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去感受——《赤壁赋》诵读指导教学实录高品质版_第1页
用心灵去感受——《赤壁赋》诵读指导教学实录高品质版_第2页
用心灵去感受——《赤壁赋》诵读指导教学实录高品质版_第3页
用心灵去感受——《赤壁赋》诵读指导教学实录高品质版_第4页
用心灵去感受——《赤壁赋》诵读指导教学实录高品质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心灵去感受赤壁赋诵读指导教学实录(作者简介:蒋建华,男,36 岁,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涡阳四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安徽省第三届“教坛新星”。)【教学思路】诵读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阅读能力必须在阅读中培养和提高,文言文阅读更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诵文本,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在诵读中理解内容、把握重点,进行审美感知,受到美的熏陶;在反复品味的基础上,熟悉、掌握文言及其规律,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作者夜游赤壁,触景生情,其喜与悲在文中

2、随着写景叙事的变化而不断起伏,时而自在逍遥,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洒脱豪迈。全文景、情、理浑然一体,语言精警,声调和谐,既有整饬精致之美,又有通达流转之妙,充分体现了苏轼散文的“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非常适于诵读。通过必修1 “表达交流 ?诵读”的学习,学生对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表现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践,为更好地诵读赤壁赋准备了条件。同时,通过一课时的预习,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对课文内容已有大致了解,所以我把诵读指导的重点安排为“用心灵去感受,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及其变化,体味文中的诗意之美、哲理之美”。教学过程以学生诵读、感受为主,通过译读、说读等,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3、,再现文中场景,还原作者情感;教师予以适当点拨,必要时加以示范,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个性化的诵读再创作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诵读、鉴赏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课堂实录】班级:涡阳四中高一(18)执教:蒋建华(上课)师:我们班的诗歌朗诵会冠军是陈亮亮吧?他比赛时朗诵的篇目是生:(不待老师说完)赤壁赋!师:咱们欢迎陈亮亮再朗诵一遍赤壁赋好不好?(学生热烈鼓掌)(陈亮亮朗诵赤壁赋)师:比比赛时发挥得更好,对吧?陈亮亮的朗诵主要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比较好啊?生:(七嘴八舌)大方。有风度。像苏轼。(众笑)师:哪儿像苏轼啊?形象?生:不是。应该是不好说。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吗?(生点头)这应该是神似,他

4、读出了苏轼的内心世界,读出了情感。(生使劲点头)所以不好说,呵呵(老师的微笑体现的是一种宽容,更是一种鼓励),其实情感不只可意会,还可言传。我们让陈亮亮自己说说朗诵时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传达作者的情感。陈:我觉得主要是重音、语调,还有节奏。师:举个例子。陈:(朗诵)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 /仙。(很陶醉)我觉得这样才有味道。师:什么味道?陈:就是那种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像神仙一样飞离了尘世,登上了仙境的感觉。有点自我陶醉的味道。师:的确有点自我陶醉,那茫茫的江水,茫茫的雾气,茫茫的月色,浩

5、瀚无边,浑然一体;任凭一叶扁舟,在江面自由飘荡,尘世中多少郁闷之气,全在这飘飘欲仙之中荡涤殆尽。你朗诵时把握得很好。当时苏轼经常有这样自由吗?陈:应该没有,我看资料上说,他当时被贬黄州还要受管制的。师:你准备得很认真,苏轼当时是“限制居住,不得擅离”。他初到黄州有首词写这种处境。(朗诵)“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响起掌声)苏轼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机会,良辰美景,还有客人相伴,举酒相属,“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怎不让人陶醉啊!(生点头)师:我刚才读 “诵”和“歌”的时候跟陈亮亮有没有区别?生:有。师:你觉得我们

