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学设计_第1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_第2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定风波教学设计高密市第二中学 孙德芹一 、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体会词中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抓住关键句子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词中运用的借喻手法以及蕴含的人生哲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身世以及在词中表现的旷达的意境。  2.赏析经典句子,了解作者处世态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借喻的手法。三、教学设想:1应潍坊“三四五”教学模式,分课前预习案、课堂教学案和课后练习案三案进行。课前预习案以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和重点字的注音、释义为主。课堂教学案围绕本词设计

2、思考问题和练习。课后练习案结合课堂所学设计练习。2课上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既独立思考质疑又合作探究,以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设计本源。3指导诵读,在读中体会情感和意境。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所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在高一我们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展示投影,师与生齐读)今天,让我们重新走进

3、苏轼,走进“新天下耳目东坡词”的定风波。(板书文题、作者)2、检查预习学案的巩固情况作者:苏轼,字 号 ,北宋著名词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 并称“苏辛”。注音:吟啸 料峭 遂晴解释:吟啸 向来 (展示投影,生回答)3、展示教学目标(板书目标)(1)诵读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词的手法以及蕴含的人生哲理。4、提问介绍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背景: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元丰二年(1079),遭“乌台诗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八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再贬儋州。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

4、黄州已近三年。 老师总结:所以作者在自题金山画像写到“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旷达之余无不透露出作者无奈的辛酸。二、自主学习:诵读词回答问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展示投影)(生回答,师明确答案)上阙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下阙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2、请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在词的上阙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展示投影)(生回答,师明确答案)“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 “竹杖芒鞋轻胜马”表明自己被贬谪的处境,可是却比骑

5、马轻快。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表现了作者旷达超脱的智者襟怀。(补充)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属于闲人。作者两年后离开黄州,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 “一蓑烟雨任平生” 由自然界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一个“任”字有力地表现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的从容、洒脱和旷达之情。人生态度是:旷达 、乐观、豪放。 (板书)三、指导诵读,品味意境。语调:缓慢又不失雄浑节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6、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听录音,范读、齐读,反复读四、合作探究学习师提问:余秋雨说苏轼是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在定风波里,作者不止一次给我们展现了旷达的胸襟,更告诉了我们深刻的生活哲理,赏析:“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师总结深化)借喻(象征)手法,作者用风雨和晴比喻人生的逆境和顺境、名利的失和得、官职的降和升。回望刚才下雨的地方,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

7、通达也好,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苏轼看透了人生,看透了虚名荣辱的烟云掠影般的本质,所以他才能清醒地正视现实,坚强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苦难,而不会让苦难的阴影常来笼罩自己。人生中的悲欢离合、穷达贵贱,乃是一种必然,一段经历,一份心情。(举例) 【定风波】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再总结)“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

8、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自然界的雨和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所以我们要用微笑面对苦难,宠辱不惊,从容豁达 。五、 课堂练习东 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1、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2、荦(luò)确,高低不平的样子。问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作答,师明确答案答案:运用象征(借喻)手法,用荦确坡头路暗指仕途的挫折,面对坎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