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156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Machiner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 72 学分:4.0适用对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高等数学,材料与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二、课程简介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 的一门主要干课程。它是一门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械的能力。它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T
2、he principle of machinery is mostly course of enginery profession. It is a basic course on study machine commonness problem. Its task let student hold basic theory, ABC and basic skill of machine and mechanical kinetics. And the student can make sure project of mechanical motion, analysis and design
3、 mechanical machine. It can 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exploitation. It can enhance students adaptability to mechanical skill work.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第一章 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基本要求1)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地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高极工程技术人才全局中的地位和任务。对机械原理学科的新发展有所了解。2)本节基本内容有研究对象、机器、机构、构件及零件的定义、研究的内容。应熟练掌握机构、构件、零件的定义、区别构件与零件。了解本课
4、研究的内容。3)能正确判断机构与机器、构件与零件的区别。2、重点本课的研究的对象。3、难点机构与机器的区别,构件与零件的区别。(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以及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机器、机构、构件及零件的定义、本课程的研究内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正确判断机构与机器、构件与零件的区别。(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作业和思考题: 什么是机器、机构、构件及零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根据本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作适当的删繁就简或作一定的补充,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辅导,而且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和思考题,作业题要求学生一周内上
5、交,思考题供学生思考无须上交。第二章 平面机械的结构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基本要求1)要了解运动副、自由度和约束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各种运动副的表达方法和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步骤。2)掌握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三种注意事项以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能够判断机构是否有确定的运动。虚约束较难掌握,要认真体会教材中所列几种出现虚约束的情况。2、重点掌握运动副的定义,分类及运动副对构件运动的限制数目,运动副的符号。能正确地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准确计算机构的自由度。3、难点正确地区分运动副的种类,构件的表示法,在简图上应表达什么内容。虚约束的判断。(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运动链和机械1主要内容平面
6、运动构件的自由度;运动链和机构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平面运动机构具有三个自由度;运动副的种类、及其分类;运动链及其机构。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区别高副和低副。第二节: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1主要内容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来画出平面机构图。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分析机构的运动和结构;确定出运动副的类型;选择视图平面和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平面机构简图的绘制。第三节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1主要内容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计算;计算自由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机构中各构件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独立运动数目,称为机构的自由度;自由度的计算公式以及计算自由度时应该注
7、意的几个问题。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自由度的计算。第四节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1主要内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平面机构中的高副低代。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平面机构由机架、原动件和若干从动构件组合而成。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确定出机构中的杆数和运动副数。(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验课:机构简图测绘;作业和思考题:2-1、2-5(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根据本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作适当的删繁就简或作一定的补充,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辅导,而且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和思考题,作业题要求学生一周内上交,思考题供学生思考无须上交。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基本要求1
8、)要能根据连架杆有无曲柄判断铰链四杆机构是那种类型,搞清机构具有急回作用的原因,死点位置及传动角或压力角的概念,行程速比系数的计算、传动角最小时机构的位置。2)知道铰链四杆机构中的曲柄存在条件。3)应熟练掌握机构演化的三种途径,尤其弄懂曲柄摇杆机构演化成其余两铰链四杆机构或曲柄滑块机构,偏心轮机构的运动过程。了解其它机构名称,特点及应用。4)应熟练掌握用作图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包括已知行程速比系数设计曲柄摇杆机构,导杆机构或曲柄滑块机构,按给定连杆位置设计及按两连架杆对应位置的设计。5)了解运动分析的目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6)应熟练的掌握瞬心的定义、数目和瞬心的求法,了解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上
9、的应用、相对运动法的两个基本原理。7)掌握三心定理及应用场合。能熟练地对简单机构作速度分析,用相对运动的两个基本理论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2、重点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型式及运动特性,着重掌握曲柄摇杆机构;瞬心的求法。3、难点机构出现最小传动角的位置及其求法,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运动不确定问题。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三心定理及应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铰链四杆机械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1主要内容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以及演化;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有: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四杆机构通过变更机架、移动副替换转动副、变更杆长等方法演化成其它机构形式;平面
