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态度的调查报告_第1页
高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态度的调查报告_第2页
高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态度的调查报告_第3页
高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态度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态度的调查报告王蕊 肖梦超 齐敏佳 安徽省曾是我国有偿献血危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80%的艾滋病患者传染途径为有偿献血。截止2004年9月,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89067例,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占31.1%。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及时,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我国于1998年1O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其核心是在我国境内实施无偿献血制度。自献血法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在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基本解决了我国临床用血的需要,尤其是在东部发达地区,临床用血基本全由无偿献血提供。但在中西部地区,由于文化和经济条件较为落后,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知不到位,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之间仍然存在缺

2、口,甚至出现“血荒”。为了促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开展人群无偿献血行为的研究,促进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比例大约为10%左右,逐渐成为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中坚力量。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年龄小、文化素质高、接受新事物快等优势,但也有着其特定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对无偿献血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人群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通过提高大学生人群参与无偿献血的比例,建立一支稳定、可靠的无偿献血队伍,从很大程度上解决部分地区临床用血缺口。但目前针对大学生无偿献血意识与行为的研究较少,多数研究主要是以大学生献血后的不良反应

3、为主或多局限于对献血认知的某一方面。尚未见针对血站等采血机构提出招募无偿献血者的有效合理建议。因此,为更好的推进献血事业的工作,发展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建立一支长期、固定的献血队伍。笔者以芜湖市为样本,对在芜的各类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献血行为的态度、认识及影响其献血行为的因素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调查地点为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人口80万,人均GDP4567元,略高于全国人均GDP4444元。目前在芜大中专院校10所,在校生超过10万,包括文、理工、医等门类。本次调查是根据上述各门类中选择高校,共有4所高校在校大

4、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根据专业的不同,每个专业各抽取一个班级进行调查,对抽取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1.2方法1.2.1测量工具及调查内容:问卷的设计:在复习国内外文献后,围绕调查的内容如:对献血行为的态度及认识,对采血用具的安全、卫生的信任度以及献血动机,随便地与各类对象交谈,从而避免在设计问卷时出现许多含糊的问题和设计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答案等情况。在问卷初稿设计好后,我们对问卷初稿进行预调查。同时我们还将问卷送给专家、指导老师及血站的相关负责人阅读和分析,他们根据各自经验和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检查和评论。根据预调查过程出现的问题和专家老师的意见,我们对问卷

5、初稿进行修改,在对校样反复检查后才最终定稿并用于正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对献血行为的态度、认知以及影响大学生献血的重要因素。1.2.2测量方式:调查员培训:在学校招募自愿者,并经过严格培训,经考核后才能允许其上岗参与调查。调查采用匿名方式,在调查员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完成问卷的填写。问卷回收前经过调查员的审核,有无缺项、重项,经确认无误后方能回收。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81份,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有效回收率为94.65%。为确保本次调查样本的代表性,我们对剩余废卷的20%以结构访问法进行再调查,其人群基本特征与纳入分析的人群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 统计分析:采用Epi

6、Data2.0软件建数据库,双次录入,并检错,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数值变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分类变量资料采用比或率进行描述。两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样本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1.3 调查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设计方案,采取统一的调查标准、方法。考虑到年龄、性别以及疾病史等因素对献血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将采用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分别从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年级、专业按比例进行随机抽样,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在调查之前,向调查员介绍了本次调查的内容、意义方法使其对调查工作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并针对调查问卷内容、填写方法进行统一培训以保证其引导调查对象填

7、写的问卷的有效性。本次调查实行匿名填写并回避了有关个人隐私等敏感性问题。为保证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调查员在分发问卷前向被调查者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的和意义,以取得被调查者的理解和信任。2、 结果2.1 一般情况纳入本次分析的高校大学生共1038名,平均年龄20.18±1.31岁,其中男生485人(46.72%),平均年龄:20.47±1.36岁,女生558人(53.28%),平均年龄:19.92±1.21岁。一年级学生553例,献血率为9.04%,二年级及以上年级学生485例,献血率为55.67%,不同年级献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9.8,P<0.0

8、1)。非医学专业学生590例,占总数56.84%,献血率为21.86%,医学专业学生448例,占总数43.16%,献血率为29.69%,不同专业间献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26,P<0.01)。参与本次调查的献血者共263名,男123人,占总数25.36%;女139人占总数25.14%,男女构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见(表1)。表1 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组别n献血率(%)P值年级一年级5539.04<0.01二年级31340.58三年级16450.00四年级及以上837.50专业非医学专业59021.86<0.01医学专业44829.69性别男48525

