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品质文档2022年日本考察报告4篇 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 依据农业部的派遣,应日本亚西亚农业技术沟通协会的邀请,我们一行七人于1999年9月15-28日,对日本进行了豆类产销和科研等方面的考察。先后考察了日本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旱作振兴课和农业综合讨论所、日本豆类振兴会、日本杂谷输入协会、远藤制馅株式会社,加商株式会社,以及北海道农业试验场及其带广旱作讨论所、什胜农业试验场、农业体系株式会社等。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总的感觉到,在日本,豆类生产量很少,但消费需求很大,基本都是靠进口,大豆、绿豆、蚕豆、豌豆的年进口量大约在90%左右,红小豆、芸豆的进口量约占一半。现将考察的状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一、
2、豆类生产、进口及加工、销售概况 (一)生产 1、面积、产量及区域分布 日本是个岛国,地形狭长,山地较多,耕地较少。1998年全国耕地面积为490.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2%。其中,水田267.9万公顷,旱地222.6万公顷。旱地包括一般旱地、树园地和牧草地,面积分别为120.6万公顷,37.0万公顷和65.0万公顷。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占75%(常年200万公顷)。水稻由于近年来生产过剩,自1994年种植面积消失最高峰,达到221.2万公顷以后,近几年连续削减,1997年减到195.3万公顷。一般旱地主要种植蔬菜、麦类和豆类,1997年分别为64.9万公顷、26.6万公顷和19.2万公顷。
3、近年来,日本的主要豆类生产状况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日本豆类生产总体上面积很小。 日本豆类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地区和秋田、青森、岩手等地,尤以北海道为最。其中,红小豆集中在北海道的什胜地区。北海道地处北方,属温带北部、亚寒带东南部,年平均气温较低,为6-10,夏天温度白天可超过30,但夜晚较凉,昼夜温差大;降雨量较少,生产季节(5-10月份)降雨量500多毫米;日照时数1100小时左右;土壤较特别,火山灰土占37%,重粘土占21%,泥炭土占8%。豆类4月下旬播种、9月底收获。北海道豆类生产概况详见表2: 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北海道大豆面积、总产量分别占日本全国的14.9%和21.5
4、%,小豆面积、总产量均占三分之二以上,芸豆面积、总产量各占90%左右。 什胜地区是北海道地区农业生产基地,更是小豆的闻名产区,面积和产量均超过北海道的三分之一。它生产的爱之英小豆(襟裳)更是享誉全日本。 2、生产特点 (1)政策扶持。比较明显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每年给生产大豆的农户有肯定资金补贴。补贴数额每年不一样,视市场行情而定,市场行情差,则补贴多,最多的一年补贴300亿日元。二是为提高农协收购农户豆子的商品质量,农协购买豆子筛选机,政府拨款补贴三分之一;农协新建种子冷库,政府也予以资金上的支持。 (2)机械化水平高。在此方面,我们访问了北海道带广市郊一户家庭农场。农场主石桥一家使用农机
5、耕种的状况,在日本有肯定的代表性。他们一家三口人,耕种70公顷小麦、豆类,自己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卡车、各种农具,从播种、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到收获、脱粒、干燥都实行机械化操作。全年仅雇工3天,每天6人,主要工作是拔除机械难以拔去的株间杂草。农场年收入4500万日元,折合45万美元,扣除物资费用15万美元,净收入30万美元,人均10万美元。 (3)注意品质。日本豆类单产水平不高,有关方面也不太重视提高单产,但很注意改进品质,诸如豆子性状大小、颜色深浅、口味好坏等等。日本豆类加工企业一般宠爱豆子粒形大、颜色浅且匀称全都。其次是重视提高豆类的抗逆性,主要是抗冷害和防治病虫害。重视抗冷害讨论与
6、日本主要农区北海道地处高纬度、无霜期较短、年平均气温低有关。再次是考虑豆类生产怎样与机械化结合,即达到省工目的,同时又提高劳动生产力。 (4)服务周到。日本农协从上到下自成体系,在豆类产销方面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它得到政府支持,一方面负责给农户供应种子和栽培技术,另一方面负责收购农夫的产品。它收购农产品有量大、稳定、随时都收的特点,不让农户消失农产品卖不出去的状况。农户大多情愿将农产品卖给农协,但现在也消失商社和公司争购农产品,其价格略高于农协,因此,也有20%左右的豆子是售给商社和公司的。 (二)进口 日本豆类面积小,总产量不多,而需要量较大,每年须大量进口。加之世界豆类生产量较大,价格也不
7、高,进口来源没有问题,因此日本不会通过扩大本国豆类生产,来增加自给力量。 日本年消费大豆500万吨左右,自己生产仅14-16万吨,进口480万吨左右。大豆自产部分用来制作豆制品等副食品用,进口部分主要用于榨油,大豆油的自给率仅为4%左右。大豆进口主要是从美国和中国。过去是从中国进口多,现在是从美国进口多。从中国进口最多时,一年二、三百万吨,现只有10-20万吨;从美国进口由少量的增加到现在400万吨左右。此外,还从东南亚国家进口一些,但数量不多。 除大豆以外,需要进口的豆类还有小豆、芸豆、豌豆、蚕豆、绿豆等。据日本杂谷输入协会介绍,乌拉圭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规定,日本每年进口除大豆外的杂豆,数量在
