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跨现浇段支架检算_第1页
边跨现浇段支架检算_第2页
边跨现浇段支架检算_第3页
边跨现浇段支架检算_第4页
边跨现浇段支架检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1编制依据22施工方案22.1边跨现浇段及合拢段支架总体施工方案:23 支架结构及验算33.1支架荷载43.2 支架检算5湄公河大桥(75+3×110+75)m连续梁边跨现浇段及合拢段支架检算资料1编制依据1.1. 英国BS5400 ;1.2. 美国ASCE ; 1.3.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GTJ D62-2004;1.4.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1.5.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1.6.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JGJ742003; 1.7. 招标文件设计图纸 、技术文件 ;2施工方案2.1边跨现浇段及合拢段支架总体施工

2、方案:边跨现浇段长度18.4m,最大梁高2.2m,边跨现浇段设4排支架,靠墩身一排支架设在承台上,另外3排支承在条形基础上。2.1.1支柱采取大型钢管支柱,直径为630mm,厚为10mm的钢管,每排4根。下部焊接于承台及条形基础预埋钢板上,支柱与支柱之间采用桁架互间进行连接,连接桁架采用22槽钢现场焊接。2.1.2钢管支柱顶部设厚20mm钢板为法兰盘,横向分配梁为双拼I45a工字钢,工字钢上下顶板每隔200cm采用厚10mm钢板焊接成整体,支点处设横向加劲肋。2.1.3纵梁I40a工字钢,横断面共设19榀,单侧腹板下设4榀,底板下设5榀,单侧翼板下设3榀。2.1.4分配梁采用I18工字钢,间距

3、为100cm。2.1.5内模加固:内模采用胶合板,板厚12mm,采用48mm,厚3.5mm钢管进行支撑,横向间距为90cm,纵向间距为100cm,在墩顶处纵向间距加密至60cm,步距为120cm。2.1.6翼板加固:采用胶合板,板厚12mm,10×10cm方木做楞,纵梁采用10×15cm方木,翼板处采用48mm,厚3.5mm钢管进行支撑,横向间距为75cm,纵向间距为100cm,步距为120cm。并于每隔一根立杆增设剪刀撑确保支架的稳定性。2.1.7腹板内、外模采用12mm厚胶合板,10×10cm方木做肋,双10槽钢做背带,背带竖向间距不大于120cm。2.1.8

4、腹板加固:在腹板采用25mm精轧螺纹钢拉杆,竖向及纵向间距均不大于120cm,并利用内模水平横撑对腹板处进行支撑。顶板混凝土面以上设水平拉杆,纵向间距为120cm。支架图附后:3 支架结构及验算支架计算荷载分布图如下:(跨中截面)3.1支架荷载计算单侧翼缘板混凝土每米面积为:1.255m2单侧腹板(含齿块)混凝土每米面积:(1.851+0.544/2)=2.123m2单侧顶板及底板混凝土每米面积为:(0.796+0.666)=1.462m2梁部的含筋量为2%,混凝土容重采用26KN/m3,施工荷载按混凝土重量荷载系数为1.2计算;不考虑风荷载和梁部纵坡度产生的水平荷载。距墩中心2m断面:单侧翼

5、缘板混凝土每延米均布荷载为:(1.255×26×1.2) /3.55=11KN/m单侧腹板混凝土每延米均布荷载为:(2.123×26×1.2+)/1.351KN/m单侧底板段混凝土每延米均布荷载为:(1.462×26×1.2)/2.8=16.3KN/m单侧内模顶板段混凝土每延米均布荷载为:(0.796×26×1.2)/2.8=8.9KN/m3.2 支架检算边跨采取钢管支架现浇施工,支架布置型式详见附后的钢管支架布置图。边跨现浇段总长18.4m,现浇段对应的墩身顺桥向宽1.6m,因此在计算中假定:与墩身相对应的部分1

6、.6m直接作用于墩身上,外侧的16.8m梁段通过钢管支架施工。由于截面形式变化,在支架受力范围内,本次计算取距墩中心2米的箱梁截面,总面积4.84×2=9.68m2。3.2.1腹板下方木检算腹板下方木受力最大,满铺10×10cm方木。方木下I18工字钢分配梁最大间距为1米,布置见附图。方木弹性模量E=1.0×104Mpa, =13Mpa/1.3=10Mpa(取自木结构规范,红松)方木w=bh2/6=166.7cm3,I=bh3/12=833.3cm4恒载自重q=51×0.1=5.1KN/m最大弯矩Mmax=1/8×qL2=1/8×5.

