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工作经济评价方法节选_第1页
农业科技工作经济评价方法节选_第2页
农业科技工作经济评价方法节选_第3页
农业科技工作经济评价方法节选_第4页
农业科技工作经济评价方法节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4农业科技工作经济评价方法节选四川省农科院一、经济评价的根本提标        农业科研和推广成果的经济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新技术和原有技术比拟所获得的新增效益与投入新工程、新成果的科研费、推广费和新增生产费的计算来进行的。        1、新增总产量        新增总产量单位面积增产量×累计有效使用面积   

2、     单位面积增产量新成果使用后的单产对照单产        对照一般选择新科研推广成果要取代的当前同类有代表性的当家技术、当家品种或当家措施。        2、新增纯收益        新增纯收益新增总产值科研费推广费新增生产费      &

3、#160; 新增总产值新成果单位面积产值对照单位面积产值×累计有效使用面积        3、科技投资收益率        科技投资收益率新增纯收益/(科研费推广费新增生产值)                    当新增生产费是

4、负数时,节约的生产费计入新增纯收益。        4、科研费推广费投资收益率        科研费投资收益率(新增纯收益×科研单位应占)/科研费        推广费投资收益率(新增纯收益×推广单位应占)/推广费        对于推广工程的评价主要在于反映

5、推广的作用及用户是否乐意采用和可以得到多大好处,因此,推广工程尚需增设以下二个指标:        a.推广成效率          推广成效率实际推广面积/本地适宜推广面积        b.农民得益率             

6、  农民得益率单位面积新增产值/单位面积新增生产值        二、根底数据的取值方法        对农业科研和推广成果的经济评价,无论指标多少,都离不开几个最根底的数据。这几个数据如何取值,对评价结果有决定性影响。这是经济评价最根本的内容。        1、有效使用年限即计算年限    &#

7、160;   有效使用年限是指该工程或成果实际能使用的年份。科技成果有效使用年限的起始年份一般取科研成果鉴定推广应用的这一年。推广成果有效使用年限的起始年份一般取在本地区列题进行有组织推广的这一年。一个工程或成果的使用有效年限,可按成果的使用时间长短分成三类。        短效的:一般指一年生农作物品种的农艺措施。其使用时间的计算是从推广应用的这一年开始到淘汰期那一年为止。淘汰期的标志是该年使用面积下降到最高推广应用面积的80,以后的年份不再计算。一年生作物的有效使用年限一般玉米取4

8、5年,大小麦、水稻、高梁取68年,棉花取810年。        长效的:一般指多年生作物,如茶、桑、果等。对此类作物的有效使用年限可以按生命周期计算,如果生命周期很长,也可以按经济收入年限的12计算。一般取2025年。        使用年限无法确切计算的成果,如土壤改进,水土保持,优良种质资源,抗原和方法技术类的成果等,其使用期没有确切的年限,对这类成果一般按30年计算。     &

9、#160;  2、有效使用面积即计算面积        有效使用面积是指在有效使用年限内,确实发挥了增产作用的面积。        有效使用面积应用推广面积因灾害原因造成减产和失收的面积。        如果具体受灾面积不清楚时,可改下式计算:        

10、有效使用面积应用推广面积×保收系数        保收系数(常年播种面积常年因灾害等原因减产和失收的面积)/常年播种面积        从全省总的情况看,保收系数一般可以取0.9,对于旱涝保收地区取值应0.9,而灾害频繁的地区取值应<0.9.        3、单位面积效益值即单位面积增产量值    &

11、#160;   单位面积效益值的计算是一个比拟复杂的问题,现在使用的方法是:以几个控制试验点简称“控制的数据为根底,以大面积多点调查简称“多调的数据为比拟,以单因子增产之和不超过总的实际增产量为前提进行计算。“控试是指按统一的设计方案,在严格控制的可比条件下,在有代表性的点上进行新旧成果比照试验。“多调是指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新成果的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假设干个点,进行新旧技术成果经济效益的比照调查。一般以县为单位取多年多点的平均值推广成果一般一个县取三点三年以上的平均数试验数据和调查数据均需用方差分析处理,以提高科学性、准确性。具体计算方法是:  

12、;      当增产因子为本项成果一个时,在符合:a.“控试点的亩均增产量“多调点的亩均增产量;b.:“多调点亩均增产量大面积上应用本成果的亩均增产量二个条件时,可按下式计算:        单位面积增产量“控试点亩均增产量×缩值系数        缩值系数“多调点亩均增产量/“控试点亩均增产量      &

13、#160; 缩值系数的变辐范围比拟大:一般在0.5-0.8间。        当增产的主导因子在二个以上时,需用大面积综合应用多个技术成果获得的实际亩均增产量去校正单项成果的“控试点亩的增产量。        计算方式是:        单位面积增产量“控试亩均增产量×校正系数     &

