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复习资料附答案_第1页
伤仲永复习资料附答案_第2页
伤仲永复习资料附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性化辅导教案授课时间: 2013年 1月 30日 备课时间: 2013年 1月 26日学生姓名:老师姓年级:初三 科目:语文课时: 2课题:中考文言复习 1 教学 查漏补缺巩固基础稳步提升 目标 重点重点 课外阅读、文言文小练难点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之,即书诗四 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 日扳( pan) 仲永环谒(腿)于邑 (yi) 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

2、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 (min )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 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 耶?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家里世代从事农业生产。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写字的工具 (笔、墨、纸、 砚),(有一天)他忽然大哭索要这些写字的工具。父亲对此感到惊异, 便从邻居家借来给他。(仲 永)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亲自在诗后写上了他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族人为诗的 内容,(父亲把这首诗)传给

3、全乡学识优秀的士 人观赏。从这时开始,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 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 得欣赏的地方。同乡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 的人用财物讨取 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于是)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 不 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父亲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他十二三岁 了。我让(他) 作诗,他作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 回来,再到舅舅家,问起他, (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消失,与平常人没有什么 区别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上天赋予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高得多

4、。 他最终成为一 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受到的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资聪 颖,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 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 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 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 ” 2词解1.伤:为.感到哀伤,意动用法。2.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县。3.民:百姓。4.世:世代。5.隶(li ): 属于。6.耕(geng):耕种劳作,耕田。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7.生:岀生。8.年:岁。9.未:不;没有。10.尝曾经。11.识认识。12.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13.忽忽然。14.啼(:哭叫,大哭。15.

5、求索求,索要。16.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17.焉于此,对此。18.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19.与给。20.IP :立即,立刻。21.书:书写,写。22.并并且。23.自:自己。24.为:题上。25.名名字。26.苴/、:这。27.以把。28.养奉养,赡 (shAn)养。29.收族:团结宗族人,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30.为:当做,作为。31.意:主旨,内容。(中心,或文章大意)32.传:传送。33.一-:全。34.观:观看。35.自:从。36.是:此。37.以. 为意:以.作为诗的内容。38.秀才: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39.指:指定。40.作:写。

6、41.:立刻。42.就:完成。43.立就:立刻完成。44. 其:代指这首诗。45. 文:文采。46. 理:道理。47. 皆:都。48. 可:值得。49. 观:欣赏。50. 者:的地方(方面)。51. 邑(yi)人:同(乡)县的人。52. 奇:对 感到惊奇(奇怪)。(意动用法)53. 之:代指仲永的才华。54. 稍稍:渐渐。55. 宾客:这里指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名词作动词)56. 其:他的,代仲永的。57. 或:有的人。58. 以:用。59. 乞(qi):求取。60. 之:它,代仲(zhong)永的诗。61.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 有利可图。其,这

7、样;然,这样62. H :每天。63. 扳(pan):通“攀”,拉扯,这里有强要的意思。64. 环:四处,到处。65. 谒(yS):拜访。环谒:四处拜访66. 使:让。67.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68. 闻:听说,听闻。69. 之:代词,代这件事。70. 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 1033)。71. 从:跟随。72. 先人:意为先父,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73. 还:返回。74. 于:在。75. 令:让。76. 作:写。77. 称:相当,相称。78. 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79. 自从。80. 复:又,再。81. 问:询问。82. 焉:指方仲永的情况。83

8、. 泯(min)然众人矣:这里指方仲永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成为普通人。泯然,消失 的样子。众人,平常人,普通人。矣,语气词。84.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85. 通悟:通达聪慧。86. 受:承受。87.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88. 彼其:他。89. 且:尚且。90. 固:本来。91. 得:能够。92. 卒(zil):最终。93. 夫:读“61。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1-294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3方仲永的三个阶段%1童年:才思敏捷,天资非凡一一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9、 /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1少年:才能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1青年: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生平方仲永(约1020 1040年后),北宋时江西金溪人,世代耕田为生,幼年天资过人,也因世代耕田家人见识较短,儿时成名后,四处拜访人家,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不让他学习,从而后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便泯然众人(如同常人 /普通人了)。文章理解题目理解“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伤”有三层意思,第-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