6、俩谁读得更好一些,你来模仿一下。(生模仿,不太自然,众笑)师:呵呵,你是在模仿老师。你觉得老师和陈亮亮区别在哪?生:陈亮亮是读,老师那个“歌”字好像是唱出来的?师:你觉得唱出来更好,为什么?生:更符合苏轼当时的心情。师:什么心情呢?生:很快乐吧。师:所以我想尽量体现得快乐一点,呵呵。(板书:乐)其实“诵”和“歌”都得出声,而且是高声,但一个是读出声,一个是唱出声,我觉得这里更偏重于“歌”。这里我们看一下课文注释。(生看书)当然,也有人认为这里“诵”和“歌”的是月出和关雎,还有人认为是曹操的短歌行和诗经中的关雎,同学们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投影展示:诗经?陈风?月出第一章月出皎兮,月儿东升亮皎皎

7、啊,佼人僚兮,月下美人更俊俏啊,舒窈纠兮,体态苗条姗姗来啊,劳心悄兮。惹人相思我心焦啊。)师:“兮”是语气词,相当于“啊”,而这个“啊”,据我了解,在最初和“歌”是一个字。所以我想苏轼当时应该是唱出来的。第一段的基调应该是快乐的,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抓住这一点,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那种自由的氛围,把自己当成苏轼,去体会那种快乐的心境,要大气,要面带微笑。来,陈亮亮,你带个头,大家一起读第一段。(生齐读第一段)师:我发现读到“徘徊”的时候李雷好像暂时失去了微笑,(还有几位同学在偷偷伸舌头,显然和李雷一样的情况)李雷,你说说。李:“徘徊”,得忧郁一点吧?师:“忧郁”,你是说月亮心情忧郁吗?(笑问)看到苏

8、轼快乐她不高兴了?李:(摇头)(有同学小声提示“徘徊”是“犹豫不定”的意思,不是“忧郁”)师:此“犹豫”非彼“忧郁”也。(板书:犹豫 忧郁)连月亮也想来一起凑个热闹,快乐一番,竟徘徊于斗牛之间,不愿离开,想想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表现出来。李:(不好意思地笑)师:是不是也应该微笑着读出来?(范读“月出”以下两句,学生鼓掌)师:这种快乐是不是会一直持续下去?(生摇头)第二段有什么变化?生:不是快乐了。客人吹洞箫时“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还有“泣孤舟 之釐妇”。师:“泣孤舟之釐妇”什么意思?生:就是使孤舟上的寡妇也哭了。师:对,这个“泣”是使动用法,“泣”是低声哭,伤心至极啊,以至哽咽不能成

9、声; 也有解释为“眼泪”的,使孤舟上的寡妇流下眼泪。总之,这里不仅不快乐,而且很不快乐! 王梦捷你读读这一段。(生读第二段)师:“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儿读得真好!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 是倾诉。连潜在幽壑之中的蛟龙也感动得难以宁静而不禁舞动起来,况孤舟之釐妇乎?这就 是音乐的力量。大家觉得王梦捷和刚才陈亮亮在读“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时是不是音调稍 高语速稍快了点。(有的学生点头)我们看一下课文注释,“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 不断的细丝”,注意“袅袅”最好延长一点,“不绝如缕”是用来形容声音的,最好读得低 回一点,要有似断还连的那种感觉。再试试,一起来来这一句。(齐读“余音袅

10、袅,不绝如 缕”)师:对,有点味道了。难怪第三段上来就是(生齐读出“苏子愀然”)想想是谁让 苏子容色改变。生:是客,本来苏轼很高兴的,他这萧一吹,坏了心情。师:(向其他同学)他说的对不对?生:不全对。客是“倚歌而和”,注释上有,是“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同声相 应,唱和”,说明苏子唱得本来就有点不是很高兴了,他自己也有份儿。师:你很厉害,看得很细,值得大家学习。你能把苏轼那首歌唱一遍吗?生:我不会唱。师:刚才说了啊,你看这里有“兮”吧,就是“啊”的意思,“啊”就是“歌”啊,咱 读的时候别忘了 “兮”就可以了,关键是注意把握你刚才说的“本来就有点不是很高兴了” 这种声调和节拍。(生读)师:唱