10、连杆机构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第二节 铰链四杆机构中的曲柄存在条件1主要内容铰链四杆机构中的曲柄存在条件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铰链四杆机构中存在一个曲柄的条件是:1)曲柄为最短杆;2)杆长条件同时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小于或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判断四杆机构听曲柄第三节 平面四链杆机构的工作特性1主要内容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位置。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急回特性的相对程度常用行程变化系数K表示,;压力角是点受力方向与该点的绝对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而压力的余角称为传动角;在平面连杆机构中,若从动件与连杆有共线的位置,则该位置称为死点位置。3问
11、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的计算,死点位置的判断。第四节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1主要内容机构位置图及动点轨迹;用瞬心法分析机构的速度;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用解析法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线图。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机构位置图和动点轨迹的确定;速度瞬心是两构件作相对平面运动,在任一瞬时两构件上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瞬心数目的确定是;瞬心的求法,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相对运动法的两个基本原理。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平面连杆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第五节 平面连杆机构的力分析1主要内容力的分类;运动副中的摩擦;平面连杆
12、机构的静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力分为驱动力和阻力;移动副中的摩擦和转动副中的摩擦;构件组的静定条件;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平面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第六节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1主要内容设计的基本问题;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用实验法设计实现预定轨迹的四杆机构;用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根据已知的运动条件、动力条件和几何条件设计出平面连杆机构;设计方法有:图解法、实验法和解析法三种;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有:按给定连杆长度及几个位置设计四杆机构,按给定连架杆的三个对应位置设计四杆机构,按给定行程
13、速度变化系数K设计四杆机构。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设计出满足已知条件的平面连杆机构。(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作业和思考题:3-1、3-2、3-3、3-4、3-6、3-12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根据本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作适当的删繁就简或作一定的补充,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辅导,而且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和思考题,作业题要求学生一周内上交,思考题供学生思考无须上交。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一)目的与要求1、基本要求1)要熟练掌握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特点,了解其它凸轮机构的形式及应用场合,各类凸轮机构的优缺点。2)要熟练地掌握书中举的几种运动规律的特点,
14、掌握基圆、推程、回程、升程、推程角、回程角、远演止角的概念。明确从动件的运动取决于凸轮廓曲线的结论,掌握几种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特点,便于在凸轮设计中合理选用。3)掌握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了解滚子或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4)对其他各种凸轮机构作一般了解。5)了解滚子半径的选择及凸轮机构压力角的校核,基圆半径对凸轮机构的影响。6)掌握压力角的意义及许用值的选择,了解压力角对凸轮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及对凸轮机构的尺寸影响。2、重点用反转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并以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为主。3、难点正确理解反转法的实质。介绍移动凸轮机构或圆柱凸轮机构。运动线图的作图法。(二)
15、教学内容第一节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1主要内容凸轮机构的应用;凸轮机构的主要类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的类型。第二节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1主要内容凸轮机构在工件工作过程中的有关名称和术语;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的选择:1)在满足机器工作要求的情况下,选择动力特性较好的运动规律,2)若机器对从动件运动规律无要求时,可根据机构的运动速度、载荷和从动件重量来选择运动规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有: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度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
16、规律;组合运动规律简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的选择。第三节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1主要内容反转法原理;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根据相对运动原理,若在凸轮上建立参考坐标随凸轮一起转动,则凸轮相对该坐标为静止,从动件相对该坐标以-W的角速度反转,凸轮和从动件的运动关系不变,得用这种关系在图纸上绘制出凸轮的轮廓反转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有:偏置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平面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凸轮轮廓设计。第四节 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主要内容凸轮机构的压力
17、角和自锁;压力角与基圆半径、偏距的关系;运动失真与滚子半径的选择。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压力角的意义及许用值的选择,了解压力角对凸轮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及对凸轮机构的尺寸影响;滚子半径的选择及凸轮机构压力角的校核,基圆半径对凸轮机构的影响;压力角与基圆半径、偏距的关系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凸轮机构各参数的设计。第四节 盘形凸轮轮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主要内容数学模型的建立;凸轮轮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框图。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从动件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凸轮轮廓数学模型;凸轮轮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框图及程序编制。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计算机辅助设计盘形凸轮轮廓。(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践教学:
18、凸轮机构的设计。作业和思考题:4-2;4-4;(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根据本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作适当的删繁就简或作一定的补充,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辅导,而且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和思考题,作业题要求学生一周内上交,思考题供学生思考无须上交。第五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一) 目的与要求1基本要求1)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2)掌握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深入了解渐开线直齿圆齿轮的啮合特性(定传动比、可分性、连续啮合传动条件等),掌握标准直齿圆柱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的关系。3)掌握渐开线轮齿的展成原理,根切现象、最少齿数。了解变位和变位齿轮传动的概念。 4)了
