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及化合物章末检测_第1页
非金属及化合物章末检测_第2页
非金属及化合物章末检测_第3页
非金属及化合物章末检测_第4页
非金属及化合物章末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10·滨州模拟)2009年4月份墨西哥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来,甲型H1N1流感有在全世界蔓延的趋势.卫生专家提醒,第一要务是洗手,借手部消毒能有效阻断传播途径.下列物质不具备杀菌消毒作用的是 ()A酒精B次氯酸钠溶液C氯化铝溶液 D福尔马林2(2008·广东高考)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3化学与生产、生

2、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脚印”等焰火让全世界为之欢呼、倾倒,这主要是利用了化学中“焰色反应”的有关知识B“神舟七号”宇航员所穿航天服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三鹿毒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一种“伪蛋白”,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其化学式为C3H6N6D即将上市的3G手机是集语音、视频、网络于一体新型手机,其芯片材料是二氧化硅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气体:2ClOSO2H2O=SO2HClOB铜跟浓硝酸反应:3C

3、u8H2NO=3Cu22NO4H2OC向Ca(HCO3)2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Ca22HCO2OH=CaCO3CO2H2O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Ba(OH)2溶液混合后加热:NHOHNH3H2O5下图所示的实验或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6下图是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

4、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7(2010·南通模拟)区别SO2和CO2气体可选用 ()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品红溶液中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通入石蕊试液中8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K、NO、SO、NH、CO(不考虑少量的H与OH),取200 mL该溶液分成两等份,进行以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mL.(2)第二份先加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足量的BaCl2,得到2.33 g固体.则该溶液中()A可能含有KB肯定含有NO、SO、NH、COC一定不含有NOD一定含有K且c(K)0.1 mol/L9以下非金属氧化物

5、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氧化物环境问题主要来源ACO2酸雨化石燃料的燃烧BSO2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的排放CNO2温室效应工厂废气的排放DCOCO中毒燃料的不完全燃烧10某学生用滤纸折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见图).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 ()ABCD纸蝴蝶上的喷洒液酚酞酚酞酚酞石蕊小烧杯中的溶液浓氨水浓盐酸钠溶液氢氧化浓硫酸11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O: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从含I的溶液中提取

6、碘:加入适量稀硫酸与3%的H2O2溶液,再用酒精萃取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D分离NaCl和NH4Cl:将固体加热12气体X可能由NH3、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浅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一定不含CO2一定不含NH3、Cl2可能含有Cl2、CO2A只有 B只有 C和 D和13(2010·银川模拟)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4.48 L(标

7、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60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5 mol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 L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6 molD混合气体中含NO2 3.36 L14已知三角锥形分子E和直线形分子G反应,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和M(组成E、G、L、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如下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G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BL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CE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DM化学性质非

8、常活泼15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往甲中通适量CO2有利于(NH4)2SO4生成B生成1 mol (NH4)2SO4至少消耗2 mol NH3CCO2可被循环使用D直接蒸干滤液能得到纯净的(NH4)2SO416将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pH1,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B反应中共消耗Zn 97.5 gC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D反应中共转移3

9、 mol电子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9分)AG及X、Y均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B、D、E、F、G在常温下为气体且B为红棕色,C的硫酸盐溶液通常为蓝色,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反应的产物中的水已略去). (1)写出G分子的结构式_.(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写出电解X溶液的阳极反应式_.(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若使F按下列途径完全转化为Y:则参加反应的F与整个过程中消耗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18(8分)(2008·上海高考)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

10、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实验序号甲针筒内物质乙针筒内物质甲针筒的现象110 mL FeSO4溶液10 mL NH3生成白色沉淀,后变色220 mL H2S10 mL SO2330 mL NO2(主要)10 mL H2O(l)剩有无色气体,活塞自动向内压缩415 mL Cl240 mL NH3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_色,写出沉淀变色的化学方程式_.(2)实验2甲针筒内的现象有:有_生成,活塞_移动(填向外、向内、不).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的残留气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通入_溶液中.(3)实验3中,甲中的30 mL气体是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那么甲中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是_

11、,写出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实验4中,已知:3Cl22NH3=N26HCl.甲针筒除活塞有移动,针筒内有白烟产生外,气体的颜色变化为_,最后针筒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_ mL.19(8分)已知有机色质的发色官能团可以被氧化或被加成生成无色物质.(1)为了探索比较SO2和Cl2的漂白原理,甲同学做了如下对比实验:a将干燥的SO2和干燥的Cl2分别通入到盛有干燥的品红试纸集气瓶中,发现红色试纸均不褪色;b将SO2和Cl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发现红色溶液均褪色;c加热中漂白后的溶液,发现前者恢复红色,并产生刺激性气体,后者不能;d将SO2和Cl2分别持续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发现前者只

12、变红,不褪色,后者先变红,后褪色.请根据甲同学的实验事实,简要说明SO2与Cl2的漂白原理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SO2和Cl2本身都没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分别是与水反应后的产物_和_.不同之处:H2SO3只能与某些有机色质发生_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产物受热分解再放出SO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HClO能与很多有机色质发生_反应,生成物较稳定.(2)乙同学为了探索对比O3、H2O2和Cl2的漂白能力大小,将等体积等浓度的品红溶液与三种漂白剂呈喷雾状分别反应,至完全褪色时,发现消耗三种漂白剂的物质的量相同,但褪色时间O3最短,H2O2次之,Cl2最长.消耗三种漂白剂的物质的量相同的

13、原因是:每摩尔物质提供的_相等;O3漂白速度较H2O2快的主要原因是: _;Cl2漂白速率最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_.20(10分)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农村使用的氮肥主要是“氢铵”和“尿素”.某兴趣小组对某“氢铵”化肥进行了专题研究:(1)预测:根据已有知识和“氢铵”的名称,该小组预测该“氢铵”是碳酸或亚硫酸或硫酸的铵盐.验证和探究:阴离子的探究: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图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溴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再向滴加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Ba

14、(OH)2溶液,无明显现象.初步结论:“氢铵”是_的铵盐.要进一步确定“氢铵”的成分还需要补做如下实验:取适量“氢铵”配制成溶液,取试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足量BaCl2溶液,a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_;b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取滤液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_;c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取滤液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_.(2)该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测定该化肥的含氮量,请你阅读后解释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评价:方案(一):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上图方案(一)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

15、液,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通过实验测定烧杯增加的质量(忽略漏斗中附着的液体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可得化肥的含氮量.方案(二):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上图方案(二)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A管可上下移动),测量生成的氨气体积(设所测体积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然后计算,可得化肥的含氮量.请你评价上述两套方案是否合理.方案(一)_.方案(二)_.(填“合理”、“不合理”)方案(二)中导管a的作用是_.(填字母)A保持烧瓶与分液漏斗的压强相同,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出B滴入烧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造成的体积误差C防止装置漏气方案(二)中在读取反应后A管中液面的读数时,应注意_.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等待片刻,待装置内冷却到室温,A管液面不再上升时再进行相关操作C读数时须上、下移动A管,使A管内液面与B内液而相平D读数时不一定使A管内液面与B内液面相平21(9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在有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