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脱贫攻坚工作_第1页
黔南州脱贫攻坚工作_第2页
黔南州脱贫攻坚工作_第3页
黔南州脱贫攻坚工作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黔南州脱贫攻坚工作简 报第26期(总第65期)黔南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9月15日目 录【领导剪影】州委书记唐德智同志到长顺、惠水督导调研秋季攻势行动1州委书记唐德智到平塘督导调研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2【工作举措】贵定县“六个山”行动全面决战脱贫攻坚4荔波县茂兰镇“432”工作机制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7罗甸县“3+”探索党建扶贫新路径9【人物事迹】睡在牛棚里的第一书记长顺县鼓扬镇岩上村第一书记韦健11【简讯一则】 黔南州开展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示范培训14【领导剪影】州委书记唐德智同志到长顺、惠水督导调研秋季攻势行动9月7日至9月8日,州委书记唐德智到长顺县、惠水县督导

2、调研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开展情况并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唐德智同志一行分别到长顺县长寨街道打扣关绿壳蛋鸡养殖基地、白云山镇易地移民安置点、金山村翁糯组蔬菜基地、但家香酥鸭养殖加工基地和长顺县第四中学,惠水县百鸟河数字小镇、好花红镇、涟江街道大龙村小黄姜种植基地、芦山镇中药材扶贫产业园、王佑镇伙塘村生猪养殖基地及百香果种植基地督导调研。唐德智充分肯定了两县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多种形式迅速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启动大会精神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唐德智强调,秋季攻势要突出“精准”方略,项目谋划和实施务必精准到村到组到户,以秋季攻势的精准解决过去的不精准。要采取超

3、常规举措、办法,改变过去按部就班、大水漫灌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做到精准落实、跨越式谋划。要在做好示范点和农业园区这些孵化基地同时,尽快做大量、扩大覆盖面,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把今秋种养业结构大面积调整任务落地落实。要注重长短结合,既要大力实施短平快增收项目,更要超前谋划实施带动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项目。要充分发挥政府及各类平台公司在产业扶贫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多元化组织架构、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要抢抓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机遇,按照应搬尽搬的要求,进一步摸清底数,加大发动群众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加强基层的组织发动工作,各级党员干部要主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尤其是建档立

4、卡贫困群众参与秋季攻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上热下冷,推动形成打好、打赢秋季攻势的强大合力。要加快探索推广贫困户子女集中到县城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扶贫新模式,用优质教育永拔穷根,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在督查惠水县好花红镇旅游扶贫情况时,唐德智对好花红镇“脏、乱、差”现象,提出了整改要求。督导调研期间,唐德智还看望慰问了惠水县王佑镇伙塘村驻村工作组和长顺县白云山镇金山村贫困户韩山虎、吴家奇。(黔南日报)州委书记唐德智到平塘督导调研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9月11日,州委书记唐德智到平塘督导调研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开展情况。唐德智一行先后来到塘边镇塘泥村千亩金丝皇菊种植基地、克度镇中心卫生院、克度镇先进村等

5、地就秋季攻势开展情况、产业扶贫、医疗扶贫、饮水安全、“组组通”公路建设等进行督导调研。 唐德智指出,各地要项目化、事项化地谋划好秋季攻势,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下功夫,实干苦干加油干,尤其在产业扶贫全覆盖、种养业结构调整上规模要大、动作要快。要建强产业扶贫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参与秋季攻势行动。要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及平台公司在产业扶贫上的主导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整合各类资源,组建工作专班,发动好基层,抓好经营,建好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长期受益。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设立经济实体,创办公司从事产业扶贫和乡村经营,增强

6、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巩固脱贫成果。要突出精准方略,项目谋划和实施要更精准地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对贫困群众的政策宣传、帮扶举措及动态管理、服务工作要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细而又细、实而又实。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直接服务群众的基础性作用,在体制机制、运行管理等方面多出改革创新之举,打好医疗扶贫硬仗。 州直有关部门和平塘县主要领导参加督导调研。(黔南日报)【工作举措】贵定县“六个山”行动全面决战脱贫攻坚贵定县下辖6镇2街道,95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631平方公里,总人口30.4万,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1%。深度贫困村(22个)占全县的23.16%。 为深入贯彻落实

