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杭州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研究主持人 裴长洪 内容提要: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提出,是杭州“建设大都市”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对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进一步认识。本文在深刻理解金融中心理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杭州近年来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对经济的贡献情况,比较杭州金融业与上海、长三角周边城市金融业发展情况,以及杭州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制约因素,同时借鉴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和经验,提出杭州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必须放在长三角都市群中定位,放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背景下定位,放在杭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前提下定位。在选好定位的前提下,提出杭州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模型和路径,以及具体措施。杭州区域金融中心定位:区位定位:立足浙江
2、,辐射长三角南翼,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竞争中的合作与合作中的竞争的错位发展,实现双赢的区域金融中心;服务定位:服务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杭州经济建设提供创业孵化器、融资、资本经营和投资管理等金融支持,形成为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体系;产业定位:把金融业作为杭州主要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构筑完善的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杭州发展,培育各种金融中介,建立健全杭州金融发展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辐射长三角地区和全国中小企业的金融资金供求集散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杭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目标模式:以本地经济为依托,以长三角经济供求为拉动,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和制度环境,
3、培育发展本地金融业,鼓励金融机构前来投资和设立办事机构,从而加快金融中心聚集和形成进程,逐步形成辐射长三角地区及全国中小企业的金融资金供求集散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金融支持的实力功能型发展目标模式。杭州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具体步骤,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打造成区域金融中心。第一步,利用5年的时间发展杭州本地金融业,健全资本市场体系。首先把杭州金融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提出杭州金融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金融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大力培育金融市场主体,健全本地金融体系;随着加入WTO资本市场开放,吸引外资和外地各类金融机构来杭州发展,初步把杭州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业较为发达、资本市
4、场相对健全的金融业为主导产业的中心城市。第二步,利用5年时间,把杭州金融中心建设成为服务浙江,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互补,辐射和服务长三角南翼城市群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成为长三角南翼金融资金供求集散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杭州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研究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作用明显增大,建设金融中心已经成为国内大城市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城市为之努力追求的目标。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大连、天津、成都、重庆、青岛等城市都从不同角度提出要建立金融中心的思路和设想,深圳、上海、北京策划在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基础上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大连、广州、天津、
5、成都、重庆等地瞄准建立北南中西区域金融中心目标。杭州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以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业,培育本地金融机构,接受上海金融业的辐射和合作,吸引外资银行、保险机构来杭设立分支机构,将杭州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区域金融中心”的工作思路,并在政府工作任务分解中强化了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考核和落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也将对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杭州是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建设金融中心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重要内涵之一,在全国大城市都在研究建设金融中心之时,
6、杭州及时提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思路,借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以提升杭州成为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实现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一、金融中心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国内外金融中心建立的借鉴(一)全面准确理解“金融中心”的含义和内在要求 准确理解金融中心含义。金融中心一般是指资金扩散、融通、调节的中心。即金融产品交易与资金融通集散中心、金融产品定价中心和金融信息中心,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中心首先要有大量的资金集散,为金融中心形成打好基础。金融产品交易额大,产生大量资金流量,为金融中心形成资金集散地。金融中心资金流动及所代表的供需价格,金融信息生产、分配和消费提供信
