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_第1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_第2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_第3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_第4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班级:姓名:高一地理学案使用时间:2017年12月11日编辑人:慧霞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及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1 .会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2 .会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3 .掌握季风环流【学习重、难点】1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2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3 .掌握季风环流【考情分析】1 .考纲要求:能结合各种图文材料分析一个地区气候的类型,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 .试题类型: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3 .试题分值:8分12分【课前预习案】 阅读教材50 54页容,勾画出关键词句并完成下列问题(15分钟)1.形成地球上

2、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2.什么是热力因素?什么是动力因素?3.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是怎么形成的?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课上学习案】.页脚1 .预习检查:自主学习两分钟,之后自主回答问题(2分钟)知识讲解: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50页,完成下列问题(2分钟),概念: 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的 状态。1 .大气环流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产生<,从而引起大气运动。意义:促进了 间、间的 和 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 和k的重要因素。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冷热不均使其动假设:(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b

3、直射赤道;c地表均匀。)(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在右图右侧地球表面上的近地面和对流层顶标出大气运动向的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图1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结论:环流想一想: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2)地球自转使其偏 假设:(假设前提:a直射赤道;b地表均匀。)(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 外,还要考虑 力)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可略写,只 写关键字),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向,用弯 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想一想:A.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属

4、于作用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也属于 作用形成。结论: 环流近地面的表现为: 一个气压带,一个风带B.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南北半球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分布,南北半球相应的 风带的风向在南、北向上相,在东、西向上相。【知识应用】1 .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A.甲点位于30。N附近近C.是冷性气流2 .关于极锋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析下列说确的是()B.乙点位于30° N附D.盛行西北风( )60。N附近相遇形成A.极锋产生在两极附近B.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锋面C .极锋是由于空气垂直下沉运动而形成的D.极锋是极地东风爬升到盛行西风

5、之上的过程中形成的C.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合作探究1】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风带中气流的水平运动,二是气压带中气流的垂直运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表: (自主学习2分钟,合作讨论1分钟)名称赤道低气 压带副热带高气压 带副极地低 气压带极地高 气压带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气流运动向性质气压带、风带与降水的关系:少雨区多雨区注意: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降水较多,(3)地球公转使其移假设:地表均一(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 、 力外,还要考虑 的移动。)结论:气压带风带随 的移动而移,就北半球而言,

6、大致是夏季偏冬季偏。议一议: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气压带风带还会发生季节移动吗?为什么?90o60o30o1 .如右图所示时,北半球是季。受单一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受单一西风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是气候,2 .什么气候类型的形成深受气压带、风 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的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东南信风北 移,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一季风。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 控制, 控制,形成旱季。(4)海陆分布使其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形成雨季;冬季受来自高纬大陆的 附加中好口咏的低小£丈瓯"1季风环流1.概念:大围地区的盛行风随 而有显著

7、改变的现象。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合作探究2】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 冬夏季风的风向。(自主学习2分钟,合作讨论1分钟)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东业季风南亚季风气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季节(北半 球)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气压中心成因特点围对农业生产的 影响知识应用1.我国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关系寻呼同年斯晚总Q寅子璃弊动哈威d正常年份: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副高)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华北春旱(副高位于15° N20° N)。夏初,雨带(准静止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梅雨天气(副

8、高位于20N左右)。78月(盛夏),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流域伏旱天气(副高位于25。30。)。9月南撤。异常年份:反常的副高是造成我国大围旱涝灾害天气的祸首。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很快就推进到北,南 北;弱的年份,锋面就在南徘徊,南知识应用: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图中A处是(高、低)气压,名称是 O(2)图中B处盛行 季风,C处盛行_季风。(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O北(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假设二人地表典一3地球及自传3黄赤交角二口假设三气压带风售随太阳直射点而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曰相比,气压带风带的位

9、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口【课堂小结】1 .构建知识体系蜩说一 1.地表均一 j2、地球不自传,星.圈坏海支黄赤交角二。尸一因丁工一,近地面形成七个二/二圈环流 _y-气压带和六个风带2 .重、难点回顾:1)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2)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3) .掌握季风环流3学法归纳:一一理解法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一些气压“带”被切断而成“块”状分布。北半球陆地 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 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而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 显,特别是南纬 300以南的地区

10、,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达标检测】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 (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 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 30。、60。的点分别是 、。(2)图甲中B处是 风带,与图乙中 处(a或b)的风向一致。图甲图乙(3)图甲中C处是 气压带,D处是 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 。(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动力或热力)原因。(5)N气压带的成因是, E气压带的成因为2.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处大陆东西两岸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