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 年 11 月第 29 卷第 6 期保 定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BAODING UNIVERSITYNov.,2016Vol29 No6【本刊特稿】DOI:10.13747/j.bdxyxb.2016.06.001丝绸与民俗的历史格局视像研究1,南冕 2(1.陕西师范大学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2.新南威尔士大学 人类学与艺术学院,新南威尔士2052)摘 要:“丝绸”是誉满全球的中西交通要道在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重要强调,要加强政策义、丝绸、道路、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明确“丝绸”的历史背景格局的意的现实布局的功能关涉、丝绸的创新路径
2、。其中,民心相通是中西丝绸建设与民俗视像的互动关系、丝绸与民俗策视像的关键,民心相通、心心相印是根基,才能起到政的诱导作用,而:丝绸号:G122先导、信息是桥梁。;背景格局;民俗;视像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 2494(2016)06 0001 07众所周知,“丝绸祉?它惠及了西半球”是誉满全球的中西交通要道。它给西半球 30 亿人口带来哪些福哪些政治生活?它福荫了西半球哪些幸福生活?在丝绸的故址和新起点上,它给当地群众带来哪些物质、精神方面的利益和变化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重要弘扬友谊共创美好未来中说,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背景的完全可以共享
3、和平,共同发展。这就要求加强政策、道路、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是中西丝绸带的关键,民心相通、心心相印是根基,才能起到政策诱导的作用,而先导、信息是桥梁。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理论资料,发现丝绸的历史格局与北方尤其是少数民俗、民间带、民俗有一定价值关联,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表现出丝绸历史背景格局、丝绸的三圆聚焦同的重叠性。其中丝绸的丝绸、茶叶、瓷器的互动可以说影响范围之大无与伦比。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体的前提下,我们秉承对外开放、平等互利的原则,如何使与丝绸沿线一道,团结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就成收稿日期:2016 08 25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委员,
4、中国科学基金项目“地区少数媒介变迁与安全意识研究”(14BXW071)1961 ),男,陕西兴平人,教授生导师学博士广电理论。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媒介变迁史、少数1,南 冕:丝绸的历史格局与民俗视像研究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之所在。一、“丝绸”历史背景格局的意义“丝绸”这一称谓语出德国地理学家F·Von Richthofent)的中国(1877 年)一书。书中“将公元前 114公元 127连接中国与河中(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的丝绸贸易路线称谓 Seidenstrassen,英文将其译成Silk Road,中文译成丝绸”1。其实,早在汉代凿空”
5、西域,又称“开通西域道”。可以说是中国外交家、探险家第一人。史记·大宛传第六十三载:“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2,说明坚强勇武、宽厚待人,是传第三十一载:“骞凿空不畏艰险、排除万难开辟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出通往西域的一个因素。汉书·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3说明的外交风范和在出使西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至此以后,汉代设立都护府,东至关、阳关,西达葱岭,南抵昆仑山,北到天山的城郭诸国地区,大体相当于今和的南疆地区,从唐、清,丝绸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格局堪称中西方物质供应交往诸多的交汇点,且具有的恒常性和频繁性。众所周知的葡萄、哈密瓜、苜蓿等源源不断进入内地。丝绸是中
6、国域外交流的交通网络,它包括商业与迁徙交融三大功能,由西北和西南两个陆地网络衔的东北网络与海洋网络四部分组成4。值得注意的是,在丝绸历史背景格局中,民俗诸如剪纸、泥塑、高跷、社火等非物质蕴含着中华建设丝绸的传统智慧,与古丝绸沿线地理环境形成了明显的民俗的继承意识,是带的宝贵的物质和。其中,剪纸包括剪纸与刻纸两大类别,北方剪纸以剪为主,以刻为辅;南方剪纸则以刻为主,以剪为辅,通常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喜庆节日祈福避祸、表达生活和美好情怀的实用品和装饰物。泥塑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在地理上指的是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黄、渤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
