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两种给药方法的米索前列醇用于孕晚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比较_第1页
不同剂量两种给药方法的米索前列醇用于孕晚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比较_第2页
不同剂量两种给药方法的米索前列醇用于孕晚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比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不同剂量两种给药方法的米索前列醇 用于孕晚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比较        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用于促宫颈成熟及引产多为阴道给药,用药剂量各家报道差异较大 1.2,因而探讨合理、安全的用药方案尤显重要。本文试以不同剂量两种给药方 式应用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以探讨本给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1996年10月至1997年11月住院待产的足月初产妇148名 ,符合以下条件者予以引产:单胎、头位、改良Bisho

2、p评分4分,每小时自发性宫缩4次 ,且有引产指征者。而先露异常、胎儿窘迫、产前异常出血、头盆不称者除外。随机分组给 药,口服给药组51例,阴道给药50g组(组)46例,阴道给药100g组(组)49例。三组孕妇年 龄、孕龄、孕次无差异。引产指征多为延期或过期妊娠、妊高征、羊水过少、胎膜早破等。1.2给药方法米索前列醇为英国Searle药厂生产,每片200g。口服 给药组为早晨空服顿服米索前列醇100g,阴道给药组为早晨置药于后穹窿正中。如给药12 h内未正式临产,再重复给药,最多给药3次。1.3观察指标用药至有效宫缩出现的时间、至分娩的时间、胎心及宫 缩变化、羊水性状、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Ap

3、gar评分及并发症。用药后24h内经阴道分娩 者为引产成功。1.4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及2检验。2结果2.1引产的临床效果(见表1)表 1引产的临床效果比较(±s)项目口服组 (n=51)组(n=46)组(n=49)宫缩出现时间(min)66±28316±109149±80分娩时间(min)557±228850±119667±25712h内自然临床数51394624h内经阴道分娩数46(90.2%)36(78.3%)43(87.8%) 2.2分娩方式(见表2) 表 2分娩方式比较项目口服组(n=51)组(n=46)组(n=

4、49)阴道分娩464044自娩413638胎吸436产钳110剖宫产565 2.3分娩期并发症及分娩结局(见表3) 表 3分娩期并发症及分娩结局项目口服组 (n=51)组(n=46)组(n=49)宫缩过强212子宫过度刺激综合征212新生儿出生体重(g)3279±5013317±4973352±513Apgar评分71min4(7.8%)3(6.5%)4(8.2%)5min1(1.0%)1(2.2%)2(4.1%) 3讨论3.1米索前列醇属于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E类药物。Szalay等报道PGE促宫颈成熟的作 用机理是使宫颈结缔组织中胶原纤

5、维降解,细胞中的胶原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释放出来,通 过前列腺素受体(PG-R)或激活宫颈胶原纤维酶,在短时间内使宫颈软化3。本文 结果表明,两种给药方法均有较高的引产成功率,口服组及、组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 90.2%、78.3%、87.8%,与阴道给药相比,口服给药除具有给药方便,不需阴道 操作的优点外,由于该药口服后约30min即可达血浆峰值,因此起效快,引产时间短(P 0.05),尤适于胎膜早破、宫颈炎、阴道炎等不宜进行阴道操作者。组与组相比 ,前者有效宫缩出现时间及引产时间均较后者长,提示引产效果与首次用药剂量的大小有一 定关系,因此推荐100g为合适的首次引产剂量,50g可作为宫颈评分

6、低时促宫颈成熟用 。3.2依据文献报道,PG类用于孕晚期引产可出现宫缩过频、子宫过度刺激综合征及羊水异常 。本文中宫缩过强5例,子宫过度刺激综合征5例,虽低于国外文献报道4,但由 于后果严重而应引起警惕。经常规处理后,没有因此而行剖宫产者,羊水度14例,度9 例,且多伴脐带因素,窒息的新生儿多伴有羊水粪染。3.3由于副作用的存在,我们提醒临床医生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1) 孕妇对此药在高度个体 差异,高敏者一次小量用药即可出现宫缩异常,用药后应严密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 ) 如药物未置于后穹窿正中顶端以及宫颈粘液、阴道血性分泌物包裹药片,均可影响药物的 溶解和吸收;(3) 本文中有8例因脐带因素致新生儿窒息,因此用药前应用B超排除脐带因素 ,产时进行严密的胎心监护。总之,米索前列醇用于孕晚期引产是一有效、方便、价廉的 方法,且对母儿危害小,不增加手术产率。口服100g给药与阴道给药相比,前者更值得推 荐。 作者单位:(刘正平李丛梅胡晓萍郎雁陈绯张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中心医院武汉430010(黄燕萍)武汉市第六医院参考文献1Bugalho A, et al.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1995,74(3):1942Wing DA, et al.Am J Obstet Gynecol,1995,17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