7、息价格,一般会对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和金融活动产生金融价格影响,也因为金融中心具有信息凝聚作用,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此集散交易。现代社会的金融中心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金融机构紧密,金融市场完善,资金交易活跃,金融工具齐全,金融信息灵敏,辐射能力强,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的地区,一般是通过某个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做依托。金融中心演化过程。金融中心一般要经历五个过程:直接腹地、腹地外更大区域、整个国家区域、临国及政治属地、世界范围。从演化过程内涵可以看出,金融中心确立的基础是它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经济支撑力,经济集聚和扩散能力,与相邻地区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本地市场经济体制发
8、育程度,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信息的透明度和经济政策调节的宽松度等因素。从演化过程形式可以看出,金融中心首先是从区域性金融中心为基础,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 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一个地区能否成为金融中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健全的金融法规和地方防范金融风险的管理制度,同时又有宽松的金融业发展环境;良好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通讯设备;较高的金融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政府及官员;丰富经验并通晓国际通用语言的从业人员。其中,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和金融发展是金融中心形成所需要的三大最基本的要素。 (二)建立金融中心的国际借鉴 从20世
9、纪开始,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与投资渗透到世界各地,跨国间金融服务需求日益迫切并不断增多,国际间的金融活动相对集中到世界主要地区,导致一批世界金融中心的出现,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一类是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东京;另一类是区域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卢森堡、多伦多等城市。可借鉴的经验主要是: “金融立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考察许多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大部分城市都提出“金融立市”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并大受其益。新加坡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和实施了“金融立市”战略与开展金融中心建设,成功地利用了当时刚兴起的离岸金融潮流与金融衍生市场创新潮流,使
10、得新加坡经济结构得以迅速改变,增加了国际竞争力。积极的金融发展战略成为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样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也是把建设“金融中心”作为城市发展四大中心之一,经济增长明显加快,196170年代,GDP年均增长13.53%;1971-80年代,GDP年均增长20.23%;1980-90年代,GDP年均增长15.36%;1991-2001年代,GDP年均增长8.4%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并发展成世界金融中心。世界上还有许多城市和地区(如:巴林、巴拿马、开曼群岛等地)在明确提出“金融立市”战略后,对该城市或地区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强大的经济是金融中心坚实
11、的基础。伦敦、法兰克福、米兰、巴黎等城市金融中心形成的经验也表明,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经济增长出现加速发展时期,人均GDP达到500010000美元时,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表现出总体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金融对经济促进作用突现,金融业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从国外的经验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速增长期往往出现在人均GDP 3000美元前后,而且这一高速增长期大多会持续较长时间(如表所示)。部分国家(地区)高增长时期与人均GDP国家(地区)高增长期(持续时间)人均GDP (按94年美元折算
12、值)年均增速(%)日本1961-1973(12年)458-3829(2200-14000)9.8联邦德国1951-1955(5年)487-857(2400-4300)9.1韩国1983-1994(11年)1914-8260(2870-8260)8.8新加坡1961-1994(33年)916-19420(3572-19420)8.3马来西亚1987-1994(7年)1810-34808.2香港1961-1994(33年)905-21650(3705-21650)8.1注:资料来源为1996年及相关年份的世界发展报告说明:上述国家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持续增长都速度都在8%-9%之间,经济
13、增长持续时间除德国为5年,马来西亚为7年,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在10年以上。金融中心建设不存在排他性。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中心形成一般规律看,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都拥有若干个不同层次的经济中心城市,而这些中心城市一般都成为重要的金融中心。如:美国有国际性金融中心纽约,也有区域金融中心芝加哥、洛杉矶等;英国有国际金融中心伦敦,还有区域金融中心曼切斯特;同样日本有东京为国际金融中心,也有大阪、名古屋等。这些国家金融中心建设经验说明,经济发展加速加快了金融中心形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可以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金融中心,同时,金融中心对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提升经济中心城市功能起到积极作用,对所在
14、地区发挥着重要金融支持和经济辐射功能。 (三)国内部分城市关于建设金融中心城市的设想从国内大城市看,上海、北京、深圳都在竞争金融中心这个桂冠。深圳的目标确定为环珠江三角洲的区域金融中心,主要为把深圳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以及珠三角资金需求迫切而供给缺口较大的地区,发挥集聚和输送资本、提供金融服务的作用。2004年6月25日,深圳市金融发展决策委员会专题讨论如何打造“金融中心”问题。重点研究打造金融中心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措施;研究深港金融合作进一步具体化;研究金融创新和抵御风险能力、培养金融人才等问题,正式把建设金融中心提上日程。北京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做出建设金融中心和金融街规划,并将建设重点