7、贵州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精神,贵定县突出脱贫攻坚“设施建设与产业开发同力”、“物质与精神同进”、“思想扶贫与文明建设同步”、“贫困户扶持与非贫困户促进同抓”、“区域协调发展与生态文明推进同强”为目标,以“六个山”(即,山区公路组组通、山寨公路户户连、山间清泉家家到、山上产业村村有、山乡卫生寨寨美、山中危房栋栋除)为抓手,念好“山字经”、打好“组合拳”决战脱贫攻坚,切实解决和改善广大群众的住、行、用等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明确目标,压实任务。按照所有项目今年10月底前全面启动,2018年10月底前全面完工的总体要求,明确“六个山”行动的目标任务。一是围

8、绕“山区公路组组通”,全面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紧盯项目质量、进度和安全,实施193个村寨519.85公里的通组路建设,其中,30户以上390.72公里,30户以下129.13公里,涉及22个深度贫困村189.41公里(30户以上138.01公里,30户以下51.4公里),确保将每个项目都建成“示范工程”。二是围绕“山寨公路户户连”,全面解决群众“走路不湿鞋”的问题。紧盯项目质量、管养和发动,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投入4000余万元,实施95个村381.67公里的连户路建设,其中,深度贫困村22个127.05公里,一般贫困村29个162.88公里,其他村44个91.44公里。三是围绕“山间清泉家

9、家到”,全面解决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的问题。紧盯自来水普及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及安全饮水率等达100%的核心指标,实施173个村寨的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解决10436户4521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其中,30户以上129个9634户41609人,30户以下44个802户3601人,惠及22个深度贫困村和 29个一般贫困村2386户7342人。四是围绕“山上产业村村有”,全面解决群众增收致富的问题。紧盯产销市场,按照南茶蔬、中花果、北烟梨(刺梨)+养殖的产业发展布局,以贵定至昌明同城化干道和309省道为主轴,因村施策,全面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积极培育一批专业示范村,实现2017

10、年20 个村有产业项目,2018 年全县95 个村村村有产业项目的目标。五是围绕“山乡卫生寨寨美”,全面改善群众人居环境问题。紧盯全面发动、全民参与,覆盖到户、触及到人,年内创建党建引领、产业扶贫、卫生清洁等11类示范村寨60个以上;全面铺开农村垃圾综合整治大行动,确保群众满意;按照“山山寨寨有警句、村村组组树村规、家家户户明家训、老老少少颂党恩、人人时时争先进、事事物物是景观”的要求,强化党建促脱贫,深化思想扶贫工作,确保今年9月每个镇(街)至少创建1个示范点,10月进行观摩比武,年底全面铺开,半年内见成效。六是围绕“山中危房栋栋除”,全面解决群众安全住房的问题。紧盯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聚焦重

11、点、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全县5852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确保2017年完成3357户,2018年完成2495户。二、强化保障,序时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坚持深入到每个村、各个组、每个项目点,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细化目标任务。县分管领导和牵头部门分别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按照“管项目要管前期手续、管项目进度、管督促推进、管组织验收、管安全质量”的工作要求,倒排工期,分阶段序时推进。各镇(街)、村(居)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制约发展的短板和问题,全力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三是抓好资金筹措。加大跑上力度,力

12、争“六个山”项目纳入全省农村公路“组组通”、水利三年大会战、“一事一议”项目和脱贫攻坚小康寨、小康水等六大行动计划总盘子;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扶贫专项资金和上级部门专项资金;加大融资力度,多方筹措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三、督查问效,严格奖惩。将“六个山”行动列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单位和干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月分析调度、月督查通报、激励惩戒等机制制度,对工作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嘉奖或重用,对工作不力或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问责。由于采取“六个山”行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截止9月14日,全县共建成通组路778.22公里,覆盖1272个

