虚度年华的人。2 .能读写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3 .能依照例句,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4 .能熟记课文第2、4小节节。5 .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一一5条。(1)用“一一”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
14、取也做个珍惜时 问,不虚度年华的人。难点: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学懂全文内容。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要求:1 .查找、整理关于鲁迅的资料。2 .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一一 5条。3 .写出反义词勤勉()争取()开始()留下()繁忙()宽敞()4 .完成填空;作者“开门见山”,先 。接着分别从 和 两个方面具体描写了 。最后,又用 说明。文中让我感到惊讶的数据是,我惊讶在;让我深感震惊的是 , 我震惊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出示鲁迅先生画像)师: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 生,他一生取得的巨大成就跟
15、他对待时间的态度是分不开的。那么,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时间 的呢?这是我们学习鲁迅与时间一课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板书课题:鲁迅与时间)设计意图:用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二、出示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2 .作者“开门见山”,先。接着分别从 和_两个方面具体描写了 。最后,又用说明3 .默读课文,思考:鲁迅对待时间的态度怎样 ?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4 .找出文章中的具体数字,想想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5 .边默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设计意图:紧紧扣住课题,展开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时明确重点。三、检查预习。1 .注意读音:遗统篇逝均壕
16、盹勤编2 .注意字形:(“遗”与“遣”;“编”与“骗、偏”的区别。)3 .理解字(词)义:教师说明华盖集、南腔北调、且介亭杂文二集以及少年别都是鲁迅的 作品(包括翻译的作品)。教师简要解释:题记一一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 言。序言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后记一一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后的文章。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词:遗产一一文中指鲁迅的作品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虚度年华一一虚度,白白地度过;年华,时光,岁月。白白地度过时光、岁月。4 .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通了课文。要求:边听边思边划,划出鲁迅先生说的话读后交流,鲁迅对待时
17、间的两句话:出示板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 只能留下一片悔恨。5 .学生质疑。学生将在预习过程中碰到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一般的问题由教师直接解答;重要的问题,可暂时“存疑”,留待讲解课文时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在检查预习的时候,尽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作解释说明,体现 教师的引导作用。四、回家作业:教学反思与重构:第二课时一、学例句,明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1 .出示例句: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自由轻声读
18、。指名读。集体读。2 .分四步学习句子:找:找出重点词语。(勤勉、懒散、悔恨。在这些词语下圈上小圆圈。)学:学懂词语的意思。(勤勉一勤奋;懒散一一形容人精神不振作,行动散漫;悔恨一 一懊悔。)联:联系课文内容。(找一找与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指名读例句子,冉轻声读课文第一节内容。思考:哪些地方能看出鲁迅非常勤奋?出示填空练习:(数字由学生填写。)鲁迅活了 55年,一生写作640万字。写作时间18年,平均每年写35万多字。讨论:鲁迅活了5成说明什么?(生命比较短暂。)写作时间18年又说明了什么?(写作时间也不是很长。)但在这不长的时间里,鲁迅先生写了 640万字,平土匀每年写35万多字,这些具体
19、的数字 说明了什么? (鲁迅先生一直坚持写作,写的数量多,表明他一生勤奋。因此可以说,时间 给鲁迅先生带来智慧与力量。)想:想句子的含义。结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课文的有关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时间 ,每个人得到的都一样,但勤奋的人能做很多事情,为人类做出贡献;而,懒惰散漫的人,白 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最后一事无成。设计意图:仔细地指导学生用一定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速度放慢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二、学习第二个重点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1 .按照学习例句的方法及步骤,先自学,再交流。找:找出重点词语。(愿挤)。学:学懂词语的意思。愿挤,从字面上看,是愿意挤 (
20、演示:从海绵里挤出水);这里是 “抓紧、不放松”的意思。联: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鲁迅抓紧时间的?讨论交流:*学习第2节内容,鲁迅“每天”是怎样抓紧时间的?(找出句子,品词。)(白天,他往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客人,总要到夜晚 10点至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 书、写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 冉学习第3节内容,鲁迅在“除夕夜”又是怎样抓紧时间的?(写作、翻译、编集、整理日记、计划第二年工作。) 结合讨论,完成下面的填空。年代编写字数1200100豚近10000192期除夕 编成华盖集、题记1932年除夕编成南腔北调、题记1934#除夕译小说少年别,写“译