15、放在建立金融街上。目前已经有530多家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在金融街安营扎寨,五大国有银行总部、三个金融监管机构和部分国家级金融管理机构、中央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机构两大金融结算中心也落户金融街。北京在提出“金融立市”的战略目标前提下,把金融中心定位于“金融管理中心和北部区域金融交易中心”。上海的目标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1993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外滩恢复金融区功能,1994年上海发展规划再次提出形成外滩金融一条街。浦东开发使上海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集聚国内外著名企业在上海落户,上海经济活力四射,具有很强的积聚和辐射能力,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根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与外滩金融街遥
16、相呼应,共同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截止2003年末,上海金融机构总数达423家,已经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最集中的地区。大连提出建立东北三省金融中心和离岸金融中心的组合模式。目标是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5%,金融业作为大连的支柱产业,形成中外金融机构集聚中心,资本运营与资金调剂中心,服务东北三省,加强与日本、韩国周边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成为东北亚的国际金融中心。重庆、成都瞄准西部区域金融中心。他们的发展战略是:建立筹资型区域金融中心来解决西部大开发所需要的大量资金,通过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从而来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二、杭州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其他城市的比较 (
17、一)杭州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银行机构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统计,到2001年所有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都已在杭州设立分行机构,杭州因此成为全国第一家中资商业银行均设有分行机构的省会城市。同时,杭州又是银行不良资产率最低的城市之一,银行发展速度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在杭各家银行都已连续多年盈利,效益和各项综合指标考核都在各自系统中名列前茅。“来一家,赚一家”的杭州银行业,被业内人士称为“杭州金融现象”。杭州银行业近年来发展的特点:一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652.7亿元,同比增长29.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818.7亿元,按可比
18、口径计算增长36%。二是经营效益不断攀升。2003年底,杭州金融机构(不包括证券、保险)实现人民币帐面利润64.3亿元(其中2001年43.62亿元,2002年44.61亿元),年均增长40.79%。三是资产质量逐年提高。2003年不良贷款额下降27.81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到2.96%,低于全省0.88个百分点,连续四年保持绝对值和占比双下降。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特别突出,有个别银行一直保持“双零”。1999-2003年杭州市存贷款余额增长及与GDP比较图存贷款余额单位:亿元;存贷款余额与GDP比较单位:倍证券机构 2003年底,杭州市共有证券机构(包括营业部)共有88家,其中2003年新增证
19、券营业部6家。分别为江南证券杭州营业部、财富证券杭州营业部、东北证券杭州营业部、国联证券杭州营业部、东吴证券杭州营业部、长江证券杭州营业部、金元证券杭州营业部。另外,2003年杭州还新设立证券投资咨询机构3家,分别为浙江利捷企业策略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浙江凡恩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浙江国金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杭州市300万人口为基数,证券经营机构分布密度较大,在国内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等少数中心城市。杭州市证券投资者数量较多,在社会中分布也很广泛。据粗略估计,在各证券营业部开户的证券投资者数量约20万,占全省证券投资者总数38%以上,其持有的证券市值和保证金余额总和200亿元以上,平均资产拥有量1
20、0万元左右,显示较高的投资积极性。同时证券交易比较活跃,2002年全市沪、深两市证券交易额为1828.34亿元,占全省证券交易额的33.4%,为全国证券交易额的2.4%。期货 杭州是国内期货行业发展较好的地区。2003年杭州市各期货经纪公司期货交易总额合计1.26万亿元,占2003年全国期货交易总额的11.78%,而2002年杭州市股票、债券、基金交易额只占全国交易总额2.4%,杭州市在期货行业中的地位远远高于在证券业中的地位。2000至2003年杭州期货交易总额及全国市场占比截至2003年底,杭州市共有期货经纪公司11家,占浙江省期货经纪公司总数的84.6%。值得一提的是这11家期货经纪公司
21、中,2003年交易额最少的也排在全国第66位,也就是说,全国交易额前66位的期货经纪公司中,每6家就有1家在杭州。其中浙江永安期货2003年交易量、交易额均排在全国第二,是期货业的“巨头”之一。2000年到2003年的四年中,杭州市期货市场交易额增长了近11倍,而同期杭州市GDP增长为51.6%;两者相关系数r2为0.896,超过0.787的全国平均水平。信托杭州工商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自2003年3月重新登记,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营运,到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就达31.56亿元,其中信托资产为16.37亿元,信托资产所贡献的业务收入占全年业务收入的55.4%。集合类信托产品16个,累计规模达1
22、2.8亿元,发行个数排全国第一,融资总规模排名全国第二。产权交易杭州产权交易所自1993年12月成立至今,坚持面向市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和诚信原则,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产权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中介作用,为杭州国有企业改革做出贡献。 杭州市产权交易市场于1993年12月成立发展大致历经三阶段。第一阶段(1994-1996)。杭州的国有企业改革处于关键阶段,而当时地方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产权交易只是局限于以处理企业闲置设备为主,业务量小范围窄,年交易额在二、三千万左右,产权交易市场氛围还刚开始形成,产权交易市场处于雏形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8),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
23、入,改革的重点是明晰产权,产权交易的前提条件已经基本形成。杭州的产权交易开始大规模地介入国有企业改革,清算破产企业资产、产权转让在产权市场上进行挂牌交易,在此期间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年交易额增加到1-2亿元,产权交易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99至今),这一阶段是杭州产权交易市场快速转型阶段。在功能上,从最初的处理闲置设备、清算破产企业资产为主,逐步转变为促进国有资产流动和各种所有制的产权交易和资本流动。在成交机制上,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竞价方式成为主要交易手段。产权交易进入国有资产转让,改制企业股权转让和通用性资产以公开拍卖形式转让,产权交易多样化,交易额有所增长,1999年交易额为3.