9、.36>0.05女55825.142.2 献血者献血行为概况 如图1,2,3所示,大多数(68%)大学生一次献血量为200ml,献血频率为1年一次,体现目前我市大学生对献血行为的普遍认知情况。大学生的主要献血地点是流动献血车(44%),另有部分学生是通过学校集中组织献血(31%)。2.3 献血者与未献血者对献血行为的认知情况比较调查发现,62.36%的献血者了解献血优惠政策。54.75%的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采血用具安全表示怀疑。另外,31.55%的献血者认为献血行为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其中认为献血对身体影响很大的仅占1.52%,50.19%的献血者认为献血行为对身体有好处。48.67%的献

10、血者家人参与过无偿献血行为,47.53%的献血者家人未参加过无偿献血。未献血人群中有56.52%的同学了解无偿献血相关优惠政策。72.00%的同学怀疑过采血用具的安全。有49.68%的同学认为献血对身体有好处,而29.33%的同学认为对身体有不良影响,其中认为献血对身体有很大影响的仅占3.01%。47.74%未献血人群的家人曾参加无偿献血。另外,我们发现在“家人是否支持或反对”这题中,曾参加无偿献血的大学生家人支持率为45.08%,而未参加无偿献血同学家人的支持率则达到了62.89%。其中,曾参与无偿献血的同学家人的反对率高达30.33,未参与无偿献血的大学生家人反对率为12.37%明显低于曾

11、参加过献血同学家人的反对率。表中显示,献血者与未献血者对采血用具安全的怀疑情况有明显差异,献血者与未献血者家人对其参与无偿献血的态度有明显差异,两者P值均小于0.001。(具体情况见表2)表2献血者与未献血者对献血行为的认知情况比较项目调查内容献血者未献血者P值n%n%是否了解优惠政策了解16462.3643856.520.097不了解9937.6433743.48是否怀疑采血用具卫生怀疑过14454.7555872.00<0.001不怀疑8431.9411114.32不知道3513.3010613.68认为献血对身体的影响影响很大41.52243.010.387有一点影响7930.03

12、20426.32没影响没好处2710.278010.32对身体有好处13250.1938549.68说不清217.988210.58家人是否参加献血参加过12848.6736947.740.420未参加过12547.5340552.26家人是否支持反对献血支持11045.0848862.89<0.001不支持7430.339612.37不知道6024.6919224.742.4献血者的献血动机及影响因素本次调查我们针对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进行频次分析,得出献血原因最主要的分别为“献爱心”(35.78%)和“有益健康”(21.12%),另外,“受周围人影响”、“享受用血优惠政策”、“想

13、了解自己的血型”、“纪念价值”均为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原因之一。(见图4)。针对献血人群献血遇到障碍我们提供了7个选项,共选择了464人次。其中选择“对采血用具的卫生状况担心”的次数最多,占23.69%,成为献血者的主要献血障碍;其次为“献血时间受限”,占16.56%;“人太多”(16.14%)以及“身体不适”(15.72%)也是影响献血者的献血行为的重要因素(见表)。 图4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1、 献爱心2、 有益健康3、 受周围人影响4、 享受用血优惠5、 想了解自己的血型6、 纪念价值7、 能够得到补偿8、 其他9、 集体组织表 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障碍因素障碍因素人数比例重要性对采血用具的

14、卫生状况担心献血时间受限人太多身体不适家人或朋友反对地点不明自己血型血库已满11379777571252442.97%30.04%29.28%28.52%27.00%9.51%9.13%12345672.5未献血者不愿意献血的顾虑本次调查我们针对未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进行频次分析,13个选项共选择了1484次。得出未献血原因最主要的分别为担心采血用具的卫生安全(44.38%)时间不合适(34.19%)和担心献血后身体虚弱影响正常学习(24.00%)(见表4)表未献血者不参加献血的原因未献血原因人数比例重要性担心采血用具的卫生安全时间不合适担心献血后身体虚弱影响正常学习麻烦没有接受献血宣传担

15、心献血对身体有损害其他没想过自身身体疾病原因家人或朋友反对无偿献血,但是有偿用血自己血型血库已满补助金额太低34426518615613211511299756043272144.38%34.19%24.00%20.13%17.03%14.84%14.45%12.77%9.68%7.74%5.55%3.48%2.71%123456789101112133、分析与讨论3.1 一般情况比较分析通过统计得出,一年级学生的献血率(9.04%)明显低于高年级学生献血率(44.33%),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接收过无偿献血方面的宣传。医学专业学生献血率(29.69%)明显高于非专业学生(21.86%),其主要原

