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榆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4 年 2022 年榆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二00四年十二月六日、/.前言根据长春市国土资源局部署,榆树市从 2004 年 11 月 10 日开始,开展了全市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方案在 2005 年 8 月底前完成市、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任务。并 完成 5 个根底性课题研究成果。一、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 全面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方案管理,科学合理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土 地资源,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挖掘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保障国民经济快 速、稳定、持续健康开展。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开展需要以及土地
2、利用规划管理中的成功经验,针对上轮规划实施中 存在的问题, 对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根本思路、 组织管理、 技术方法和制度创新做 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为制定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供依据, 并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理、保护提供科学的规划控制依据。二、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 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和加强耕地保护为重点,进行人口、农业用地及各类 非农业用地需求预测,分析研究城镇、村庄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确定城镇、 村庄用地控制范 围规模和国民经济各业用地指标; 把矿产资源规划和土地开发、 整理、 复垦专项规划纳入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中, 并确定
3、 2022 年和 2022 年的专项规划工程。 在变更详查成果根底上, 更新各级土 地利用图件,绘制市级 1:10万、乡镇级 1:2.5万、村级 1: 1万土地利用规划图件,形 成修编后的规划方案、规划说明、专题报告等各项文字成果,报上级政府批复。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七条; ?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耕地的通知? 中发 199711 号; ?国务院关 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 199618 号。四、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认真执行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根本国策,坚持以人为
4、本的开展 观,以效劳于我市经济建设为根本出发点,坚持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的原那么,妥善处 理好社会经济开展与资源保护、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大力提高土地生产率, 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化配置, 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 会可持续开展的保障能力。五、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限以 2004 年为基期,以 2022 年为近期目标年,以 2022 年为规划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全市 4723.77 平方公里全部土地资源。第一章 土地利用现状及评述一、土地资源概况榆树市位于东经126014列270509北纬443035 4515之间0辖30个乡镇,四
5、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 4723.77 平方公里,占长春市土地总面积的 22.96%。城市建成区 面积 14.56 平方公里。 2004 年全市总人口为 122.87 万人,人均耕地 0.27 公顷。市区人口 15.07 万人。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农用地 396092.32 公顷,建设用地 40812.17 公顷,未利用土地 35472.51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83.85%、8.64%、7.51%。农用地中,耕地、林地面积分别为 335940.77 公顷、 36930. 02 公顷,分别占农用地总面 积的 84.81%和9.32%,分别占幅员面积的 71.12%和 7.82%。二、土地资
6、源利用特点1 、耕地集中连片,土地垦殖率较高。 我市地处松辽平原,地势平坦。除东南局部丘陵区多有较大起伏外,大局部土地较为平 坦,全市平原面积多达 39.85 万公顷,占全市幅员面积的 84.36% 。其中耕地为 33.59 万公顷,占 平原面积的 84.30% 。耕地集中连片、土地平坦,为开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市土地 垦殖率为 71.12%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质肥沃,适宜性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2.59%,这是开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黑土层较厚, 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各种农、林、菜、果等农业经济植物生长,土地适宜性广泛。3、 水域面积较
7、大,水资源丰富。全市水域坑塘、沟渠、水库和河流面积 22455.16 公顷,其中水库水面 3505.02 公顷, 坑塘面积 2788.05 公顷。水域面积中水库水面和坑塘水面是今后开展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基地。全 市水资源丰富,一是地表水资源丰富,储量为 3.41 亿立方米,每公顷平均达 722 立方米。根本 可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二是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储量为 40.87 亿立方米, 近期年均可开采 2.2 亿立方米。4、沿江河待开发土地资源分布集中,有利于水田开发。 全市荒草地集中分布在沿江河低洼区。这一区域靠近江河,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加之土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为开展水稻生产提供