7、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东南部,内、江苏和北部。高跷是流传已久的民间体育活动,至今已有 2 500 年的历史。高跷是由表演者踩木跷表演,由于表演者踩跷比一般人高,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站在高处,所以也有人把高跷成为“高瞧戏”。社火是主要流传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辽宁、青海等地区民间的一种节日庆典民俗活动上述的非物质活动说“大抵北之地,水厚土深,民生其间,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或为言之志,抒情之体”5,可见深谙北方风土人情,观察细致入微。另外,社火影响广泛,如地区举行社火民俗活动,“巴里坤多年举办社火活动不仅群众喜闻乐见,也影响到本地的少数,在社火的表演中,族和是参加人数最多的”6。社
8、火融入。秦腔也是如此晚报,模仿宝,博湖县塔温觉肯乡村吾拉·力提甫,师承农家戏院台柱子莲灯劈山救母三点血等片段实情演唱,惟妙惟肖,使观众开怀大笑。吾拉·力提甫说“融情让我们各族群众心贴得更近”,“通过多多元化的融合,村民们之间关系也越来越好”7,说明民俗也深入少数的心理。二、丝绸现实布局的功能关涉丝绸是在古丝绸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发展区域。”“草原丝绸丝绸教科文组织于 1989”和“山地丝绸之年、1990 年、1992 年连续 3 次了“陆上丝绸”“海上丝绸路”,对古丝绸的非物质遗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一是丝绸的环境变迁和气候变迁所致,主要指山川河流与气候的变化是古丝绸
9、的威胁;二是气候与水源变化所致,其中气候干旱和水源枯竭是主要因素;三是丝绸交通变化所致,主要是风沙掩盖了交通;四是各朝代的统一与所致,主要是割据和以及政令不统一的;五是海上丝绸2保定学院学报 2016 年第 6 期的了陆上丝绸的,主要是海上交通成本降低,优于陆上丝绸。其境变变迁迁和气候与水源的变化是主因,而海上丝绸的是辅助因素。我们认为,政治环境和是导致古丝绸当前,“丝绸的主导因素。”建设是由率先提出来的。它包括陕西、青海、新辐射到疆等西北五省区。以后扩展到西南四省区市,即重庆、云南、广西,再逐渐扩展向南。最近提出的1999 年建设、海上丝绸建设又使丝绸有了新的内容。提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逐
10、渐向西部倾斜。在此之前,1998 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包括中国、俄罗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和乌兹别六国,后、教育、经其他观察员国的加盟,已经变成有广泛合作基础的新组织。新组织在政治、经贸、科技能源、交通、旅游、环保等领域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可以说这是丝绸的萌芽。而西部大开发以来在政治、经贸、科技建设的物质基础。、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环保等方面的投入与建设则开放以来,我国了丝绸建设发展战略逐步从东南沿海过渡到中西部,形成了七大战略“区域极”,这些增长区域包括长三角区、珠三角区、京津唐区、西陇线区、长江上游区、东北区,加之和中天水区。为了加快中西部的
11、发展,2009 年 11 月 25 日正式发布了关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区发展,将把关中天水区打造成为区与内陆型构筑“一核、一轴、六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该区、广西北部湾技术开发区、西宁区并列为中技术开发区、发展改国西部大开发的三大重点区域。其后,又相继成立了兰州技术开发区、银川技术开发区、西安技术开发区等,2015 年 3 月 28 日革委、外交部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发挥陕西综合和、青海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内陆开放型西亚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与的
12、区域遥相呼应。在丝绸的空间分布中建设的硬件措施可以逐步先动,这些硬件措施在功能上虽彼此并不相连,在关系上却相互呼应,有前有后。因此相连和信息是基础设施的关键是一个作为各的,信息交往更没有国界。其中弘扬先进是延续的血液和,而信息传递交流的重要的工具和导口,起着覆盖全的作用认为,“铁路带来的信息并非是它运送的煤炭和旅客,而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新的综合状态,等等。电视带来的信息,并非是它的画面,而是它造成了新的关系和感知模式,家庭和传统结构的改变”8效应,其中,信息的说法,正好从物质的正态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方面印证了信息给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而态或习惯”是的心灵史,是存在的普遍心态说是人类“心灵的普遍