10、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思想感情本文通过记叙方仲永才华泯灭的事例,指岀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时弊,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文章的道理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可惜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令人感到痛惜,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灭人才环境的批评。也对应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虚词用法“之”1. 不能称前时之闻 助词,的。2. 受之人 兼词,之于。3. 卒之为众人一取独,不译。“ 丁1、环谒于邑人 介词,至V。2、于舅家见之

11、介词,在。3、 贤于材人远矣 介词,比。4、受于人者不至一一介词,被,引岀动作的对象。自还自扬州:从。然泯然众人矣一一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弓 I。材:通“才”,才能。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自是”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从先人还家(先人:古义:王安石死去的父亲。今义:自己的前

12、辈。)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 为惊奇、诧异”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 感到惊异”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认为 有利可图”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岀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一词多义自:1. 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其:/、1. 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 稍稍宾

13、客其父(代词,他的)然:1. 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 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宾客:1. 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为:1.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作为)2. 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贤:1. 贤于材人远矣:(胜过)(名词作动词)2.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有才能)文言句式1. 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2. 省略句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14、。省略介词“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3. 倒装句“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4. 通假字%1“扳”通“攀”%1“材”通才”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作者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作品原文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

15、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季一小舟,拥舞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砌,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巳。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 者!”字词注释1. 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

16、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2.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3. 【更(ge ng)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定,开始。4. %ao)通“梯",撑(船)。一作“警。5. 【拥曩cui)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曩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6. 【雾淞沆?(hangdang)冰花一片弥漫。雾淞,水汽凝成的冰花;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淞,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

17、如雪,日岀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淞。”沆砌:白气弥漫的样子。7. 一 ?白】全白。8.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9.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10. 【强(qi角ng)】尽力。11.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指酒杯。12. 客此】在此地客居。13. 舟子】船夫。14.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敬称。译文湖心亭看雪翻译解词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是日更(g&ng)定矣,余攀(rdo)一小舟,拥舞衣炉火,

18、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是日这天。更 (geng )定初更以后。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挛(捋。)通“槎“,撑。拥穿着/带着。it(cui) 衣皮衣。雾淞(s6ng)沆SA ( hangda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雾淞(song )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砺(hAngdAng )白气弥漫的样子。白全白一斯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

19、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一粒人影罢了。一痕一道痕迹。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d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fbi)。内容本文是清代张岱写的一篇游记。文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岀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一一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 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体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恋的心态)。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qu

20、ot;独往湖心亭看雪。”个“独”字,一方面映衬岀环境的幽静空旷、游人极少,所以作者以为唯独自己喜欢出游赏雪;另一方面又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反映岀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表明他的心态不同常人,暗示了 他的“痴”,为下文作伏条(后文写到的“舟中人两三粒”“有两人铺毡对坐”,还出现舟子,可见他并不“独二)"雾淞沆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一一使用白描手法,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

21、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地写出了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表现岀悠远脱俗的趣味,表现了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一一有“酒 逢知己千杯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意,写岀了赏雪时天涯遇知音的惊喜之情。作者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一此时才匆匆交代了友人的情况,这样写一方面是由于张岱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之间在情致心灵方面的沟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职爵里等世俗的问题并不在意;另

22、一方面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 化,询问对方身份之时,也是彼此分别之时,有缘相聚实非易事,此刻一别也许就难以再见,这怎么能不叫人遗憾!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情感(1)对故国往事怀恋的淡淡愁绪。(2)遗世独立,清高自赏。(3)天涯遇 知音的愉悦。写法(1)白描手法。(2)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3)互文手法。词类活用1. 大雪三日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2. 是金

23、陵人,客此。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3. 拥舞衣炉火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4. 与余舟一芥芥: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lb6J古今异义1. 余住西湖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2.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义:名词,酒杯。(例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11 613. 是日更定矣。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一词多义是:1.是日更定:这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eng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 geng一: 1.余孥一小舟:数词,一2.上下一白:全白:1.上下一白:白色2.余强饮三大白

24、而别: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大:1.见余大喜:非常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顷通假字擎通“楹,撑(船)、戈卩I?文章主题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岀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岀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161复 习伤仲永同步练习作I .课课达标我能行业1字词练习a、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虽人环谒不能松坂世枣耕min然或以钱币qi之

