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危险化学品职业健康安全指导培训安全、高效、优质、低耗安全、高效、优质、低耗第一章第一章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第二章第二章 作业途径作业途径第三章第三章 职业健康危害职业健康危害第四章第四章 防护措施防护措施提纲:提纲: 危险危险化学品化学品 定义定义危险化学品类别危险化学品类别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性物质、毒性及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第一章第一章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1爆炸品2不燃气体2易燃气体4易燃固体3易燃液休4易于自燃物质5有机过氧化物6毒性物质7放射性物质8腐蚀性物质3毒性气体5氧化性物质危险货物包装标志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 -2009)易制毒化学品
2、?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列明的化学品。采购需经安全部门到当地公安部门备案 ,由安全部门统一协调备案及安排采购。 危险货物 ?被列入国家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危险品。 危险货物分类?共分为9类,除危险化学品的8类外,第九类为杂项类。 9杂类危险物质和物品 第第1类类 爆炸品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
3、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中分5项,其中有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项专指弹药等。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4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有以下主要特性:有以下主要特性:爆炸性爆炸性是一切爆炸品的主要特性是一切爆炸品的主要特性敏感性敏感性对撞击、摩擦、温度等非常敏感对撞击、摩擦、温度等非常敏感 毒性毒性有的爆炸品还有一定的毒性有的爆炸品还有一定的毒性反应活性反应活性与酸、碱、盐、金属发生反应与酸、碱、盐、金属发生反
4、应 由于爆炸品具有以上特性,因此在储运中要避免摩擦、撞击、颠簸、震荡,严禁与氧化剂、酸、碱、盐类、金属粉末和钢材料器具等混储混运。 第第2类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项: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氢气、乙炔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氩气、氧气等。 第3项
5、: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具有以下危险特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具有以下危险特性:a、可压缩性;、可压缩性;b、膨胀性;、膨胀性;c、易燃、可燃气体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极易发生、易燃、可燃气体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极易发生易燃爆炸;易燃爆炸;d、除具有易燃性、毒性外,还具有刺激性、致敏性、腐、除具有易燃性、毒性外,还具有刺激性、致敏性、腐蚀性、窒息性等特性。蚀性、窒息性等特性。公司常用的易燃气体有:氢气、乙炔、液化石油气等。公司常用的易燃气体有:氢气、乙炔、液化石油气等。第第3类类 易燃液体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
6、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分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分3项: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乙醇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以上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易燃液体具有以下危险特性:易燃液体具有以下危险特性:挥发性;挥发性;易流动扩散性;易流动扩散性;受热膨胀性;受热膨胀性;带电性;带电性;毒害性。毒害性。易燃性是易燃液体的主要特性,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易燃性是易燃液体的主要特性,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1.严禁烟火,远离火种、热源;严禁
7、烟火,远离火种、热源;2.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3.严禁用易燃液体清洗地面、大面积擦拭设备;严禁用易燃液体清洗地面、大面积擦拭设备;4.穿静电工作服。穿静电工作服。公司常用的易燃液体有:酒精、菲林清洗剂、稀释剂等。公司常用的易燃液体有:酒精、菲林清洗剂、稀释剂等。2007年2月12日凌晨2时,深圳市洋华高新科技厂发生火灾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其中3男7女。 270270名员工工作车间全封闭名员工工作车间全封闭 洋华高新科技厂是一家台资企业,其手机触摸屏生产车间是一个封闭式无尘洁净场所,该厂为保持车间洁净,车间通排风全部使用了机
8、械空气调节系统。火灾发生当日下午,工厂正组织270多名员工在该车间进行春节前的大清洗,使用了大清洗,使用了“天那水天那水”和酒精等易燃易爆液体擦洗设备和地面和酒精等易燃易爆液体擦洗设备和地面,抽风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因发热等原因产生火花,引爆挥发在车间内达到爆炸浓度的易燃易爆气体。 着火厂房没有申报消防审核着火厂房没有申报消防审核 该厂房从筹建到投入使用,一直没有到消防部门申报消防审核验收。发生火灾的车间建于2004年,当时作为员工休息场所,后被该厂擅自作为生产车间。 其中其中9 9人为烟熏窒息死亡人为烟熏窒息死亡 消防部门初步确定起火部位位于该车间东侧北面。该车间共有三个出口,火灾发生时,位于车