19、解斜齿圆柱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并能计算,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5)了解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6)了解锅杆的传动特点。2、重点1)掌握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2)熟练掌握齿轮传动的啮合条件,即一对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的基节(法节)相等,从而导出齿轮的模数、压力角分别对应相等的结论。3)深入了解渐开线直齿圆齿轮的啮合特性(定传动比、可分性、连续啮合传动、标准中心距和重合度等)。4)掌握标准直齿圆柱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的关系。3、难点1)啮合线及重合度的概念。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几何尺寸的变化。2)齿面形成、齿轮的展成原理、根切现象和最少
20、齿数。2、基本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1主要内容齿轮机构的特点;齿轮机构的类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齿轮机构的优缺点;齿轮机构的类型的平面齿轮机构和空间齿轮机构。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齿轮机构的优缺点。第二节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1主要内容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内容,共轭齿廓、节点和节圆的概念。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内容。第三节 渐开线及渐开线齿廓1主要内容渐开线的形成;渐开线的特性;渐开线的极座标方程;渐开线齿廓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中心距可分性。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的极座标方程式;两轮传动
21、比不变,必须使过两轮齿廓接触点的公法线通过固定的节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渐开线的特性和渐开线的极座标方程式和渐开线齿廓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第四节 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1主要内容内、外齿轮、齿条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齿轮各部分名称有:齿数、齿顶圆、齿根圆、齿厚、齿槽宽、分度圆、模数、压力角、基圆直径、齿顶高、齿根高、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以及它们的几何尺寸的计算。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模数制的直齿圆柱齿轮尺寸计算的基本参数,各部分名称、几何计算。第五节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1主要内容渐开线齿轮的啮合过
22、程;正确啮合条件,一对标准齿轮的传动中心距、啮合角与压力角的关系;齿廓工作段和相对滑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标准中心距、开线齿轮的可分性,啮合线、啮合角的概念。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第六节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1主要内容外啮合齿轮传动、内啮合齿轮传动和直齿轮齿条传动的连续传动条件。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重合度的概念。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齿轮啮合的连续传动条件。第七节 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和根切现象1主要内容轮齿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介绍齿轮齿廓加工的两种方法,即仿形法与范成法。重点放在范
23、成法用齿条型刀具加工渐开线齿轮。了解齿轮插刀、滚刀加工齿轮的情况、根切现象和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要掌握避免根切的方法,主要是移距变位的概念,切制变位齿轮时刀具与被加工齿轮的相对位置,和标准齿轮相比较,变位齿轮那些参数发生了变化。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避免根切的方法。第九节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1主要内容斜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及其啮合特点;斜齿轮的主要参数及标准斜齿轮的几何尺寸;正确啮合条件;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公法线长度和固定弦齿厚;当时齿数的计算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斜齿轮的齿面形成,正确啮合条件,斜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几何尺寸计算,斜齿轮的当量齿数,一对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及斜齿轮传
24、动的优缺点,握斜齿轮齿面形成的特点。对斜齿轮的当量齿数作一般的了解。掌握斜齿轮法面和端面参数的换算,能进行标准斜齿轮的几何计算。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斜面齿轮的应用(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课:齿轮范成实验; 作业和思考题:5-1、5-3、5-5、5-6、5-7、5-13、5-17、5-19、5-25、5-28、5-31(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本章名词多、公式多,应结合图来记忆,对模数、分度圆等概念要有明确的认识。教师上课时应利用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手段。第六章 空间齿轮机构及其设计(一)目的与要求1、基本要求1) 了解交错轴斜齿轮机构的组成,轴交角和中心距的
25、计算,蜗杆蜗轮的形成;2) 掌握交错齿轮和蜗杆蜗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传动比的计算以及从动轮的蜗轮的转向;3) 掌握蜗杆蜗轮几何尺寸的计算和变位蜗杆传动;4) 掌握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背锥和当量齿数的计算,以及它的正正确确啮合条件及传动比的计算,直齿圆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2、重点:传动比计算的公式。3、难点:圆锥齿轮、蜗杆蜗轮转向的判定(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1主要内容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的组成,轴交角和中心距;正确啮合条件;传动比及从动轮的转向;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的主要优缺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轴交角和中心距的计算,正确啮合条件是两轮的法向模数与法向压力角均应分别相
26、等;传动比的计算及从动轮转向的确定。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应用。第二节 蜗杆蜗轮机构1主要内容蜗杆蜗轮的组成;蜗杆蜗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传动比及蜗轮的转向;几何尺寸和变位蜗杆传动;蜗杆蜗轮机构的主要优缺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蜗杆蜗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蜗杆的轴向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等于蜗轮的端面模数和压力角;传动比的计算及蜗轮的转向的确定;几何尺寸中蜗杆的导程角、分度圆直径和直径系数以及蜗轮分度圆直径和中心距的计算。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蜗杆蜗轮的正确应用。第三节 直齿圆锥齿轮机构1主要内容圆锥齿轮概述;背锥与当量齿数;正确啮合条件及传动比;直齿圆锥齿轮的几何尺寸。2基本概念
27、和知识点直齿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轮的大端面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传动比的计算和圆锥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应用(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作业和思考题:6-1、6-2、6-3、6-5、6-8(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本章名词多、公式多,应结合图来记忆,对模数、分度圆、传动比和中心距等概念要有明确的认识,并应该能够计算。教师上课时应利用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手段。第七章 轮系及其设计(7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基本要求1)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及各轮转向的判定。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要熟记计算公式,转向的判定。必须熟练掌握传动比
28、的计算公式,这是周转轮系的计算基础,对平行轴传动用(-1) m判断方向,对含蜗杆蜗轮及圆锥齿轮传动的要画箭头来判断。周转轮系中行星轮系及差动轮系的判定,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熟记差动轮系、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首先应区别开这两种轮系。注意符号问题,因转化机构传动比都是有方向的。另外,要了解惰轮的概念,在轮系中的作用,注意反转法原理的应用。要认真看懂教材中的例题。2)要能区分和联立求解混合轮系的传动比。第五节 轮系的应用3)了解轮系的功用,如获得大速比,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现变速、减速传动及较远距离传动。4)了解渐开线少齿差,针齿摆线传动、潜波传动。2、重点:轮系传动比计算的公式。3、难点:
