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_第1页
冀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_第2页
冀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_第3页
冀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司马温公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背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诵习,乃终身不忘也。(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阅读,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迨:等到。1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众兄弟既成诵”中“既”的意思是()A.既然 B.已经 C.都,全部 D.非

2、常好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_3幼年司马光学有所成的原因是“_”。(用原文回答)4读了这篇古文,在学习方面,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2. 阅读理解。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  (2)如日

3、出之阳:_2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_3晋平公想学习,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匡衡字稚圭(u),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匡(kun)衡:西汉经学家。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凿洞。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衡乃穿壁引其光。_2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哪则成语故事?(选一选)(   )A.囊萤映雪 B.凿壁借光3你认为匡衡是一个怎样的人?_4. 古诗文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

4、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1)问其故(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3)孔子不能决也(_)2一词多义。问其故 其:_      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_3句子翻译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日初出沧沧凉

5、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角度出发,一个从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道理,表现了他们_的可贵精神。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起守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注释)故人:老朋友。止之食:留客人吃饭。幕:夜晚。令

6、:派、使、让。求:寻找。俟(sì):等待。恐:恐怕,担心。服:使信服。欤(yú):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呢。信:信用,诚信。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昔吴起出遇故人。_(2)待公而食。_(3)起之不食以俟者。_(4)其为信若此若。_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起不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C.遂依而截之。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_(2)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_4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吴起在为人处世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点是什么?_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推敲岛初赴举京师,一

7、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宇,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岛/初赴举/京师B.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C.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D.遂/与/并普而归2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炼之未定B.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C.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D.杨氏之子3文中的“岛”指的是_。这篇短文意在赞扬_。7. 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8、。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截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为文中的“善”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a赞叹b擅长、善于“善鼓琴”中的“善”是(_)的意思。“善哉”中的“善”表示(_)之义。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琴,志在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4伯牙绝弦是因为_。(原文回答)

9、5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_。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听者的知音。请写出一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_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   东:东方 问其故 故:缘故,原因B.我以日始出时

10、  以:认为 始:始于C.去人近   去:距离 孔子不能决 决:判断,判定D.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知:知识2按要求改写句子。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改写成间接引用句: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改写成直接引用句:_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孰 为 汝 多 知 乎?4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A.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B.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

11、到它热得)像开水一样烫,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C.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D.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5读了这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任选角度谈谈你的体会或感悟。_9. 阅读训练。鲲鹏之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注释)鳃(kn);传说中的大鱼。鹏:大鸟的名字。北冥(míng):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冥,通“溟”,指海

12、。为:叫作,移为。为:变为,成为。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若垂天之云: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若,好像。垂,通“陲”,边际。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鹏之背(bi bèi),不知其几千里也。2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C.北冥有鱼,其名为鲲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_4选文中主要运用了_和_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出鲲鹏奇特的形象。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

13、何遽(jù)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西汉刘安淮南子(注释)近塞:靠近长城边境。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亡:逃跑。胡:指胡人居住的地方。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将:带领。富:很多。髀(bì):大腿骨。大:大举。引弦:拿起武器。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跛:指腿脚不好,瘸腿。保:保全。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A.善良 B.擅长 C.好 D.容易2给下面句

14、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马无故亡而入胡。()A.过去的,原来的 B.所以 C.原因 D.朋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近塞上之人。 B.人皆贺之。C.近塞之人。 D.此独以跛之故。4下列是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这怎么就会是一种灾祸呢?”B.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这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灾祸呢?”C.人们都来祝贺他,那位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灾祸呢?”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不包括()。A.事情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B.遇到好事情

15、别太过高兴,碰到不好的事情也不必悲观绝望。C.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换的。D.坏事一定会发展为好事,好事也一定会发展为坏事。11. 读徐孺子赏月,完成练习。徐孺子赏月(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注释)尝:曾经。戏:玩耍。邪:文言疑问词,有时也作“耶”。瞳子:瞳仁。1理解字义。(1)“人语之曰”中“之”指的是_。(2)“无此,必不明”中“此”指的是_。2与译文“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加明亮呢”意思相同的一句是:_3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不正面直接回答,而是借助“眼

16、有瞳仁”来回答。 B.顺水推舟,回答问题简洁、明了。C.回答问题委婉,起到了含沙射影的作用。4我觉得徐孺子是一个_的孩子。12. 文言文阅读。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选自书林纪事)(注释)怀素:唐代大书法家。零陵:今湖南零陵。以:用。足:足够。1“书”主要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但“贫无纸可书”中“书”表示一个动作,意思是_;同样,“名其庵”中“名”的意思则是_。2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部分的意思。_3怀素后来成为了唐代的大书法家。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

17、A.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 B.学习要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资源C.学习永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13. 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 汤汤乎若流水(_)巍巍乎若太山(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3翻译下列句子。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可以简要地写一写。_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陶侃惜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