9、间北面东侧的一个出口门被反锁出口门被反锁,当时该车间共有270270多人在清洗设备和地面多人在清洗设备和地面,火灾发生后,车间内不久又断电,室内一片漆黑。在厂内清洗设备的员工只能摸黑绕道从大门出口逃生。由于吊顶不断塌落,增加了逃生难度,延误了逃生时间。而且因为断电,空调系统失效。造成大量有毒烟雾和高温气体无法排出,被困人员极易在短时间内中毒窒息死亡。此次火灾造成10人死亡,其中9 9人为烟熏窒息人为烟熏窒息死亡。“212”龙岗火灾事故龙岗火灾事故事故教训:严禁使用事故教训:严禁使用 天那水、酒精等易燃液体擦洗地面或大面积擦拭设备,尤其是洁净天那水、酒精等易燃液体擦洗地面或大面积擦拭设备,尤其是
10、洁净车间。车间。第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燃烧特性分为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燃烧特性分为3项:项: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 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
11、、氢化钾等。易燃固体具有以下危险特性:易燃固体具有以下危险特性: 易燃性;可分散与氧化性;易燃性;可分散与氧化性; 对撞击、摩擦的敏感性;对撞击、摩擦的敏感性; 热分解性;毒害性。热分解性;毒害性。自燃物品具有以下危险特性:自燃物品具有以下危险特性: 极易氧化;易分解。极易氧化;易分解。遇湿易燃物品具有以下危险特性:遇湿易燃物品具有以下危险特性: 遇水或酸反应性强;遇水或酸反应性强; 腐蚀性或毒性强。腐蚀性或毒性强。第第5类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成分为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
12、爆炸,按其成分为2项:项: 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乙酸、过硫酸钠、双氧水等。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具有以下危险特性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具有以下危险特性:强氧化性;突出的性质是遇易燃物品、可燃物品、有机物、还原剂等会强氧化性;突出的性质是遇易燃物品、可燃物品、有机物、还原剂等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氧化剂遇高温易分解,引起爆炸;氧化剂遇高温易分解,引起爆炸;对摩擦、撞击、震动极为敏感;
13、对摩擦、撞击、震动极为敏感;有些氧化剂遇水分解,有助燃作用;有些氧化剂遇水分解,有助燃作用;有些氧化剂遇酸反应剧烈;有些氧化剂遇酸反应剧烈;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腐蚀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腐蚀性;有些氧化剂相遇后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爆炸。有些氧化剂相遇后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爆炸。公司常用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公司常用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高锰酸钾、过氧乙酸、过硫酸钠、双氧水等。高锰酸钾、过氧乙酸、过硫酸钠、双氧水等。第第6类类 毒性及感染性物质毒性及感染性物质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
14、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感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指含有致病的微生物,能引起病态,甚至死亡的物质。有毒品具有以下危险特性:有毒品具有以下危险特性:溶解性;溶解性;挥发性;挥发性;分散性。分散性。剧毒品在电镀生产中的运用剧毒品在电镀生产中的运用在电镀生产中运用最多的剧毒品是氰化物.氰化物镀液之特殊性能表现在: 镀液稳定 结晶细致结合力佳 具
15、良好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NaCN KCN 安乐死常用药外观与性状:白色晶体粉末;加热至外观与性状:白色晶体粉末;加热至200时失去结晶水,更高温度分解。时失去结晶水,更高温度分解。溶解性:溶解性: 溶于水,微溶于醇,几乎不溶于醚,溶于水,微溶于醇,几乎不溶于醚,其溶液可溶解金。其溶液可溶解金。 危险特性:危险特性: 不燃。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不燃。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钾)混合引起爆炸。遇酸或露置空气(钾)混合引起爆炸。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氰化氢气体。氰化金钾是一种剧毒物质,成人致死量氰化金钾是一种剧毒物质,成人致死量0.0
16、2mg。氰化金钾(氰化金钾( KAu(CN)2 )3.24氰化氢中毒伤亡事故氰化氢中毒伤亡事故 2004年3月24日中午12时,在金地工业区深圳市某珠宝来料加工厂生产部经理梁某指使下,该厂电铸部车间主管白某,指挥电铸部车间员工王某、邱某等人在五楼车间进行银回收处理。当日下午14时,王某、邱某两人将回收银后的废液倒入五楼女厕所的下水道里,由于废液中含有氰化氢(废液中含有氰化氢(HCN)等剧毒气体,导致正在三楼女厕所如厕的该珠宝公司员工刘某,被从下水道里冒出的氰化氢有毒气体熏倒。同厂负责三楼卫生的清洁工黎某在进入三楼女厕所准备打扫卫生时,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并发现刘某躺在厕位上,黎某即时报告该公司
17、足金车间负责人陈某和刘某的老乡戴某(该厂员工)。戴某马上跑去三楼女厕所抢救刘某,当戴某打开厕所门时,自己也中毒昏倒。后两人都被送往医院抢救。刘某经岭南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抢救无效,于2004年4月8日死亡;戴某经岭南医院抢救治疗后康复。第第7类类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放射性物质,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条例”来管理。来管理。 一级放射性物质一级放射性物质 二级放射性物质二级放射性物质 三级放射性物质三级放射性物质 第第8类类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
