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坝洲水电站机组上导摆度大及上导瓦松动原因分析和处理_第1页
高坝洲水电站机组上导摆度大及上导瓦松动原因分析和处理_第2页
高坝洲水电站机组上导摆度大及上导瓦松动原因分析和处理_第3页
高坝洲水电站机组上导摆度大及上导瓦松动原因分析和处理_第4页
高坝洲水电站机组上导摆度大及上导瓦松动原因分析和处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坝洲电厂机组上导轴承故障原因分析和处理严力摘要:高坝洲电厂机组上导轴承由于多方面原因,一直存在摆度大,上导瓦间隙调整不均,上导瓦容易松动等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下一步的解决方案:关键词: 上导 顶头 支持座 支撑方式 固定楔槽 压紧螺栓 1、设备基本情况介绍:高坝洲电厂是清江流域三级电站的最下游一级电站,属于低水头轴流转浆式电厂,现装机容量3×9MW,最大工作水头40米,最小工作水头22.1米,水轮发电机型号为SF8448/9500,额定转速125转/min。由四川德阳东方电机厂制造,结构采用具有一个上导轴承的的半伞式结构,上导轴承位于上机架的中心体内,共安装有8块

2、钨金瓦,采用楔子板支撑调整方式,楔子板斜度比为1:20,设计瓦的间隙为双边0.30mm。结构如下图所示:2、故障现象与分析:高坝洲3台机组自2000年全部接机以来,在运行期间,多次发生上导轴承摆度升高,受油器浮动瓦磨损严重,上机架振动过大,上导瓦在调整到单边0.15mm时瓦温升高等现象,主要故障现象如下:1) 2002年,1#机组在运行时,发现上导摆度大,受油器内外操作油管进油浮动瓦法兰处有大量金属和铜粉沫:经过停机分解检查上导轴承和受油器,发现5块上导瓦的楔子板压板变形,楔子板的径向固定螺栓松动,3#瓦的配套楔子板固定楔槽由于受力较大已脱落。所有8块上导瓦均存在压紧螺栓松动现象。受油器内外操

3、作油管浮动瓦限位销被剪断,浮动瓦不能起作用,使受油器内外操作油管与受油器固定支架法兰产生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金属和铜粉沫,致使油管磨损严重。综合以上现象发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上导瓦由于楔子板压板变形,瓦的间隙逐渐变大导致了上导摆度偏大。从而使机组的轴位偏移过大,发生受油器浮动环的限位销剪断,致使内外操作油管与受油器固定支架产生摩擦。2) 2006年6月20日,2#机组在运行时发现上机架振动大,上导瓦瓦温存在偏差、上导瓦膨胀型温度计(在2#和4#瓦上)显示,上导瓦温最高和最低瓦温偏差1012度。6月22日,2#机运行过程中,滑环和碳刷架汇流排距离太近,造成Y和X之间的碳刷架

4、与滑环摩擦打火。同时中控室值班人员发现,上导瓦RTD显示,机组在运行过程中,靠近Y与X方向的3块瓦,在机组开停机时瓦温没有变化,而靠近Y方向的瓦温一直较高。6月27日晚,对上导进行了开盖检查,检查发现,Y方向三块上导瓦中,4#瓦楔子板径向调整螺栓断裂1个,松动1个。3#瓦2个螺栓松动,7#瓦2个螺栓断裂。检查所有瓦的楔子板调整螺栓并无松动。重新更换径向固定螺栓后。机组开机,在空载运行情况下,检查发现机组各项数据显示比较稳定。但在带负荷后,机组上导、推力摆度大,瓦温变化无明显改善。7月7日,2#机组在运行时,发现受油器疏齿盆处有打火现象,申请临时检修。检查发现大轴轴位向方向偏移近2毫米,7月8日

