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省XXXX科创园XX山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实施方案XX治理分区XX段目 录1前言11.1项目背景及来源11.2方案编制工作22工程概况32.1自然地理概况32.2地质概况52.3工程地质条件92.4水文地质条件92.5施工条件分析103治理区地质环境现状113.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113.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143.3矿山环境发展趋势分析153.4边坡稳定性评价164设计方案概述174.1治理范围与分区174.2治理设计194.3设计说明385主要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405.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405.2主要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406主要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576.1工程验收条件576.2主要
2、工程质量检验技术要求587工程部署827.1 施工工序安排与阶段划分827.2 工程总工期与工程总进度计划837.3 工程保修内容与工程养护期878安全与环保888.1安全888.2环保909主要工程量汇总和工程预算919.1主要工程量919.2工程预算错误!未定义书签。10矿山环境治理成果9610.1最终境界要素9610.2边坡最终稳定性评价9810.3 效益综合分析9810.4 土地成效分析9911结论10111.1 项目来源10111.2方案编制工作10111.3 项目总体目标10111.3主要施工工艺与技术方法综述10211.4 主要工程内容及工程量10211.5 工作部署与工期102
3、11.6 项目总预算错误!未定义书签。11.7 治理成果综述103附表:附表1 XX段治理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附表2 XX段削降坡方量统计表附表3 XX段废弃地平整土石方量统计表附图:附图1 XX段地质环境现状图附图2XX段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布置图附图3 XX段地质环境治理区块划分图附图4XX段土石方计算图附图5 XX段地质环境治理设计剖面图附图6 XX段地质环境治理最终境界图附图7 XX段地质环境治理效果对比图附图8 XX段地质环境治理施工大样图1前言1.1项目背景及来源随着XX市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十分紧缺,位于城区东部的XX山沿线地区建设用地存量大,成为各地区向外扩张的热点地区之一。示
4、范工程治理区由于长期开山采石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资源破损,使得本来就十分紧缺的土地资源更加紧张,后备土地资源的不足已经严重束缚了XX市“十二五”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周边交通干道环境、城市及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范围巨大。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矿山环境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着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了XXXX科创园XX山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项目。XX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我单位对XX进行治理工程设计,以逐步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开拓城市空间。示范工程建设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为手段,恢复重建“XX山紫金山”生态廊道,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以矿山
5、废弃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特色,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着重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走内生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领域,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这点上来讲,示范工程建设对XX市加强“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2方案编制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下达的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下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2012年启动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建2012145号)文件要求,XX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我院进行XX段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我院接受项目委托后,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治理区进行地形、
