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高一人教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高一人教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高一人教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xxxx中学2015年秋季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包括选择题、综合题、材料分析题)和答题卷,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写到答题卡卷上,写在试题卷上不能得分,交卷时只交答题卷,试题卷由学生自己保管好。3、请将学生姓名、班级、考试科目和准考号天道答题卷上。一、选择题(本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选对得3分,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秋季,晴朗的夜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据说能防霜冻,原因是烟雾:、能减少大气逆辐射、能增加大气逆辐射、能使地面辐射减

2、弱、能增加地面辐射2. 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3-4题。3.、两地的气压性质是:、是高压,是低压、是低压,是高压、都是高压、都是低压4.图中亚洲东部点的风向是:、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西南风5.我国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A.23°26S冬至日 B. 23°26S夏至日C.23°26N冬至日 D. 23°26N夏至日6.下面四幅锋面图中,、四地纬度大致相同,(若不考虑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此时图示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 读右图回答78题。

3、M7.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8.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9. 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盛行风 B地球自转偏向力C海水密度的差异 D陆地的形状 10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 日 B7月1 日 C8月1日 D10月1 日11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12.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梅雨过后,

4、会出现“伏旱”天气。形成“伏旱”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台风 C锋面 D反气旋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1314题。图A-07图A-0613 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14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读右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516题。15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16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

5、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12345678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 30分)17. 读“水循环”示意图依次回答:(共15分)(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每空1分) ; ; ; ;(2)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能量来源是: (2分),(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1分),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 (1分)。(4)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 (1分)环节(用数字表示)(5)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是

6、 (2分)。 (2分)。 (2分)。18、读右图,回答问题。(6分)(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半球。洋流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表示 环节,表示 环节。(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表示 作用。19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图中甲、乙两处, 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 ,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 (填“上升”或“下沉”)。(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

7、较大的是 。(3)图中两条锋线中,冷锋是 。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 ;此时长春刮 风。三、材料分析:(22分)20. 阅读材料,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材料一 新华社东京2011年9月14日电 日本气象研究所和电力中央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小组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泄漏到海中的放射性铯-137,将乘着黑潮(日本暖流)向东扩散,然后沿顺时针在北太平洋循环,二三十年后又会回到日本沿海。(1) 放射性铯“沿顺时针在北太平洋循环,二三十年后又回到日本沿海”所乘的洋流名称依次是(3分) 。(2)海雾大多是

8、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后饱和成雾;在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在图中、两地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1分) ;理由是(3分) 。(3)、两洋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名称是(2分) ,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3分)(4)下列图中符合澳大利亚东部洋面G洋流影响下的海水等温线的是( )(2分)(5)一月份,自波斯湾到日本横滨的油轮在船行途中将会 ( )(2分)A一路顺流 B一路逆流 C先顺流后逆流 D先逆流后顺流21.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后回答:(6分)写出自然带名称:(3分)ABC三地纬度位置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请

9、说说这种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等:(3分)。 xxxxx中学2015年秋季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地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目12345678答案BAABDBCB题目910111213141516答案ABBDCBBD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30分)17.(15分) (1)、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标径流(每空1分) (2)、太阳辐射能(2分) (3)、陆地内循环 海陆循环(每空1分) (4)、环节(1分)(5)、维持水的动态平衡 实现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调节全球热量(在答题中只要围绕维持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塑造地表形态;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气候和生态,在均可给

10、分。共3分)18(6分)(1)乙 (2)南 寒 (3)(地表和地下)径流 水气输送 (4)变质作用19(9分)(1)甲 反气旋 上升 (2)甲 (3) 后 前(4)长春 偏南风(南风、西南风)三、(22分)材料题(本题基本意思正确即可得分)20(1)处是寒流,水面温度较低,暖湿气流流经较冷水面才可以形成海雾。 (2)C (3)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4)D (5) 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放射性物质从日本沿海出发,顺时针方向东北,先是日本暖流,然后乘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和北赤道暖流,循环返回日本暖流。第(2)题根据材料所述海雾的形成条件,在寒暖流交汇处,暖湿气流流经较冷水面可以形成海雾。故应为处。第(3)题,在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形成北海道渔场。第(4)题,澳大利亚东部G洋流为暖流,从北向南流,所以应为D。第(5)题油轮先经过北印度洋,一月份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为逆时针流动,先逆流,然后到日本东部海域,顺日本暖流到达横滨。21、(6分)(各1分,共3分)温带森林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