8、了优越的水土资源条件。三、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土地利用结构单一、布局不尽合理。长期以来,偏重粮食生产,无视了林、果业及其它各业的均衡协调开展,影响了各业综 合效益的发挥。2、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土壤资源退化。 长期以来,由于对土地整治、保护与使用的辩证统一关系认识缺乏,只重视使用,无视 整治与保护, 片面追求扩大耕地面积, 使毁林开荒现象时有发生, 生态植被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 坏。土地资源潜力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了农业生态的失衡。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贫乏。 近年来,由于农肥投入偏少,化肥施用量猛增,造成了土壤严重退化。3、土地后
9、备资源缺乏,人地矛盾日益加剧。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生产建设的不断开展,全市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较快,占用 一定数量的耕地。 全市人均占有耕地已由 1984 年的 0.29 公顷降低到 0.27 公顷。 目前, 全市仅有 土地后备资源 12465.00 公顷, 人均土地后备资源数量只有0.01公顷。从详查到 2004 年,由于土地开发,增加了耕地面积,但人均耕地面积仍在减少。同时,随着土地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量的 土地后备资源日益减少, 开发难度日益加大, 开发潜力越来越小。 今后随着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 农、林、牧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人地矛盾将会日益加剧,人均耕地逐年减少已成定局。4、建设用地逐
10、年增加,土地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已由 1984 年 27140.90 公顷增加到 2004 年的 34080.50 公顷,增 加了 6936.60 公顷,年平均增加 346.98 公顷。建设用地的增加, 带来了土地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 如盲目扩大建设规模、少批多占、占而不用等。5、土地利用方案管理力度不够。人们对土地利用方案认识淡薄。土地利用方案缺乏权威性。第二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一、人口总量预测结果依据榆树市人口统计资料及对全市 24 个乡镇和城区街道办事处人口调查资料,采用 平均增长速度法,对全市人口进行了预测。到 2022 年和 2022 年全市人口总量分别为 125.3
11、6 万 人和 129.6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分别为 104.78 万人和 105.15 万人,非农业人口分别为 20.58 万人和 24.48 万人。二、土地需求量预测一 耕地需求量 依据对各种作物的单产水平的预测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对农产品规划目标以及社会对农 产品的需求预测, 2022 年粮食生产需求耕地总量为 26.67 万公顷,蔬菜生产需求耕地 1.69 万公 顷,其它作物需求耕地 5.00 万公顷。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耕地 810.00 公顷,非农业建设需占 用耕地 1500 公顷。据以上预测,到 2022 后全市共需要耕地 33.59 万公顷。二园地需求量到规划年园地增加 200
12、.00 公顷,园地总面积到达 1024.09 公顷,增加面积全部来源于耕 地。三 林业用地需求量2004 年全市林地面积为 36930.02 公顷,居民点工矿用地内部及 “四旁 沟旁、路旁、屯 旁、宅旁植树 14500 公顷,滩涂堤防植树 5000 公顷,全市林地总面积可达 56430.02 公顷。全 市林地覆盖率为 11.95 % 。按林业开展目标林地覆盖率到达13.00 %测算,到 2022 年林地需求量为 61410.02 公顷,需净增加林地 4980.00 公顷。其中对耕地需求 610.00 公顷,滩涂造林 500.00 公顷,居民点工矿用地内部及 “四旁植树 3870.00 公顷。四
13、牧业生产用地需求量 我市牧业开展主要靠耕地提供饲料来解决。可适当开展人工高产牧草地。五 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1、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榆树市到 2022 年城市规模为 18.00 平方公里, 其中建设用地 16.86 平方公里, 2022 年到 达 22.00 平方公里, 其中建设用地 20.69 平方公里。 扣除建成区现有面积 14.56 平方公里, 到 2022 年城市用地增加 230 公顷,耕地最低需求量为 190 公顷,最高需求量为 210 公顷。到 2022 年城 市用地增加 613 公顷,耕地最低需求 500 公顷,最高需求量为 550 公顷。2、农村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根据建设用地统计预测
14、, 全市扣除城市建设外, 到 2022 年非农业建设用地最低需求量为300 公顷,最高需求量为 335 公顷。到 2022 年耕地总量最低为 850 公顷,最高需求量为 950 公 顷。到 2022 年全市非农建设用地最低需求耕地 1350 公顷,最高需求耕地 1500 公顷。第三章 土地利用的战略方针和目标一、战略方针 坚持以农业为根底的方针,保持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土地利用上首先满足农业用地需求,认真贯彻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根本国策,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坚持全面开展农村经济的方针,使农林牧副渔业协调开展;坚持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的方针, 为全市社会经济开展提
15、供土地保障, 确保城市建设、 重点工程的用地需求。 坚持促进土地集约利 用和优化配置,深挖存量土地潜力,适度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规模;坚持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同步开展的原那么, 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 坚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 余的战略目标,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力度,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开展。二、战略目标到 2022 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全市土地生产率,优化用地结构,农林牧协调发 展,满足社会经济开展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具体目标:1、全市耕地到达 336140.77 万公顷,根本农田保护率到达87.69% ,保护面积 283117.00万公顷。改造中低