6、地质测量和生态地质环境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进了综合分析研究。同时结合XX市X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完成了XX省XXXX科创园XX山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实施方案XX治理分区XX段设计方案和相关图件。2工程概况本方案主要对XX段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其中XX段共分为三个治理段分别为:XX一段、XX二段和XX三段。2.1自然地理概况XX段治理区地貌属低山丘陵区,东侧为XX山生态走廊。该治理区位于XX山沿线,呈狭条状,沿北东方向约60°。地理位置及交通XX市XX区XX山XX段治理区位于XX市东郊XX镇南东约35公里,距XX区东山街道北东约14公里,属XX街道管辖。治理区有简
7、易公路直通西部XX、北部XX省道和南部XX国道,治理区交通便利。XX段废弃矿山中心地理坐标及所在位置见表2-1表2-1 XX段废弃矿山中心地理坐标一览表编号治理区名称地理坐标备注东经北纬1XX段118°564432°0203绕越高速、XX可视范围气象、水文气象:治理区及周边地区属北亚热带次湿润季风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变化明显,初夏多梅雨。多年平均气温15.5,年日照时数2148小时,全年无霜期224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12mm,多集中在69月份(梅雨季节),秋冬季降雨较少。水文:治理区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东侧有龙尚水库、横山水库和佘山水库,XX段北侧
8、和西侧沟塘相对比较发育,南部有XX山水库。区内雨水主要通过坡面迳流,流向沟塘、河流及水库。地形、地貌与植被条件地形、地貌:治理区位于XX市东部,属低山丘陵地貌单元,地层呈单斜构造,走向30°40°。据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调查情况分析,治理区地处宁镇山脉西段低山丘陵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境内岗峦起伏,山峰连绵。区内总体上呈东高西低的趋势,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高程在29200m不等,地形自然坡度一般在1040°不等,局部边坡坡度近50°,下部总体坡度较缓,一般在10°左右。区内地形经多年开山采石发生了较大变化,边坡坡度多在5070°之间,个别陡
9、坡可达80°以上。植被:因治理区开山采石,原生植被破坏严重,开采范围基本无植被生长。未开采山体植被茂盛,治理区周边山体林型为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混交林,植被发育良好。山体上长有以马尾松为优势种的次生林,伴生树种主要有白栎、麻栎、朴树、香椿、山鸡椒、刺槐、构树、盐肤木等,其它野生植物有野蔷薇、菝契、金樱子、商陆、酸模、酢酱草、狗尾草、马唐、一年蓬等。2.2地质概况地层治理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志留系中统坟头组、上统茅山组、泥盆系上统五通组、石炭系下统高骊山组船山组、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孤峰组和第四系上更新统下蜀组。地层呈单斜构造,走向30°40°,沿走向延伸较稳
10、定,地层倾角较陡,一般70°75°,局部近于直立。志留系中统坟头组(S2f):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粒石英砂岩和含磷砂粒质粉砂岩。上统茅山组岩性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细砂岩夹粉砂岩。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主要沿XX山山脊分布,岩性上部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石英细砂岩、页岩夹粘土岩、含铁质砂岩;下部为厚层粗粒石英砂岩夹灰绿色页岩。石炭系下统高骊山组老虎洞组(C1):受构造破坏,地层出露不全,岩性主要为砂岩、页岩、泥灰岩和白云岩。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岩性主要为粗晶灰岩、细晶灰岩,厚度约70m。上统船山组与黄龙组连续沉积,岩性主要为厚层灰岩、球粒灰岩,厚度及
11、岩性较稳定。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岩性较稳定,主要为含沥青质灰岩,厚层灰岩,夹泥灰岩、硅质页岩,含燧石结核,厚约177m。下统孤峰组岩性主要为薄层硅质页岩夹泥灰岩。第四系上更新统下蜀组(Q3x):分布于沟谷中,岩性主要为棕黄、褐黄色粘土、粉质粘土,含较多铁锰结核,底部含少量碎石,柱状节理发育,厚08m。地质构造治理区所属的XX区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XX坳陷。地质构造较复杂,区内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发育。经历过多期构造活动,地质构造条件相当复杂,构造类型众多,但从区域总体构造格架分析。(1)褶皱区内主要褶皱有:汤山仑山复背斜和桦亭复向斜。汤仑复背斜:西南自XX淳化向北东经汤山延出区外,