13、状是“整个里的知识发展的普遍状态”,是“各种艺术的普遍状态”是“一种物质、知识与精神的整个生活方式”9。可见是十分复杂的现象,而民俗的表现形态有着自功能、物质功能相辅己的相成功能,这种功能加上信息功能可以引导物质功能建设了的关系。而说到民俗认为“与民俗的互动表明:民俗与在很大程度上同质同构,兼容互渗。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民俗即即民俗”10。这说明民俗作为一种形态在丝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利民智、利物质的。民心相通、信息勾连,这是丝绸建设的要素。只有心心相印,各、各才能的交区域国谋事想成。只有信息相通,各、各才能心想事成。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丝绸通、能源、航空、生物、化工、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对接
14、,我国建设才能与丝绸家的建设互相促进。3,南 冕:丝绸的历史格局与民俗视像研究三、丝绸建设与民俗视像的互动关系丝绸建设与硬件设施与是一种相互对应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关系。具体而言,丝绸是刚柔相济的顺应关系、软硬相济的顺从关系、相融的密切关过渡,向丝绸作先导,普及到系,表现在以新的各技术为基础,经过的信息过滤,逐渐向大众、精英、各的硬件设施渗透、发展,达到信息作导口。其中,民俗沿线各、各,从而产生效应带动效应的先发的剪纸、泥塑、变脸背景下巧妇、匠人等民俗形态作为非物质,具有静态的特点和功能,适合于在农耕的单独或集体操作,而且这些民俗形态源远流长。“剪纸性质的艺术活动早在未出现纸以前就已经流行”,以
15、后发展到魏晋时期才有普及,剪纸二字初见于元人岑栲栳山人集,集里有题所藏剪纸惜花春起早图一诗11。“1987 年在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发现岩画刻有剪纸,面积有 120 多平方米,刻有男女 200 人,姿态各异,或站或卧,或”11,形象生动,逼真感人带入此地,“一定程度上亦认为南方民傣族剪纸间剪纸经过南方丝绸将中原地区的汉的发展,加之、缅甸等国往来,东南亚也逐渐融入,经长期发展渐渐形成了独有的风格”12。泥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天地,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的泥人张、河北玉田泥塑、陕不暇供,乃引绳中,举以为人。”13泥塑遍布我国南北各方,尤以西凤翔泥塑、山东高密泥塑、河南浚县泥咕
16、咕、河南淮阳泥最为著名。这些泥塑形象,表现了汉代以来开脱张扬、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也蕴含了强悍威猛的艺术骨气,说明在民俗表现中既有借鉴,也有吸纳,更有向外的可行性。在市场环境下,如何使这些民俗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就成为许多学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发展进程中人们逐渐告别了农耕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认为遍布的城市打工或务工,使传统的民俗生活空间遭到挤压或萎缩14。这也是丝绸高跷和社火作为动态建设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的艺术形式,广泛流行于北方民间。高跷是群体民间体育活动,一般都由 2030(或)人组成,它展现了青年男女威武的雄姿、刚强的精神。社源于,“神农氏因为创始农业而开社祭之先,成为农神火神被,并且开创了蜡祭
17、与傩舞”15。社火主要流传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辽宁、青海等地区,但各地区的社火表现不一,各具特色。在“全球化的冲击摆荡之后,人们逐渐在表演上下功夫,通过大量女性的参与、增加观赏性等,使的社火在传统基础上更具表演性,以此保持社火的”16。随着的,无论是高跷还是社火、演绎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社火一改过去四人相继相抬的做法,改机械手扶拖拉机、三轮车行走俗慢行,更加稳当方便,更适合电视。在新其对环境下,我们如何的影响?民?从民俗对丝绸的价值提升中,如何从国际空间分布战略看,丝绸关涉中亚、西亚、南亚、西欧诸多和地区尤其是民俗给各、各带来哪些效应?大众经过发展的淘汰才能发展为精英,精英经过充分发
18、展以后可能是经典,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即先有大众,后有经典,两者对称发展,最后经典可以引导大众。而大众尤其是民俗的基石,其中蕴含着古代、现代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于丝绸的的形式,其内容繁衍了、滋养了当代取之建设诸如能源、交通、航空等硬件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滋养意义。从政治空间分布战略看,政治战略不仅是中国在丝绸提出的,而且波及到中亚、西亚、南亚、西欧等地。丝绸遵循的基本逻辑是“以外交为目标,多边政治关系是,欧亚区域是平台是民心相通的导向”17。其中相通是丝绸建设重要因素或主导因4保定学院学报 2016 年第 6 期素族、各相通与信息相连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民俗
