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完成练习。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 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1在下列语段的正确停顿处用/断开。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欲:_乃:_误:_或: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宋人有闵其苗 &

2、#160; 闵(_)揠之者    揠(_)予助苗长矣    予(_)2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_3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 其子趋而往视之   (_)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_(2)苗则槁矣。   _3. 文言文阅读。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

3、?”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屦(jù):麻鞋。缟(go):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履(l):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跣(xin):赤脚。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而欲徙于越(_) (2)或谓之曰(_)  (3)以子之所长(_)(_)2翻译下列句子。(1)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_(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_3那个人劝阻鲁人徙越的理由是什么?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_4. 古文阅读。晏子

4、之御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 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注释(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御:车夫。间:缝隙。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策驷马_ 甚自得也 _其妻请去_  夫自抑损_晏子怪而问之_晏子荐以为大夫 _御以实对_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晏子是齐国的国相,文中表现他是一个志得意满的

5、人。(_)“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句中的“窥”音 ku,意思是缝隙。(_)车夫在听了妻子的话后,仍无所改变。(_)车夫之妻埋怨丈夫给身高不足六尺的晏子赶车太丢人。(_)文中“大夫”为春秋战国时的官名,并非现在的医生。(_)3翻译下面的句子。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译文:_既而归,其妻请去。译文:_4本文记叙了晏子车夫的转变过程,表现了车夫的_品质,从侧面烘托晏子的_和_的高尚品格。5你认为谁最值得你学习?请说明理由。_5.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

6、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日:“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注释自障叶:遮蔽自己的树叶。不:同“否”。 绐(dài):哄骗。嘿:同“默”。赍(j):携带。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B.扫取数斗归(sh, 好几) 不能复分别( biàn,辨别)C.乃厌倦不堪(k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é

7、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zh,到去)2借助注释,翻译句子。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对面取人物。_3“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_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习题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徙,真个无奈他何!”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何踞傲乎骄傲自大 B.麒麟生诞这里指诞

8、辰C.何以贺与语气词,表示疑问 D.如今世上恶薄厌恶2翻译下面的句子。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_3这个故事中的蝙蝠类似于生活中的哪种人?作者是讽刺还是赞美这类人?_7. 文言文阅读。凿壁偷光(西京杂记)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逮:到,及。穿壁:在墙上凿洞。文不识:姓文名不识。资:借。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文中“偿”的意思。偿:_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和其他的不一样的是A.匡衡勤学而无烛。B.邻舍有烛而不逮。C.与其

9、佣作而不求偿。D.学而时习之。3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4读了这篇文言文,你有什么启发?_8. 读管宁割席,完成练习。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释)捉:拿起来,举起,握。轩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废书:放下书。废:停止。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1翻译下面的句子。宁割席分坐,曰:“子非

10、吾友也。”_2本文写了两件事,分别是:(1)_(2)_3从管宁割席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 )的人。A.淡泊名利、非常清高 B.爱恨分明、勤学好问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北人吃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売入。或曰:“啖菱须去売。”其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日:“北方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1解释加点字。(1)席上啖菱(_) (2)欲以清热也(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北方亦有此物否?_(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_3北人在吃菱中犯了哪些错误?_4

11、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10.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自从。 坠掉落。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编者是_。2解释下列词语。涉_   是_遽_   求_3翻译句子。是吾剑之所从坠。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11. 文言文阅读。1王行思爱马1 有富民王行思,尝

12、养一马,甚爱之,饲sì秣mò甚于他马。2 一日乘往本郡,值夏潦lo暴涨。3 舟子先济jì马,回舟以迎行思,至中流,风聚起船覆fù。4 其马自岸跃入骇hài浪,接其主,苍茫之中,遽jù免沉溺。字词解释:尝:_ 甚:_ 秣:_   值:_  潦:_   济:_   覆:_   骇:_2马啮niè盗髻jì1 董熙载应友人延,至其家豪饮。自午及薄暮,已酩mng酊dng醉矣。2 友人留其宿,熙载曰:“毋wú

13、庸,吾尚可乘马返家。”3 时月黑风骤,未几醉而堕马,僵仆道边,马缰持于手。4 忽有盗过,自喜曰:“天赞我也!”遂尽解其衣,又欲盗其马。5 方俯身执缰,马遽jù啮其髻,竭力挣扎而不得去。6 待熙载醉醒,尽复取所失物,马乃纵盗。字词解释:延:_  薄:_酩酊:_  毋庸: _ 尚: _   骤:_ 未几: _  赞: _方:_  俯:_   遽:_ 髻:_乃:_ 纵:_3“的卢”救主1 刘备

14、屯兵樊fán城,时荆jng州刺史刘表礼焉,然不甚信用。2 表尝延备赴宴,其下蔡瑁mào等欲因取备。备觉之,佯yáng如厕,潜遁去。3 其所乘马名“的dì卢”。备骑“的卢”走堕duò城西檀tán溪水,溺不能出。4 备亟jí曰:“的卢,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yng三丈,遂得以过水。字词解释:屯:_ 延:_ 因:_   佯:_  如:_   遁:_   堕:_   亟:_  踊:_4越人道上遇狗

15、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掉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sì以粱肉,待之礼以人。狗得盛礼,日益倨jù,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ch越人曰:“尔饮yìn食sì之;得兽尽啖,将何以狗为?”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niè其首,断其领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huàn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字词解释:掉:_  引:_ 俱:_  粱: _ 倨: _   啖:_ 已:_  与:_啮:_&#

16、160; 领:_ 豢:_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_  _  _  _  _  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两小儿辩斗_我以_日始出时去_人近及_其日中如探

17、汤_孔子不能决_也孰_为汝多知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13. 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薛谭学讴于秦青(_)  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_)饯行于郊衢 (_)&#

18、160;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_)2翻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_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_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_14.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