12、区内长约24km,宽约9km,褶皱轴呈向北西凸出的弧形,西南端为北东向,向北东渐转为北东东向,轴面总体倾向南东,核部为下古生界,两翼主要为上古生界,北西翼岩层倾角较陡,局部倒转,次级褶皱发肓,南东翼较平缓。桦亭复向斜:介于宝巢和汤仑两复背斜之间,该复向斜的西南端尚未被XX淳化断裂等构造完全破坏,可延至XX东山镇一带,区内长约30km,宽26km,轴向在东山至湖山段为北东40°55°,湖山至安基山段为近东西向,核部由侏罗系和三叠系中上统组成,两翼由上古生界和下三叠统组成,北西翼大多被断失。(2)断裂区内断裂发育,主要为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和北西向张性断裂。主要有东沟小丹阳断裂、上
13、坊安基山断裂(F8)和XX湖熟断裂(F10)。 东沟小丹阳断裂:该断裂全长大于80km,经过本区长约16km,走向NE25°,倾向NW,倾角较陡,为深大断裂。上坊安基山断裂(F8):该断裂以往称徐家山金子山逆掩断裂,位于汤仑复背斜北缘,总体自上坊向北东经乌龟山安基山一线呈向北西凸出的弧形展布。南西端为XX淳化断裂断失,北东端被安基山岩体侵占,区内长约20km。断面舒缓波状,倾向南东,角度平缓,断层线在平面上呈港湾状,前缘地带发育一些“飞来峰”。断层上下盘分别为寒武系三叠系下统及三叠系中上统。XX湖熟断裂(F10):西北起于安徽滁县,向东南经浦口、XX、上坊、淳化、湖熟延至溧阳。区内为
14、断裂一部分。断裂走向北西310330°,倾向南西,倾角较陡约70°,由于该断裂由多条断面组成的,全长约140km,宽度可达350500m,是一条隐伏断裂带。治理区位于汤仑复背斜XX山段的北西翼。地层呈单斜构造,走向30°40°,倾向北西,倾角70°85°,局部近直立。治理区断裂构造较发育,见有北东向断层,断层贯穿整个治理区,规模大。断层发育于上XX组与薛家村组地层之间,总体走向30°40°,倾向南东,倾角70°80°。岩浆岩治理区岩浆岩为燕山期第一次侵入岩体,岩体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呈岩株产出,该
15、岩体以石英二长斑岩为主,分相不明显,局部见有石英闪长斑岩、石英钠长斑岩。2.3工程地质条件治理区岩体岩性主要为砂岩、页岩、泥灰岩和白云岩等,局部坳沟部位分布第四系上更新统下蜀组(Q3x)土层。根据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结果,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大多数呈斜交或反倾,局部顺层。原始山体岩体完整性较好,但受开山采石影响,边坡岩体完整性受到破坏,总体属于较完整较破碎,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2.4水文地质条件治理区及周边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水,各含水层特征如下: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地下水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治理区内松散岩类孔隙水分为孔隙潜水及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晚更新世的粉质粘土
16、、粘土层上部的松散堆积土中,该层富水性、透水性一般,水量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流向受底部隔水层地形控制。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全新世和晚更新世的粉质粘土、粉细砂以及山体坡面砾石、碎石中,厚度一般小于5m,含水层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m3/d,水化学类型为HCO3·ClCa型,矿化度一般小于1g/L。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次接受地表水侧向迳流补给,主要消耗于蒸发,其次侧向排泄于河流。碎屑岩类裂隙水工作区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志留系和泥盆系的砂岩岩层和构造风化裂隙中。富水性受岩性、构造、地貌条件及风化带厚度等要素控制明显,水量则较为贫乏,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0m3/d。该含水岩组矿化度一般小
17、于1g/l、水化学类型比较复杂,一般阴离子以HCO3、SO4为主,阳离子以Ca、Na型为主。总体而言,本区为贫水区,地下水对坡面稳定性影响较小。2.5施工条件分析交通条件治理区位于XX市东郊XX东南约6公里,紧邻XX城区。京沪高速铁路与XX绕越高速临近而过。该治理区有简易公路直通104国道。治理区西部有XX、北部有XX省道和南部有XX国道,治理区交通便利。进入治理区的道路为开采期间修建的道路,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等可直接进入施工现场。水源条件治理区供水及养护用水可用原矿山生产用水源,枯水季节和干旱季节,淡水供应难以满足绿化要求时,需采取应急措施保证养护用水的供应。施工动力条件施工供电可
18、从附近村庄或厂区接入,也可通过自备发电机自行发电。施工材料治理区主要施工工艺为削坡、场地平整和坡面绿化,涉及施工材料主要为坡面绿化工艺所需苗木、种子。治理区交通便利,施工材料运输方便。施工场地治理区废弃矿场地形较平坦,施工设备、原材料进场方便,可满足矿山地质环境整治施工要求。3治理区地质环境现状3.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治理区矿山初期开采由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重开采、轻治理,盲目开采、采富弃贫等不规范开采,造成目前治理区内地形破碎、坡高壁陡,矿坑、孤丘残坡凌乱分布,存在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对周边的居民生命财产和人居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与周边树木茂盛、
