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晒课(优.选)_第1页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晒课(优.选)_第2页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晒课(优.选)_第3页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晒课(优.选)_第4页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晒课(优.选)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郑伯克段于鄢【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出处以及关于左传的基本文学常识;2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分析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3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文言词语的用法;2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分析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文中文言词语较多,句式复杂,需要重点掌握。2郑庄公性格颇多争议,学生可以根据阐述自己的观点。2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熟悉课文,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理清课文思路;背诵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研习第一 部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课前我先提一个问题, 生活中你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会遵循一定

2、的原则吗?有同学可以介绍一下你的原则是什么吗?点拨:归纳了一下大概有对人要真诚、守信、谦虚、团结、顾全大局等。现在我们在处理各种关系时都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这样相互间才会少一分尔虞我诈,多一些和睦与融洽。那如果在封建制度异常严格的春秋时期不按原则办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将从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中了解有关的史实,以对我们有所警戒。二、背景介绍1文体知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作者善

3、于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善于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2.课文背景: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公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三、题解(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2) 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 等用法。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

4、( 3) 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今河南省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共叔段三个字,表示:* 共& mg),是共叔段失败以后出奔的地方。* 叔,是指排行。古代的排行,是用“伯、仲、叔、季”来表示,或者是用“孟、仲、叔、季”来表示。* 段,是名。四、整体感知1听录音范读。注意读音。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弄懂全文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一)、本文需要掌握的特殊句式(1) 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姜氏有何厌”。厌:满足。译“姜氏有什么满足呢”。(2)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译“蔓生的野草都不能够除去,

5、 更何况你的宠弟呢”。(二)、本文需要掌握的通假字1. 佗邑唯命2. 谓之京城大叔3.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4. 焉辟害5.无庸,将自及 6.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7.真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8.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9. 孝子不匮,用锡尔类(三)、本文需要掌握的古今异义词1. 都城过百雉2. 都城过百雉3.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4.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5.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6. 至于廪延(四)、本文需要掌握的一词多义(五)、倒装句:1、宾语前置(1)姜氏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就是“有何厌”的意思。(2) 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谓”字的宾

6、语是“何”,何谓,所说的是指什么?( 3)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君患何焉”(4)其是之谓乎!“是”代词,“之”指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主题;分析写作特色。【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将这篇课文的内容梳理了一遍,积累了相关文言知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研讨课文主旨内容。二、理清的层次结构。点拨:全文共9 段,分 4 个部分:(一) 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公叔段。从而交待了庄公母子不合,兄弟争斗的原因。( 矛盾的开端)(二)写公叔段不断扩张势力,而郑庄公虚伪应对,实怀杀机。( 矛盾的激化)1公叔段得到京地作封邑。2公叔段在京地建城,

7、公然超过先王制定的规格。3公叔段逐步将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三)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 矛盾的解决)(四)庄共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 矛盾的解决)1颖考叔设法为庄公排忧解难。2姜氏、庄公“遂而相见”的经过。3作者托名君子的评论。情节结构:先总的这篇文章记叙了郑庄公击败其弟共叔段在母亲的支持下阴谋夺权前后的故事。 从“初”武姜生庄公起, 到庄公与武姜和谐“如初”止。 作者以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三、研习第一部分。读 教师示范读,学生自己读结合。析 ( 用幻灯把题目显示出来)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1) “惊姜氏”中“惊”的用法是怎样的?(2) “遂恶之”、“亟请于武公”中的“恶”“亟”的读

8、音是怎样的?(3) “郑武公娶于申”“亟请于武公”中的“于”的用法点拨:(1)使动用法,“惊姜氏”意思是使姜氏受惊。 (2) wd q i (3)从/向 介词小结:本部分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正是母亲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四、研习第二部分。思考:你看到的庄公是“忍让”,还是有意“养成其恶”?学生自由发言。五、研习第三部分。1提问:文章哪段写了“郑伯克段于鄢”具体事件?明确:第六段。2分析第六段:教师提问,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解答。1共叔段从一开始到“将袭郑”之间有哪些举动?你如何