11、得很好。想不想听老师唱一遍?(生鼓掌)(师读歌词,前两句和后两句对比鲜明,尤其突出了 “美人”二字)师:“苏子愀然”和这个“美人”有没有关系?(板书:美人)先想想,然后和同学交 流一下。(生思考,讨论)生:“美人”是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苏轼被贬到黄州,不受重用,理想不能实现, 所以心里不是味儿。师:对,苏轼被政敌诽谤,受尽折磨与羞辱,好在宋代有不杀士人的传统,才侥幸被释 放,谪贬黄州,内心有多少难言的惶恐与孤独啊!但又能向谁诉说呢?难得今晚如此自由, 又“饮酒乐甚”,何不藉“美人”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清人李扶九认为,歌词之 中唯“美人”二字才是苏轼“真意所在”。除了那位吹洞箫之客外

12、,有谁能解这“满纸美人 歌”中的“一把辛酸泪”呢!不是喝酒喝到二八盅的话,是很难体会这种辛酸的。让我们带 着对苏轼的理解和尊重再来唱一遍这首歌吧。(生齐读歌词)师:有几个同学太入戏了,到现在还“扣舷而歌”呢,现在可以“正襟危坐” 了。(生 笑,几位坐姿不端正的同学赶快坐好)是啊,良辰美景,正饮酒乐甚,怎么一下子就“愀然” 了呢?何况苏轼生来乐天一族,究竟“何为其然也”,难怪苏子要正襟危坐而发问,估计他 自己也很惊讶吧,难道和“客”真的没有关系?我们且看这位“客”怎么解释。(师范读第三段,班里又响起热烈掌声)师: 掌声这样热烈,说明大家对老师的诵读还是挺满意的,你认为老师哪儿读得还不错?谁来说说

13、?生:我觉得“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儿读得特别好! 师:呵呵,还“特别好”啊,谢谢你,老师会再接再厉,读好下一段。(老师不是要故意卖弄,这时正是范读的好时机,本文这两段感情复杂,又多哲理,学生极不易把握,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感受古文原来可以如此美丽,从而更加热爱诵读,这对于培养学生诵读兴趣,提高古诗文阅读水平,可以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实在不是一般的鉴赏指导可以代替的)你觉得老师这一句读得好在哪?生:主要是节奏的变化,前几句很紧凑,到“固一世之雄也”有一个变化,“而今安在哉”与前面的语气截然不同,听起来很震撼。师:有不同意见吗?生:前面几句很有气势,“而今安在哉”一下凄凉许多

14、,有种人生无常的感觉。师:你们的感觉很好,读书就要读出这种感觉来,这样可以无限接近真意,一定要在反复诵读中去认真品味,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有谁说说?生:“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不是很自由自在的生活吗,我觉得你读得有点伤感。生:(表示反对)不是为了强调自由自在,是和曹操对比。师:很有道理,这里与曹操对比,那样的“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注意这里“渔樵”“侣”和“友”的用法,捕鱼打柴,与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远离世俗,“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关键须把握这个“况”字。“固”到“而今”再到“况

15、”是一转而再转,语气渐次减弱,而更见悲情。(板书:悲)大家一起读第三段。(生齐读第三段)师:注意!“况”以后只是弱,再弱吗?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应该高一点?师:什么高一点?生:语调。师:为什么?生:这是一种希望。师:所以这里要有变化,与前后形成反差,“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要慢下来,注意节奏和重音,后面一句极度伤感,带有无穷遗憾,但主调是悲。这样看来,好像“苏子愀然”和“托遗响于悲风”之“遗响”也不无关系啊!这里“遗响”是什么?(板书:箫声)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一世之雄”不乏其人,“客”为何只提曹操周郎?生:因为赤壁。师:呵呵,很简明,很准确,景写赤壁之景,事关赤壁之事,