19、郁郁葱葱的自然环境极不协调。表3-1 XX段治理区范围要素一览表治理段名称最大标高(m)最大高差(m)治理区面积 (m2)边坡投影面积(m2)废弃地面积(m2)XX段121601126483751379761053.1.1XX段地质环境现状XX段东西长约1700m,南北宽约1315m,矿区占地面积1.126km2。其中坡面投影面积75137m2;废弃地面积976105m2。根据矿山地形地貌结合工程治理需要,分为边坡A区(A1A5)、废弃地B区(B1-1、B1-2、B1-3、B2-1、B2-2和B3)和保留山体C区(C1C5)三个大区,计15个亚区。一、边坡现状由于原采石企业较多,该段开采较为混
20、乱,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多道坡面,坡度多在5070°,多处呈近直立。坡体主要由三迭系XX组灰岩组成,局部发育有火成岩体,坡体局部节理裂隙较发育,地面多处存在危岩体,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边坡岩体局部夹有泥岩、粉砂质泥岩等软弱夹层,在雨水等外力作用下存在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周边原始山体植被发育良好,采石边坡基本无植被发育。二、废弃地现状废弃地面积为976105m2,地形起伏较大,标高+26+89m。坡脚多堆积坡面滑塌体;受开采活动的影响,废弃地被切割成高低起伏的多个区域,局部由于地势较低,雨期积水成塘;由于废弃残留残丘较多,且成不规则分布,残丘最大高差达60m;废石、弃渣对于废弃地西南侧,形
21、成高差近20m高的废石堆,存在较大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矿区现状见照片3-23-4。图3-2 XX段矿区现状图3-3 XX段废石、弃渣堆图3-4 XX段矿区内残丘3.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存在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由于治理区为露天“斜坡式”开采,开采后均形成了较多的高陡边坡,治理区坡体主要由二叠系栖霞组灰岩、石炭系灰岩、泥盆系砂岩及志留系砂岩及三叠系XX组灰岩组成,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夹有软弱夹层,在掠夺式不规范开采方式下,区内地质灾害隐患严重。根据现状调查,区内坡体节理裂隙及采石震动和爆破影响,坡脚亦可看到大量崩塌体,坡面上危岩孤石随处可见,危岩孤石在雨水等外力作用下随时可能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因此,
22、坡面存在大量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区废石堆较多,多为随意堆积,未采取任何措施防护措施,由于堆积体较松散、坡度较陡,存在发生次生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堆放在坡脚的废石、弃土对在雨季时有形成小型次生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XX段治理区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情况详见附图2。对生态环境和地貌景观的破坏治理区处于绕越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治理区矿山开采后,一直未进行相应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形成大量采石边坡和矿业废弃地,使原有的山体及植被被彻底破坏,山体边坡变得满目疮痍、片片斑秃。堆放的大量尾矿和剥离土层,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四溢。严重影响XX东大门的形象。总之,矿区原始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矿区
23、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极不协调。破坏和浪费土地资源治理区废弃地破坏和占用的废弃地约976105m2(约合1464亩),区内废弃地地形高低不平,废弃渣土堆及采残山丘采矿陈旧机械设备、生产、生活设施、建筑零乱且破旧不堪,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3.3矿山环境发展趋势分析矿区开采破坏了原有山体的稳定性,形成了高陡边坡,随时有产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矿区周边原有的青山绿水和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破坏了山体自然景观,如不进行治理,将造成了山体水土不断流失,导致矿区与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极不协调。治理区裸露岩体尤为醒目,成为视觉污染源,影响了投资环境,对地方旅游等经济产业发展必然带来不利影响