7、1×12=0.64kN·mMmax/w=0.64kN·m/166.7cm3=3.8Mpa<=13Mpa/1.3=10Mpa 通过。f=5qL4/384×E×I=5×5.1×14/384×1.0×104Mpa×833.3cm4=0.8mm<L/400 通过。检算剪应力:QmaxqL /2=5.1×1/2=2.6KNSX=1/4×100×10020.25×106mm3中性轴:max=0.4MPa< =1.6MPa,3.2.2 分配梁检算横桥向

8、分配梁间距100cm;分配梁为I18工字钢,分配梁支撑在纵梁上,腹板下纵梁间距0.4米,底板下纵梁间距1米,分配梁按连续梁检算。腹板及底板按均布荷载加载,翼板按集中荷载加载。具体加载情况如下:图2.2.2经MADIS计算弯应力图如下:最大的弯应力为=48.6MPa<=170 MPa 通过!剪应力图最大的剪应力为=14.8MPa<=110 MPa 通过!挠度检算:扣除支架整体下沉的影响,最大挠度为14-7=7mm,满足要求。3.2.3 I40工字钢纵梁检算腹板下纵梁受力最大,所以只需检算腹板下纵梁,单侧腹板下纵梁共4榀,按连续梁进行检算。经midas分析,弯应力图如下:最大的弯应力为

9、=52.2MPa<=170 MPa 通过!剪应力图如下:最大的剪应力为=15.6MPa<=110 MPa 通过!挠度检算:扣除支架整体下沉的影响,最大挠度为10-4=6mm,满足要求。3.2.2 双拼I45a工字钢横梁受力检算双拼I45工字钢弯应力图(MPa):最大的弯应力为=145MPa<=170 MPa 通过!双拼I45工字钢剪应力图(MPa):最大的剪应力为=45.1MPa<=110 MPa 通过!双拼I45工字钢挠度检算:扣除支架整体下沉影响,则横梁的最大挠度14-6=8mm,满足要求。3.2.3 钢管立柱检算现浇段设4排立柱,每排立柱采用4根630mm,壁厚1

10、0mm钢管,第一排支承于承台上,其余3排支承在条形基础上,其布置见总图。经midas分析,支架反力图如下:从上图可以看出单根钢管所承受最大压力F=553KN,630mm,壁厚10mm钢管截面特性:E=2.1×105Mpa ;I=936155325mm4;i=219mm;A=19478mm2。钢管最大高度8m,中间设一道连接,见图。钢管立柱稳定检算:钢管立柱按一端自由,一端固结考虑。=2.0,根据欧拉公式:=L/i=2×8000/219=73<100(不属于长细杆)查表得:杆件折减系数=0.732=F/A×=553kN/0.732×19478mm2=

11、38.8Mpa<=170 Mpa;计算通过。变形计算:1.0mm3.2.4 翼板外模支架检算3.2.4.1方木小楞检算翼板方木小楞较腹板底模小楞受力要小得多,此处不再检算。3.2.4.2纵梁10×15cm方木检算方木弹性模量E=1.0×104Mpa, =13Mpa/1.3=10Mpa(取自木结构规范,红松)方木w=bh2/6=375cm3,I=bh3/12=2813cm4从“图2.2.2”可以看出,靠近腹板的第一根翼板纵梁受力最大,q=13KN/m。纵梁最大跨度100cm。则,Mmax=1/8×qL2=1/8×13×12=1.63kN&#

12、183;mMmax/w=1.63kN·m/375cm3=4.3Mpa<=13Mpa/1.3=10Mpa 通过。f=5qL4/384×E×I=5×13×14/384×1.0×104Mpa×2813cm4=0.6mm<L/400 通过。检算剪应力:QmaxqL /2=13×1/2=6.5KN中性轴:max=0.7MPa< =1.6MPa,3.2.4.3 扣件式支架检算从“图2.2.2”可以看出,靠近腹板的第一根翼板纵梁下的顶托受力最大,q=13KN/m,纵梁最大跨度1m。单根钢管最大受力P=

13、13×1=13KN<P=20KN,通过。3.2.5 腹板内、外模及顶板内模检算腹板内、外模结构形式及加固方案同0#段内模,由于边跨现浇段最大梁高只有2.2m,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较0#段内模要小,所以,此处不再检算。顶板内模结构形式0#段内模,边跨现浇段顶板厚度与0#段一致,所以,此处也不再检算。3.2.6合拢段支架检算合拢段支架一头支承在边跨现浇段的横梁上,另一头采用双I45工字钢做横梁吊在“L”悬浇段的下面,吊杆采用4根32mm精轧螺纹钢,吊杆间距与边跨现浇段立柱间距一致。由于合拢段只有3m长,纵梁、横梁受力均比边跨现浇段的受力要小,所以,此处不再检算。内、外模结构形式及加固方

14、法与边跨现浇段一致,所以,也不再检算。精轧螺纹钢吊杆检算:经midas分析,吊杆承受的拉力如下:吊杆最大受力为P=175KN<P=785×3.14×162/1.85=341KN,满足要求。3.2.7 基底承载力计算本桥地质情况如下:M6号墩地表以下1-5m均为粉质粘土;M11号墩地表1-5m为人工弃土堆,原状地面以下1-2m米为黏土,硬塑;2-5m为风化岩,5m以下为基岩。基底处理方案:人工弃土堆需全部清除掉,条形基础基底需落在原状地面以下1.5m以上,基坑开挖到标高后,需采用静力触探的方法,探明基底地质及承载力情况是否与设计地质资料相符,并确保基底以下没有软弱夹层,基底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夯实,并采用碎石换填处理,换填深度不小于50cm,分两层填筑,并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应不小于200kpa。为确保基底均匀受力,条形基础顶面底面均采用构造配筋,主筋采用25螺纹钢筋,间距20cm,箍筋采用16螺纹钢,间距25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