24、88亿元,2000年为10.7亿元,2001年8.9亿元,2002年4.7亿元。同时2002年对9家公司进行股权托管共1.1亿元,2003年产权交易4.9亿元。并开拓股权交易新业务,分别为杭州监理公司、杭州电影放映公司、上海大家物业公司等企业进行股权公开竞价转让。杭州产权交易市场在全省产权交易市场中的地位明显提高,逐步向区域性市场发展。(二)杭州与其他城市金融数据比较(注:以下选用的数据主要出自各类相关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2003年杭州、宁波、温州各类金融指标对照表杭州宁波温州国民经济整体指标GDP(亿元)20921769.91220.3GDP排名123人均GDP(万元)3.273.221.
25、65人均GDP排名123银行类指标存贷款存量年末存款余额(亿元)4652.732764.31756.33存款余额排名123年末贷款余额(亿元)3818.72223.021312.94贷款余额排名123存贷款流量新增存贷款(亿元)2345.91399.15723新增存贷款排名123其他存贷款余额与GDP比较(金融总量/经济总量)4.05倍2.82倍2.52倍比重排名123证券类指标证券市场年末A股上市公司数量16131上市公司数量排名123证券机构年末证券公司数量500证券公司数量排名122年末期货经纪公司数量1110期货经纪公司数量排名123保险类指标保险市场保费收入(亿元)66.638.36
26、30.51保费收入排名123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3.18%2.17%2.5%保险密度(元)(保费收入/人口)1036.12698.64411.03保险机构保险公司(分公司)数量12保险公司数量排名注: 证券公司是特指在当地注册成立的证券机构说明:1、杭州是浙江省的经济中心,也是浙江省的金融中心,金融各项指标都排在全省第一位,而且比宁波温州高出近170%左右; 2、银行存贷款余额总量与经济总量之比杭州市是4.05倍,说明杭州的资金容量和资金供求量是十分充足的。 3、杭州人均保费占有量是1036.12元,说明杭州有相当数量的保险资金,个人保险业务很旺,但是对杭州经济贡献不大。2003年杭州
27、、上海各类金融指标对照表杭州上海杭州/上海国民经济整体指标GDP(亿元)20926250.8133.47%GDP增长率15%11.8%127.12%人均GDP(万元)3.274.6670.17%人均GDP增长率13.96%12.1%115.37%银行类指标存贷款存量年末存款余额(亿元)4652.7317318.3826.87%存款余额增长率29.7%23.77%124.95%年末贷款余额(亿元)3818.713168.0529%贷款余额增长率36%24.39%147.6%存贷款流量新增存款(亿元)1279.583325.8238.47%新增贷款(亿元)1066.322582.5141.29%其
28、他存贷款余额与GDP比较4.054.8883.02%内资银行机构数量182281.82%外资银行机构数量0620证券类指标证券市场年末A股上市公司数量1614511.03%证券机构年末证券公司数量51729.41%年末基金管理公司数量0180年末期货经纪公司数量112445.83%其中外资证券公司数量080保险类指标保险市场保费收入(亿元)66.6289.9322.97%保险深度3.18%4.64%68.53%保险密度(元)1036.122160.7547.95%保险机构保险公司(分公司)数量124129.27%其中外资保险公司数量0190保险中介机构数量215935.6%说明:杭州在GDP增
29、长率、存贷款余额增长率等指标高于上海,其他各类指标和上海有很大的距离。2003年杭州市、浙江省各类金融指标对照表杭州浙江杭州/浙江国民经济整体指标GDP(亿元)2092920022.74%GDP增长率15%14%-人均GDP(万元)3.271.97-银行类指标存贷款存量年末存款余额(亿元)4652.731541630.18%年末贷款余额(亿元)3818.71241930.75%存贷款流量新增存款(亿元)1279.58352136.34%新增贷款(亿元)1066.32363029.38%其他存贷款余额与GDP比较4.053.03-内资银行机构数量18证券类指标证券市场年末A股上市公司数量1664
30、25%证券交易额(亿元,2002)1828.345474.0733.4%证券机构年末证券公司数量55100%年末期货经纪公司数量111384.62%保险类指标保险市场保费收入(亿元)66.6260.325.59%保险深度3.18%2.83%-保险密度(元)1036.12556.24-保险机构保险公司(分公司)数量121580%说明:杭州各类金融指标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些指标在全省总量中占相当比重。杭州市2001至2003年各类金融指标对照表2001年2002年2003年国民经济整体指标GDP(亿元)156817802092GDP增长率12.2%13.2%15%人均GDP(万元)2.52.83
31、.27人均GDP增长率11.1%12.4%13.96%银行类指标存贷款存量年末存款余额(亿元)2621.513373.154652.73存款余额增长率25.5%28.67%29.7%年末贷款余额(亿元)2087.72752.383818.7贷款余额增长率23.8%31.84%36%存贷款流量新增存款(亿元)533751.641279.58新增贷款(亿元)401664.681066.32其他存贷款余额与GDP比较3.003.444.05银行机构数量181818证券类指标证券市场年末A股上市公司数量7916证券机构年末证券公司数量455年末期货经纪公司数量111111保险类指标保险市场保费收入(亿