24、。3.4边坡稳定性评价3.4.1边坡岩性治理区边坡主要二叠系栖霞组灰岩、石炭系灰岩、泥盆系砂岩及志留系砂岩及三叠系XX组灰岩组成,局部夹页岩、泥岩、粉砂质泥岩、薄层状泥灰岩等软弱结构面,受构造、爆破采石振动等影响岩体较破碎。3.4.2边坡类型治理分区内地层呈单斜构造,倾向北西北北西,地层倾角较陡,一般70°75°,局部近于直立。治理区坡面一般呈走向30°40°条带状分布,倾向北西或南东。边坡主要为反向或斜交边坡。3.4.3结构面坡体结构面主要为岩层层面及节理裂隙,据现场调查,区内节理裂隙纵横交错,结构面或结构面组合后,很可能形成顺层结构面,若结构面倾角小
25、于边坡坡角,则形成潜在滑动面,容易诱发滑坡。另外,结构面切割后形成破碎岩体,高陡边坡极易形成局部崩塌。3.4.4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水的作用是形成滑坡、崩塌的重要原因,区内边坡在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作用下,结构面抗剪强度将大大降低,边坡荷载也将加大,极易引发滑坡、崩塌灾害。3.4.5人类工程活动治理区内边坡大多数为开山采石形成,开采坡度较陡,开采过程中切坡形成陡立边坡,切露边坡稳定控制性结构面是诱发区内滑坡的直接原因。综合以上分析,治理区内采石形成的边坡多为高陡边坡,以反向和斜交边坡为主,形成深层滑坡的可能性较小,坡面岩体总体较破碎,坡度较陡,在大气降水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易形成崩塌或浅层滑坡地质灾
26、害。4设计方案概述4.1治理范围与分区根据治理区地形地质条件,结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确定XX段治理面积1.12 km2。综合考虑治理区地形地质条件及治理措施等因素,将治理区划分为治理区块,按此方法,确定治理区坡面治理面积0.12km2,坡面投影面积0.075km2,废弃地治理面积0.976km2,保留山体面积0.075km2。详细分区情况见表4-1及附图2。表4-1 XX段治理分区区块划分表治理区区块治理范围区块面积(m2)主要治理措施坡面面积投影面积XXA1区东南部边坡2936918948清坡、挂网客土喷播A2区东部边坡南段33142138清坡、普通喷播A3区东部边坡中段6637142820
27、削坡、清坡、挂网客土喷播、边坡平台喷播A4区中部边坡北段17901155清坡、普通喷播A5区中南部保留山体边坡1561810076清坡、挂网客土喷播B1-1区西南部废弃地281047废弃地高挖低填,按照坡度小于10°进行场地平整,撒播草种。B1-2区中西部废弃地498437废弃地高挖低填,按照坡度小于10°进行场地平整,撒播草种。B1-3区中东部废弃地23893撒播草种。B2-1区中部废弃地41448废弃地挖方,按照坡度小于10°进行场地平整,撒播草种。B2-2区东部废弃地70259废弃地填方,撒播草种。B3区东南部废弃地61021按照坡度小于10°进行
28、场地平整,撒播草种。C1区南部保留山体10964作为保留山体C2区中南部保留山体21900作为保留山体C3区中南部保留山体3363作为保留山体C4区中南部保留山体8372作为保留山体C5区东部保留山体30642作为保留山体1126483 4.2治理设计根据治理区场地情况及方便后期施工,将XX段划分为三个治理段分别为XX一段、XX二段和XX三段(如表4-2)。表4-2 治理段划分范围表治理段治理区块XX一段A1区、A5区、B1-1区、B3区、C1区、C2区、C4区XX二段B1-2区、B2-1区、C3区XX三段A2区、A3区、A4区、B1-3区、B2-2区、C5区治理设计主要包括设计标准及参数的选
29、取及确定、治理区块的划分、边坡及废弃地治理总面积、工程设计主要内容等。4.2.1 XX一段治理设计XX一段治理范围总面积412441m2,包括坡面治理区A1、A5 两个区块、废弃地治理区B1-1、B3两个区块、保留山体C1、C2、C4三个区块。各区块设计方案参见附图3,详述如下:(1)坡面治理区(A区)A1区:位于治理区东侧,该区边坡较缓,一般小于50°,坡高530m。设计采用清坡、挂网客土喷播的方式进行边坡治理,并对喷播区进行苗木补植。在坡面和坡脚设置截(排)水沟。A1区治理工程量布置如下:坡面清坡:29369m2纵向排水沟:181m坡脚排水沟:565m补植面积:29369m2A5
30、区为C2区保留山体边坡,边坡相对平缓,坡高小于28m,设计将原坡面局部突出岩石部分剔除,对坡面进行平整清坡后采用挂网客土喷播进行绿化。A5区治理工程量布置如下:坡面清坡:15618m2;挂网客土喷播:15618m2;补植面积:15618m2。XX一段坡面治理设计参数见表4-3。表4-3 XX一段坡面治理设计参数区块坡面角最终边坡角平台高度平台宽度挂网客土喷播基质厚度普通喷播基质厚度A1555510cmA5454510cm(2)废弃地治理区(B区)废弃地治理区主要规划为建设用地。该区域地形高低不平,存在多处陡坎,采石坑众多,已连成片,凹坑及矿堆、土堆,分布于整个区,土地浪费严重。整个区域高差变化
31、最大达20m。设计采用挖高垫低的方式进行平整,利用场地挖方和坡面削坡的土石方回填场区低洼部位。废弃地治理区主要为B1-1和B3两个区。B1-1区:B1-1面积为281047m2。根据B1-1区地形标高,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情况,为减少挖填方量,将B1-1区场地平整标高设置成小于10°的缓坡区(标高+26+56m),并满足建设用地要求。主要标高及地形分布见附图3和附图6。场地平整完成后,按不小于15g/m2要求进行进行撒播草种。B1-1区治理工程量布置如下:残丘削剥:287289m3;废弃地填方:243605m3;场地平整:281047m2;撒播草种:4215.7kg(281047m2
32、)。B3区:B3区治理面积61021 m2,场地高差较小,主要为场地平整,依地形平整标高为+4156m。B3区治理工程量布置如下:场地平整:61021m2;撒播草种:915.3kg(61021m2)。(3)保留山体区(C) 保留山体区有C1、C2、和C4四个区,其中C1、C4 边坡较缓,植被较好; C1、C4保留原有形态。C2区位于治理区中部,在C2区设置1个景观凉亭。(4)截(排)水沟设计坡面纵向排水沟在坡面上每隔100200m设置纵向排水沟。坡面纵向排水沟与坡脚排水沟连通。排水沟采用M7.5水泥砂浆浆砌块石砌筑。坡脚排水沟 距离坡脚12m设置排水沟,坡脚排水沟与蓄水池相连。排水沟M7.5水