13、自然村寨,占全县自然村寨总数的86.83%;已建成21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全面启动实施173个自然村寨的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全县有茶园22.61万亩、刺梨 13万亩、中药材1.5万亩、食用菌580万棒;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4座,农村生态污水处理系统56套,今年以来处理53250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99%,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1.25%,乡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完成今危房改造1706户。(贵定县扶贫开发局)荔波县茂兰镇“432”工作机制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荔波县茂兰镇以基层党支部为基点,用“四建三培二帮”的方式,建强支部,扩大产业发展,拓宽帮扶

14、路径,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四建”强堡垒(一)建强支部班子。配好支部班子,选拔好人、能人、热心人、正派人、威望高的人进入村支两委,通过常态化轮训,提高村支两委工作能力。目前已举办村支两委专题培训班4期,培训200余人次。(二)建好党员队伍。依托农村党员远教平台、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以“三亮一创”活动为平台,设置“村容维护岗”、“纠纷调解岗”和“困难帮扶岗”等3类先锋岗,实现有岗有责、有位有为。10个基层党支部30余名农村党员参与岗位认领,帮扶群众2000余人次,调解纠纷300余起。(三)建强组织阵地。从镇级财政中列支出200余万元、筹集帮扶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村级办公场所建

15、设,完成10个村级活动室及文化活动场升级改造。(四)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立化村党支部大石板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订单”方式带动了40名贫困户种植三叶青,实现每户每年增加收入2000元;瑶庆绿色工业创新示范园,采取党支部与龙头企业贵州绿宝石有限公司多种合作收益模式,实现贫困户“抱团脱贫”,目前,全镇5个村91户贫困户,共实现91万元以上收入。“三培”扩载体(一)培育规模市场主体。利用村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发展种桑养蚕、瑶麓小花生种植、黑猪养殖等种养殖,做大“产业+贫困户”;依靠瑶庆绿色工业园为载体,发展桑葚、米酒、小花生等食品加工产业

16、,做实“龙头企业+贫困户”;加强农产品电商平台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做优“电商+贫困户”。(二)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围绕药材、林果、养殖等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选准一项符合村情实际的特色产业。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引进规模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建设高质量有规模的园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从政策、资金、技术、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对小经济实体进行扶持,建成产业大户,辐射带动脱贫;抓好种养大户,农场主、科技示范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群体的培育,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目前已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培训班10个,受训人次达1000余人,培养出韦根站、刘盛德、欧崇

17、坤等一大批农村种养殖大户及农村致富带头人。“二帮”显实效(一)帮助增强脱贫信心。运用“道德讲堂”平台,用身边典型事迹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从扶心扶志入手,解决贫困户“等靠要”的问题,利用夜间入户走访,为贫困群众代办事项、解决实际困难,讲解扶贫政策,增强其脱贫信心。(二)帮助拓宽增收渠道。引导贫困户融入市场,参与生产发展,鼓励群众把耕地、林地进行承包权流转,因地制宜地发展种养殖,指导群众把扶贫贷款作为股金用于投入产业发展,帮助群众通过流转收益、股金分红、协调劳务输出实现增收脱贫。(荔波县党建办)罗甸县“3+”探索党建扶贫新路径一是“党组织+人才”破瓶颈。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

18、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不断创新完善人才体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扩大优秀村干部、优秀青年农民招录乡镇公务员比例,全县9个乡镇108名党委委员中具有两年以上乡镇工作经验干部占92.6%。同时,配齐配强村支“两委”,从机关选派16人到贫困村担任支部书记或主任,精准选派“第一书记”16人、同步小康驻村队员532人,招聘特岗扶贫队员102人,壮大脱贫力量,力促各类人才成为基层经济发展的“联络员”、群众致富的“信息员”,把“党组织+人才”打造成精准脱贫生力军。二是“党组织+产业”增动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强产业促发展方面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挖掘特色资源,选