16、因为医学专业学生拥有更多的医学知识使得其对“无偿献血”的宣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以及医学类院校针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相对较大。在献血人群中40.96%的同学了解无偿献血的途径是通过学校宣传,另有29.97%献血是通过学校集中组织。集中体现出学校作为献血宣传工作的中介力量,故建议血站针对新生献血率低这一现象,联系学校,加强宣传。调查显示,仅有9.24的同学是通过网络途径了解到无偿献血的相关信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大学生上网的比例非常高,且大多数同学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上网。我们建议血站,在加强学校的宣传之外,扩展网络宣传。另外,在献血率,献血量,献血顾虑以及再次献血障碍等方面男女比率差异无统计

17、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学校宣传教育,男女献血差异基本消除,不需要针对性别特征开展宣传工作。3.2 献血行为概况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献血者将一次献血200ml,并且一年一次作为自身的献血标准。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在学校集中献血时,统一标准为200ml。二是献血者对自身机体的恢复情况不明确,故建议血站针对身体不适和机体献血后的造血恢复过程方面加强宣传。值得注意的是,曾参与献血的同学家人的反对率是高于未参与无偿献血的同学家人。我们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为,曾参与无偿献血的同学在于家人提到此事,很多家人是反对的,因此不支持率高达30.33%,而未曾献血的同学因为没有参与献血,故家人

18、并未表示反对,因此两组人群家人支持率明显不同。鉴于这一现象我们建议血站对献血知识的宣传不仅要涉及到在校生,也应逐步涉及学生家长。3.3献血动机分析从调查人群的献血心态来看,35.78%的大学生是为了献爱心,与血站的宣传目的一致。无偿献血者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心态占大多数。这部分人参加献血的目的是献爱心,讲奉献, 献血不图回报, 他们是献血的主体, 也是献血的主力军。在献血人群中,将“有益健康”作为参加无偿献血原因者占47.15%。体现大学生们对献血知识的了解比较全面,他们知道适量献血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其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反应出血站长期以来对献血知识的普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另有结

19、果显示,18.63%的献血者选择纪念价值。近年来,更多献血者选择在节假日或特殊纪念日献血,建议血站针对纪念日准备特殊的纪念礼品。调查结果表明在此题中男生选择“能够得到补助”的比例高于女生,女生中选择“献爱心”、“纪念价值”的人数多于男生。由于男女生性格差异,使得男女生献血动机各不相同。3.4献血顾虑及障碍分析通过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析显示,无论是针对献血者还是未献血者,其主要献血顾虑有三点:一是担心采血用具卫生安全。学生普遍害怕献血会传播疾病和影响健康,因此献血机构应采取措施,加强宣传,让广大高校学生了解无偿献血的安全性,提高血站信誉度。二是献血时间不合适。主要表现在对采血时间不明确,

20、故建议血站加强对采血时间和地点的宣传。其三是身体不适。献血后有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是正常现象,故建议血站普及相关知识,使献血者正确看待此反应。另外,献血人太多也是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其包括两方面因素:1. 18.63%的献血者将纪念意义视为其献血原因之一,在“奥运会”、情人节等特殊节日献血人群比较集中,因此会造成献血人数多的情况。2. 除了流动献血车外,有很多学生对其他的献血地点都不明确,而采血车的数量有限。因此,建议血站针对采血地点加强宣传。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家人的因素对献血者再次参与无偿献血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曾参与献血的人群来说,来自家人反对的阻力接近3

21、0%,我们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家人爱子心切,又不懂献血知识,所以来自家人的阻力比较大。4 建议和意见4.1. 加强血站自身宣传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马斯洛需求等级模型在献血者招募中的应用归结为:基本要求、安全感、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现针对以上几点提出建议:1、基本要求:满足献血者要求的环境因素。加强采血机构工作时间和地点的宣传,可以缓解因节假日或特殊纪念日及献血地点不明确导致的献血人群过分集中,从而分散献血人群。不仅方便采血工作而且可以为献血人群提供更为舒适的献血环境。2、安全感:献血者对血液中心感到安全,对采血过程感到放心。介绍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在血液采集过程中科学严谨的操作及采血用具的具体情况,如针头的型号、规格等。同时普及献血知识加大有关采血用具安全性的宣传,并针对该项解释献血后出现身体不适的原因。以解除献血人群对献血的疑惑,从而巩固和扩大献血队伍。3、尊重:感谢、奖励、宣传都可以使献血者产生成就感 。微笑服务能使献血者心理上得到支持和满足。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