9、评价共叔段?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点拨: 一系列的举动:请求岩邑居于京地修京超度鄙贰于己收为己邑修治城郭聚集百姓修缮甲兵具备卒乘将要袭郑整体评价:共叔段可谓野心颇大,且得寸进尺。【权欲熏心,狂妄愚蠢】共叔段是个贪婪狂妄,愚昧无知的人物,他依仗姜氏对他的偏爱,自以为有恃无恐,野心勃勃,不断扩张,他所居京地的城墙违反当时制度的规定,又命西边,北边地区归自己管辖。庄公心怀杀机,但表面不动声色,让他在自取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愚昧狂妄的共叔段却以为庄公可欺,最后发动叛乱,很快被庄公击败。3思考:联系前文,结合庄公的言行,谈谈这是怎样的一个君王?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10、。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公曰:“无庸,将自及。”公曰:“不义不畸,厚将崩。”公闻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学生思考,与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后,自由发言。点拨:【老谋深算、阴险狡诈】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封给制这一地方,庄公因制是险要之地而不给,可见其精明,深知其利害关系,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据说虢叔恃险不修德政,被郑武公所灭,话中所含杀机,姜氏未必可知。求制不得而求京, 这也在庄公意料之中,可见其老谋深算。共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之下,违反国家制

11、度,肆意扩张,臣下再三劝他约束共叔段,及早消除隐患,庄公光说: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决不是宽容,而是故意纵养其恶,后又说:“不义不昵,厚将崩。”对于共叔段自取灭亡的结局显得胸有成竹。当共叔段与姜密谋袭郑,完全暴露其叛乱行径时,庄公才认为“火候”已到,下令出兵伐京,一举击败共叙段。庄公设下陷井,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得寸进尺,从表面看, 好像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掌握在郑庄公手里,可见其深藏不露,工于心计。六、研习第四部分。(一)提问: “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至此已经结束,可是文章又加了一个第八段,思考一下它的目

12、的,并思考体现了郑庄公什么性格?从这段的内容你能看出郑庄公的性格特征 的另一面吗?【伪善伪孝】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庄公幽禁姜氏,并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可不久就后悔了,这是因为其害怕蒙上不孝的名声,后听从颍考叔之见,在燧道中与姜氏相见,并赋诗说: “大隧到中,其乐也融 融!”实足表现了其虚伪。(二)文中出现的武姜、颖考叔又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发言。点拨:武姜:偏爱少子,助子为虐。姜氏偏狭昏愦,以和情于政。立长立嫡是西周以来继承问题上的根本制度。姜氏不懂政治,却偏要干涉政治。甚至要充当共叔段袭郑内应。结果导致共叔段失败,自己也被幽禁起来。颖考叔:聪明机敏(故意食舍肉以引

13、起庄公的问话)颍考叔聪慧机智,当她听说庄公幽禁姜氏,不久又后悔这件事后,特地以进献的名义见庄公。在庄公赐食时乘机献策,使庄公在遂道中与姜氏相见,摆脱了两难的尴尬处境。五、内容讨论: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姜氏之过:(1)、“亟请于武公”。(2)、请京。规模不符合制度。(3)、做共叔段的内应,为之启城门。 违礼干政郑伯之过:首先来看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这个事情。郑伯说了哪三句话。公曰:“制,戢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从这三句话里,揣摩一下郑伯的心理。纵弟不爱。共叔段之过:1、请京。按照先王之制,不合乎法度。2、收贰“命

14、西鄙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扩大了地盘,为反叛奠定了基础。3、袭郑“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想篡夺兄长的王位,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不义不悌六、探究主题(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本文通过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斗并取胜,与其母姜氏反目而后和好的过程的生动记揭露了春秋时期叙, 展现了郑国王室内部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勾心斗角以至兵戎相见的情况,统治者残酷无情和虚伪卑鄙的丑恶面目,对我们今天了解奴隶社会的后期情况有一定的认识作用。七、写作特色分析(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点拨:(一)善于剪裁史料,恰当的祥略安排。左传 详于记叙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政治上的矛盾冲突,而对战争的描写一般比较简略。本文也如

15、此。作者详写庄公及母亲、弟弟的矛盾发展的始末,而对克段于鄢的经过略写。又如略写姜氏憎恶庄公的原因,详写庄公与共叔段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这样写是为了集中笔墨来刻画人物,揭示其内心世界,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显然, 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战争本身,而在引起战争的社会原因。(二)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作者将各色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刻画,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刻画其性格。如: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工于心计、伪善伪孝;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姜氏:偏狭昏愦、以私情干政;颖考叔:聪明机敏(故意食舍肉以引起庄公的问话)(三)生动的细节描写。1“庄公寤生”这一细节突出了姜氏的自私,预示着姜氏与庄公之间将有矛盾冲突。2颖考叔“食舍肉”的细节描写,显示了他的纯孝,也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