5、将大轴从方向向方向位移了2毫米并对上导瓦间隙按0.30mm进行了调整。并网运行后,上导瓦温依然没有明显改善,推力和上导轴承摆度仍然偏大,而水导轴承摆度比以往增大。2006年8月18日,对机组进行了C类检修,检修时发现:1)、靠y方向有4块上导瓦的支持座发生破裂,支持座后面的槽行绝缘也发生了破裂和损坏。而破裂的位置主要是表现在支持座与顶头相接触的地方。如下图所示:2)、发生问题的4块上导瓦,主要位置是靠Y与X方向。3)、检查发现4(顶头)与3(支持座)处装有大量的紫铜垫片,经过查找资料分析,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垫高顶头,缩短楔子板与顶头距离。4)、检查这4块上导瓦面,瓦面上的巴氏合金,由于磨损大多

6、已形成烧结合金。已无法对其进行调花处理。 经过盘车,对机组中心进行了重新调整。更换了破损槽行绝缘和修补了碰撞严重的瓦托接触面。并在重新加工4块破损支持座的同时,对原有尺寸进行了修改,缩短了顶头与支持座的距离1.52mm。取消了原有安装加设的绝缘铜垫, 机组安装完毕后,开机带负荷表明,各部轴承、瓦温、油温稳定,摆度与以往相比有明显改善,机组运行正常。 结合此次2号机组出现的缺陷情况和检修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运行和机械巡检中的各项数据,表明:造成机组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机组出现瞬时振动过大,造成3#、4#、7#瓦的径向螺栓断裂和松动,在机组运行时,逐步形成上导轴承轴位向y和x偏移,从而造成y

7、方向3、4、5、7号上导瓦受力较大,产生支持座、槽行绝缘及顶头发生受力过大破损。最终使整个机组轴线发生变化,形成这次上导瓦磨损事件的发生。3) 2007年10月5日,2#机并网带负荷运行后,推力y方向摆度大,上导y方向摆度报警,上机架振动较大。2#机组经过10月份的检修发现,推力、水导正常,上导y方向5#、6#、1#导瓦楔子板径向固定螺栓断裂,+x方向3#瓦楔子板断裂,3#瓦顶头与固定楔槽接触面也存在撞击断裂线,约20mm。通过分析,3#瓦楔子板断裂是造成此次上导摆度大、振动大的主要原因,经过更换楔子板和上导断裂径向螺栓,对固定楔槽进行补焊打磨处理及盘车对上导轴位进行处理。上导调整间隙X36、

8、Y35道。2#机组开机后,上导摆度运行正常,瓦温油温正常,机组投入正常运行。 3、对上导轴承结构的改造处理:针对3台机组经常出现的上述情况,及检修和维护中发现的问题,经过仔细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上导摆度大及上导瓦松动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下几个因素:1) 上导瓦楔子板的压板和调整螺栓强度不够:厂家原设计的楔子板压板厚度为8mm,调整螺栓为M10mm,楔子板强度不够,在机组运行时容易造成压板变形,在压板变形的同时,将受到的冲击力转移到压板调整螺栓上,从而使压板调整螺栓发生松动或断裂现象。当螺栓发生松动或断裂后,使楔子板上移,上导瓦间隙变大,最终导致上导瓦受力不均、摆度、振动变大形成上导烧瓦

9、。改进的主要方法是在检修时,增强压板和调整螺栓的强度。将压板厚度由原来的8mm改为20mm,调整螺栓由原来的M10mm改为M20mm。自改造加厚后,机组在维护和检修中,压板和调整在未发生变形和松动。2) 固定楔子板与上机架焊接不牢:在设计安装时,固定楔槽是与上机架相焊接的,为防止固定楔子板在焊接时发生变形,只将角焊缝要求为4。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由于楔子板在与上机架中心体上的固定楔槽总是存在间隙,在斜向力和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原来的4大部分焊缝产生裂缝,导致上导摆度出现异常。因此,为了加固楔槽的强度,需对焊缝进行补焊。现已在机组检修中,对3台机组的原焊缝进行打磨,将角焊缝增加至6。补焊后,机组在运行

