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泄漏和爆炸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气瓶泄漏和爆炸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气瓶泄漏和爆炸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气瓶泄漏和爆炸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气瓶泄漏和爆炸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瓶泄漏及爆炸应急救援预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确保在气瓶意外泄漏及爆炸紧等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迅速处理,使财产 及环境安全的损失降到最低1.2 适用范围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可能发生气瓶意外泄漏、爆炸的事故的应急处理。本预案为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的专项应急预案。在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 援综合预案(以下简称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制定,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 配合综合预案使用。2、气瓶室危险性识别2.1 气瓶室存放气体概况厂内气瓶的种类有:氧气瓶、氢气瓶、氮气瓶、混合气气瓶。下表为公司气 瓶室气体种类和存放量:气瓶室气体种类和数量厅P气品含比(%)体积气瓶数量临界量是否为重备注1co-,100,40L,5

2、200否12</O2O1 uu100 (10)40L10200口否B132CO201 1 V1-40JHky5。W10否4NO2fcrWI_40L51 J50口否r匚CJJ-J1rwl4QJJAJU口否56CjluCH240L,6610n否-7=3 厂18CL| ,AO4 m匚匚c口布78CH4NO?2240L40152501VI否q1 2 xx2匚n a匚Oion口否910SOtNH0.1240L1401匚22010否1A A1 M 1 1 3LI4 nnr u i/tnic口小II12H2N100W040L40L2305200骨S2.2 风险分析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

3、218-2009)规定,由于气瓶是移 动压力容器,且存储量远远低于临界值,所以气瓶室气体都不构成重大危险源。2.3 几种高纯度气体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2.3.1 氧气危险性评估2.3.1.1 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2.3.1.2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静电积累,放电可引起燃烧爆炸。2.3.1.3 高速氧气流遇油渍、油污易着火。2.3.1.4 氧气因储存、保管、运输不当,或遭遇其他突发事件,造成贮存容器及其 附属装置损坏,导致泄漏。一旦泄漏极易引起爆炸,长时间吸入纯氧会造成氧气 中毒。2.3.2 氢气危险性评估2.3.2.1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

4、引起燃烧爆炸。气体比 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2.3.2.2 燃烧时看不见火焰(即使在黑暗中)。高压释放常常在没有任何点火源的情 况下着火。2.3.3 氮气危险性评估2.3.3.1 氮气为惰性气体,有窒息性,在密闭空间内可将人窒息死亡。2.3.3.2 氮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2.3.3.3 氮气过量,使氧分压下降,会引起缺氧。大气压力为 392kPa表现爱笑和 多言,对视、听和嗅觉刺激迟钝,智力活动减弱;在 980kPa时,肌肉运动严重 失调。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上升时快速减压,可发生“减压病”。 2.3.4

5、二氧化碳危险性评估2.3.4.1 窒息性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可将人窒息死亡。2.3.4.2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同综合预案),下述应急救援小组为气瓶泄漏及爆炸事故 专项救援小组:职责分工职责部门负责人各小组职责泄漏抢险组中试测试室根据事故情况,制定堵漏、灭火、导液等抢险技 术方案,并对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进行救援和物资转 移。火灾扑救组技改设备部铺设好消防水带,布置战场,启动消防泵,及时 扑救突发火灾。安全警戒组生产部根据应急救援预案有关设立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 定,文贵事故现场的警戒保卫,疏散警戒区内无 关人员。通信联络组后勤保障部建

6、立有效的通讯网络,危险区域内提供防爆型通 讯器材,禁止使用手机等非防爆型通讯器材。后勤保障组物流部提供防毒面具、消防器材、堵漏用专用工具等抢 险救援用物资及装备;4、具体应急处置措施4.1 氧气泄漏应急处理4.1.1 发生泄漏时,气瓶室负责人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或空旷通 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总指挥及副总指挥获悉后带 领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 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 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4.2 .2对现场的工作人员接触了泄露的氧气应按以下方法进行防护处理:a皮肤接触:接触液氧后

7、,浸入温水中,就医。b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c呼吸系统和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d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e手防护:带一般作业防护手套。f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4.2 氢气泄漏处理4.2.1 发生泄漏时,气瓶室负责人要立刻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 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4.2.2 对现场工作人员接触了泄漏的氧气应按以下方法进行防护处理:4.2.2.1 皮肤接触: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 物质播散面积扩大。4.2.2.2 眼睛防护:如果皮肤或眼睛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 20min4.2.2.

