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三角形复习学案_第1页
特殊三角形复习学案_第2页
特殊三角形复习学案_第3页
特殊三角形复习学案_第4页
特殊三角形复习学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特殊三角形复习课标要求(1)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 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 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等于60° ,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 角形(或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 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 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掌握有两个角互余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

2、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标分析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阐述(1)、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等技能;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2)、数学思考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体会通过合情推理 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问题解决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

3、过程, 初步建立几何直观。(4)、情感与态度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 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目标:1、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对称轴;2、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能运用这些性质及判定进 行有关计算和证明。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能运用这些性质及判定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 4、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进一步理解数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直角三

4、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教学过程【自主练习】自主完成课件“自主尝试”环节。【知识回顾】1 .等腰三角形:(1)性质:相等,相等,底边上的高线、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2)判定:有两边相等、两角相等或两线合一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 .等边三角形:(1)性质:相等,三角都等于;(2)判定:三边相等、三角相等或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 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 .直角三角形:在板中,NC=90° .(1)性质:边与边的关系:(勾股定理)a2 + 62=;(2)角与角的关系:NN6=;(3)边与角的关系:若NA=30° ,则a=_c, b=c;若

5、a=_c,则N月=30。;若N月=45。,则 a=6=_c;若=c,则N月=45° ;斜边上的中线zz?=c=万.其中斤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4)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的三边长a、6、 。满足a2 + 6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 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基础自测】1. (2011)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 cm和6 cm,那么此三角形 的周长是()A. 15 cm B. 16 cm C. 17 cmD. 16 cm 或 17 cm2. (20H)下列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6、)A.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 相重合C.等腰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D.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5.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月6。中,曲是6。边上的高,点E.尸是49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4 指B. 3/C. 2 昭D. V3题型分类深度剖析题型一等腰三角形有关边角的讨论例1(1)方程/-9*+18 = 0的两个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 12B. 12 或 15 C. 15 D.不能确定(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 ,那么顶角是度.探究提高 在等腰三角形中,如果没有明确底边和腰,

7、某一边可以是底, 也可以是腰.同样,某一角可以是底角也可以是顶角,必须仔细分类讨论.变式训练1 (2011 株洲)如图,月6c中,AB=AC ZA=36° ,月。的垂 直平分线交月方于瓦为垂足,连接也求NM9的度数;若35,求长.(2) (2011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一边 长为4,那么,它的底边为题型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2 如图,在等腰Rt月比中,ABAC = 90° ,点,是灰的中点,且AE=5F,试判 断无尸的形状.变式训练2 已知:如图,是等腰板底边5。上一点,它到两腰月氏月。的 距离分别为庞、勿:当。点在什么位置时,DE= DF?并加 以证明.题型三等边

8、三角形例3(1)已知:如图,P、。是板边5C上两点,&BP= PQ= QC= AP=阳,求N的。的度数.(2) (2010 大兴安岭)如图所示,已知和吸均是等边三角形,点6、C. £在同一条直线上,与物交于点 0,然与交于点G, 4。与物交于点F,连接OC. FG,则下列结论: AE= BD; AG= BF;尸G 傲®ZBOC= ZEO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A. 1个 B. 2个 C. 3个D. 4个变式训练3如图,在等边月6c中,点小£分别在边6G月月上,且BD=AE, 助与"交于点£(1)求证:AD=CEx(2)求NO尸。的度数

9、.题型四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例4 如图,已知板中,/板'=90° , 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 11、12、13上,且11、22之间的距离为2, 12、13之间的距离为3,则4。的长是()A.2如图,在钝角三角形板中,BC=9, AB= 17,= 10, ADLBC,交6。的延长线于,求助 的长.变式训练4 (1)如图,直线1上有三个正方形a、6、C,若a、C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6的面积为()(2)(2011 鸡西)已知三角形相邻两边长分别为20 cm和30 cm,第三边上的高为10 cm,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cm-.三角形的高可能在形外在板中,高4?