29、轮系的应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轮系及其分类1主要内容轮系及其分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由多对齿轮组成的齿轮传动系统称为轮系;它分为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轮系的概念第二节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1主要内容平面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空间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动比计算公式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传动比的计算第三节 定轴轮系的应用1主要内容实现相距较远的两轴之间的传动、较大传动比的传动、分路传动、变速传动、变向传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相距较远的两轴之间的传动、较大传动比的传动、分路传动、变速传动、变向传动的实现条件。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定轴轮系的应用。
30、第四节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1主要内容周转轮系及其分类;平面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空间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动比的计算公式: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传动比的计算第五节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1主要内容复合轮系是既有定轴轮系,又有周转轮系的轮系;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传动比的计算第六节 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应用1主要内容用于大传动比的传动、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分解、变速传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传动比的传动、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分解、变速传动的实现条件。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应用第七节 行星轮系的效
31、率1主要内容行星轮系的效率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行星轮系的效率为:1)若太阳轮1为主动件,则P1为驱动功率,其效率为;2)若行星架H为主动件,则P1为工作阻力,其效率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行星轮系效率的计算。第八节 行星轮系的类型和行星轮系各齿轮齿数的选择1主要内容行星轮系类型的选择;行星轮系中各齿轮齿数的选择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行星轮系类型的选择;行星轮系中各齿轮齿数的选择。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行星轮系的设计。第九节 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及谐波传动简介1主要内容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摆线针轮行星传动;谐波传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摆线针轮行星
32、传动;谐波传动的传动比的计算,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摆线针轮行星传动;谐波传动的设计。(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作业和思考题:7-1、7-2、7-4、7-5(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重点记住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第八章 其他基本机构(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建立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式的方法。2了解机械速度波动调节的类型、基本概念及调节方法。3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简易计算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棘轮机构1主要内容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类型;棘轮转角的调节;棘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棘轮与棘爪的位置的关系和几何尺寸。2基本概念
33、和知识点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类型;棘轮转角的调节方法有两种;棘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棘轮与棘爪的轴心位置的确定;齿面位置的计算;棘轮机构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棘轮机构的应用。第二节 槽轮机构1主要内容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类型;槽轮机构的运动分析;槽轮机构的设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类型;槽轮机构的运动分析;轮机构的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槽轮机构的应用。第三节 万向联轴器1主要内容单向联轴器;双向联轴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万向联轴器的应用,特点,以及传动比的计算。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万向联轴器的应用。第四节 螺旋机构1
34、主要内容螺旋机构的组成和类型;螺旋机构的特点和应用;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类型;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的特点和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螺旋机构的工作原理和位移量的计算。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螺旋机构的应用。(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作业和思考题:8-1、8-2、8-3(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根据本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作适当的删繁就简或作一定的补充,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辅导,而且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和思考题,作业题要求学生一周内上交,思考题供学生思考无须上交。第九章 机械的平衡(4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研究回转件为刚性回转件的平衡问题。2)了解由于回转件质量分布不均匀,造成质心和回转轴线有偏心而引起离心力的主矢,主距不为零,使回转件发生振动。3)了解回转件平衡的目的和方法。4)掌握质径积,图解出需加平衡质量的大小和方位。2、重点:掌握静平衡原理和方法。第一节 概述1主要内容机械平衡的概念和分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机械的平衡就是研究机械中惯性力的分布,并力求惯性力的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武汉市黄陂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黄山市黄山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养猪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浙江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招聘编外工作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初三毕业励志演讲稿
- 中国广电通化市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评专练及答案
- 2025年河北沧州海兴县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27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聘用制(B岗)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招聘(84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核对考勤工作总结
- 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SQE培训材料课件
- 业务回款冲刺方案
- 铁路信号继电器 信号继电器电路
-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空白表
- 物业工程部库房管理规定
- 奶茶店消防应急预案
- 散文集《皮囊》读书分享PPT模板下载
- GB/T 17554.1-2006识别卡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测试
- GB 17790-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
- 喷砂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