21、后附记”193研除夕 编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后记讨论:表格中的具体数字说明什么?(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想:想句子的含义。(讨论后明确:海绵中能挤出水,繁忙中能挤出时间。时间是掌握在人的手中的,一个人只要抓紧时间,再忙也会有时间的。)设计意图:边扶边放,指点学生用四步法理解句子三、学习第三个重点旬。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按照学习例句的方法及步骤,先小组讨论,再交流。找:找出重点词语。(巨大贡献、争取)学:学懂词语的意思。巨大贡献一一极大的贡献。文章中尉旨“ 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争取一一主动积极地力求达到。联: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文章中的具体事例或具体数字来
22、说明鲁迅是怎样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时间的?想:想句子的含义。鲁迅一生写了 “ 640万字”,为人类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巨大成 就,是跟他抓紧时间、善挤时间分不开的。设计意图:小组学习,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学习能力。四、总结全文。1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鲁迅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呢 ?鲁迅一生的成就跟“时间”又有什么关 系呢?(结合讨论,指导读课文最后一节。)2 .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你从时问老人那儿得到了什么?或是你在时间匆匆流逝 中失去了什么?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认识和感受。设计意图:在了解了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
23、点之后,让学生联系自己谈谈感受,教 育学生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五、课后作业。附板书:鲁迅与时间工作到凌晨平日抓紧时间打盹 继续工作善挤时间写作 翻译 编集除夕整理日记 计划工作教学反思与重构:3失去的一天教材分析:失去的一天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全文主要写了妈妈下班后发现佩佳 在一天内没按要求种树,读书,只是睡觉、吃鲜果、嬉戏便让她看到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 、读者在一天内的工作和收获,使佩佳为自己一天的游手好闲而羞愧。告诉人们时间一去不复 返,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作者在文中描写了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在一天内珍惜时间和佩佳游手好闲虚度 一天时间的经历,让他
24、们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现无论你那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丢失的这一大所应了解的一切。”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 闲”等词语的意思。2 .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懂得珍惜时间, 努力学习。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1)用“一一”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 惜时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诗歌、
25、名人故事及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资料。预习要求:1 .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2 .用恰当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羞愧馋涎欲滴翻耕砌墙游手好闲3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面包师整天工作,汽车()开来,面包()运到商店里去了。()无论你多么努力,()无法了解你丢失的这一大所应了解的一切。4 .完成填空。短文先讲述了佩佳,再详细描述妈妈。故事告诉我们。但妈妈问佩佳做了什么时,他羞愧地不敢看母亲的眼睛。“羞愧”的意思是,文中指,他之所以羞愧,那是因为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过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过一天的吗?让我们走进
26、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设计意图:为学生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懂得珍惜时间作准备。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小声地读课文。2 .检查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的情况。绿荫如盖佩佳羞愧馋涎欲滴翻耕砌墙游手好闲麦荏地3 .分段抽读课文,比一比哪位同学读得更准确、更流畅。4 .短文先讲述了佩佳,再详细描述妈妈。故事告诉我们0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好充分的准备。三、研读课文,习得方法。(一)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探讨。(二)全班交流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研读重点词语。1.“游手好闲”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读课文
27、1-5节,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板书:睡坐吃嬉戏“游手好闲”是指 ,佩佳之所以游手好闲,那是因 为,由于他的游手好闲,因此他 。练习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一一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2.“羞愧”说说“羞愧”的意思。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 会到什么?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认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 61瑕。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 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拖拉机手这一天翻耕了麦荏地,建筑工人新砌 了一堵墙,面包师制作了
28、面包,图书馆里一天中人们看完后把书还回 来,又借走了很多新书。读这部分课文,师导读,让学生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三)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1 .师引读:佩佳在这一天中的表现是这样的:“想再睡一会儿”,他觉得“还来得及呢” “先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又在果园里吃 吃玩玩。总之他干事一推再推,最后一事无成。而其他人呢:拖拉机手这一天翻耕的麦荏地,看建筑工人新砌的一堵墙,面包师制作的面 包,图书馆里一天中人们看完后还回来的书。2 .别人在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没做,他能弥补回这天没做的事情吗?(不 能,因为每一天人们都会做很多事