33、泥砂浆浆砌块石砌筑。排水沟规格设计面积50万计,代入公详见附图8-1。根(5)道路设计1)进场道路本次设计可直接利用现有道路作为施工进场道路。2)施工便道主要为便于边坡削坡、清坡及挖方、回填施工作业。治理区废弃地遗留采矿用路,现状条件能够通行车辆,故废弃地区内施工便道不进行单独设计。但为便于坡面施工,设计在坡面修整区上方3m修建施工便道,采用挖掘机开挖,具体路线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总体原则是尽量减少开挖工程量、减少占用林地为宜。施工结束后,施工道路需进行整修,达到场地平整的要求,不留安全隐患,并利用撒播草种的方式进行绿化,其费用已包含在道路施工费用中,不再另计。主要工程量:新修建施工
34、便道约1291m。3)最终场区道路设计治理区废弃地最终用途主要为建设用地,为便于后期养护管理,需要修建场区最终道路,适合小型车辆通行。设计道路宽4m,垫层厚15CM,表层5cm柏油铺设。 主要工程量:最终场区道路646m。道路位置见附图3。4)最终场区道路苗木种植为提升治理区治理水平和最终治理效果,设计在场内道路两侧栽种行道树,规格不小于1.5m,间隔5m栽种栾树、紫薇,间隔3m栽种海桐树。 主要工程量:种植景观苗木栾树260棵,紫薇260棵,海桐树432棵。(6)治理区供水系统设置为保证治理区边坡绿化养护用水,蓄存治理区内汇水,设计在边坡坡脚附近修建2个10×20m2的蓄水池,与截
35、排水沟相连,池壁及池底均采用防渗处理。为安全起见,蓄水池平均池深1.5m左右。在坡面上布设横、纵向水管,通过供水系统进行养护管理。养护水源主要取于自建的蓄水池,池内除排水沟排入的雨水之外,用水高峰期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输水,保证植被养护的正常供水。(7)XX一段治理工程量XX一段治理工程量按分项工程统计,见表4-4。表4-4 XX一段主要工程量汇总表序号分项工程名称单位区块工程量小计备注1坡面清理m2A12936944987A5156182挂网客土喷播m2A12936944987A5156183补植m2A12936944987A5156184栾树株260952栾树直径4-5cm,高大于1.5m,
36、与紫薇相间种植,株距5 m;紫薇地径2cm,树形优美,高大于2 m,与栾树相间种植,株距5 m;海桐球球径50cm,高50cm,沿道路两侧种植,株距3 m紫薇株260海桐球株4325坡面绿化养护m2A12936944987A5156186挖方m3B1-12872892872897填方m3B1-12436052436058场地平整m2B1-1281047342068B3610219撒播草种m2B1-1281047342068B36102110坡面纵向排水沟mA118118111坡脚排水沟mA156556512施工道路m129113最终场区道路m64614蓄水池m240015浇灌养护系统套116景
37、观凉亭个C21 XX二段治理设计XX二段治理范围总面积543247m2,主要为废弃地治理区B1-2、B2-1两个区块和保留山体C3一个区块。废弃地区块设计方案参见附图3,详述如下:(1)废弃地治理区(B区)废弃地治理区主要规划为建设用地。该区域地形高低不平,存在多处陡坎,采石坑众多,已连成片,凹坑及矿堆、土堆,分布于整个区,土地浪费严重。整个区域高差变化最大达65m。设计采用挖高垫低的方式进行平整,利用场地挖方和坡面削坡的土石方回填场区低洼部位。废弃地治理区主要非为B1-2和B2-1两个区。B1-2区:B1-2区治理面积为498437m2。根据B1-2区地形标高,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情况,为减
38、少挖填方量,将B1-2区场地平整标高设置成小于10°的缓坡区(标高+26+56m),并满足建设用地要求。主要标高及地形分布见附图3和附图6。场地平整完成后,按不小于15g/m2要求进行进行撒播草种。B1-2区治理工程量布置如下:残丘削剥:647340m3;废弃地填方:323210m3;场地平整:498437m2;撒播草种:7476.6kg(498437m2)。B2-1区:位于治理区东部,治理面积为41448 m2,其东侧为地势低洼的采坑,B2-1治理区内较为高差在230m,坡坎较多,场区高低不平。设计将B2-1区废弃地挖方区将岩土体削剥至标高+56m,场地平整完成后需进行撒播草种。B
39、2-1区治理工程量布置如下:残丘削剥:283224m3;场地平整:41448 m2;撒播草种:621.7kg(41448 m2)。(3)保留山体区(C) 保留山体区有C3,可留作为建设场地后期规划造景山体,保留原有形态。(4)施工道路设计1)进场道路本次设计可直接利用现有道路作为施工进场道路。2)施工便道主要为便于边坡削坡、清坡及挖方、回填施工作业。治理区废弃地遗留采矿用路,现状条件能够通行车辆,故废弃地区内施工便道不进行单独设计。但为便于坡面施工,设计在坡面修整区上方3m修建施工便道,采用挖掘机开挖,具体路线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总体原则是尽量减少开挖工程量、减少占用林地为宜。施工结
40、束后,施工道路需进行整修,达到场地平整的要求,不留安全隐患,并利用撒播草种的方式进行绿化,其费用已包含在道路施工费用中,不再另计。主要工程量:新修建施工便道约3191m。3)最终场区道路设计治理区废弃地最终用途主要为建设用地,为便于后期养护管理,需要修建场区最终道路,适合小型车辆通行。设计道路宽4m,垫层厚15CM,表层5cm柏油铺设。 主要工程量:最终场区道路1611m。道路位置见附图3。4)最终场区道路苗木种植为提升治理区治理水平和最终治理效果,设计在场内道路两侧栽种行道树,规格不小于1.5m,间隔5m栽种栾树、紫薇,间隔3m栽种海桐树。 主要工程量:种植景观苗木栾树650棵,紫薇650棵