19、可以说无远弗届、穿越,渗透到各民,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诚然,在“团结互信”的政治基础上,通过双边、多边协调合作,充分发挥各国特点,能够形成区域互补的政治优势。但是,没有及到物质硬件设施,更难普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直接、快捷发生作用,就很难波从空间战略看,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中亚、西亚、南亚、西欧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经贸合作角度说,中国仍保持中高速增长,这与西亚、中亚、南亚、西欧形成互补,同时,中亚、西亚、南亚、西欧在基础设施、制造业通信业方面与我国形成明显对照。起着前行、试验因此升级为我国和西亚、中亚、南亚、西欧发展奠定了基础。而的示范作用。从化。在空间分布战略看中是精神发展脉,我
20、们应以生产的先进方式构筑先进文自救,在吸纳外国优秀的同时,保持、继承、创先进建设。、经典的高度自觉性、自信性,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自信,使建设有利于四、丝绸与民俗视像的创新路径既然丝绸、道路与民俗视像一种相互对应的逻辑关系,理解政为先导,以文策、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逻辑的层次性,我们认为应以政策化相通为前行,以贸易畅通为式。2013 年 9 月 27 日,丝绸,以货币流通为,以道路为重点形成全天候、立体式运营方沿线城市共同签署了丝绸城市加强合作协议书和西安。为了适应丝绸的发展,2013 年 11 月 28 日,陕西省开通了从西安至中亚地区的首列国际货运班列“长安号”,它是我国中东部地
21、区通往中亚最快捷的铁路货运方式。这都说明丝绸1. 丝绸建设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那么,从哪里寻得创新路径呢?与民俗视像激励机制一般而言,如何使丝绸沿线各、各的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丝绸的政策沿线各、各的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其中,激励丝绸沿线各民众相应是重点,以奋发图强、同奔目的为旨归,而民心相通认同则是构建丝绸的精神”。这就情感纽带。对此,中国提出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要求在沿线各、各,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应以民心相通为基础,以为导向,激励沿线各、各的群众向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交通相通方面靠拢,消除地域之间、山水之间差异,达到共同富裕、和平安宁之目的。2. 丝
22、绸与民俗视像竞争机制从国际战略上说,丝绸的战略蓝图已经绘就,怎样实施这一战略?丝绸是以古丝绸为象征,以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为主要合作平台,以立体综合交通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为动力,网络为纽带,以沿线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为支点,以以区域发展欧亚大陆和发展战略为基础,以货币自由兑换和友好往来为保障,以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和为目标的带状合作区。因此,应鼓励丝绸沿线群众在充受市场3. 丝绸丝绸绸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以与民俗为基础,抓住交通引入机制、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的新机遇。视像在广阔的背景上,不仅是古丝绸从长安(西安)通向古罗马的一个桥梁,而且是今丝包括建设的重点区域。古丝绸的山川河流、地理地貌是中
23、国的丝绸、茶叶、瓷器通向西亚、中亚、南亚、欧洲的交通、贸易要道,今丝绸建设的、能源等互通为重点。各各如何在丝绸沿线进行物质硬件建设和精神建设?市场流通和流5,南 冕:丝绸的历史格局与民俗视像研究通的引入机制起到重要作用。物质方面的共享和互通、互利是关键,精神方面的信息和相连是先导。只有在公平合理的市场领域享受各、各制互惠利益,才能保证引入机制正常发展。4. 丝绸在丝绸与民俗视像互的国际背景下,到底哪个行业、哪个部门、哪个领域率先试水,成为丝绸经济带建设的桥头堡?我们认为,应以政策为导向,以信息先行基础,以民心相通为根基逐渐扩展到交通、贸易、货币等行业,要形成政策先行,信息应跟进做基础,交通、贸
