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中的物理知识_第1页
唐代诗歌中的物理知识_第2页
唐代诗歌中的物理知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苏轼一曲念奴娇,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在初中物理课上,我给学生讲起了苏轼的念奴娇,学生们听得兴趣盎然。然后话锋一转:同学们,请找一找其中包含哪些物理知识,学生们又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在物理教学中,我发现古代诗歌以其生动活泼、简洁明快的韵律深得学生的喜爱。如果让学生关注并理解古代诗歌中的物理知识,有助于创设一个更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诗篇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领悟,其中有的是我们进行物理学教学的有用材料。“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诗歌

2、几乎成了许多教师讲解运动相对性原理时的保留节目。这不仅说明了诗歌对物理学教学的作用,更揭示了我们可以在诗歌与物理学教学的结合上做更多、更深的探讨与尝试。诗歌形象、直观地描述了自然界诗人对自然界有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并把它形象地表达出来。例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彭蠡湖中望庐山诗中写道:“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这里诗人不仅记录了虹这种自然现象。还揭示了产生虹的因素。诗人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充分运用了形象思维这种思维形式,勾画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在物理教学中,穿插诗歌,有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改变学科本位思想,培养学生能力。如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绘出春晴天

3、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也揭示了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运动加快的物理学道理。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其中,月落运动的相对性、乌啼振动发声、霜满天凝华现象、夜半钟声到客船介质传声。对这些现象所包含的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深刻体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我们欣赏、领悟古代诗歌所表现的物理规律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唐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了庐山如诗如画的秀美风景。诗人站在香炉峰下,观看阳光照耀

4、下的庐山香炉峰,一片片紫色的烟雾缭绕着山峰,遥望下落的瀑布就像挂在山前的水面上。气势磅礴,飞流直下的瀑布蔚为壮观,使人疑惑是不是银河从九重天上落下来了。此诗蕴涵的物理学知识有:紫烟光的散射,飞流直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该诗气势奔放,描写生动,反映了诗人经过三峡去流放地的途中遇赦的轻快心情和乐观的精神风貌。 诗人用渲染的笔触表达出“液化、速度、浮力、振动发声、相对运动”等有关的物理学知识,给人以无限灵动的天然韵律享受。古代诗歌所传承的物理知识,对于我们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会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城市尚余三伏热

5、,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陆游那个时代的人们已经觉察到了城市暖与郊外的“热岛效应”现象。今天的城市变得比郊区更热,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热量;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沙石、水泥的比热容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小,水的蒸发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得出“现代版”的城市“热岛效应”。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山东蓬莱海市蜃楼的科学解释,同样离不开光的折射知识。“池水照明月,潭清疑水浅”,这传颂千载的诗句,蕴涵着丰富的光学知识。“池水照明月”是由于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月亮通过水面成等大的虚像;“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看到潭底的虚像,位置比潭底高,所以疑水

6、浅。古代诗歌所传承的物理知识,还有助于我们进行粗略计算。李白早发白帝城,展示了用诗的语言描述的顺水轻舟的运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朝辞白帝”、“千里”、“江陵”、“一日还”,说明:出发地白帝城,目的地江陵,相隔距离千里,时间一日。就可以运用运动学公式V=S/T计算出诗人所乘船的速度。学生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计算、分析,能使学生更好领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启发学生思考,体会诗歌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在讲解中力求浅显、简洁,把握好诗歌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统一。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认为,站得高看得远是因为站得高就可以躲过障碍物的遮挡。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在地球上没有障碍物,人的视野也会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人们在海边看远处开来的帆船,首先看到的是船的桅杆,然后才能看到船体就是这个道理。人的视线和地球球体的切点越远,地平线就越远,看的就越远。人站得越高,视线与地球的切点就越远。坐飞机、在宇航站上看得更“远”,在月球上就能够看到半个地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包含有地球是个球体这个概念。请你找一找,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