16、所以自然而然会想到曹操周郎。大家有没有注意本文开头几句,在读的时候可不可以随意处理。读读试试。(生读开头至“赤壁之下”)师:停!哪几个词要重读?(众说纷纭)师:听我读。(范读)为什么“秋”“既望”“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要重读?(学生思考,师提示)“泛舟”“既望”才有水月之景,“赤壁之下”才有关于三国历史的追叙及联想,有“苏子与客”才有后文的关于宇宙人生的对话。看似寻常格套,实非可有可无,这些都需在诵读中细细加以体会。(生认同)下面我们读第四段,看看原本心情不错的苏轼因为“美人”和“箫声”的影响真的一 “悲”到底了吗?我刚才答应过同学们,这 一段还是先由我来读,大家点评好吧。(生赞同并

17、掌声鼓励,师读第四段,很夸张地突出了 “悲”的调子,一直到“而吾与子 之所共适”)师:老师读得怎么样?生:太悲了。生:这一段这样读不好。生:应该很潇洒。师:呵呵,看来大家都不同意我这样读啊,主要是感情表现的不对是吧。人家苏轼自己 都没说“而又何悲乎”,只是说“而又何羡乎”,你认为这里换成“何羡”好不好?生:不好。上段说了 “羡长江之无穷”。师:仅仅是照应上文吗?我倒觉得苏轼面对水与月是极理智极辩证的,是物我合一甚至 物尚不及我的自信,是非常高的境界,所以我读得太悲了,不好。你认为应该表现出怎样的 情感呢?生:喜。师:为什么?生:因为下面有“客喜而笑”。师:那是“客”,第四段是“苏子日”啊?生:

18、那是受苏子情绪的感染。师:哦,“感染”用得好,情绪的确可以相互感染,既然箫声能感染苏子,苏子当然也 可以感染客。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照你说的“喜”再读一遍可以吗?(学生都很赞同并鼓 掌)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一定读出“喜”来。(师再读,却很夸张地突出了 “喜”的调子,刚读两句,生摇头)师:又让大家失望了,呵呵。就是,客人包括苏子本人都正悲呢,上来就“喜”成这样, 不太合适。再揣摩揣摩,讨论一下看看这段怎么读比较合适。(生边读边揣摩并讨论)师:其实刚才陈亮亮比我读得好,他有变化。陈亮亮你再来一遍这一段好吧。(陈读第四段)师:是“天地曾(c 6 n g)不能以一瞬",“曾”是“连什么都怎么样

19、”的意思。拿不 准的大家可以查词典。陈亮亮读得很投入,这是他的优点,诵读和唱歌一样,要用心,用情。 听出来他读时有什么变化吗?生:开始像是在劝客人,“且夫”后边又像及时享乐。生:先抑后扬,“盖”以后扬起来了。师:陈亮亮觉得点评得准确吗?陈:还好吧。师:什么叫“还好吧”,具体点。开始只是在劝客人吗?后边“共适”就是及时享乐吗? 陈:也是在劝自己。后半部分更像自我安慰。师:在劝客人,也在劝自己,的确有点自我安慰,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表现出了一种 豁达、乐观。这一段感情非常复杂,把握起来确实有难度。看苏轼又在劝客人,又在劝自己, 面对眼前之景,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

20、遇之而成色, 这是造物赐给我们的多好的礼物啊!天地万物,苟非吾之所有,又何必艳羡呢!从水月之中, 苏子一片“空阔了悟”(金圣叹语),苏轼太能想得开了,他其后也不止一次地证明了自己 的乐天知命。(投影展示:1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3 .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4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僧州。5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被贬惠州他写诗描写自己春风中酣美的午睡:“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政敌看到后说:“原来苏轼过得很舒服!”于是再贬。被贬岭南,他又说:“日啖荔枝三百 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海