41、,海桐树1082棵。(5)宣传碑和宣传牌1)宣传碑本治理工程为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为彰显关闭环境治理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推进关闭矿山的地质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在治理区的显著位置树立宣传碑,其上标明该工程为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同时标明该工程的实施主体等。碑身:材质采用青灰色大理岩板材,规则四边形,中间镂空,边缘磨平打光,规格1.8m×1.2m,厚0.15m。基座:用两块材质为黑色大理岩板材支撑,规格2.4m×0.3m×0.2m(长×宽×厚),并与碑身连接牢固,并埋于下部基础中。基础:采用混
42、凝土,在地基夯实的基础上,埋深不小于0.5m,平面规格1.8m×1.0m,上部平自然地面。刻字:采用阴刻法,字体可为楷体等,并用描红法着色。2)宣传碑标明该工程为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所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同时标明该工程名称、矿区治理规划总平面图、治理效果图、项目的主管单位、实施主体等。板面:采用电脑彩色喷绘,规格8m×4m。骨架与支撑:采用角钢等与板面连接牢固,并埋于下部基础中。基础:保证足够的埋深。XX二段治理区内宣传碑布置1个、宣传牌布置2个。(6)XX段治理工程量XX二段治理工程量按分项工程统计,见表4-5。表4-5 XX二段主要工程量汇总表序号分项工程名称单位
43、区块工程量小计备注1栾树株6502382栾树直径4-5cm,高大于1.5m,与紫薇相间种植,株距5 m;紫薇地径2cm,树形优美,高大于2 m,与栾树相间种植,株距5 m;海桐球球径50cm,高50cm,沿道路两侧种植,株距3 m紫薇株650海桐球株10822挖方m3B1-2617340900564B2-12832243填方m3B1-13232103232104场地平整m2B1-2498437539885B2-1414485撒播草种m2B1-2498437976105B2-1414486施工道路m31917最终场区道路m16118宣传碑11 XX三段治理设计XX段治理范围总面积1.12km2,
44、包括坡面治理区A1A5 五个区块、废弃地治理区B1B3三个区块、保留山体C1C5五个区块。各区块设计方案参见附图4-3,详述如下:XX三段治理范围总面积169456m2,包括坡面治理区A2、A3、A4 四个区块、废弃地治理区B1-3、B2-2区块、保留山体C5区块。各区块设计方案参见附图3,详述如下:(1)坡面治理区(A区)A2、A4区A2、A4区位于治理区东部,边坡较缓一般小于30°,设计主要采用普通喷播的方法。A2区、A4区普通喷播面积分别为:3314m2、1790m2。并对喷播区进行补植,补植面积为:5104 m2。A2、A4区治理工程量布置如下:清坡面积:5104 m2;普通
45、喷播面积:5104 m2;补植面积:5104 m2。A3区位于治理区东侧,该区边坡坡度较陡,一般大于55°,局部达80°,坡高3560m。设计采用削坡减载、设置平台对边坡进行处理,以降低坡度,消除露采坡面地质灾害隐患点,保证边坡安全稳定。设计台阶坡面角为50°,平台高度15m,平台宽度4m。坡面和平台按设计要求治理完成后,对坡面进行挂网客土喷播,同时进行边坡平台喷播。平台内侧、坡面、坡顶及坡脚均设置截排水沟。对喷播区进行补植。A3区治理工程量布置如下:削坡减载:226231m3坡面挂网喷播:66371m2边坡平台喷播:4235m2坡顶截水沟:145m坡面排水沟:2
46、78m平台排水沟:1040m坡脚排水沟:1303m补植面积:70606 m2表4-6 XX段坡面治理设计参数区块坡面角最终边坡角平台高度平台宽度挂网客土喷播基质厚度普通喷播基质厚度A2353510cmA35042+70m,+82m,+85m,+97m4m10cmA4353510cm(2)废弃地治理区(B区)废弃地治理区主要规划为建设用地。该区域地形较为平缓,但地势较低洼,与周围地形高差较大,不能进行土地的合理利用,土地浪费严重。设计采用挖高垫低的方式进行平整,利用场地挖方和坡面削坡的土石方回填场区低洼部位。废弃地治理区主要为B1-3区、B2-2区。B1-3区:B1-3区治理面积为23893 m
47、2。B1-3治理区内地势较为平坦,坡坎较多。设计将B1-3区只进行撒播草种。B1-3区治理工程量布置如下:场地平整:23893 m2;撒播草种:358.4kg(23893 m2)。B2-2区:B2-2区治理面积为70259m2。根据B2-2东侧为山体边坡,西部与XX二段治理区相连,设计将B2-2区堆填成标高为+56+60m,呈东高西低地形,且设置成小于10°的地形(标高+56+60m),并满足建设用地要求。主要标高及地形分布见附图4-3和附图8。场地平整完成后,按不小于15g/m2要求进行进行撒播草种。B2-2区治理工程量布置如下:废弃地填方:734432m3;场地平整:70259m
48、2;撒播草种:1053.9kg(70259m2)。(3)保留山体区(C) 保留山体区有C5区,植被较好,保留原有形态。(4)截(排)水沟设计坡顶截水沟在治理区边坡坡顶结合地形状况设置截水沟,截水沟设置在最终坡顶界线向外5m(水平距离)处。坡顶排(截)水沟和坡面纵向排水沟连通。截水沟采用M7.5水泥砂浆浆砌块石砌筑。平台排水沟沿坡面平台内侧设置平台排水沟。平台排水沟与坡面纵向排水沟连通。排水沟采用M7.5水泥砂浆浆砌块石砌筑。坡面纵向排水沟在坡面上每隔100200m设置纵向排水沟。坡面纵向排水沟与坡脚排水沟连通。排水沟采用M7.5水泥砂浆浆砌块石砌筑。坡脚排水沟 距离坡脚12m设置排水沟,坡脚排
49、水沟与蓄水池相连。排水沟M7.5水泥砂浆浆砌块石砌筑。排水沟规格设计面积50万计,代入公水沟规格详见附图8-1。根(5)施工道路设计1)进场道路本次设计可直接利用现有道路作为施工进场道路。2)施工便道主要为便于边坡削坡、清坡、回填施工作业。治理区废弃地遗留采矿用路,现状条件能够通行车辆,故废弃地区内施工便道不进行单独设计。但为便于坡面施工,设计在坡面修整区上方3m修建施工便道,采用挖掘机开挖,具体路线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总体原则是尽量减少开挖工程量、减少占用林地为宜。施工结束后,施工道路需进行整修,达到场地平整的要求,不留安全隐患,并利用撒播草种的方式进行绿化,其费用已包含在道路施工