10、过程中,在未出现固定楔槽脱焊现象。3) 楔子板间隙调整量小,瓦上的顶头无法对瓦进行周向限位:上导楔子板中间原来设计的调节孔只有40mm的余量。按楔子板的楔比1:20来计算,其调节量只有1mm的调节量。而对于上导轴承调整来说,不可能保证每块瓦的调整量均为1mm,可能X方向大,而y方向小或者相反。因此楔子板的1mm的调节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在检修中,我们发现,机组安装初期,施工人员在瓦顶头的底部和楔子板背面均加设了紫铜垫,以便于补偿调整量,最多达7层垫片。由于这两个部位加垫太多,出现了类似弹簧的结构作用,机组运行中会随着负荷的变化,导致每块瓦的间隙发生变化。随着紫铜垫的破损,楔子板的径向螺栓断裂松

11、动,上导瓦的间隙彻底变大,摆度,机组振动增大。另外在楔子板背面加垫,也容易导致顶头对瓦的周向限位失去作用,使瓦在周向产生移动,出现瓦的偏磨,和对固定楔槽限位边进行撞击。 由于楔子板调节量已基本限制,无法进行改动。为此,我们将楔子板的背面紫铜垫片全部取消,以保证楔子板和固定楔槽紧密相贴。为了补偿调整量,我们在顶头底部加设了一层厚1mm的垫片,对于盘车后局部调整量仍然偏大的上导瓦,我们在瓦的绝缘槽型板后加设了一块环氧板,缩短调整量程。为了保证安全,对少数周向限位尺寸仍然偏小的固定楔子板,我们也在固定顶头处焊接了凸台以增加限位作用。通过这样处理后,即消除了由于加垫太多引起的弹簧作用,也保证了瓦的周向

12、限位问题。自2006年改造后,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未发生楔子板断裂现象,检修中对上导瓦间隙复查,间隙值变化量也较小。4) 上导瓦的支持座强度不够:上导瓦支持座上安装顶头的沉孔太深,加上支持座强度要求太高,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受交变应力的和大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支持座受力较大,容易使支持座破裂,2006年事故中就曾出现4块支持座破裂现象。为此,我们对支持座进行了重新加工,将沉孔深度减少2mm,从而保证支持座的强度,并将沉孔底部的直角改为圆角,以防止应力集中。2006年改造后,未发生支持座破裂现象。5) 上导瓦间隙调整不够精确,调整间隙后无法进行单块瓦进行检测: 我厂上导轴承间隙调整,都是在盘车调整上导

13、瓦架间隙后,对瓦进行间隙调整。调整的方法是:将上导瓦抱紧上导轴颈,插入楔子板并打紧,然后按楔比1:20,即提升楔子板1mm,等于瓦间隙0.05mm来计算瓦的间隙。最后锁紧调整压板和径向固定螺栓。这种调整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楔子板在调整好提升高度与固定楔槽紧密相贴后。由于楔子板径向固定螺栓偏上于楔子板的上部,在紧固径向固定螺栓后,楔子板会和固定楔槽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而当瓦放入后,顶头和楔子板是相接触的,无法用塞尺进行测量。只有通过顶大轴计算出上导瓦的双边间隙。二是楔子板本身存在加工斜度、精度误差,当多次敲击打紧楔子板后,楔子板测量面也就存在表面精度误差,因此瓦的间隙误差也就相对存在。最终会导致上导瓦的间隙调整不均匀,出现瓦的受力不均等现象。而且这种误差随着检修人员的经验不同而差异较大。这种情况我们也与厂家进行协商,建议厂家重新对上导轴承结构进行改进。但是高坝洲机组上导瓦架和上机架是一个整体,如果进行改造,牵涉到的设备较广。现此情况依然无法改善。、结论 通过多次检修,按上述故障分析处理方法,对高坝洲3台机组上导结构进行了局部改造处理后,3台机组运行情况得到了良好改善,上导和水导摆度相应得到了控制,摆度均在0.50-0.60mm左右,各部油温和瓦温均正常。已控制在满足机组正常运行要求范围内。但是上导瓦间隙调整,依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