21、南僧州,在那样一个“食无肉,病无药”的地方,我们的苏 轼照样能觅得美味,还幽默地嘱咐儿子苏过不要对他人提及,把一肩沉重的苦难只是轻轻抖 落,付诸笑谈。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自我调侃“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僧州”,他更 能把不管多么苦难的生活都打理的“淡妆浓抹总相宜”!所以,我们说苏轼是天生乐天一族。 如果说,赤壁赋开头他是因水、月而自由而快乐的,那么最后他则又是因为水、月而知 命而乐观的,且不管这里面包含了多少曾经的辛酸与无奈。(苏轼表现出的人生观、历史观、宇宙观是极其复杂的,但其核心是内心的乐观;这里 用苏轼自己对待人生不同阶段相似遭际的态度感染学生,是想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也是对 “长文短教、

22、深文浅教”的一种尝试)而“客”也真的在苏子的感染下“喜而笑”,洗盏更酌,竟至“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 东方之既白”(这里老师实际是作范读,提示学生结尾要读得韵味悠长,给情感留下一定的 延展空间)。现在,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诵读向苏轼致敬!(师起头,生有感情地诵读 全文)师:很有苏轼的意思了,要是再配上音乐就更棒了。课下好好想想,配什么音乐最合适 呢。可以自己试试,也可以讨论讨论,或者咨询一下音乐老师。(生活跃,兴致极高)(下课)【板书设计】赤壁赋水、月/ V乐悲 /美人、箫声【课后反思】学生怕学文言文,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的字句解读式教学给教怕的,那种教学,没 有重视甚至忽略了普通高中语文课

23、程标准所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 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学生就是盛装一个个知识点的容器,是为学习文言知识 而学文言文,诵读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美读、乐读,从而达到会读。 赤壁赋是千古美文,不让学生美读就“白瞎了”这篇美文了。本文内涵丰富,可教的很 多,但不必面面俱到,重点放在美读上,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引领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用 心灵去体味,学会诵读,乐于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不无道理的。如果通 过本课的诵读指导,能让学生对这篇不朽的名作难以割舍并自觉进一步深入学习、研讨,则 善莫大焉。对爸爸的印象,从记事的时候,就有了,他留给我的印象就

24、是沉默少言的,但是脸上却始终有微笑,不管家里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爸爸在,一切都能够雨过天晴的,小时候,家里很穷,可是作为孩子的我们(我和哥哥),却很幸福。爸爸从来不会因为缺钱,而让我们感觉得些许的拮据和紧张,哪怕的低三下气的问人借钱,爸爸都会按时给我们交了学费,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兄妹俩 拖欠学费。爸爸闲下来的时候,就会给我和哥哥讲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很苦很累,还经历过自然灾害,穷的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在我的印象里,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过年的时候,不管这一年 钱赚的多还是少,爸爸总会让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去买新衣服,当然了,妈妈也必须买新的,唯有爸爸,他是家里面唯一一个可以穿旧衣服过新年的人,这就

25、是我关于爸爸的儿时的印象,他爱家人,从来不肯委屈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成长岁月里的爸爸在我们渐渐成长的的岁月里,作为孩子,我们都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想法,青春期的叛逆,我们也给爸爸惹了不少祸,但是,不管我们闯的祸有多大,最后都是爸爸出面,来摆平解决一切。在这个渐渐懂事的过程中,爸爸扮演着一位良师的角色,事情过后,爸爸也会趁机好好的教育我们,让我们懂得,我们做的是对的,值得鼓励的,还是不对的,今后需要去改正的。爸爸在社会上经历的多了,懂得的道理也比我们多很多。我们是在跌跌撞撞的认知中去探索这个社会,而爸爸就是这条探索道路的指明灯!在我们长大的青春光阴里,我们在爸爸身上看到了责任、懂得了承担的重要性!爸爸