32、元)39.7949.3166.6保险深度2.54%2.77%3.18%保险密度(元)632.45774.331036.12保险机构保险公司(分公司)数量12保险中介机构数量221说明:2001年到2003年各项金融指标逐年增长,GDP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左右,金融指标增长5个百分点左右。金融机构数量2003年末,杭州市各类金融机构(包括注册地在杭州的省属或省级机构)数量如下:银行类:商业银行总行2家(浙江商业银行、杭州市商业银行。新近成立的浙江银行成为中国第十二家股份制银行) 商业银行分行14家(四大国有银行,十大股份制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分行2家(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开发银行) 政策性银行代表
33、处1家(进出口银行) 杭州城市信用联社1家,下属一级联社8家,信用社181家 信托投资公司2家(省国际信托,市工商信托)银行类合计:21家证券类:证券公司法人5家(金通、金信、方正、天和、财通) 证券公司营业部83家 期货经纪公司11家 基金管理公司没有证券类合计:99家,缺基金管理公司。保险类:保险公司总公司没有 保险公司分公司18家(寿险7家,财险11家) 保险中介机构20家(代理公司10家,公估公司4家,经纪公司6家)保险类合计:38家,缺保险总公司。其他类:各类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管理公司近30家各类担保公司60家其他类合计:90家三、杭州提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可行性分析和主要制约因素
34、 (一)杭州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可行性分析1、拥有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地理位置。(1)杭州在长三角的经济地位。杭州是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化风景旅游与新型工业同步发展的城市,目前正着力培育较强的产业与技术创新功能、商品与要素集聚功能、信息与旅游会展功能、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形成“游、住、学、创”的城市特色,成为长江三角洲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区域性城市,长三角南翼的副中心城市。(2)杭州在长江三角洲一、二层面城市的经济地位比较。经济指标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宁波杭州GDPGDP(亿元)5408.7620801295160215001780排名126453人均GDP人均GDP(万元)4.053
35、.572.293.662.752.8排名136254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亿元)2202.25290.82264.92200.85262.18257.14排名123645工业增加值(亿元)2312.771011498796.5749.5773排名123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资(亿元)2158810602.95537.8601.3769.35排名124653增速排名153711金融指标存贷款额(亿元)2458637225555267433866125排名143652外贸出口增长速度2153510招商引资合同利用外资额(亿美元)105.76100.921.729329.67注:表中数据均为2002年
36、统计数据,排名均为在15长三角个城市中的排名说明:杭州排在前三位的指标是: GDP、工业和金融,特别是金融指标仅次于上海。 2、拥有长三角南翼(除上海)较强的金融竞争力金融竞争力主要从金融集聚力、金融资源力、金融区位力三个指标来分析。金融聚集力。金融聚集力主要反映金融机构聚集资金、业务、人才的能力,它着重反映现实的城市金融竞争力或金融实力。主要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保费收入、金融从业人员等指标来表示。金融资源力。金融资源力主要反映金融机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拓展金融业务的能力。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发展的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潜在的金融竞争力;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又在很大程