8、12万吨以内,按方案内关税;超过12万吨,则超过部分要付两倍关税。因此,日本年进口杂豆一般不会超过12万吨。详细进口状况以1998年为例介绍如下: 小豆:日本年需要量10.5万吨,自产7.76万吨,缺口2.74万吨,主要从中国陕西、山西、内蒙等地进口,数量为2.5万吨,其余部分从美国、阿根廷等国进口。另外,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4-5万吨小豆馅。 芸豆:日本年需要量9万吨,自产2.5万吨,缺口6.5万吨,从美国进口1.6万吨,中国陕西、内蒙等地1.4万吨,其余从缅甸、泰国等国进口。 豌豆:日本需要量2.5万吨,全部进口。因有库存,仅进口1.9万吨,主要从加拿大、英国进口,从中国进口仅0.05万吨。
9、 蚕豆:日本需要量0.9万吨,其中0.7万吨从中国张家口等地进口。 绿豆:日本需要量5万吨左右,70%从中国进口。 日本杂谷输入协会是负责进口小豆、芸豆、豆、蚕豆等豆类的主要组织,成员由三晶实业株式会社、兼松株式会社、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佳友商事株式会社、加商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等10多家公司组成。通过近几年贸易,他们对中国豆子的看法是,日本实行市场经济,商人追求最大利润,因此,什么地方豆子好,就从什么地方进。中国向日本出口,有地理位置近的优势,假如其它方面与别国差异不大,日本就会从中国进口豆子。问题是日本对豆子的商品质量要求很高,而中国向日本出口的豆子,质量往往达不到要求,且常消失冒充名
10、牌、豆子内杂物多、合同信誉较差等状况。这些都影响到中国豆子出口信誉,进而影响到出口数量。日方盼望中方在提高豆子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督促有关公司信守合同上多做工作。这样可提高中国豆子的出口竞争力,扩大向日本出口。 (三)加工、销售 日本豆类加工品种丰富多彩。自产大豆做成各种豆制品,作居民的副食品,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小豆、芸豆主要用于作豆馅、豆汁饮料,也用来与其它食品混和加工成多种花色菜肴。绿豆主要是生芽后食用。 日本豆类加工特点:一是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集约化;二是品种多样化;三是严格作业,清洁卫生;四是环保意识强。东京市郊远藤制馅株式会社的生产状况能大体反映上述特点。工厂基本上实行机械
11、化、自动化操作,人工主要是操作机械与检查机械的运行状况,仅有少量人工从事一些帮助工作。工厂规模较大,有多条流水生产线。每天加工30-35吨豆馅、40吨左右的罐头、饮料等其它产品。全部进口原料都要进入日本食品平安检查体系,工厂每个车间,每条生产线,每道工序都有消毒清洁卫生设施。工厂每三个月要进行严格检查,包括自来水、添加剂等在内的食品平安检查。企业董事长远藤说,食品进入市场,一旦发觉一根头发丝,则工厂的食品再也无人要了,将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工厂有特地污水处理设备,将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工厂有特地污水处理设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直接排入下水道,不容许污染环境。 目前,日本豆
12、类遇到的难题是,近年来豆类消费有下降趋势,主要缘由是饮食品种越来越多,人们有广泛选择余地,导致豆类消费比例下降。还有一个缘由是社会活动节奏越来越快,夫妻都上班,没有时间渐渐做豆食。为了扭转这种消费下降趋势,由各生产企业参与,成立了豆类振兴会和豆类基金会,目的在于促进豆类事业,保持稳定供应与相关产业进展。近年来,他们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大力宣扬,通过办电视专题,发行宣扬材料,宣扬食用大豆的好处;每年还通过举办豆类做菜做面包技术大赛,在东京等大中城市各大餐厅举办豆类菜肴展销和进行民意测验等多种形式来扩大豆子消费。同时,工作尽量做细,宣扬不仅面对家庭,而且与各餐厅合作,多做豆类菜肴;与学校养分师合作
13、,多做豆类菜,让孩子们多吃豆类食品;与企业合作,要求企业多生产豆子罐头,以便居民便利食用。豆类振兴会和豆类基金会的经费主要由各参加企业负担。经费除用于各项工作开支外,还有部分用来支持有关豆类的科研单位和试验场。科研单位、试验场的主要经费由国家给,豆类基金会给的是一些详细的、比较细的项目,要求快出成果的项目。举例来说,改进豆类品质、抗寒育种,这些大项目经费由国家给,而品种育种的方法讨论可用基金会的钱。日本豆类振兴会和豆类基金会是民间组织,因此都是没有政府的资金投入。 二、日本豆类科研与技术推广 (一)日本豆类科研基本状况 日本的豆类科研主要集中在大豆、红小豆、芸豆几种。豆类讨论机构设在产地,所以
14、也集中在北海道地区。在北海道,豆类讨论有三个单位,两个是国立的,即:札幌的农林水产省北海道农业试验场及其在带广的旱作讨论所,还有一个是北海道立什胜农业试验场。 大豆是日本的主要豆类作物,也是日本消费量最大的豆类作物。日本政府对大豆讨论特别重视,大豆的科研与管理直接由国家负责,大豆讨论主要由日本农林水产省北海道农业试验场负责。此外,在其他有关县及高校还有不少人从事大豆科学讨论。 红小豆、芸豆属于杂豆类,国家不管,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这类讨论,除地方政府供应肯定的经费外,全国豆类振兴会、全国豆类基金会也是红小豆、芸豆讨论的经费资助单位,特殊在杂豆品质、抗冷害、抗病和良种推广等讨论方面,得到日本豆类
15、振兴会和豆类基金会的资助最多。杂豆讨论主要在北海道农业试验场旱作讨论所和什胜农业试验场,进行红小豆、芸豆讨论,现有5个讨论人员。除此之外,兵库县、京都府也有两名兼职讨论人员。 日本豆类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品种资源、新品种选育、抗冷害(生理)和抗病讨论及机械化生产。自从1933年遭受冷害后,培育抗寒性强的品种始终是日本豆类育种讨论的主攻目标。为了提高豆类育种水平,选育出适于生产的优良品种,北海道三个科研单位都在政府和基金会的资助下,建立了人工气候室。其中光照、温度两个掌握室可以模拟各种气候条件,对豆类资源、原代材料进行鉴定。他们利用这些设备和条件选育出很多抗寒性强的豆类品种和材料。 (二)日本豆
16、类讨论主要成就 1、大豆育种 日本大豆育种主要是耐冷性育种,选育抗生育不良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拖延型冷害品种。目前育成并推广的耐冷性品种有大粒白种脐、中粒褐种脐、大粒绿种皮和小粒白种脐。大豆新育成品种都要经过耐冷性鉴定、机械收获适应性鉴定(裂荚特性)、抗抱襄线虫病和矮化病鉴定,同时还要对加工品质及保存特性进行鉴定。只有这样,才能选育出适于日本北部地区栽培,适于机械化收获,符合食品加工需要的大豆新品种。 2、红小豆、芸豆育种 日本红小豆育种目标是选育耐冷性强、高产、优质、适于机械化收获、抗或耐落叶病、茎疫病、萎蔫病品种。目前育成并推广的新品种有襟裳红小豆、大纳言。芸豆育种目标除要求植株矮化,抗黄