25、b、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世申耕 未攀识书具即节诗四句收族为意宾容其父余闻之含作诗称前时之闻很然众人矣 (10)囿众人2. 找岀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通 ,3. 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古今不同的含义。自晕指物作诗立就稍福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古义:古义:古义:,今义,今义,今义4. 准确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 父异焉(2) 邑人奇之(3) 稍稍宾容其父(4) 父剂其然也、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 22题(17分)借旁近与自是指物作 之父利其然也,日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 之,即书诗四句

26、,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 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涅(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 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 是有 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i ),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 暮归, 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

27、呕心乃已耳!”19. 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 分)20. 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 人他们童年 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 分)21. 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 分)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2. 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 分)19. 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20. 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 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

28、给分21. ( 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 3)这孩子 要呕 出心才会停止!22 .援笔辄就如素构湖心亭看雪小测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挛一小舟,拥it( cui)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彻,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r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

29、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巩固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每词0.5分)(1)是日更定矣()(2)捆霞衣()(3)上下一白()(4)余强饮三大自而 U。()(5)是金陵人,客此。()2、指出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2 分)A、据舞衣/蜂押而来B、容此/容死他乡3、C、是日更定矣*三更半夜 翻译句字。(6分)D、上下丁白)通计了舟(1)雾淞沆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007年湖南永州中考题)(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007年湖南永州中考题)(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008年湖南常德中考题)4、( 2008年常德市中考题)这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

30、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写岀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1分)5、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景与人的活动所用的描写手法有何不同?( 2分)6、( 2007年湖南永州中考题)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7、( 2007山东威海中考题)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2 分)出一句。(2分)二、模拟题9、 指岀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是日更定矣/实是欲界之仙都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锄残扶弱D、上下一自/余强饮三大自而别10、 下列赏析

31、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本文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 图。B、 “独往湖心亭看雪。”句中的“独”字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也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C、本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D、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11、 翻译: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分)12、 用原文回答。(2分)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 ”表现了作 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文末的“痴”与开头的”相呼应,写岀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安全的节能“大衣”:发泡水泥刘荣明%1为了能够阻挡夏天的炎热和

32、冬天的寒冷,国家规定在建造楼房时必须给建筑物穿一件用保温材料做成的节能“大衣”,以减少夏天室内冷气和冬天室内暖气的外流。然而近年来,由于建筑外墙易燃的保温材料导致的“高楼火灾”却令人触目惊心。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禁用了易燃的有机外墙保温材料,取而代之的是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就是其中的一种。%1发泡水泥,顾名思义,是一种有“泡泡”的水泥。“泡泡”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将发泡剂用机械搅拌方式,或者高压空气雾化气动方式进行充分发泡,形成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稳定的泡沫。然后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就形成了一种内部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 保温

33、混凝土。%1通过发泡水泥技术制作的节能“大衣”除了阻燃,还有很多优势。它属于气泡状绝热材料,那些水泥内部的封闭泡泡,可以使混凝土轻质化和保温隔热化,所以保温、隔音的效果特别好。发泡水泥还有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的作用,因其强度高、不变形,故可以避免使用复合材料形成的地面裂缝.其抗压强度较高,抗裂性是普通混凝土的 8倍。%1在制作发泡水泥的过程中,发泡剂必不可少,发泡剂是否安全环保呢?水泥发泡剂原料为植物性或者动物性的脂肪酸,合成体为水溶性,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所以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绝对安全环保。%1发泡水泥耐久性大于 50年,可与建筑同寿命,一次施工可使建筑终身保温。我国最早的发泡水泥应

34、用,是黑龙江地区的墙体保温层。该工程由上世纪 50年代初期的前苏 联专家指导施工,至今近 60年依然完好 无损,仍在使用。%1目前,发泡水泥在楼层间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外墙保温“大衣”还亟待推广。相信未来这种新型环保材料会带给我们更加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选文有删改)14. 阅读全文,请简要回答发泡水泥的优势有哪些。(4分)15. 第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16. 第段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2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 44阻燃保温、隔音;抗压、抗裂性强/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安全环保:耐久性强。(答出1个方面。给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