18、质腐蚀性物质,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腐蚀性物质,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这类物质按化学性质分这类物质按化学性质分3项:项: 第1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第2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硫氢化钙等。 第3项:其它腐蚀品,如二氯乙醛、苯酚钠等。腐蚀品具有以下危险特性:腐蚀品具有以下危险特性:强烈的腐蚀性;强烈的腐蚀性;氧化性;氧化性;稀释的放热性。稀释的放热性。公司常用的腐蚀品公司常用的腐蚀品PCB工业生产常用的:三酸: 硫酸、盐酸、硝酸三碱: 氢氧化钠、氨水、碳酸钠三酸三酸硫酸硫酸 硫酸(硫酸(H H2 2SOSO4 4)
19、 为电镀工序最常用的一种强酸,浓硫酸(98%) 呈现无色粘稠状,难挥发,比重比水大,通常在1.8g/cm3左右,由于浓硫酸遇(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添加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缓的倒入水中,同时不断搅拌,以免局部过热引起暴沸,另外如果皮肤不小心沾到浓硫酸,应先用干的抹布抹去硫酸,然后用大量水冲洗。避免因为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的热而造成灼伤。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不可与浓硫酸放在一起,以免发生火灾。硫酸在电镀工序主要用在镀铜及各种酸洗等制程。三酸三酸盐酸盐酸盐酸(盐酸(HCl) 工业用的浓度通常为工业用的浓度通常为36.5%,颜色为,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浓盐酸为挥发性强酸,在空无色或淡黄色,
20、浓盐酸为挥发性强酸,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的白烟,并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中产生大量的白烟,并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吸入后会灼伤呼吸道,能破坏人的中气味,吸入后会灼伤呼吸道,能破坏人的中枢神经,电镀工序镀铜较为常用。枢神经,电镀工序镀铜较为常用。三酸三酸硝酸硝酸硝酸硝酸 (HNO3) 是一种挥发性强酸,在空气中是一种挥发性强酸,在空气中产生棕色烟雾,电镀工序主要用产生棕色烟雾,电镀工序主要用在沉镍金工序进行炸缸用。在沉镍金工序进行炸缸用。 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应在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应在棕色瓶中于阴暗处避光保存,严禁与棕色瓶中于阴暗处避光保存,严禁与还原剂还原剂接触。接触。 三碱三碱氢氧化钠氢氧
21、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NaOH) 为白色片状或粒状颗粒,易为白色片状或粒状颗粒,易溶于水,溶于水有滑腻感,是一溶于水,溶于水有滑腻感,是一种强腐蚀性强碱,种强腐蚀性强碱,PCB工业主要工业主要用来褪干膜及洗缸。用来褪干膜及洗缸。三碱三碱氨水氨水氨水(氨水(NH3H2O) 为无色刺激性液体,呈碱性,为无色刺激性液体,呈碱性,PCB工业主要用来蚀刻及调节工业主要用来蚀刻及调节PH值。它和呈酸性双氧水不同,双值。它和呈酸性双氧水不同,双氧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带有氧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带有很强的腐蚀性,接触后容易灼伤很强的腐蚀性,接触后容易灼伤皮肤。皮肤。三碱三碱碳酸钠碳酸钠碳酸钠(碳酸钠(Na
22、2CO3 ) 中文名为中文名为“纯碱、苏打纯碱、苏打”,本品具有刺,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本品不燃。和眼灼伤;本品不燃。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分钟,就医。,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
23、奶或蛋清,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当磁场作用于人体时,人体个各当磁场作用于人体时,人体个各系统参与反应的程度可按以下顺序排系统参与反应的程度可按以下顺序排列:神经,内分泌、感觉器官、心血列:神经,内分泌、感觉器官、心血管、血液、消化、肌肉、排泄、呼吸管、血液、消化、肌肉、排泄、呼吸、皮肤、骨。由此看来,神经系统和、皮肤、骨。由此看来,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磁场的感受最为灵敏。内分泌系统对磁场的感受最为灵敏。同时,在对磁场作用最敏感神经系统同时,在对磁场作用最敏感神经系统中,尤其以丘脑下部和大脑皮质最为中,尤其以丘脑下部和大脑皮质最为突出。突出。 第第9类类 杂类杂类安全技术
24、说明书安全技术说明书结结 构构1. 化学品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及企业标识2. 成分成分/组成信息组成信息3. 危险性概述危险性概述4.急救措施急救措施5. .消防措施消防措施6.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7.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与储存8.接触控制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9. .理化特性理化特性10.稳定性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和反应活性11.毒理学资料毒理学资料12.生态学资料生态学资料13.废弃处置废弃处置14.运输信息运输信息15.法规信息法规信息16.其他信息其他信息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安全标签安全标签中毒四种途径:经呼吸道吸入经消化道食入经皮肤粘膜吸收血液直接进入第二
25、章第二章 作用途径作用途径 是危险化学品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危险化学品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
26、快。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经呼吸系统吸入经呼吸系统吸入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收。 经皮肤进入经皮肤进入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经消化道食入经消化道食入有害化学物质