17、化病、炭疽病之外,其他基本与红小豆相同。目前育成并推广的主要有中粒的红色品种“福胜”和中粒的白色品种“雪手亡。日本的红小豆资源最早来源于中国黑龙江,芸豆资源也是来源于中国。现在推广的红小豆品种,都具有中国东北红小豆品种的特点,基本可以说,还是中国东北类型。 红小豆、芸豆品种的耐冷性鉴定分人工气候室鉴定和冷温地实地鉴定。冷温地鉴定采纳分期播种方法,使开花期处于低温条件,检验品种对低温的反应特点。抗病鉴定设有特地的病圃。 3、杂豆类遗传资源的保存、鉴定 北海道立农业试验场从世界各地收集杂豆资源。据介绍,他们目前保存的红小豆品种资源约3000多份,芸豆资源约多份。红小豆资源中,日本约占80,韩国约占
18、17%,中国(包括台湾)约占2,美国等约占15;芸豆资源中,日本约占20,南美州约占28,北美州约占9%,中美州约占13,其它国家约占30。他们除进行红小豆、芸豆育种讨论外,还进行品种资源保存、种子更新和各种特性鉴定,将育种与品种资源合为一体,这样便于讨论利用。 4、豆类栽培讨论 日本的豆类栽培讨论,主要是机械化的栽培管理。首先要求育种家选育适于机械化收获的优良品种,如分枝少、株型紧凑、不炸荚、不易破损等。在此基础上,还讨论豆类机械播种、锄草、喷撒农药、收割、脱粒等技术。日本的豆类栽培讨论不是单纯的农学的栽培讨论,而是农学与农机的机械化栽培管理讨论,很多栽培技术,都是机械化操作。 目前,正在讨
19、论一种个体(单株)追肥机械、即采纳遥控、监测、计算机操作技术,在田间分辩出哪些植株缺肥,就准时追肥,这样避开了肥料的铺张,以降低生产成本。据他们介绍可削减氮、磷肥用量。在肥料方面,主要推广根瘤菌肥。施用根瘤菌肥可增产6。不同品种之间,对根瘤菌肥的增产效果差别很大,而且根瘤菌肥在大豆、小豆上反应较慢,约需半个月时间才能看到效果,而在芸豆上则在很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 5、豆类的消费讨论 豆类消费动向,是日本豆类振兴会、豆类基金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近几年随着生活和食品的多样化,豆类的消费量呈下降趋势。如何促进豆类消费,成为一个重要讨论课题。豆类振兴会和豆类基金会,针对女性餐厅、饭馆,办了特
20、地的豆类食品杂志、广告,并与电视台合办了宣扬豆类食品的节目,向广阔妇女介绍各种豆类食品食用学问。同时组织一些名师名厨和加工厂家开发些新的豆类食品,不断满意市场的需要。 (三)日本豆类生产服务体系 日本豆类生产的生产资料供应、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基本上是通过农协进行的。农协的工作内容是: 1、向农户供应技术服务 农协向农夫供应优良品种,种子在卖给农夫之前进行了药剂拌种或拌根瘤菌肥,削减了农夫自己拌种操作上的麻烦。所供应的种子质量高,农夫比较放心。农协还依据豆类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准时供应各种农业技术和生产物资,诸如化肥、农药等。 2、向农户供应市场信息服务 农协依据市场变化状况,向农夫供应市场价格
21、变化的动态,并指导农夫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使农夫依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3、确定收购价格,确保产品全部收购 农夫生产的红小豆等农产品由农协统制定等级标准和收购。各收购点按农协制定的产量标准来评定农产品的等级和价格。农协经济实力雄厚,无论农产品销售畅滞如何,全部收购,即使亏损,也是由农协担当,这样就减轻了农夫的风险。所以,日本农夫特别信任农协,并理所当然地通过农协来使自己的产品进入市场。 三、日本豆类生产及市场需求进展趋势 (一)豆类生产基本稳定 依据日本农林水产省供应的资料分析,日本近年来耕地面积以每年1的速度在削减。因为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农夫种植作物品种的可选择性在增加,豆类播种面积不行能再扩
22、大。从19961998年统计数看,豆类播种面积有升有降,但基本保持稳定,大豆播种面积有增加的趋势,但芸豆播种面积有削减的趋势。可见播种面积的变化主要是不同豆类之间的调整。 日本豆类的单产近年来也基本稳定。一方面,日本人对食物的质量比较挑剔,所以在豆类工作上主要抓改进品质,而对单产凹凸不太重视。另一方面,日本的农业生产在土壤改良、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已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也就是说在单产方面比较稳定,农夫对产量的凹凸也认为无所谓。有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有市场的调整作用,产量的增减不会影响农夫的收入。 因此,可以认为日本豆类生产在相当长一个时间内是基本稳定的。尽管从长远看,受耕地面积削减趋势的
23、影响,播种面积不行避开的会下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单产的提高可以抵销面积削减带来的影响。 (二)市场需求稳中有降 日本人口的变化近十多年来始终保持稳定,目前已进入老年社会,因此可以排解人口增减对需求量的影响。 在日本大量进口的豆类中,占很大比重的大豆主要用来榨油,这部分市场需求是比较稳定的。日本自产大豆和其它杂豆(包括进口的和本国生产的)主要用来做豆腐、豆馅等豆制品食物。随着社会的进展,人们的食品消费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增加这类传统豆制品的消费也非常困难。另一方面,豆制食品是日本传统的食品,加工比较繁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情愿选择便利快捷的食品制作方式,特殊是年青人,对传统的豆制食
