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应用题(二)教学设计资料_第1页
分数乘法应用题(二)教学设计资料_第2页
分数乘法应用题(二)教学设计资料_第3页
分数乘法应用题(二)教学设计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数乘法应用题二教学设计资料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2.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才能、推理才能等初步的逻辑思维才能。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分析关键句,找准单位1。2.掌握分析思路,弄清所求问题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并口述第二组算式的意义。2.列式。这些算式求的是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是多少。这里的b,a,x就是什么?单位13.找出以下各句子中的单位1,再说明另一个数量与单位1的关系。提问:3题中怎样求甲?4题中怎样求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二讲授新课1.出例如3。2.理

2、解题意,画出线段图。1读题,找出条件和所求问题。2提问:你认为应着重分析哪些条件?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3分组讨论这两个条件应怎样理解。4学生口述条件的意义,老师板演线段图,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18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华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5份。师板演: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小新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所以小新储蓄的钱数是以谁为单位1?以小华储蓄的钱数为单位1。怎样用线段表示小新的钱数?生口述,师继续板演:把小华储蓄的钱数平均分成3份,小新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求什么?小新的钱数3.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1根据刚刚的分析,再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能不能一步求出小新储蓄

3、的钱数?不能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再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因此这道题要分两步解答。根据哪两个条件能求出小华的钱数?元。求出小华的钱数,又怎样求小新的钱数?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列式解答。3口述列式,并说明理由。求什么?为什么这样列式?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为小华储蓄的钱求什么?根据什么列式?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因为小新储蓄的钱数4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答:小新储蓄了10元。三稳固反响1.出示做一做。小明有多少枚邮票?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2请你确定从哪些条件入手分析。3小组讨论:分析条件并画线段图。4反响:请代表分析,并出示该小组的线段图。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新的邮票数量

4、是这样的5份。均分成3份,小明的邮票是这样的4份。求小明有多少邮票。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6列式解答,做在练习本上。2.出示21页的9题。要求学生独立画图,分析解答。再互查。3.变换条件和问题进展比照练习。1找出条件中的一样处和不同处。2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4.选择正确列式。小组讨论完成第二天看了多少页?四布置作业课本20页第6题,21页第10,12题。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

5、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老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课堂教学设计说明“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6、。“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老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老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学生分析才能的表达。是我们课堂的教学目的之一。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进步学生的写作程度,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这节课是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和找单位1的才能,但是例3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