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传播特性 电磁波传播特性-南京大学_第1页
电磁波传播特性 电磁波传播特性-南京大学_第2页
电磁波传播特性 电磁波传播特性-南京大学_第3页
电磁波传播特性 电磁波传播特性-南京大学_第4页
电磁波传播特性 电磁波传播特性-南京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磁波传播特性 电磁波传播特性-南京大学 实验四 电磁波传播特性一、 实验目的1、 了解电磁波综合测试仪的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 2、 利用相干波原理,测定自由空间内电磁波波长,确定电磁波的相位常数K和波速v; 3、 研究电磁波在良导体表面的反射。二、 实验仪器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1台,电磁波综合测试仪1套,反射板(金属板)2块,半透射板(有机玻璃板)1块。三、 实验原理1、电磁波参量的测量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称为电磁波,几列电磁波同时在同一媒质中传播时,几列波可以保持各自的特点(波长、波幅、频率、传播方向等)同时通过媒质,在几列波相遇或叠加的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为各个波单独在该点产生

2、的振动的合成。而当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波源所发出的波叠加时,在空间总会有一些点的振动始终加强,而另一些点的振动始终减弱或完全抵消,因而形成干涉现象。干涉是电磁波的一个重要特性,利用干涉原理可对电磁波传播特性进行很好的探索。利用迈克尔逊干涉原理测量电磁波波长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 迈克尔逊干涉原理由发射喇叭发射出的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可以把它近似看成为均匀平面波。在平面波传播的方向上放置一块成45度角的半透明板,由于该板的作用,将入射波分成两列波,一列经介质板反射后垂直入射到金属板A,被A板反射回来,再经介质板折射后到达接收喇叭;另一列波经介质板折射后垂直入射到可动金属

3、板B,被金属板B反射回来,也到达接收喇叭。接收喇叭收到两束同频率,振动方向一致的两列波。两列到达接收喇叭的电磁波若波程差满足一定的关系,那么这两列波将发生干涉。设到达接收喇叭的两列平面电磁波的振幅相同,只是由于波程不同而在相位上有所差别,其电场可以表示为:E1=Emeit E2=Emei(t)其中=z是因波程差而造成的相位差。其合成场强为:E=E1+ E2=Emeit1+ez2izzi tz2 =2Emcose所以,合成波的电场振幅为2Emcoszz当2=n,n=0,1,2时,合成波振幅最大(为2Em);当2=n+2,n=0,1,2时,合成波振幅最小(为0)。实际上到达接收喇叭的两列波的振幅不

4、可能完全相同,故合成波最大振幅不是正好为2Em,合成波振幅最小值也不是为0。根据以上分析,若固定金属板A,移动金属板B,只改变第二列波的波程,让两列波发生干涉,当合成波振幅最大时,可得:z1=当合成波振幅最小时,可得:z2=2(n+2)2n2n=n =2(n+2)1=(n+)由最大振幅到最小振幅的最短波程差为:z2z1 =若移动金属板的距离为 l,则:2l= z2z1 =4l实验中,为了提高测量波长的精确度,测量多个极小值的位置,设S0为第一个极小值的位置,Sn为第(n+1)个极小值的位置,L= SnS0 ,则波长=2Ln2.电磁波的反射1)电磁波斜入射到两种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均匀

5、平面波斜入射到两种不同媒质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以平行折射波为例, (1)反射定律:1=1 (2)折射定律:sin2=12sin12)平行极化波入射到两种媒质分界面上发生无反射(全反射)的条件。平行极化波在两种媒质分界面上的反射系数R/和折射系数T/分别为:1E1R/=1212cos 2sin21cos+ sin212T/=E2=1212cos 21cos+ sin212平行极化波斜入射时发生无反射,即R/=0,应有22cos= sin2 11可以解出无反射时的入射角21=P=arcsin12P称为布鲁斯特角。3)垂直极化波不可能产生无反射(全反射) 垂直极化波入射在两种媒质的分界面上,

6、反射系数cos 2sin2R=121和折射系数分别为:cos+ sin2cos+ sin21T=2对于一般媒质12,12,可以证明,垂直极化波无论是从光疏媒质射入光密媒质,还是从光密媒质射入光疏媒质,总有cos 2sin2,R0,所以不可能发生全1反射。沿任意方向极化的平面电磁波,以1=P入射到两种媒质的分界面上时反射波中只有垂直极化波分量,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垂直极化波。4)电磁波斜入射到良导体表面的反射+ 对于良导体,E2=0,所以E1=E1,R=1, T =0.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必定要发生反射。处以一块大的金属板作为障碍物来研究当电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所遵循的反射

7、定律,即反射线在入射线和通过入射点的法线所决定的平面上,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四、 实验内容1、电磁波参量的测量(1)整体机械调整,使PT、PR相向,轴线在同一水平面线上,调整信号电平,使PR表头指示接近满刻度;(2)安装反射板A和B、半透射板C,如图1所示,注意A、B轴向成90°角,C板法向与A板法向成45°角,并注意反射板A、B的法向分别与PT、PR的轴向重合。(3)固定A板,用旋转手柄移动B板,使PR表头指示接近零,记下零指示的起始位置。 (4)用旋转手栖使B板移动,再从表头上测出n个极小值,同时从读数机构上得到相应于(3)的起始零指示位置求

8、得反射板移动的距离LnL0,连续测三次,求平均值,取n=3或4即可。(5)根据测得的LnL0值,计算、K和值。 2.电磁波的反射(1)调试实验装置首先使两个喇叭天线相互对正,它们的轴线应在一条直线上。具体方法如下:旋转工作平台使0°刻线与固定臂上的指针对正,再转活动臂使活动臂上的指针对正工作平台上的180°刻线,然后锁定活动臂。打开固态信号源开关,连接在接收喇叭天线上的微安表将有指示,分别微调发射喇叭天线和接收喇叭天线的方向,使微安表的指示最大,这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就相互对正了。(2)电磁波入射到良导体表面的反射特性首先不加反射板,使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相互对正,调整固态信

9、号源,测出入射波电场E1 (可使微安表指示60 A),然后把良导体反射板放在转台上,使导体板平面对准转台上的90°刻线,这时转台上的0°刻线与导体板的法线方向一致,转动转台改变入射角1,测量在反射角1=1,时的反射波场强E1(仍用微安表指示的电流表示),把测试数据填入表2中,最后可把接收天线转到导体板后(180°刻线处),观察有无折射波。五、 实验结果1、电磁波参量的测量首先对电磁波的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表:表1 电磁波波长的测量实验用的是9.37GHz的信号产生的电磁波,其波长应为=32.02mm,实验测量所得到的值为=32.16mm,相对误差为0.44%,满足误差允许的范围,可以认为精确测量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