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敷治疗急性痛风发作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药湿敷治疗急性痛风发作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药湿敷治疗急性痛风发作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湿敷治疗急性痛风发作临床疗效观察马 春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湿敷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12月应用中药湿敷(药物组成: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豨莶草、牛膝、秦艽、泽兰、独活)疗法,治疗急性痛风发作52例。结果:临床治愈31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结论:中药湿敷疗法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 中药湿敷 急性痛风发作 临床观察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

2、、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急性关节炎发作是痛风的首发症状,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1。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发作时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痛风发病率逐渐增高。西医对于急性期的主要治疗药物是非甾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2。治疗效果尚可,但毒副作用大,服药时间长,很难从根本上彻底治愈,近年来不断开展的传统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3。2008年2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52例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采用中药湿敷疗法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52例病例中,男51例,女1例;年龄3171岁,平均45岁;52例患者均非首次发作

3、,47例为单关节发作,其中13例发于足大趾,第一趾跖关节27例,踝关节4例,膝关节3例,其余5例患者为2个或2个以上关节发作。其中体重指数25者40例,伴有糖尿病11例,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2例,伴有血脂异常23例,伴有原发性高血压23例。3例患者X线表现为受累的关节,关节面不规则,骨缘破坏。诊断标准:52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有痛风确诊病史;突然发作的下肢远端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受累关节X线片示非特征性软组织肿胀,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治疗药物组成: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豨莶草、牛膝、秦艽、泽兰、独活。

4、使用方法:将上述药物研末,用米泔调成糊状,衬于医用纱布敷于发病关节皮肤表面。每日外敷2次,每次40分钟,14天为1个疗程。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临床治愈: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消失,活动正常;有效:关节红肿消减,疼痛缓解;无效:症状无变化。结 果本组52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1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同时对患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会产生影响。讨 论在急性痛风发作时,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应辨证为中医湿热痹证。诸病源候论中指出“热毒气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掀热赤肿疼痛也”。万病回春也指出“一切痛风肢体痛者,痛

5、属火,肿属湿”。林佩琴类症治裁曰“痛风,痛痹一证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到痛,至夜更剧”。可见痛风急性期应为湿浊、热毒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瘀血内生所致,不通则痛,治疗时当以清热除湿,解毒消肿,祛瘀止痛为法。方中以络石藤、豨莶草为君药。络石藤为祛风湿清热药5,具有凉血清热,通络止痛,解毒消肿之功,用于风湿痹痛,尤以热痹为宜,本草纲目言其“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专于舒筋活络(要药分剂),常用于治疗关节炎6,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祛风湿中药具有镇痛,抗急性渗出性炎症的共同药效谱7。豨莶草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本品辛散苦燥,祛筋骨间风湿而通痹止痛,其性偏寒,善化湿热

6、,对风湿痹痛偏热者,用之尤宜;同时本草经疏言:“豨莶,入血分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也。”二者合用为君达热清湿除,瘀祛痛止之效。以秦艽、独活、鸡血藤为臣药。秦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本品药性润而不燥,无论寒湿、湿热、痹证新久,皆可应用,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本经);配伍善行血分湿邪之独活,且“独活为祛风通络之主药”(本草正义),除湿解毒,活血祛瘀,止痛;合用鸡血藤活血,通络,“祛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饮片新参),常与祛风湿药合用治疗风湿痹痛。与君药合用,在加强清热除湿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化瘀通络止痛之效。佐以海风藤、泽兰,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可加强止痹痛之效;泽兰活血祛瘀利

7、湿,“行经络,和血脉”(本草再新),加强消肿之效。牛膝活血通经,利水消肿,素问牛膝执定其病在筋节间痛而不可屈伸者皆能已之;同时本品苦泄下行,引药达病所,且可降上炎之火,防病情发展。诸药合用,作用于局部,使湿热之邪俱除,血脉得通,瘀肿消散,其痛自止,关节功能得以改善。且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刘湘源,李树强.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9,3(3):71-73.3 林廷樾.刺血结合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9):14-15.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2.5 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