24、品喜爱的越来越少。综合上述分析,日本的豆类市场稳中有降是可能的,但下降也不会太大。 (三)新兴豆类食品广受重视 日本人很重视食物的养分,特殊是很重视植物蛋白、纤维素的养分作用。有的日本专家说,日本人把豆类食物放在与肉类食物同样重要的位置。为了日本人的健康和身体素养的提高,日本有关方面在豆类生产、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特别重视。 日本豆类振兴会和日本豆类基金会对豆类的生产、科研、进口、加工、市场开拓等每一环节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供应资金支持豆类科研,组织专家对出口国的豆类进行考察,特殊是在开发豆类制品的新产品方面,取得了很多新成果,如已经上市的豆糕、豆饼、豆面包,深受人们的欢迎。 (四)豆类进口基
25、本稳定 从日本豆类生产和市场需求状况分析,豆类进口将基本保持稳定。 1、大豆进口目前美国大豆占据了日本进口大豆的主要市场。美国大豆货源稳定是主要因素。虽然美国大豆是转基因产品,但日本目前没有法律限制、只是要求在豆制品上注以标识,而用它榨油无人问津,所以日本进口美国大豆也比较稳定。随着人们对转基因大豆平安性的担忧不断在增加,假如中国大豆在含油率、价格方面能赛过或接近美国。再加上有关方面严格执行合同,削减从美国进口,恢复增加从中国的大豆进口量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日本进口大豆总量不会有明显增加。 2、杂豆类进口日本杂豆生产量很少,中国在日本杂豆类进口中占有的份额约为4050,其中红小豆占日本进口量的9
26、0左右,芸豆占25左右,蚕豆占90左右,豌豆占7.5左右。 中国出口日本的杂豆以红小豆为主。中国红小豆,特殊是内蒙古生产的红小豆和传统出口产品天津红小豆,很受日本加工企业和进口商的欢迎。他们认为可与北海道什胜地区的红小豆媲美,但什胜红小豆产量太少,难以满意市场的需要。所以,事实上在日本也把中国红小豆用什胜红小豆的品牌来加工、销售。可见,中国杂豆类在日本市场是很有潜力的。 四、体会与建议 我国是豆类生产大国,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都位居世界各国前列,而且种类繁多。北方广阔早作区素有种植豆类的传统和习惯,杂豆品种齐全、质量上乘。但近年来豆类同其它农产品一样存在不同程度的卖难,比较效益下降,影响了农
27、夫种植的乐观性,使生产起伏较大。通过这次对日本豆类生产、市场、科技等方面的考察,我们深深感到,我国豆类生产、科技、市场开发与日本相比,有优势也有差距。豆类在日本被称为传统饮食文化。日本是豆类消费的主要国家之一。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与日本在地理和文化方面相近的优势,努力恢复和提高我国豆类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在国内加大消费宣扬,乐观开拓豆类市场。为此,特建议如下: 1、在生产方面,要立足于依据不同自然条件,建立具有肯定规模的各具特色的豆类生产基地,并逐步创建自己的产品牌子。长期以来,豆类生产同其它粮食生产一样,以追求数量增长为主,从而导致:一是生产上存在很大盲目性,产量极不稳定,年际间变化较大
28、;二是各类品种混种、混收、混贮,好品种不能形成好产品、好商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如东北的大豆,是当地的优势产品,但种植品种多乱杂,没有明显的主栽品种和生产区域,好的品种不注意提纯防杂,退化严峻,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其它杂豆也是如此。而日本尽管豆类生产规模远不及我国,但非常注意基地建设并树立自己的品牌。日本杂豆产区在北海道,在日本市场处处可见北海道“什胜”豆产品,牌子非常洪亮,著名全国。今后我们也应当依据不同生态区域建立稳定的、专业化的生产基地。不同作物、不同品种要有不同的基地,逐步壮大形成规模,构建一地一品的生产格局,并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2、在外贸出口方面,要重合同、讲信誉,不断增加质量意识
29、、品牌意识和守法意识。日本方面总的认为我国的豆类产品品质是不错的,有的品种象天津红、宝青红小豆在日本知名度很高,但是由于我国收购、出口企业不重视产后分储、精选、加工等环节,出口豆类中的杂质合量高,大小、色泽、外形不一,商品性状较差;另外日方意见较大的是我国有关企业合同履约差,丰年大量要求出口,欠年又不能保证货源。这方面教训很深刻,过去日本主要从我国进口大豆,前几年我国豆类市场紧销,价格较高,一些企业单方不履行合同,日本只好转向美国市场,现在我们想出口,日方却不要。红小豆也是如此,象山西、陕西省出口的红小豆,原来品质很好,可偏要打着天津红的品牌,日方认为是冒牌经营,特别反感,影响了中国豆类产品的
30、声誉。因此,建议有关外贸出口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基地和品牌,严格履行合同,树立公司良好信誉,并在加工分级、恒温冷藏、精选脱水等环节上多下功夫,逐步形成自己的优质品牌。同时,国家在外汇储备不紧的状况下,要逐步取消对外贸经营企业在出口方面的优待政策和特别权利(我们在日本小商品市场上看到许多我国商品,其价格比在国内市场要廉价得多,这是很不正常的),彻底放开杂粮杂豆外贸经营权,实行国内外大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避开因不公平竞争而导致自相压价和不注意质量的短期贸易行为的发生。 3、在消费方面,要大力开发豆类和豆类加工食品,不断增加花色品种,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豆类食品养分丰富,但我国开发豆类消费市场与日本差
31、距较大。我国基本属于原始消费类型,而日本近几年为了振兴豆类文化,不断地推出各类以豆子为原料的食品。我们参观的远藤制馅株式会社,以加工豆馅为主,近几年开发几大类豆制食品,包括蛋糕、饮料、果冻等,豆馅的利用也很广泛。他们大力宣扬豆子的养分作用,依据日本人生活节奏快的特点,推广豆类便利食品,豆制罐头,豆粉面包,以及各式豆制炒菜,对小孩的配餐添加豆制品等。我们应当借鉴这些阅历,在巩固豆类传统饮食的基础上,大力宣扬豆类食品的养分作用,加大对豆类食品的开发力度,不断推出新式豆类制成品和豆类菜食谱,增加花色品种,满意不同消费需求,扩大我国的豆类消费市场。 4、在豆类科研和推广方面,既要依据我国国情,注意提高
