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农村老龄化问题的思考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城市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致使农村老龄化现象凸显,而农村老龄化也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农村老龄化以及老龄化引发的系列问题,值得国家、社会高度重视。关键词:农村 老龄化 原因 引发的社会问题 对策与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同时随着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我市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经济快速开展,人民生活极大提高,但据我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存在较为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并由此滋生了系列社会问题。一、产生农村老龄

2、化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开展,城镇和县城的公共设施、交通运输、文化娱乐和效劳产业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带动了城乡经济的开展和繁荣,吸引了一大批农村富裕劳动力离开山村、走出家门外出务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众多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那么大多是老年人、儿童,这种现象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和经济落后的山区农村显得尤为突出。我家所在村子20年前接近300人 ,而现在村子里有老人近100人,占留守成人的85%以上,大多都是爷爷奶奶级老人,甚至有祖父祖母级老人。其他成年人大多外出打工。4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特别是30岁以下的青

3、年劳动力所占比重尤小。二、农村老龄化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1、从事农业的老年比重偏高,局部农村土地闲置荒芜成为可能,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据调查,我们镇从事农业的人员从年龄结构看,60岁以下的从事农业的人员约占15%,40岁以下的约占10%,其中30岁以下的仅占5%,而60岁以上的那么高达85%。由此可见,从事农业的老年比重偏高,现今的农村老人大多不愿跟随孩子过日子,觉得到孩子那里耍不习惯,没事情做倒还难受,不是他们享不惯清福,而是他们都受过风雨的磨炼,有着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几十年的农业劳作对土地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不愿离开这深爱的土地。每个村都有好几户夫妻都已60高龄,还做着10多亩的田

4、土的庄稼活,不能不让人佩服,同时也让人痛心。 然而,过几年十几年后,现在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当他们返乡务农时能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否承当农业重任,得打个大大的问号,这样,局部农村土地闲置荒芜将成为可能,粮食生产也将面临严峻考验,广阔人民的吃饭问题将面临极大的挑战。2、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堪忧现今,农村老龄化让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解决老有所养的主要模式。而家庭人口和劳动力的减少,青壮年子女的外出,难以承受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冲击,导致赡养老人能力的降低,此外,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下岗或失业人数的增多和现代生活步伐加快、竞争的加剧,成年子女

5、自身的生存和开展受到威胁,因此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也力不从心。农村老人物质生活还根本上能得到满足,但一些丧失自我生活能力的老人的生活那么难以得到保障,他们的吃饭用水面临很大困难。特别是他们的卫生健康问题难以得到保障。约20%的老人患头疼脑热、身体不适等一般的病痛时选择忍着,扛一扛就过去了,只有扛不过去的病痛才去买点廉价的退热止痛类药物。尔还有约10%的老人平时生活只能维持温饱,根本就没钱看病。生病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不得不独守空房艰难度日。农村道路不便,加上繁重的农活,很容易造成老人的伤害,轻那么摔倒骨折,重那么中风瘫痪。时有听闻,好多村都有两三例老人病死床上,子女不能送终,几天后邻居都无人知晓的现

6、象。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有人戏称:现在的农村老年人是“蹲街头、靠地头、晒日头、趴床头,他们白天是“流动大军,晚上是“把门将军。虽然现在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播送、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置了VCD或DVD。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一定的的丰富和改善,但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比

7、方担忧电费过高,使用电灯的瓦数特别低,有的还使用功率为5瓦德灯泡照明,一个月2、3元的电费还嫌高了,那还有心思去使用家用电器,再那么怕把家用电器损坏,所以一般不翻开电视之类的娱乐用的电器。另外,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有的没落到实处,如电影下乡,电影放映点大多设在放映交通便利的地方,而对多数的农村老人来说交通不便,他们就担忧天黑行动不便,就不愿去观看电影,致使电影下乡形同虚设,开始放映时还有三四十人观看,约半个小时后就只剩几个人观看了。而农村里农村老人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等又逐渐消失。子女外出,老人们聊天的对象就少了,一些心理话、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困惑都无倾

8、诉的地方,这让他们生活感到很孤独。3、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农村大量空置房增加。浪费大量土地资源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和老人去逝等原因,使农村闲置房数量增加,有的外出务工人员创业挣了一大笔钱拥有二处住宅,甚至有三处住宅,一些在外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青年,到了结婚的年龄,即使以后不准备在农村居住,也要申请宅基地盖房,出现了一种村里的老宅旧宅不拆,青年人盖了新房又不住的现象,村里一两个老人守着三四百平方米的住房的现象极为普遍,有的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四合院里,只剩下四五个老人居住的现象也有。还有一些房屋十多年无人居住和看管,现在已是破壁残垣。这就使本来就紧张的耕地资源更是雪上加霜,同时也使