37、度上决定了金融业务需求的大小。主要用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值等指标来表示。金融区位力。金融区位优势是影响城市金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地区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与城市人口、城市级别、城市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等密切相关,其中,城市外向功能量是衡量城市聚集与辐射能力的指标;城市流强度主要是衡量城市群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数量指标。 长三角15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的原始数据(2003年各市统计公报数据)城市存款余额(亿元)贷款余额(亿元)保费收入(亿元)金融从业人员(万人)GDP(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出口总额(亿美元)人口(
38、万人)城市级别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上海17318.3813168.05289.939.716250.811486758.5484.821341.81057.092604615南京3821.373546.469.471.91576.21019622.176.65572.23816.49593022杭州4652.733818.766.62.4320921289810.09109.5642.78810.98503339苏州3149.792359.2864.20.5828021236168.05326.34590.9751.9464126宁波2764.32223.0238.361.131769.914
39、27717.27120.7549.07815.69353529无锡2156.851435.8257.620.911901.221164727.0173.25442.5451.97103053常州1170.6799.131.90.67900.2113078.635.3346.251.0227876绍兴1318.761041.0220.740.621088.39131527.4345.33433.2751.2339661扬州747.7452230.36647.2287054.8111.12453.6150.9634449湖州486.42365.4513.310.42488.97126075.371
40、0.11256.7850.6315136嘉兴1027.95757.8322.570.54855.63129547.9836.16332.9651.1522775泰州607.98353.2817.870.28580.0285173.026.34503.665120000镇江580.88425.0716.860.5643.5694518.0612.15267.1952.2591584舟山259.36190.126.910.33171.82122130.185.497.125120000南通1332.96726.8731.070.581006.6595987.3132.85777.6251.6546
41、611说明1、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年保费额度、金融从业人员、出口总值、竞争力于城市人口比等6个总量指标来看,杭州平均排2位;GDP总量、城市流强度指标杭州排第三位,说明杭州城市金融竞争力在长三角地区排位靠前,仅次于上海;说明2、从实际利用外资额度的数量指标来看,杭州排在6-7位,这个指标反映了外向型经济对金融竞争力的作用,即说明杭州外向型经济不发达,外向型经济对金融竞争力的作用排在长三角地区第七位;外向功能力指标排在第四位,这个指标反映城市聚集与辐射能力,杭州低于上海、南京、宁波。从金融竞争力综合分析,杭州排在长三角地区第三位。说明3、从经济集聚能力来看,杭州排在第二类城市,和南京、宁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立定跳远教学课件》
- 2024年钳工四级理论知识题库(附答案解析)
- 企业网络设计方案
- 胶合板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节能措施考核试卷
- 《创伤性脾破裂》教学课件
- 洗浴行业服务品质保障措施实施考核试卷
- 稀有稀土金属加工中的行业政策研究与分析考核试卷
- 矿山设备与机械自动化技术研究考核试卷
- 绝缘橡胶制品与应用考核试卷
- 货币经纪公司客户服务体验提升考核试卷
- 餐饮抽成合同协议书
- 大神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高分必会试题库1000题-单选500题
- 低值易耗品试题及答案
- 2025春季学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一平台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机械制造质量整改报告范文
- 2025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18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山东省泰安市2025届高三二轮模拟检测考试政治(泰安二模)(含答案)
- 2025年特种设备安全考试题库(设备拆除)试题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