50、费用中,不再另计。主要工程量:新修建施工便道约1874m。3)最终场区道路设计治理区废弃地最终用途主要为建设用地,为便于后期养护管理,需要修建场区最终道路,适合小型车辆通行。设计道路宽4m,垫层厚15CM,表层5cm柏油铺设。 主要工程量:最终场区道路352m。道路位置见附图3。4)最终场区道路苗木种植为提升治理区治理水平和最终治理效果,设计在场内道路两侧栽种行道树,规格不小于1.5m,间隔5m栽种栾树、紫薇,间隔3m栽种海桐树。 主要工程量:种植景观苗木栾树142棵,紫薇142棵,海桐树236棵。(6)治理区供水系统设置为保证治理区边坡绿化养护用水,蓄存治理区内汇水,设计在边坡坡脚附近修建3
51、个10×20m2的蓄水池,与截排水沟相连,池壁及池底均采用防渗处理。为安全起见,蓄水池平均池深1.5m左右。在坡面上布设横、纵向水管,通过供水系统进行养护管理。养护水源主要取于自建的蓄水池,池内除排水沟排入的雨水之外,用水高峰期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输水,保证植被养护的正常供水。(7)宣传碑和宣传牌1)宣传碑本治理工程为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为彰显关闭环境治理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推进关闭矿山的地质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在治理区的显著位置树立宣传碑,其上标明该工程为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同时标明该工程的实施主体等。碑身:材质采用青灰色大理
52、岩板材,规则四边形,中间镂空,边缘磨平打光,规格1.8m×1.2m,厚0.15m。基座:用两块材质为黑色大理岩板材支撑,规格2.4m×0.3m×0.2m(长×宽×厚),并与碑身连接牢固,并埋于下部基础中。基础:采用混凝土,在地基夯实的基础上,埋深不小于0.5m,平面规格1.8m×1.0m,上部平自然地面。刻字:采用阴刻法,字体可为楷体等,并用描红法着色。2)宣传碑标明该工程为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所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同时标明该工程名称、矿区治理规划总平面图、治理效果图、项目的主管单位、实施主体等。板面:采用电脑彩色喷绘,规格8m
53、×4m。骨架与支撑:采用角钢等与板面连接牢固,并埋于下部基础中。基础:保证足够的埋深。XX段治理区内宣传碑布置1个。(8)XX段治理工程量XX段治理工程量按分项工程统计,见表4-7。表4-7 XX三段主要工程量汇总表序号分项工程名称单位区块工程量小计备注1削坡减载m3A32262312262312坡面清理m2A233145104A417903挂网客土喷播m2A366371663714普通喷播m2A233145104A417905边坡平台喷播m2A3423642366补植m2A2331475710A370606A417907栾树株142520栾树直径4-5cm,高大于1.5m,与紫薇相间种植,株距5 m;紫薇地径2cm,树形优美,高大于2 m,与栾树相间种植,株距5 m;海桐球球径50cm,高50cm,沿道路两侧种植,株距3 m紫薇株142海桐球株2368坡面绿化养护m2A2331475710A3养护面积包括边坡66371 m2和平台4236 m2。A371475A417909填方m3B2-273443273443210场地平整m2B2-2702597025911撒播草种m2B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药批发中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考核试卷
- 草原马术运动考核试卷
- 聚噻吩纤维在智能纺织品的应用考核试卷
- 融资租赁行业服务创新与客户体验考核试卷
- 谷物储存的温湿度调控考核试卷
- 拼多多平台店铺内容营销流量引入与品牌曝光合同
- 数字音乐平台影视插曲版权合作分成合同
- 独家授权网红奶茶区域代理销售服务合同
- 农业园区气象传感器租赁及数据分析服务合同
- 工业废水回用与清洁生产合作协议
- 地第十一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2024)
- 2025年BIM技术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东营市三市东营2025年高考适应性考试烟台德州东营二模英语试卷+答案
- 2025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16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汇编之古诗文阅读(学生版)
-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 土石坝填筑的施工方法
- 【高中化学会考】山西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化学试题样题
- 2023高考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计划和备考策略
- 2022年虹口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考官练习试题附答案
- Java程序设计项目教程(第二版)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