9、农村规划和旧村改造承受更大的压力。4、农村孩子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由于不少家长外出务工,不便于带着孩子外出,导致不少家庭把教育照顾孩子的重任落到农村老人身上。在我抽样调查中得悉约有70%的儿童家庭为隔代教育。虽然农村老人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人生感悟、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并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但由于祖辈受知识、情感、世界观以及年龄特点等局限。在教育方面,不可防止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不利孙辈健康成长的因素:1、学历偏低,重养轻教。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文盲率占45%以上,他们根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对孙辈的抚养比拟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因此,此类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

10、,与非隔代教育学生有显著的差异。2、过份溺爱,管教不严。日常生活中,祖辈往往对孙辈疼爱有加,容易陷入无原那么的迁就和溺爱之中。当孙辈同小伙伴打架时,祖辈公开在自家孩子面前护短,责怪对方,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念,因而使孩子在失去伙伴的同时,也错失了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障碍,表现为性格孤僻、脾气暴躁、惟我独尊等,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3、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农村老人因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容易把一些错误的陈旧的观念传播给孙辈,造成孩子思想观念的落后。一些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增加孩子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接受难度。如在与孩

11、子相处时,不善于应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出现的具有冒险性、尝试性、创造性的探究行为,总是竭力加以阻挠,错失了培养孩子形成创造能力的极好时机。4、重知轻能、脱离实际。只重视知识,不重视劳动等教育,不利于孩子形成独立人格和坚强生活意志的能力,脱离了孩子教育的实际需要。无视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引导,更无视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农村老年人对儿童的教育存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难以得到健康成长。特别是农村孩子心理上不大健康的尤为突出,表现在性格孤僻、对人冷漠、逆反心理强。三、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及建议1、进一步开展农村经济,大力扶持种粮大户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开展水平,解决这一问

12、题的根本出路是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开展,大力扶持种粮大户,搞好农业机械化耕作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促进经济的腾飞,为迎接人口老龄化顶峰的到来打好物质根底。2、走国家、社区、家庭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按照因地制宜的原那么,结合城乡老年人口不同的特点和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可积极推动以社区效劳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效劳事业,重点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和以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行政村可考虑将农村比拟集中的闲置房屋采取购置、租用、征用的方式进行修缮维护,建立农村养老公寓,让农村无自我生活能力的老人生活给以统一照顾,使他们老有所养。把

13、其余闲置的、十几年无人居住的且快要倒塌的房屋撤除,退还为耕地。同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建立适合城乡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3、加强尊老养老教育。农村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要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使老年人的权益实实在在得到法律的保护。与此同时,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加强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道德教育,以在全社会形成尊敬老人的良好风气。对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的行为,在道德上、舆论上应受到谴责和批评,保障老年人在愉快、温暖、祥和的环境中安度晚年。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立活动。丰富五好文明家庭创立活动内涵,突出以敬老孝老为主要内容的

14、“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形成关爱留守老人的社会大环境。一是营造温情的宣传气氛。利用各种播送电视等媒体平台,举办?家和万事兴?、?温馨你我他,和谐千万家?、?为了一个家?等围绕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文艺宣传节目,组织宣传队开展送戏下乡活动,讴歌“美德在农家的感人事、新鲜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传统美德,鞭鞑丑恶现象。二是开展以“十星级文明户评比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文明创立活动。利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契机,评选“贴心婆媳、“孝心儿女、“敬老模范、“热心老人 及尊老爱幼星级家庭等,培养和选树更多的敬老孝老先进典型,以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家庭和子女。三是开展

15、壮大农村巾帼志愿者队伍。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经常性的爱心帮助活动,为“空巢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残疾老人进行生活照料;对瘫痪在床的留守老人端茶送药、探视护理;对有生活困难的留守老人排忧解难,办好事实事。同时,要组织市、县、镇三级五好文明家庭户与“空巢留守老人家庭结对帮扶,通过送温暖、结“亲情、献爱心等各种实实在在的活动,慰藉老人的心灵,充实老人的生活,搀扶老人安度晚年。4、走养老产业化之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老年事业中的政府负责供养“三无老人等仍属于社会公益事业,还有一些为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消费需求的事业,要逐步走产业化开展路子,在财政给予必要资助的同时,应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启动老龄产业

16、机制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此,政府从多方面创造条件支持老龄产业开展,包括给予政策扶持。如优先审批建设用地、享受减免税政策、优惠贷款、优惠用水用电等,鼓励社会福利事业开展。5、积极组织农村老人喜欢的文化娱乐形式,让他们老有所乐通过整合既有村庄资源,促成成立农民的各种表达其社群文化行动的自助组织,如:老年人协会、文艺队等,充分利用农民闲暇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形式如:象棋、川牌、扭秧歌、说评书等,以促进农民身心健康,从而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使他们老有所乐,减少孤独感。6、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乐园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园,实施对农村儿童的科学教育,帮助他们全方面的开展,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开展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