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15小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15小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读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利用字理和形声字的特点比较辨析“末”和“未”,“副”和“幅”。2默读课文,能够自主圈画出描写小虾细致生动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能初步体会这种描写手法。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教学重难点重点:1. 识字教学中利用字理和形声字的特点比较辨析“末”和“未”,“副”和“幅”2. 能够自主圈画出描写小虾细致生动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能初步体会这种描写手法。难点:能够自主体会描写小虾细致生动的句子,自主交流感受。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走近文本1. 猜谜激趣2. 导入新课(1) 出示谜语:小小哥儿水里

2、游,胡须尖尖挂鼻钩。生时披件青马褂,熟了只见满身红。(2) 学生猜谜底:虾。(3)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书空,生齐读课题)虾是生字,书空的时候注意提醒字形。喜欢它吗?能不能带着感情再读一遍。这么喜爱小虾,你都想对小虾有哪些了解?生:小虾长什么样?生:它吃什么?生:它生活在哪里?看来大家对小虾充满了好奇,那就请大家读课文,看看你都会有什么样的收获。2、 初读感知,走入文本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生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新词积水 末端 一副 透明 迅速 吃饱水缸甚至青苔钳子搏斗猛烈未 末 副 幅

3、3.辨析形近字末 从木 树的形象,本义是指树梢,上面的长横表示树梢长,引申指物体的尖端。出示 树枝图和小虾图 (学生指出树枝的末端和小虾的“腿末端”)未 出示金文字形甲骨文树木的枝杈上部再加一重枝桠,“枝桠重叠”,表示枝叶茂盛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上部像树木枝叶重叠形,上横短,下横长,本义指枝叶繁茂。副 幅副 是立刀旁,本义是指剖分,破开,用作量词是指成对成套的,文中的“那副钳子”就是那一对钳子。幅 巾字旁,本义是指布帛的宽度,作量词,用于布帛、字画、景象,如“一幅画”等。4.形近字练习;一()碗筷 一()国画 一()眼镜 一()对联 一()手套 一()扑克牌一()憨态可掬的样子 一()动

4、人的景象 一()美丽的图画这么可爱的像玻璃似的透明的小虾,让我们一起和它写一写吧。重点指导未和副的写法,未是独体字,竖要长一些,撇和捺要舒展。副要注意左宽右窄。现在请同学们仿写一遍,再写一个。三、再读课文,走进文本1.出示学习提示: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小组讨论2.学生交流要点:课文依次写了作者想养小虾、捉小虾、小虾的有趣、给小虾采金鱼草、产小虾等内容。四、用心感悟,深入文本1.默读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作者笔下的小虾是怎样的?请小组同学互相讨论2.重点感悟反问句的作用3.作者捉小虾的过程是怎样的?你是如何体会这些动词的?4.感受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本中有趣、新鲜的句子。5.初步感受文中描写小虾自由状态、被打扰的状态以及小虾搏斗的状态的句子5、 体会经典、激发童趣1.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从齐白石的画作用明白观察力对作画的作用。2.写作中观察必不可少,提出让孩子去细心观察身边的小动物。6、 布置作业: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