27、等有害化学物质等环环境空境空气气汚染汚染有害化学物有害化学物质质等等作业作业蒸发蒸发气体气体粉尘粉尘气溶胶气溶胶薄雾薄雾扩散扩散高高浓度浓度低低浓度浓度呼吸呼吸系统系统皮肤皮肤/眼睛眼睛消化消化系统系统人人体体侵侵入入代代谢谢反反应应累积累积排泄排泄环境环境作业作业人人第三章第三章 职业健康危害职业健康危害有毒化学品的形态有毒化学品的形态毒物在人体内过程毒物在人体内过程工业毒物进入人体后,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参与体内的代谢过程,发生转化,工业毒物进入人体后,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参与体内的代谢过程,发生转化,有些可解毒或排出体外,有些则在体内蓄积起来,久而久之,导致各种中毒症有些可解毒或排出体外,有
28、些则在体内蓄积起来,久而久之,导致各种中毒症状。状。 毒物的分布毒物的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到全身。当在作用点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到全身。当在作用点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发生中毒。毒物在体内各部位分布是不均匀的,同一种毒物在不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发生中毒。毒物在体内各部位分布是不均匀的,同一种毒物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分布量有多有少。有些毒物相对集中于某组织或器官中,例如铅、氟主同的组织和器官分布量有多有少。有些毒物相对集中于某组织或器官中,例如铅、氟主要集中在骨质,苯多分布于骨髓及类脂质。要集中在骨质,苯多分布于骨髓及类脂质。 生物转化生物转化
29、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称之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称之为毒物的生物转化。其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增加(增毒作用)。毒物的为毒物的生物转化。其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增加(增毒作用)。毒物的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还原、水解及结合。经转化形成的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还原、水解及结合。经转化形成的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外。 排出排出 毒物在体内可经转化后或不经转化而排出。毒物可经毒物在体内可经转化后或不经转化而排出。毒物可经肾、呼吸肾、呼吸 道及消化道途径排出,其中经肾随尿排出是最主要道及消化道途径排出
30、,其中经肾随尿排出是最主要的途径。尿液中毒物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常测定的途径。尿液中毒物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常测定尿中毒物及其代谢物,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尿中毒物及其代谢物,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 蓄积蓄积 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物就会 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就称之为毒物的蓄积。此时毒物大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就称之为毒物的蓄积。此时毒物大多相对集中于某些部位,毒物对这些蓄积部位可产生毒作用。多相对集中于某些部位,毒物对这些蓄积部位可产生毒作用。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 毒物在人体内过程毒物在人体内过程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与控制措施替代替代: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变更工艺变更工艺:在替代品有限时,可选用变更工艺、改造设备来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隔离隔离: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拉开作业人员与危险源之间的距离,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不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线上教育课程培训介绍
- 恐龙宝贝创意绘画课件
- 玻璃纸绘画课件
- 小星球拼贴画课件
- 紫色插画风高考主题班会模板
- 疾病全程管理:帕金森病的多维度管理
- 内蒙赤峰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含答案2024年
- 西藏林芝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含答案2024年
- 目标任务管理
- 水库围挡合同协议
- 2024华能四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属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钢结构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 JJF 2221-2025导热系数瞬态测定仪校准规范
- 华为手机协议合同
-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无答案)
- 公司两班倒管理制度
- 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
- 2025年武汉数学四调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025年春)教材变化详细解读
- 鸡头黄精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