32、单产的同时,更要特殊重视改良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的讨论与推广。与日本相比,我国在豆类科研与推广方面投入的科技力气明显不足,日本在北海道分别建有国立和道立旱作农业试验场,特地从事豆类育种、栽培、加工和机械化方面的讨论,投入充分,现代化程度高,特殊是在品种改良和机械化上更新换代快,成果显著。而我国目前从事豆类科研的力气及投入少,而且极其分散,在豆类育种和栽培技术上难有突破、现有的优质品种防杂保纯不够,退化严峻,机械化程度低,农夫种豆基本沿袭着原始的粗放经营状态。今后我们应有方案地依据不同生态区域,在豆类主产区建设豆类讨论示范中心,集育种、提纯、栽培、植保、土肥、机械化于一体,切实加大豆类科技
33、开发与机械化试验示范工作,提高豆类科技贡献率,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我国的豆类生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5、要建立健全豆类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豆类产业化程度,造成全社会关怀、支持豆类生产的态势。日本大豆生产管理以国家为主,而杂豆则以社会或企业为主,分别由豆类振兴会和豆类基金会去抓。因此,建议在豆类主产区成立由生产、科研、经营、加工、消费者组成的豆类协会,先由国家赐予肯定支持,逐步过渡到企业和社会赞助,类似日本豆类振兴会和基金会那样,详细负责协调豆类生产、加工、贸易、消费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要鼓舞外贸企业、加工企业进入生产领域,为农夫供应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豆类生产、加
34、工、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总体上看,进展豆类生产在我国有着巨大的潜力,应当成为我国特殊是北方旱作区今后调整结构的重点之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树立大粮食观点,把豆类振兴纳入到粮食工作之中,不断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乐观开发国内国际市场,大力引导国民的消费需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豆类生产、加工、贮藏等技术的讨论和推广,完善豆类生产、加工、经营等方面的质量标准,提高对豆类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和统计工作,健全豆类指导和服务组织,促进豆类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面进展。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2021年日本考察报告(2) | 返回名目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 应日本农林水产省的邀请,中国农业
35、生产流通考察团一行6人,于2月19日至3月4日对日本农业进行了考察。考察团与日本农林水产省综合食料局、生产局、粮食厅、统计情报部等部门就主要农产品产销和贸易现状、法律、政策及农业统计等进行座谈,先后考察了北海道厅农政部、爱知县厅农林水产部、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静冈县)及东京都中央批发市场大田市场、札幌市中央批发市场等。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日本农业生产及贸易 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约3900个小岛组成的岛国。国土总面积37.78平方公里,总人口1.252亿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日本农业属典型的超小型农业结构,在分散、小规模农
36、户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状况 日本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一半,其次是小麦、马铃薯、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茶叶、蚕丝、甜菜、蔬菜等。 1稻谷稻谷总面积177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176.3万公顷),比1999年削减1.8万公顷,减幅1%;稻谷总产量949万吨(其中水稻产量947.2万吨,比1999年增加31.5万吨,增产3%;水稻平均单产5370公斤/公顷,比1999年提高220公斤/公顷,增长4%。稻谷生产规模较小,经营规模相对较大的北海道,户均经营规模在10公顷以下和10公顷以上各占总户数的51%和49%,其它地区户均3公顷以下和以上的分别占79
37、%和21%。稻谷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机械插秧、收割、烘干率分别达99.3%、88.9%和29.2%,水稻商品化育秧率为17.6%。70年月以来特殊是90年月,日本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方案,主动调减稻谷面积,扩大小麦面积,稻谷生产消失了掌握和调减总量、推广优质品种、扩大经营规模等进展趋势。 2小麦麦类作物播种面积23.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和都府县,其中小麦面积18.3万公顷;麦类总产量90.3万吨,比上年增产14%,其中小麦产量68.8万吨,比上年增产18%。随着稻谷面积的调减,小麦面积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3大豆大豆播种面积12.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大豆总产量2