14、#160;  校正系数“多调点综合应用各单项成果的亩均增产量        各单项成果“控试亩均增产量之和        校正系数一般小于1,即“多调点综合应用各单项成果的亩均增产量各单项成果“控试亩均增产之和。        在多因子增产地区,也可用综合分解法来直接评定单因子的作用。方法是根据试验调查的数据,结合大面积生产实际,请专家评

15、估各单项成果在综合增产效果中所占的权重,然后按下式计算:        单位面积增产量大面积多点调查综合应用各单项成果的亩增产量×该成果所占的权重        上式中,各单因子权重之和等于1。        单位面积增产值的计算范围        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上

16、的应用,也就是新的农业技术措施在生产上的推广,因此,计算和分析单位面积增产值的方法,就是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计算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它包括增产和节约两方面。增产方面,既要计算主产品,也要计算副产品,既要计算本季作物,也要计算它对前后作物和共生作物的影响,要从整个生产周期来评价,对农作物生育期延长和缩短,播栽期和收获期提早和推迟,均应计算其效益。节约方面,既要计算活动的节约,更要重视计算物化劳动的节约,特别要重视对各种资源、能源和土地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对节省农药、化肥、能源和土地的措施,应高度评价,可按其价格的2倍计。对由于采用新的科技成果带来的品质变化,应仔细计算。如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米质、出

17、米率、出粉率、出糖率、出油率、出丝率、瘦肉率、屠宰率、纤维长度、纤维品质等的改变及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        如:棉毒素、芥酸等含量的变化,均应计算其经济效益。按优质价计算,如果不能在价格中反映,那么应用适当方法计算。        对改变农作物品种特性的经济效益要仔细计算。如某新品种具有抗病虫的特性,那么除了应计算其增产效益外,还要计算节约农药的效益。再如品种适应性的改变,如抗寒、耐旱、耐瘠等,除应计算引起的产量变化外,还应计算

18、其他方面的经济效果。在计算时,收入和支出均应按实际价格计算。对正、负效果要一并计算。        4、科研费        科研费的计算应当是新成果的全部科研经费,而不是新成果科研费减去将替代的旧成果科研费。这种计算既要力求接近实际,也不宜核算过细,过于繁琐。一般按下式计算:        科研费主持单位科研费协作单位科研费  

19、0;     分年计算,逐年相加,那么为该工程的全部科研费。        主持单位和协作单位的科研费用,均分别等于直接科研费加间接科研费加固定资产折旧费。        本工程科研费用本工程直接科研费本工程间接科研费本工程固定资产折旧费        本工程直接科研费包括参加该工程的科技人员、辅助人员、试验

20、工、临时工的工资,试验费,调研费等。        本所间接科研费等于研究所总支出中不包括基建投资减去本所各工程直接科研费之和。        本所间接费用分摊系数  本所总间接科研费/本所总直接科研费                   本工程间接

21、科研费本工程直接科研费×本所间接费用分摊系数        折旧费        本工程总折旧费本工程专用折旧费本工程应摊的共用折旧费        凡属于工程专用的固定资产应计为本工程专用折旧费        本工程应摊共用折旧费本工程专用折旧费×本所共用折

22、旧费分摊系数        本所共用折旧费分摊系数本所共用折旧费/本所各工程专用折旧费之和        本所共用折旧费本所总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本所各工程专用折旧费之和        5、推广费        推广费的计算,应考虑该工程推广的全部经费,包括推广该成果人员产工资、购种

23、费、技术资料费、技术培训费等,而不是仅计算新增加的推广费。如果某农技推广人员不是固定某一个工程,而是一人同时推广多项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那么,计算一个工程的推广费,宜采用平均费用定额的方法。按下式计算:        本工程推广费用亩推广费用×有效期使用面积        亩推广费用本地总推广费用/本地各推广工程总有效使用面积        也可采

24、用下式计算:        本工程年度推广费亩推广费用×年新推广的面积        亩推广费用 本地本年总推广费用/本地本年新增加的新技术推广面积        计算期内,分年计算,逐年相加,即为本工程全部推广费用。        总推广费用包括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一切

25、费用,包括农业事业费、专项下拨补助费、技术改进费中用于技术推广的专款等。        专项推广补助费应摊算到指定的专门工程上去。其余一般推广费,应摊算到全部推广的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的有效使用面积上。        6、新增生产费        新增生产费是指用户使用了新科技成果后和被取代的旧技术相比拟,新增加的生产费用。如:人工、种子、肥料、农药等,均按照

26、“控试或“多调点的数据。增加局部,计入新增生产费;减少局部,计入新增纯收益。新增的基建费,应逐年摊销。生产费的增加和节约按下式计算既有增加又有节约时,应各自分别计入费用和收益。        增加的生产费单位面积新增生产费×有效使用面积        节约的生的费单位面积节约生存费×有效使用面积        7时间因素的计算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