24、易、货币梯次跟进的互动跟进的模式。具体说来,要以西安为起点,机制。这就要求起于思连接西亚、中亚、南亚、西欧等区。因为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重于果。形成梯次配置,形成辐射区、扩展区、延伸区甚或没有终点的丝绸建设氛围浓厚,涵盖了中华最的精神追求,其中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会、求大同等思想观念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孝老爱亲、敬业乐群、扶正扬善等优良传统,是中华的基本认为“真正的交流必然是一种视域融合的过程,是双向互动的,更是创造性的”18。双向互动,可以连接中外世界说得更加精辟,“凡一国能立于世界,必有其独具之特质,上到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皆有一种之精神”19。精
25、神世界是启迪物质的桥梁。我们认为,民俗的习染性、回环性、启迪性、创新性更能勾连起丝绸建设中的记忆,进而在交通、能源、矿产、石油、贸易、货币等方面产生效力。因此,以精神世界启动物质世界,最终使丝绸跨域,使全世界各、各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建设成为互制并形成五、结语我们认为是历史与未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正如学者 M·P·说,“是人际关系借以成立的基础,又是它得以发展的肌理,就是说它是精神现象转换为符号并在一定的距离空间得到搬运,经过一定的时间得到保存的到物质建设的作用。我们说在非物质之语,更能说明精神转换为符号以后所起”19223中,剪纸、泥塑等静态也有向其他广泛的作用,而高跷
26、、社火作为动态视像更有仿袭的功能。这种动态视像功能是说在继承中,它是以具像性、形象性为特点进行既有革新又有创造的动态运动,同时,也具有继承中仿、别出心、非物质建设良好群众文明、富裁的创新模式。其中,非物质在物质建设中更具创造性,形成、丝绸的互动三圆同心聚焦的状态,也形成了精神与丝绸之关系。我们相信,启动丝绸建设完全可以满足 30 亿裕、幸福、美满的生活。参考文献:1孟凡人. 丝绸史话M. 北京科学文献,2011:58.23班4张5. 史记·大宛传第六十三M. 长沙:岳麓书社,2012:1667.固. 汉书·传第三十一M. 北京:中华书局,2007:609.燕. 古都西安:长
27、安与丝绸M. 西安:西安,2010:65.,1998:9.传·选M. 北京:中国文史.6牛顺莉.巴里坤社火J.博湖县:吾拉,2014(20):50 55.·力提甫的秦腔缘EB/OL.(2016 08 11)2016 08 20.7. people. com.2/2016/0811/c188514. 消费.28817998. html.M. 第 3 版. 南京:南京大学89,2008:127.与M. 吴淞江定,译. 北京,1991:19.6保定学院学报 2016 年第 6 期10111249. 民俗学M. 上海:上海,2007:22.功能内涵变迁J. 西北如. 中俗剪纸艺术的
28、传承与保护大学学报:哲会科学版,2009(6):78 83. 民间剪纸以云南芒市傣族为例J. 云南大学学报:哲会科学版,2014(3):54.13张新沂. 北方泥塑艺术的传承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8):163 165.14.产业与民俗艺术的现代J. 现代,2014(1):163 164.15王岁孝. 西府社源谈J.,2010(2):201 202.16关丙胜17的演进博弈:河湟月. 新丝绸地区阳坡人的社火过程J. 青海研究,2013(1):40 48.,任保平建设意愿与策略选择J. 西北大学学报:哲会科学版,2015(4):11 17.1819胡正荣. 真理与方法M. 上海:译文学总论M. 北京,1992:234.,1995.Research of the History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Visualized FolkloreCommunicationNan Changsen1,Nan Mian2(1.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062, Shaanxi, China;2. School of Humaand Languages,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效应分析题目及答案解析
- 掰手腕作文500字初中初一作文(13篇)
- 最美的青春初三作文最美的青春作文10篇范文
- 时间小主人课件
- 物理性质和社会变迁探究之浮力的教案
- 三农项目融资策划与实施方案手册
- 蓝色痛风预防和护理
-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分类训练题:句子练习(附答案)
- 纪念英雄的课件
- 快乐的一天300字10篇
- 占用林地补偿协议书
- 信息技术智能办公教程 课件 任务5-邮件合并
- 中建三局项目商务策划书(23P)
-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二各章知识点总结
- 胃肠间质瘤规范化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课件
- 校车与交通安全知识
- 2024临床输血指南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培训讲义
- 香港标准租约合同模板
- 国能灵璧浍沟70MW风电项目 XGC15000TM-1000t履带吊-1000及SCC8000A-800t履带吊安拆方案
- 压力性损伤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