38、3.5万吨,比上年增长26%。 4甜菜甜菜播种面积6.95万公顷,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地区;甜菜总产量367.3万吨,平均单产53.15吨/公顷。 5水果果树总面积29万公顷,总产量600万吨。其中柑桔、苹果面积占果树总面积的22%和16%,产量占果品总产量的25%和15%。 6茶叶茶园总面积5.04万公顷,茶叶总产量8.9万吨。主要集中在静冈和鹿尔岛,茶园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41.7%和16%。静冈茶叶生产规模较小,以生产玉露、末茶等高档茶为主,鹿尔岛茶叶生产规模较大,以生产一般煎茶为主。日本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茶园管理基本采纳小型机械,机械采茶面积占总面积的20%。 (二)农产品贸易状况
39、 由于日本农业资源特殊是耕地紧缺,虽然农业现代化程度高,除大米基本自给外,多数农产品供不应求,外贸依存度很高,成为农产品进口大国。1999年日本农林水产品进口额620.67亿美元,占外贸进口总额的20%,比1998年增7.2%;农林水产品出口额仅29.94亿美元,只占外贸出口总额的0.7%。其中,农产品进口、出口额分别为359.74亿美元和16.69亿美元。农林水产品进口国主要是美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999年进口额分别占27.3%、10.9%、6.8%和6.4%,与1995年相比,从中国进口份额提高了2.7个百分点。 1粮食日本国内粮食自给率在40%左右,1999年颁布实施的食品&
40、#183;农业·农村基本法确定粮食自给率从40%提高到45%。1999年根据WTO协议,日本进口大米72万吨,占国内总消费量的10%左右。进口大米分别来自美国(占48%)、泰国(占22%)、澳大利亚(占16%)、中国(占12%)、越南(占2%)。其它粮食品种如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依靠进口。1999年进口玉米1660.6万吨,进口额18.87亿美元,平均到岸价格(CIF)113.44美元/吨,进口美国玉米占95.7%;1999年进口小麦597.3万吨,进口额10.75亿美元,平均到岸价180.27美元/吨,进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小麦分别占55.5%、25.5%和19.0%,国内小
41、麦自给率仅9%;1999年进口大豆488.4万吨,进口额12亿美元,平均到岸价245.35美元/吨,进口美国、巴西、加拿大、中国大豆分别占79%、12%、3%和3%,国内大豆自给率仅4%。 2经济作物产品1999年日本国内生产食糖80万吨,总需求量231万吨,国内自给率35%,1999年进口食糖146万吨;1999年进口新奇蔬菜82.7万吨,进口额9.3亿美元,平均到岸价1123美元/吨,国内蔬菜自给率在80%左右。其中,进口中国、美国蔬菜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3%和29%;1999年进口冷冻蔬菜68.95万吨,进口额8.4亿美元,平均到岸价1222美元/吨,从美国、中国进口量分别占46%和34%
42、;国内茶叶总消费量13.5万吨,1999年进口茶叶5万吨,其中从中国进口绿茶1.2万吨、乌龙茶2万吨。水果国内自给率为50%左右,果汁基本依靠进口。 二、日本农业法规及政策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仅为2%,但国家财政农业预算约占预算总额的5%-7%。日本农林水产省预算属“黄箱政策”的农产品价格补贴高达3兆日元(263.8亿美元),属“绿箱政策”的财政支出2.633兆日元(231.5亿美元)。日本的农业法律政策总体上建立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爱护基础之上。 (一)日本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的基本内容 1999年7月日本国会颁布了新的食品·
43、;农业·农村基本法(以下简称新基本法),废止了1961年制订的农业基本法。新基本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调确保国内粮食平安,努力提高粮食和食品的自给率;二是强调农业和农村的多功能性,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爱护;三是强调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环保和文化等功能;四是强调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进展。 (二)日本农业应对WTO所实行的政策措施 日本长期以来以保证国家粮食平安为理由,实行如进口数量限额、高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多种措施掌握进口的增长。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以来,特殊是新一轮WTO多边贸易谈判以来,日本政府也熟悉到开放市场是大势所趋,并着手调整国内政策。
44、 1在市场准入方面,日本政策已承诺将除大米以外的全部涉及农产品的非关税措施加以关税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关税减让。但由于日本的主要农产品关税率很高,完成关税减让后进口产品仍难以与其国内产品竞争。如1999年4月实行大米进口关税化,将关税确定为350日元公斤,在这一高关税水平下,进口米价格相当或略高国产米。 2在国内支持方面,日本不会削减支持力度,但支持方式将依据WTO规章发生变化。属黄箱类的支持政策将削减,绿箱政策的支持将增加。新基本法在宗旨、粮食政策、农业政策、农村建设等方面做了重要的修正,但对农业的支持将连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为达到爱护日本国农业和农夫利益的目的,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日本以
45、农业的多功能性为理论依据,连续强调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爱护。 3在农产品出口关税方面,日本一方面通过关税来掌握某些农产品对国内的冲击,另一方面对严峻依靠进口的农产品(如粮食)要求确立出口禁止、限制措施的出口征税化。目的是使出口国的行为不会威逼到日本国的粮食平安,提高贸易的稳定性和预见性,使日本有稳定的进口粮食渠道。 4在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方面,日本在逐步实施符合WTO规章措施的同时,与其它高收入国家相类似,将实行极为严格的进口食品质量检验制度,我国的多数农产品难以通过低价竞争方式打入日本市场。日本实行的检验制度和商品质量标准对农产品具有特别强的限制性。如进口新奇农产品面临检疫、海外生产基地视察、非
