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设计双向板_第1页
钢混设计双向板_第2页
钢混设计双向板_第3页
钢混设计双向板_第4页
钢混设计双向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设计资料11.1 楼面做法11.2 楼面荷载11.3 材料选用11.4建筑设计规范要求11.4 结构平面布置22双向板计算22.1确定板的厚度h和梁的截面22.2 荷载计算22.3 按塑性理论计算33支承梁计算(按弹性理论)53.1 纵向支承梁63.2 纵向支承梁104跨中挠度验算134.1挠度和裂缝验算参数134.2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134.3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影响增大影响系数144.4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 B,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45裂缝宽度验算145.1 X方向板带跨中裂缝145.2 Y方向板带跨中裂缝155.3 左端支座跨中裂缝155.4 右端支

2、座跨中裂缝165.5 上端支座跨中裂缝166基础设计166.1荷载的确定166.2初定承台尺寸17致 谢18参考文献19施工图20墙体厚度370mm,结构横向长L130m,结构纵向长L 230m。楼梯位于该层平面的外部,本设计不予考虑。楼盖采用整体式双向板肋形结构;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板中钢筋、梁中箍筋、构造钢筋HPB235级(),梁中受力筋HRB335级;该建筑位于非地震区;建筑物安全级别为二级;结构环境类别二类;结构平面布置及初估尺寸:板的支承长度为120mm,梁的支承长度为240mm。柱:b×h400mm×400mm,柱子的高度为4m;使用要求:梁、板允许挠度

3、、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见混凝土结构学课本附录;地基承载力为250KN/m2;采用的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图1.1楼盖区格平面布置图由图可知,支撑梁的纵向布置其跨度为6000mm。支撑梁的横向布置其跨度问10000mm,板按照塑性理论方法计算,板的长短边之比,故按双向板计算此楼盖。板的厚度,(其中为次梁之间的距离,其中)取板厚,主梁的高度为(其中为柱于柱或柱于墙之间的距离)次梁的高度(其中为主梁之间的距离)暂取主梁的截面尺寸为,次梁的截面尺寸取。 弯矩计算(1)中间区格板A 计算跨度: =6.0m-0.4m=5.6m =1

4、0m-0.3m=9.7m 取,采用分离式配筋,故得跨内及支座塑性绞线上的总弯矩分别为: 由于区格板A四周与梁连接,内力折减系数为0.8,代入到下式,即=(2)边区格板B 计算跨度: 取 取,由于B区格板为三边连续一边简支,无边梁,内力不作折减。又由于长边支座弯距为已知, 代入2=(3)边区格板C 计算跨度: 取,由于短边支座弯距为已知, 代入=(4)角区格板D 计算跨度: 取,有前面的区格知道D区格的长边和短边的弯矩: 代入=配筋计算各区格板跨内及支座弯距已求得,取截面有效高度=130mm-20mm=110mm, mm,即可以近似按计算钢筋截面面积,计算结果如表2.1,表2.2。表2.1 双向

5、板跨中弯矩配筋截 面m/(kNm)H0/mmAS/mm2选配钢筋实配面积/mm2跨中A区格lox方向loy方向8.382.7617016024787102008200393252B区格lox方向loy方向19.587.341701605772301919010200594393C区格lox方向loy方向11.343.631701603341141020010200393252D区格lox方向loy方向21.926.821701606462141217010200665393表2.2 双向板支座配筋 截 面m/(kNm)H0/mmAS/mm2选配钢筋实配面积/mm2支座A-B A-A16.761

6、7049410150523A-C5.531701638200252C-D C-C22.6817066912160707B-D14.6817044310150523 3.1.1荷载计算梁自重 1.2250.25(0.7-0.2)=4.5kN/m 梁侧抹灰 21.2170.015(0.7-0.2)=0.4284kN/m 梁传来的均布荷载 g1=4.5+0.4284=4.806kN/m板传来的恒载(三角形荷载) g2=6.912kN/m2kN/m2边跨 =6-0.12-=5.68m m m 则取=6.02m中间跨 =6-0.4=5.6m 则取=5.88m跨度差 (6.02-5.88)/6.02=2.

7、33%<10% 则可以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在各种不同分布的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内力系表进行,跨中和支座截面最大弯矩及剪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则=6.02m=6.02m=5.88m=5.95m=5.88m.求V时端跨内支座=6.02m,中间跨内支座=5.88m。M1MBMCM2M3中间跨M1MBMCM22018+220202020VAVb左Vb右Vc左c右888883.2.1荷载计算梁自重 1.2250.4(0.9-0.2)=8.4kN/m 梁侧抹灰 21.2170.015(0.9-0.2)=0.4284kN/m 梁传来的均布荷载 g1=8.4+0.4824=8.83

8、kN/m板传来的恒载(T形荷载) g2=6.912kN/m2kN/m2边跨 m 则取 中间跨 则取 跨度差 (10.08-10)/10=0.08%<10% 则可以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3.2.3M1Mb(Mc)M2VAVB左VB右中间跨M1MBM22828+20VAVB左VB右888 ,,梁传来的自重荷载板传来的自重荷载柱子的自重活载传来的标准值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因为地基承载力,很大故选用独立基础,采用的混凝土,很HPB235级钢筋,基础埋深取0.9m,布置形式的剖面图如下取基础底面产生的压强满足要求地基净反力基础边缘至柱边的计算截面的距离 基础有效高度 取基础的高度, 图5.1

9、基础布置剖面图选配10200,可以。以上是受力方向的配筋,纵向配置8200的分布钢筋,垫层用的混凝土。对钢筋混凝土的初步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在李林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讲解下,基本上按要求圆满完成了根据教学安排布置的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通过本次的设计,使我们对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基本上能将所学的课程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这期间得到了李老师的教导与教诲,在此向她深表感谢。踏着教与学互动的脚步,顺着李老师引导的正确方向,使我从学期的开始到现在课程的结束进程中,认识了水工钢筋混凝土这门虽复杂但有实用价值的专业课程。在紧张的学习中,通过认真学习书本知识来体验生活的快

10、乐,但理论知识与实际有一定的距离,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学校开设了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使我对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将所学的课程进行综合利用,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统一,从而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在做课程设计期间,我受到李老师的亲切指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在此向李老师和给过我帮助的同学表示感谢,谢谢你们的关怀和帮助。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的学习使我真正的从中学到了课堂上是学不到的知识,我深知只有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把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才会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由于是第一次做课程设计,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还不是很扎实,对课程设计的步骤和要求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所以不足之处和错误在所难免,还望老师能给予批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