19、实目标产业,科学规划县城边阳罗沙产业党建示范带、沫阳董架民族文化旅游党建示范带、罗悃逢亭木引党员带富示范带及茂井凤亭红水河生态移民党建示范带,着力消除软弱涣散班子和经济“空壳村”,鼓实群众“钱袋子”,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麻怀村有机蔬菜基地、红河村渔业养殖等村级产业32个,带动1000余名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党组织+电商”拓渠道。以党组织为主导,探索发展“党组织+农村电商”模式,整合供销社(电商办)、贵阳银行、贵农网等资源,加快完善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湖城电子商务公司统一包装有机蔬果、茶叶、土鸡、砂仁等特色农产品,拓宽群众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共建设农村4G网络

20、站点17个,完善农村路网315公里,建成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80个,发展基层物流站点2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累计产生网络销售额305万余元。(罗甸县政府办)【人物事迹】睡在牛棚里的第一书记长顺县鼓扬镇岩上村第一书记韦健2015年3月,韦健被选派到鼓扬镇岩上村任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从一名县教育局机关党支部书记到驻村第一书记,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角色的转换,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2年多的驻村实践证明,他确实没有辜负组织信任,在脱贫攻坚一线撸起袖子抓党建、办产业,受到了村民和上级领导的好评。2016年度被长顺县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2017年度长顺县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脱贫攻坚

21、路上 “实干家”韦健所在的岩上村共27个村民组,817户3018人,全村一半是喀斯特地貌,交通闭塞,部分村组饮水困难,生活生产条件恶劣,是鼓扬镇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到村后,他和村“两委”一班人梳理了脱贫攻坚的战略思路,规避产业发展规模小、资金匮乏、没有技术等风险短板,动员一些敢闯敢干有技术的村民领头发展产业,协调下贫困户以国家扶贫资金入股年底分红,加上在合作社和外出打工,很多村民实现了脱贫的梦。两年来,韦健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完成岩上村产业园110万元配套项目建设,其中修建水池4个,铺设暗管4000多米,新拉电缆400余米;完成关口至冗达2.2公里水泥硬化路建设;完成烂田至细密寨至岩上寨105

22、.68万元产业路网建设;完成了5个组共计9.6公里通组硬化路建设;完成红岩田坝蔬菜大棚标准化土地调型工作;两年来,已为贫困户发放黑毛猪500余头,饲料20余吨。协调福建商会、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教育局、爱心人士罗小辉先生等社会力量,累计协调帮扶资金20余万元;建立健全劳务供求信息和服务体系,劳务输出920人,在产业园区提供常年就业岗位120余个。他所做的一切,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们看到了新时期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工作的样子。脱贫攻坚路上 “好当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不仅仅是打一口井,修一条路,而是要创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通过走访,他采集了近800名群众的信息,

23、完成152户贫困户581人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摸清情况后,大家决定在该村饲养肉牛。按照“合作社+村委+贫困户”的模式,群众每年获取分红赢利。其中由35户贫困户、2户非贫困户通过申请“特惠贷”或个人出资的方式,在获得每户2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后,积极筹集资金200万元,成立“长顺县满堂红肉牛养殖基地”,创立“长顺县满堂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基地养殖肉牛已达200头,按照“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依托岩上村重点打造的“5221”集体分红模式,所参与抱团发展的贫困户除可直接受益外,按每头肉牛2000元/年纯利润计算,每年可创收40万元,村集体积累在4万元以上,贫困群众分红可达8万元以上。在党员能人的带领下,岩上村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农特产品网络平台公司1个。截至2017年4月,已实现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581人项目扶持全覆盖,协调项目资金累计1300余万元。目前,养殖绿壳蛋鸡存栏量7万羽,年产蛋350万枚;种植小米核桃、金钱橘、板栗、杨梅等种植共计1800余亩,出产水果4.8万斤,实实在在拓宽了群众增收脱贫的道路。“第一书记”是“贴心人”在扶贫中,他常说,带群众脱贫致富,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奉献爱心,让群众看得见,受到感化。为了把肉牛养殖搞好,他甚至从居住条件较好的村委会搬到了牛棚里居住,就是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