46、检疫性害虫的接受程度等多种障碍。 5调整种植结构和品质结构,提高本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结构调整上,日本重点是适当削减相对过剩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大豆和小麦种植面积,主要是通过补贴政策来调整。在品质结构调整上,主要通过价格机制来促进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优质品种和一般品种在市场价格上差异很大。 (三)日本主要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由于日本农业资源特紧缺,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劳动力价格高,虽然农业现代化、社会化服务水平高,但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为了爱护农夫的利益,促进农业持续稳定进展,日本政府始终实行对农业的高额补贴政策,对不同农产品实行有针对性的价格支持政策。 1.稻谷价格支持政策
47、 1996年开头日本放开国内大米市场,除政府“定购米”外,其它大米实行自由流通。政府每年按农户稻谷生产面积向农户定购大米150万吨(约占国内大米年消费量的15%)作为国家储备米,由政府按大米生产平均成本确定定购价,一般定购价低于市场价格。如大米定购价12587日元/50公斤(110.7美元/50公斤),比同期市场均价低12%。 农户自主参与稻谷生产调整方案,按国家方案进行稻谷生产。政府与农户共同出资建立稻作安定补助基金,对大米生产进行价格补贴。政府按前3年大米市场平均价确定基准价格。补助基金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自由参与的农户按上年大米产量、基准价格的2%交纳基金;二是政府财政按农户交纳基金的3倍
48、出资。政府通过农协动用补助基金对大米生产价格与基准价格(大米基准价14304日元/50公斤,相当于125美元/50公斤)之间的差价,直接给农户供应全额补助。假如实际补助金超过补助基金,由政府向银行贷款解决。 2.小麦价格支持政策 为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案,压缩稻谷生产,促进小麦生产,日本政府对小麦生产实行高额价格补贴政策。政府根据前3年小麦平均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利润)和物价指数确定政府收购小麦的价格(基准价格)。对政府收购价(基准价格)与进口小麦市场价格(进口成本经营费用)之间的差价,分别由政府财政或麦作经营安定补助基金给农户供应直接的价格补贴。政府小麦收购均价7353日元/50公斤(64.7
49、美元/50公斤),而政府小麦销售均价仅1923日元/50公斤(16.9美元/50公斤),其差价全部由财政补贴。 3.大豆价格支持政策 日本政府建立大豆交付金制度,由国家财政支付交付金。国家根据前3年大豆生产平均价格确定补助基准价。参与大豆生产经营安定方案的农户,按上年大豆产量、补助基准价的3%,交纳风险基金。政府动用交付金按农户交纳风险基金的3倍出资共同建立风险基金。当年生产价格与补助基准价的差价,由风险基金直接给农户供应差价80%的补贴。 4.糖料价格支持政策 日本政府对食糖产销建立了糖价调整制度,按糖料生产成本加上利润确定糖料收购最低爱护价。政府指定农畜产业振兴事业团(特别法人)全额收购企
50、业的进口食糖,统一按肯定比例抽取调整金。市场糖价由进口粗糖价格、调整金和精制加工费用构成。糖厂按政府确定的最低爱护价收购农夫的糖料,国产糖与进口糖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由政府补贴(交付金)、调整金给糖厂供应补贴。 三、日本农业统计及猜测 日本农业信息化程度较高,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统计和产量猜测系统。主要农作物生产状况调查和产量预报分别由农林水产省和地方农林水产部门独立进行。农林水产省的生产调查和猜测结果对国家负责,是中央政府发布农产品生产状况和产量预报的依据,各地方农业部门的生产调查和猜测只对当地政府负责。农林水产省在各都、道、府、县依据农作物种植面积直接设立农林水产事务所,全国共设立300个。现
51、以水稻为例,简要介绍日本主要农产品生产量的猜测体系、运作程序、结果发布程序。 (一)农产品生产量猜测体系 日本的水稻生产调查和猜测分四个阶段:一是制定调查标准和选定调查基点;二是通过巡回调查或实地调查猎取必要的数据资料;三是对数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水稻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预报;四是将猜测结果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公布。 从水稻播种到收获共进行6次常规调查,其中生长发育状况调查2次,分别在6月和7月进行;产量构成因素状况(指有效穗数等)调查2次,分别在8月和9月进行;产量猜测调查1次(10月)和实际收获产量验收1次(收获期)。详细日期则依据当年气候条件作适当调整而不固定于某一
52、天。产量猜测运作程序分四个阶段:确定样本区、区内取样、产量构成因素调查、计算作况指数。 1.确定调查样本:第一步通过购入航空公司的航片将农作物种植区划分为2公顷的单位区,做出单位区内的配置图。为在费用较少的状况下保证较小的误差,又将单位区划分为实测地带和非实测地带(交通不便区),对实测地带依据各年产量的稳定状况细分为高单产区、低单产区、单产稳定区和单产不稳定区。对同一类型的样本点随机编号再抽样,被抽中的样本依编号和航片落实到田块。各县样本数的多少通过航片划定的单位区数和不同产量类型计算而来,各县每年的样本点数由当地事务所的统计情报确认,相对稳定。 2.区内取样:在每一样本区内按对角线确定三点,