8、3 呼吸系统防护: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 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2.2.4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4.2.2.5 手防护:带一般作业防护手套。4.2.2.6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4.3 氮气泄漏处理4.3.1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或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 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4.3.1.1 皮肤接触:接触液氮,可形成冻伤。用温水冲洗患处,就医。4.3.1.2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4.3.1.3 呼

9、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4.3.1.4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4.3.1.5 手防护:带一般作业防护手套。4.3.1.6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4.4 二氧化碳气体泄漏处理4.4.1 发现泄漏迅速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 旷处。4.4.2 皮肤接触:用温水冲洗患处,就医。4.4.3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4.4.4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供气式呼吸器。4.4.5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4.4.6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4.4.7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4.5 气瓶受外界火焰威胁时,必须根据火焰对气瓶的威胁程度确定应急措施4

10、.5.1 若火焰尚未波及气瓶,全力将火扑灭即可。4.5.2 当火焰已波及到气瓶或气瓶已处于火中,为防止气瓶受热爆炸,应对气瓶 进行淋水冷却处理,同时迅速将气瓶移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全力将火扑灭。4.5.3 当无法转移气瓶时,在保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用水龙带或其他方法向气瓶 上喷射大量的水进行冷却。4.6 气瓶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4.6.1 若气体或气瓶发生爆炸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通知所有人员立即疏散到安全地 带,在可行情况下关闭现场所有的总电闸,在逃离现场过程中拨打消防求救电话 告诉其公司详细地址获取救助,若伤及到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立即组织人员协助其 撤离现场到安全带,拨打医院救助电话求救。4.6

11、.2 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应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指挥现场 人员在佩戴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情况下撤离附近场所和附近建筑屋内的易燃 易爆物质包括关掉总电闸,防止引起连环爆炸,导致险情进一步严重化。4.6.3 在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实施救助前,严禁任何人靠近,防止误伤,导致人身 伤害或生命危险。4.7 处置的一般要求4.7.1 气瓶发生泄漏,应立即切断或关闭可燃气体来源的各相关阀门;4.7.2 切断事故现场电源(防爆电器除外),关闭常用通讯工具,消除所有火种;4.7.3 使用防爆抢险工具,穿戴专用救援服装,防止撞击、摩擦、静电起火;4.7.4 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

12、焰。4.7.5 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应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4.7.6 通常含氧量10%是人体不出现永久性损伤的最低限。因此,警告大家不要 进入可燃气体蒸气中。4.7.7 设定区域和疏散建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根 据气瓶间储量、泄露程度、地形、气象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距离泄 漏点至少半径8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警戒,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疏散无 关人员,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周边人员向 上风向迅速撤离。实施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缓冲 区域。着火隔离至少160

13、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1600米的隔离区)。4.7.8 消除火种立即在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 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 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4.7.9 控制蒸汽云,开启消防喷淋系统以喷雾形式或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对准泄漏处喷射并形成水幕,用来冲散可燃气体。5、预警行动5.1 危险源监控5.1.1 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监控。在气瓶间设置气体泄漏检测报警仪,实施 24小 时监控,发生泄漏立即报警。5.1.2 专人巡检,坚持定时、不定时巡查的方式,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和处置。5.2 气体泄漏、爆炸预防措施5.2.

14、1 气瓶运输要做到旋紧瓶帽,戴好防震圈,轻装轻卸,严禁抛扔。5.2.2 气瓶室保持通风避光,严禁烟火。气瓶室内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小于 10m。5.2.3 空瓶与实瓶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5.2.4 定期对气瓶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完善操作规程。5.3 现场堵漏应急技术5.3.1 当泄漏处为圆形小孔,可采用木楔堵漏法;5.3.2 当管道壁发生泄漏,且不能关闭阀门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 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或采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 堵漏,随后可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5.3.3 当气瓶焊缝微量泄漏,可采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进行堵漏;5.3.4 当气瓶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5.3.5 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 器具施行堵漏。5.3.6 安全附件损坏发生泄漏,可采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 实施封堵,也可采用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封堵。6、应急保障6.1 消防水泵要处于良好状态,一旦火情出现时,能够做到立即启泵,随时向消 防水池内补充水。6.2 救援队伍、救援资金、救援物资都要处于临战状态,以便在发生事故时随时 能够进行应急救援。7、注意事项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