10、和高疫相交于"旦蚌AC,求乙奶。的度数易出错的等腰三角形问题已知是等腰三角形,山月所引6。边上的高恰好等于6C边长 的一半,试求N物。的度数.总结提醒b对于等腰三角形问题,当给出的条件(如边、角情况)不明时,一般要分情况 逐一考察,否则,容易出现错解或漏解的错误.2.当顶角是锐角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当顶角为直角时,腰上的高与另一腰 重合;当顶角为钝角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外.这是在解与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 有关的问题时,应考虑的儿个方面.方法与技巧1 .掌握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可深入理解.,有效记忆,便于应用.例如:从 三角形三边长的比较,可把三角形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

11、角形 乂分为等边三角形和其它等腰三角形;而从最大角的大小出发,乂可以把三角形 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由于两种分类的标准不同,所以 一个具体的三角形,在两种分类中,必各属于其中的一类.如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第一种分类中,属于其它等腰三角形;在第二种分类中,属于直角三角形.2 .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当所要求证的两边、两 角位于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腰三角形来论证它们的相等关系是常用的方法. 3.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运用广泛而乂灵活,在于三线中只要有任 两线重合,则可判定三角形等腰,即第三线也重合.4 .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论证三

12、边或三角相等;二 是先证明是等腰三角形,再证明其中一角为600.5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同时这条中线将直角三角 形分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这一特征在解题中时有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含锐 角30。、45°这两类是较为特殊的,它们的边、角有一些特殊的数量关系,应 该熟记在心.失误与防1 .在解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有一种习惯上的认识,总认为腰大于底, 这是造成错解的原因.实际上底也可以大于腰,此时也能构成三角形.2 .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底和腰时,一般应从某一边 是底还是腰这两个方面进行讨论,还要特别注意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同样,在底 角没有被指定的

13、等腰三角形中,应就某角是顶角还是底角进行讨论.我们要细心 谨慎,注意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将问题考虑全面,不能想当然.3 .在已知三角形三边的前提下,判断这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首先 要确定三条边中的最大边,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在解题时,往往受 思维定式的影响,误认为如果是直角三角形,则。就是斜边,从而造成误解. 当堂测试考点一: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运用1、 (2012襄阳)在等腰ABC中,ZA=30° , AB=8,则AB边上的高CD的长 是.2、 (2012)已知等腰ABC中,AD_LBC于点D,且AD=1BC,则ABC底角的2度数为()A. 45° B. 75

14、° C. 45° 或 75° D. 60°考点二:线段垂直平分线3、(2012地区)如图.在RtZiABC中,ZA=30° , DE垂直平分斜边AC,交AB 于D, E是垂足,连接CD,若BD=1,则AC的长是()A. 2G B. 2 C. 473 D. 44. (2012)如图,在RtZABC中,NACB=90° , 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 的延长线于F,若NF=30° , DE=1,则EF的长是()A. 3 B. 2 C.6 D. 1考点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5. (2012*)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

15、形,将AABC沿直线BC向右平 移,使B点与C点重合,得到ADCE,连接BD,交AC于F.(1)猜想AC与B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线段BD的长.考点四:角的平分线6、(2012)如图,NA0E二NB0E= 15° , EFOB, ECJ»OB,若 EC=1,则 EF=7. (2012*)如图,在 Rt2ABC 中,ZC=90° , AD 是NBAC 的平分线,DO2,则 D到AB边的距离是.考点五:勾股定理8. (2012黔西南州)如图,在/XABC中,ZACB=90° , D是BC的中点,DE1BC, CEAD,若AC=2, CE=4,

16、则四边形ACEB的周长为.9. (2012-)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其中两个半圆 25的面积Si二“,S:=2n9则S3是:8课下作业1. (20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 BO4,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点E、0,连接CE,则CE的长为()A. 3B. 3. 5C. 2. 5D. 2. 82. (20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坐标为(-2, 3),以点0为圆 心,以0P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A的横坐标介于()A. -4和-3之间 B. 3和4之间C. -5和-4之间 D. 4和5之间3. (2012)等腰

17、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 16B. 18C. 20D. 16 或 204. (2012*)已知实数x, y满足lx-4I+J有=0,则以x, 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 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 20 或 16B. 20C. 16D.以上答案均不对5. (2012-)如图在直角ABC 中,ZBAC=90° , AB=8, AC=6, DE 是 AB 边的垂 直平分线,垂足为D,交边BC于点E,连接AE,则4ACE的周长为()A. 16B. 15C. 14D. 136. (2012黔东南州)如图,矩形ABCD中,AB=3, AD=1, AB在数轴上,若以点A为圆心,对角线A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M,则点M的坐标为()A. (2, 0) B. (75-1, 0) C. (V1O-1 , 0) D.(6,0)7. (2012地区)如图,在ABC中,NABC和N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交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