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矛盾中的平衡文学翻译的忠实性与再创造一引言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更是一种跨越文化的交 流。正如巴思耐特所指出:翻译时不能冒险将翻译的语言内容和 文化分开来处理。正因为文化是翻译的基石, 译者如果不能把源 文的文化底蕴尽可能翻译到接受文化中,翻译是不成功的。作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应当包括除了纯粹科技作品以外的一 切需要使用“文学语言”的作品,如历史、哲学、一般传记、政 论等等,无不包括在内。事实上,要把原文作品真实、有效地翻 译过去,还必须要重视对原文风格和内涵等涉及到文化、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处理。在这个意义上,翻译不仅要考虑源文化,还要 考虑本土文化。近年来不少文章从忠实和顺应或者归化和异
2、化的 角度,对如何进行文学翻译进行了阐述,但对异质文化对文本的过滤和接受以及翻译的再创造, 论述还不多。而文化过滤和文本 在异质文化中的接受,又是文学翻译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文学作品的译介既要尊重原文的文化,又必须适应于接受群体的文化,文学翻译事实上就在这样一种矛盾中来实现。因此本文拟就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过滤因素与接受性做一定的阐释,以期为文学翻译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二文学翻译的特殊性翻译的标准并没有绝对的规定,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准则一直被后来的翻译者们所推崇,成为翻译标准的典范。但有人也认为严复的标准把“信”、“达”割裂开来,另一方面又把二者简单地并列起来,等量齐观。严格地讲,
3、这些标准都是模 糊的,并没有提出涉及到不同文体翻译的标准及其特色。钱钟书先生后来把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归结为一个“化” 宇。认为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化为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不能失去原有的风味,那就 算得上“化境” 了。总而言之,文学翻译必须把原文的意、味尽 量传达到译文环境中。长期以来,人们把翻译和文学翻译相提并论, 然而从翻译的 目的和任务来看,却必须把文学翻译与其它翻译形式区分开来。不可否认,要在接受文化中尽可能反映出原作的风采,就必须要注意原作文本和文化背景。翻译要忠实于原文,但主要体现在对 原文主旨、风格和内容的忠实,具体的操作则体现了对原作
4、的创 造性处理。译者必须考虑译入文化对文本的适应性和读者的接受 性,只有把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谈得上好的文学翻译。译者不仅要“化于”原作,同时还要能“走出”原作, 在译入语文化 内进行二度创作,从接受视野来认知和分析文本, 使翻译适应于 接受文化和接受群体。文学翻译与其它翻译的一个根本标志就是 它使用的不是一般的语言,也即不是一般意义上为了交际和沟通 信息目的而使用的语言。三文化过滤与再创造1 文化过滤的必然性文学作品总是存在于一定文化环境之中,总是具体文化的反映。文学翻译更涉及到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思维思想在异质文化中的接受和传播。对文学翻译概念和核心的研究表明,文学翻译是一项再创造的
5、活动。当一种文化通过文学的形式“移入”另一文化中时, 必然会出现文化过滤的现象,共同的文化成分可能通过“过滤”的过程,而一些异质的成分则可能被“过滤”。外来文化总要被本土文化所过滤、选择。译者应当重视如何降低过滤掉的文化成分或使文化过滤更自然化,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对原作原创性的理解和体现。文化过滤主要体现在社会文化范畴的必然过滤和译者的自我过滤两个方面。社会文化范畴的过滤主要是一种文化从整体上对不同质文化的接受和排斥。当我们试图将其以文学翻译的形式传递过去时,某些成分就必然会被排除或者扭曲。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必然会被另外一种文化所选择、取舍和解释,被移入文化群体批判地选择和接受。
6、另一方面是译者本人对异质文化的过滤,包括译者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意识和文化态度。2 忠实与叛逆:文学作品的再创造由于存在着不可回避的文化过滤现象,文学作品的翻译就面临着忠实原作和适应接受文化的困境。翻译不仅是对文字进行转码, 还涉及到译者对原作和原文化的理解和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的表达, 涉及译者本人与异质文化的对话。译者本人首先必须是一个读者,要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接受,然后才能对原作进行译介。过滤作用就在于干预权力, 于是便产生了权力的第二次分配,即进行二度创作。在这个意义上,译文应当具有独创性,一方面要 忠实于原文主旨,另一方面又必须适应接受群体的要求。因此文学翻译可谓是“戴着镣铐起舞”
7、,而且要“舞”得优雅。文学翻译要保证体现原作的精神面貌, 但同时还要考虑文化因素的迁移 和接受。再创造实际上是译者主动对文化过滤的适应,尽管它可能会使原作变形,但其意义与原作相比也毫不逊色, 甚至可以超过原 作。思果先生就曾谈到:遇到对原文的改写而传达原意不爽毫厘 的地方,真会拍案叫绝。比如奈瓦尔用法语译的浮士德,在 歌德看后就认为比他自己原作还要清晰。而林纾翻译后的文笔就比哈葛特的英文表达高明多了。 不可避免的叛逆性也正体现了文 学翻译再创造的特点,不管它是低于还是高于原作。事实上,翻译就意味着变形、失真和对原作的重写,文学翻 译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特定语境中的历史文化积淀与语言环境 中使用者
8、的经验、文化态度的合力对原作进行诠释。因此,译者 必须在接受文化中寻求有效的表达方式,对原文进行合理的解 释。文学翻译不仅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而译作也必须成为与原作同价值的作品。比如杜牧诗清明写得自然,毫无雕琢之感,用通俗的语言创造了非常清新生动的 形象和优美的境界。但若译成英文,则无论如何不容易引起没有 扫墓这种风俗习惯的读者的共鸣, 因此只好用通俗英语,再创造 一个“清新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境界”。 由此可见,再创造已是 文学翻译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再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建构于忠实的基础上, 但同时也体现了 顺从于接受环境和接受群体的偏离。比如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 记本来是影