53、每点1平方米。测定穗数时每点取10蔸,共30蔸;测定粒数在三个区分别取3株、4株和3株,共10株;测定蔸数时每小区为1平方米,共3平方米。 3.产量构成因素测定:依据上述区内取样,分别计算出每平方米蔸数、每蔸穗数和每穗粒数。千粒重则依据历年资料和当年成熟度确定。利用这些产量构成因素求出猜测产量。 4.计算作况指数:作况指数是日本农业部门用来预报年成好坏的一个指标,评价区间为: 作况指数106以上105-102101-9998-9594-9190以下 年成良较好平年较差不良显薯不良 作况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作况指数10a当年估计产量X100% 10a平常年份产量 式中,10a(1000a=1h
54、a)当年估计产量是由当年各地实测数据获得,10a平常年份产量是通过统计模型求得,其模型不但受气象指数(包括水稻生长期间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日降水量、日照时间和日最大风速等)的影响,还与当年灾难发生状况、栽培技术进步、品种更新等因素有关。 (二)农产品猜测结果发布程序 从当年7月至第二年2月底,农林水产省向全国发布6次农林水产猜测公报:7月15日为生育期信息,8月15日和9月15日为作物生长态势和作物种植面积信息,10月15日为种植面积与预期产量信息,12月15日为全年水陆稻产量结果公告。第二年2月底前公布不同品种、不同区域水稻产量信息。一是产量在全国排名前10位的品种及产地,二
55、是各都道府县水稻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信息,三是水稻主产区产地、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信息。 全国各地的事务所将得到的资料数据通过专用内部网络报送到农林水产省统计情报部,统计部门进行综合汇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猜测和统计结果后向外发布。预报结果由农林水产省向国会负责,各地农林水产部门所得资料及猜测结果只适用于当地,不影响农林水产省的预报结果。 预报结果主要用于以下6个方面:供需方案基础资料、米价审定参考资料、稻作技术指导基础资料、农业公用事业基础资料、国民经济方案基础资料和其它政策改进基础资料。 四、考察体会和建议 通过两周的考察,对日本农业生产、贸易现状和进展趋势,农业行政管理和政策法规,农业经
56、营机制等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系统的了解。结合我国农业进展实际状况,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一体化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1月日本中央政府完成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农林水产省有公务员3万人,其中农林水产省本部4500人。农林水产省由农林水产大臣、副大臣、大臣政务官、农林水产事物次官、农林水产审议官、农林水产大臣秘书官,大臣官房、综合食料局、生产局、经营局、农村振兴局、地方支分部局、农林水产技术会议、审议会、事业单位管理机关等9个内局,粮食厅、林业厅、水产厅等3个外局组成。农林水产省依法履行全国农林水产生产、流通、贸易及农业支持爱护、农村振兴等一体化管理职能。 (二)现代化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与欧美大型农业结构相比,日本农业属典型的超小型农业结构。60年月以来通过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乐观推动规模经营,实现了农业基础设施、生产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三)产业化的农业经营机制。日本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进展农协组织,较好地解决了小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的冲突,提高了农夫的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特殊是农协组织成为政府与农户之间、市场与农户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关键和核心作用。 (四)法制化的农业支持爱护体系。虽然农业在日本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低,但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九年级历史上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汇编
- 儿科健康教育培训
- 物业管理条例核心要点解读
- 地下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培训重点基础知识点
- 体系文件管控培训
- 《企业结构层级》课件
- 没签用工协议书
- 运营权合同协议
- 转让宠物店合同协议
- 软件服务劳务合同协议
- 基于STM32F103C8T6单片机的电动车智能充电桩计费系统设计
- 人工智能原理与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同济大学
- 在线网课知慧《数智时代的商业变革(山大(威海))》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CO2气体保护焊-基本操作方法(焊接技能)
- (高清版)TDT 1012-2016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 人工智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 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安全与稳定维护
- 营销策划 -菌小宝益生菌2023品牌介绍手册
- 夫妻婚内房产赠与合同范本【专业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湖南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