29、,时间是不会倒流的。)3 .佩佳错在哪呢?(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在明天去完成。)4 .最后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了。讨论:佩佳到底明白了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懂得 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1 .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2 .简介作者苏霍姆林斯基3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 做时间的主人。五、作业:附板书:失去的一天佩佳游手好闲羞愧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教学反思与重构
30、:古诗山中留客宣城见杜鹃花古诗简析:1、山中留客简短的四句话,有写景,有抒情,有说理,也包含着叙事成分。诗人把第一 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大雨淋湿了衣服。既然如此,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 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2、宣城见杜鹃花诗的一、二句语序倒置,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 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 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
31、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 古诗注释:1、弄春晖:在春天的阳光里嬉戏玩耍。2、轻阴:微阴。3、拟归:打算回家。4、纵使:纵然,即使。5、云:实际指雾气、烟霭,从上旬看,并非指真正的云。6、子规:一名杜鹃,暮春而鸣,此时杜鹃花亦盛开。7、三巴:东汉末年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教学目标:1、学习山中留客,了解诗人描绘的一幅引人入胜的深山奇景,抒发山居生活的乐趣和殷 勤留客的衷情。学习宣城见杜鹃花,描写诗人看见宣城的杜鹃花联想起蜀地的杜鹃鸟,由 杜鹃鸟悲鸣勾起对三巴的怀念,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3、能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
32、句的意思。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首诗)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引入此诗。张旭,唐代大书法家,善草书。诗人闲居十山中,忽有一位朋友从山外来访,真是太高兴 了。他自充向导,陪客人上山,要请他饱览山中的景色。(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2)学生练读,互评。(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3 .精读课文理解古诗。(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以便在班上交流解决。4 .品读
33、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1)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春光明媚,山岚万物都在各自呈现着自己的佳妙之处,是多么的美好,所以请不要因为大 色微阴便要打算回归。(2)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即便是晴明的天气里毫无雨意,走进云雾深处,那水气也依然会沾湿你身上之衣。5 .回读全诗,感受意境。二、(学习第二首诗)读题,解题。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于 是,浓重的乡思就袭上了诗人心头。(一)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二)品读感悟。1 .结合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纠
34、正,教师适时点拨。2 .师生交流。(1)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小时候在蜀国见过子规鸟,不想今日在宣城又见杜鹃花。2 2)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杜鹃鸟叫一回,我的泪流一次,明媚的三月阳春啊,我时时念叨着家乡三巴。3 .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三)朗读感悟。四、拓展延伸。1 .学生交流背诵学过的张旭、李白的诗。2 .积累思乡的古诗。4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课文记载了 190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德国医学家欧立希发明制造了一种只杀死传染病细 菌又不伤害人体的新药的事迹。文章先写欧立希看到传染病危害人类而立下了治病救人的志向 。接着写他带领助手日夜工作寻找只杀死病菌而不伤害人体的神奇子弹,最后写终于找到了神 奇子弹。第一段虽不是课文的重点,但这正是欧立希能在实验中百折不挠的精神动力;第二段是文 章的重点,围绕着 废寝忘食”与百折不挠”这两个中心词语展开。其中 百折不挠”的实验是重 点中的重点,欧立希的坚强信念与百折不挠的勇气这两个成功的要素主要体现在此处。围绕中 心词展开的写作方法是值得学生学习的。(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双端面磨床合作协议书
- 2025年GPS接收设备及其综合应用系统合作协议书
- 2025年轮式装甲车玻璃系列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空中交通管制设备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变频与逆变电源装置项目发展计划
- 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协议
- 餐饮业员工培训与晋升协议
- 健康产业人才培训协议
- 农村智能水肥一体化应用协议
- 数字创意内容开发合作协议
- 汽车路试协议书
- 2025全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完整答案(考点梳理)
- 聘请名誉顾问合同协议
- 淘宝和商家合同协议
- 2025年河南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地理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专业深度解读与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6:5管理要求-5.6 设备完整性(雷泽佳编制-2025A0)
- 市场调查与分析(完全)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青海省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19译林版高中英语全七册单词总表
- 人工智能导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工程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