9、射当时英国社会的政治性讽刺小说,但当它被译入中国文化后却“变味” 了。它被从政治讽刺小说译介成了有名的 儿童小说,并被中国的读者所认同和接受,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成 功的叛逆。四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实现文学翻译的再创造实际上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既要忠实于原作,另一方面又要顺应于接受文化和接受群体。事实上, 译者的高超翻译艺术也正体现于此, 一个出色的译者必须要融会 贯通中西文化,把握两者的异同。对原作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两种 文化的差异要能深刻地把握。 要做好翻译,必须要了解背景文化 和作者本人,其次,译者必须还要具备深厚的国学功底,把原作 置于接受文化中并得到读者的接受。 翻译时要注意当时的社会和
10、 历史文化环境对译文的接受程度, 在两难的情况下,译者要凭借 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谙熟对翻译做必要的取舍,寻找两种文化的最佳结合点。就诗歌而言,在众多的文学翻译中,自由或叛逆表现得尤为 突出的当属诗歌翻译了。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 高度精练和浓缩, 把无限丰富的意象和文化内涵结合在短短的诗中,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融合体。因此翻译时难以做到既充分忠实于内容又顾及到接受语境的限制。比如杨巨源诗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英国汉学家 ?Herbert,A.Giles 把头两句翻译为:Thelandscape which the poet lo
11、ves is that of early May.Whenbudding greenness half concealed enwraps each willow spray.从整个译文来看,他对原诗把握得很好,整首诗翻译得很工整,基本上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和诗境。对西方读者而言,early Mary可包含“早春”的意味。 这样处理达到了翻译内容的目的,忠实于原文,也适应了读者群体。但正如谢天振先生所指出,这一翻译也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使英美读者误以为中国的早春就在5 月初,这便是忠实与叛逆两难选择的生动体现。就翻译的过程而言,译者既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对文学翻译而言,甚至主动性更多一点。要成
12、功地把一部作品从一种文化背景“植入”另外一种文化, 译者必须在忠实和顺应的两难境况下进行再创造,直到走出困境。既要在忠实的原则下理解原作,又要使之“化”于接受文化。 因此翻译除了必须考虑原作文本、原作者、原作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外,还必须考虑接受文化和接受群体,主动适应文化过滤,实现翻译文本的合理性接受,这也是近年来译介学发展所特别关注和强调的问题。在这种意义上,译者必须具备跨文化的意识,跨文化的知识和能力,在平衡的视野下处理作品的文化因素,把源文化和接受文化在文本中有机地融合起来。另外,再创造还要特别注意两种语言潜在的文化意象差异。比如中国文化往往将“悲、凉、伤、愁”与“秋”联系在一起, 秋风
13、一起,凉意顿生,便有“逢秋生寂寞”、生出许多“幽怨悲 凉”的情愫。如欧阳修的“夜静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起皆是恨” 和秋瑾的“秋风秋雨秋煞人”等都是此类名句。而西方文化中的秋不仅没有“愁”滋味,而且常带有欢乐之意,因此在翻译的时 候必须十分谨慎,防止对文化意象的误译。再创造的基础是忠实 于原作,但不是你化地局限于文本;要适应接受文化,但不是随 意发挥。译者应从整体意义上理解、把握文本的信息,对这些信 息从接受的视野进行整合, 使之适应接受环境。即使译文中出现 个别与原文项偏离的地方,只要能在整体上体现原作者的意图,在读者中产生类似的或更好的效果,忠实于原文之意蕴,又体现文学翻译的创作之美,译文则可谓成功。五结语翻译就是为了传播和交流, 在传播的过程中,因为两种文化 的差异必然会出现失真的情况。 文学翻译就是原作文化和接受文 化在译者心灵中的“对话”,是译者对异质文化的接受和阐释。译者的责任在于调和两种语文的特色: 既要照顾原文,保其精神, 还其面目;也要照顾译文,不但要劝其委婉迎合原文,还要防止 其在原文压力下太受委屈, 甚至面目全非。真正要译介一种文化又必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动防护用具的体育产业与体育科技创新考核试卷
- 豆类油料和薯类种植行业的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控考核试卷
- 木片在能源储存技术的应用考核试卷
- 船舶修理中的绿色维修与资源回收考核试卷
- 航空公司航班机组人员协作与沟通考核试卷
- 液化石油气生产过程安全监测考核试卷
- 绢纺和丝织的产业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分析考核试卷
- 临床医学专业认识
- 文艺演出项目签约演职人员合同范本:排练与演出规定
- 国际房地产投资风险评估与咨询合同
- 中山大学经营性用房(项目)租赁申请文件模板(报名表、申请文件、报价表)
- 工贸行业安全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优质资料
- GB/T 799-2020地脚螺栓
- GB 4053.1-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
- 胶水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 四年级数学 《轴对称》
- 液压气动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 体育馆专业扩声设计方案
- 水文专业有偿服务收费管理试行办法(附收费标准)(共42页)
- 亿赛通数据泄露防护(DLP)_CDG_V3.1用户使用手册
- 方格子汉字独体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