26、,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他让我们(大哥和我)拥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教会了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去更好的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渐渐上了年纪的爸爸:我只想用“渐渐上了年纪”来形容现在的爸爸,不想要用已经“老去”来形容爸爸。没错,岁月是真的很无情的,不知不觉间,爸爸的眼角多了些许的皱纹,额头的皱纹也不自觉的来向他报到了,爸爸再伟大,也终究抵不过岁月的蹉跎。两角鬓白的爸爸,让我们看着多了很多的心疼,一向雷厉风行、无所不能的爸爸,渐渐地,变得老了,特别是当我们都成家以后,爸爸也算是把他一生最重要的任务也都完成了,上了年纪的爸爸,更多的心思,留在了妈妈的身上,一路走来,是妈妈的陪伴和默默的奉

27、献,才让爸爸能够在外工作的时候,毫无杂念!妈妈,就是爸爸最为坚强的后盾,而我们,是爸爸努力奋斗的最大动力,如今,爸爸渐渐地老了,作为儿女,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能做的就是多陪伴他们,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爸爸的一生,都在付出,为了家和家人而付出,如今的我们,都已经成家,更加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心酸苦楚,我们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让父母不感到孤独!我们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们跟母亲之间的关系,血浓于水,彼此间的那种爱,是神圣而又不可侵犯的,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也是妈妈无怨无悔的把我们抚养成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好还是不好,妈妈都一味的去包容,去引领着我们我和妈妈的温情小生活,母爱

28、,总是那么的伟大!都说慈母多败儿,其实啊,母亲在我们的生活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没有母亲的无私奉献,又怎会有我们的今天呢?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忽略了母亲的重要性,甚至是把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变成了理所当然!其实啊,也是因为我们从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了母亲的爱,也就变得不那么的珍惜了!我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更要好好地对待我们的母亲,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总是很慈祥的,她也有属于她自己的小忧愁,但是,却从来都不会让我们知道,不管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坎坷,她总是自己一个人想办法面对和解决!以至于曾经的我一直觉得母亲是万能的,没有什么困难事情是母亲不能解决的!儿时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

29、是那年的的大冬天,下了很厚很厚的雪,我跟哥哥上学的地方是需要骑着自行车去的,妈妈早早的叫醒了我和哥哥,并且告诉我们下大雪了,路上滑,要早点出发,路上慢一点走,当我们吃了早饭准备出发的时候,妈妈也跟着一起出发了。大冬天的,天黑黑的,母亲拿着手电筒,给我和哥哥照明,因为下了雪,有的路段不好走,我们就推着自行车,一路上有说有笑的,时不时的哥哥还会调皮一下,就这样,母亲拿着照明灯,一路护送我和哥哥到了学校,现在回想起来曾经的岁月,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温暖!不知不觉间,我们就都长大了,哥哥也成家了,有自己的孩子,妈妈看着我们生活幸福,她也就是开心满足了,可是,岁月却是那么的无情,不知不觉间,妈妈的眼角就多

30、了些许的皱纹,她在岁月的淘洗中,渐渐地老去了!她没有多么伟大的理想,唯一的希望,就是我们都能够生活的健康,平安,快乐,幸福!母亲,从来都不曾奢望我们能够有多么大的丰功伟绩,最大的心愿就是我们平安快乐,她的一生心血,都在我们这些孩子身上,而对于她自己,似乎总是少了很多的关心,作为儿女,长大后的忙碌,确实忽略了对母亲的爱,当我们真正的意识到母亲老去的时候,岁月一晃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母爱,虽然平凡,但是却很伟大,我跟妈妈的温情小生活,那些记忆中的点滴,一直萦绕在脑海中,让我感受到幸福,感受到温暖!爱你,亲爱的妈妈,愿你生活幸福,健康平安!其实也就是平凡的一年,和往常相比较,也没有太多的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自己就业了,不再是学生了,也不再是那个向父母伸手就要钱的小姑娘了!步入社会的自己,很开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