16、产田 10 万公顷。2、改造中低产林地,增加有林地面积,林地覆盖率到达13.00% 。3、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500 公顷以内,其中 60% 用地保证城市建设和重点建设工程需求。第四章 土地利用分配方案根据?榆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 “十一五 规划和 2022 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的主要目 标,通过对国民经济各重要部门以及对各种用地需求的预测和土地供给的可能条件,以 2004 年 为根底,到 2022 年时主要用地的调整方案如下:一、 2022 年用地分配第一方案 为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余,耕地开发量略高于各项建设占用量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 占有量。 25以上超坡耕地退耕还林 600 公
17、顷。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 1500 公顷以内, 年均 占用耕地 93.75 公顷。城市生态林建设占用耕地 10.00 公顷。1、耕地面积到达 336140.77 万公顷, 比 2004 年增加 200 公顷。 改造中低产田 10 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每年不低于 20 亿公斤。根本农田保护面积 283117.00 万公顷,保护比率 87.69% 。规划期内耕地增加量为 2510 公顷,耕地减少总量为 2310 公顷。 .2、园地面积规划期内增加 200 公顷,园地总面积到达 1024.09 公顷。增加面积来源于耕 地。3、林地增加 4980 公顷,其中:退耕还林 600 公顷,城市生态绿化用
18、地 10 公顷;滩涂造 林 500 公顷;居民点工矿用地内部及四旁植树造林 3870.00 公顷,林地总面积到达 61410.02 公顷, 林地覆盖率到达 13.00% 。4、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1673 公顷,其中耕地 1500 公顷。城市建设用地增加613 公顷,其中耕地 550 公顷; 建制镇和村屯非农业建设用地量为610 公顷, 其中耕地 550 公顷;重点建设工程用地量增加 450 公顷,其中耕地 400 公顷。主要是拓宽黑大公路、 榆山铁路等重点 工程用地。5、到 2022 年全市耕地增加总量为 2510 公顷。其中独立工矿废弃地复垦耕地 100 公顷, 土地整理增加耕地
19、200 公顷,未利用土地开发耕地 2210 公顷。规划期内全市未利用土地开发量 占全市现有未利用土地资源总量的17.73% 。二、 2022 年用地分配第二方案 与第一方案不同的是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和未利用土地开发数量。 增加量 2310 公顷, 耕地 减少量 2110 公顷。到 2022 年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1350 公顷。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 1480 公顷。 其中城市用地增加 580 公顷,其中耕地 530 公顷;农村非农建设用地量为 900 公顷,其中耕地 820 公顷。未利用土地开发耕地 2022 公顷,占全市现有未利用土地资源总量的16.13% 。复垦、整理耕地数量与第一方
20、案同。第五章 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分区是各种用地指标与结构调整的空间布局, 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 为了因地制宜地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为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用途管制效劳。根据市域内自然资源、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异规律,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变更详查、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态经济区划和农业综合区划, 我市土地利用分区布局采用土地地域分区和土地利用区二级 分区系统。全市共划分三个地域分区,三个土地利用区二级。一、地域分区我市地处长白山山地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不同地域土地利用结构不同,土地利用方 向与规划用途不同。根据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向的差异性, 划
21、分三个地 域分区。一、中西部粮豆薯平原生态区包括弓棚镇、 五棵树镇和新庄镇等 21 个乡镇182 个行政村。 全区幅员面积为 193126.00 公顷,占全市幅员面积的 40.88%,其中耕地 151548.40 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45.11% 。中 西部地势平担,土壤耕性良好,土质肥沃,是全市商品粮集中产区。它是榆树市的粮仓,以盛产 玉米、大豆等粮食著称省内外,林业生产以农田防护林为主,按三北防护林第一期工程设计, 全 部完成林网建设。 今后必须以更新改造和保护为主, 及时防治森林病虫害。 使现有防护林面积只 能增加不能减少,提高森林覆盖率。牧业具有农区牧业之特点, 即以农户分散饲养
22、为主,以农副 产品为主要饲料来源,要大力开展畜牧业,鼓励规模饲养。在商品粮基地乡镇,逐步建成生态型农业区。一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培肥 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是改善农田防护林结构,增强防风保水能力。三是改良耕作栽培制 度,有利于用地、养地。四是围绕区内小城镇建设抓好蔬菜、果树等园艺基地建设,积极扩大大 棚温室蔬菜面积。 五是扶持和开展农业机械化作业承包专业户, 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和提高农业 机械化水平。六是搞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进行农作物保护, 减少毒济危害。七是大力开展 农区畜牧业,兴办粮食、农副产品加工业。二、沿江河稻米麦水产低洼平原生态区本区包括松花江沿岸阶地平原和卡岔河谷
23、地, 以及拉林河岸的低洼地和东南部河谷川地。 全区包括红星乡、大岭镇、保寿镇等16 个乡镇的 123 个行政村。全区幅员面积为 175970.00公顷,占全市幅员面积的 37.25%,其中耕地 117723.77 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 35.04% 。本区 地势低洼平坦, 土质肥沃, 土壤耕性较差, 怕涝不怕旱。 水草丰富, 柳林茂密, 拥有荒草地 3905.00 公顷,占全市荒草地资源的 52.05% 。牧业生产除猪禽外,养牛专业户增多。今后开展方向,本 区应以建设水稻、玉米商品粮基地为主,要适当开展小麦, 扩大水稻面积,发挥以稻治涝的生产 优势。大力开发水资源,开展水产养殖业。全力营造江
24、河堤防护林、护岸林和薪炭林,实行林草 结合,保护农田,繁衍野生经济动植物,以利于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有方案地适度开发荒草 地资源。三、东南部粮林牧杂多种经营丘陵台地生态区本区包括东南部光明、谢家等 4 个乡镇的 83 个行政村。全区幅员面积为 103281.00 公顷,占全市幅员面积的 21.87% 。其中耕地 66668.60 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 19.85% 。林地 19646.73 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 53.20% ,是三个生态区林地面积最多的地域。本区地貌为浅 丘陵状台地区,地下水资源缺乏,防御自然灾害弹性能力较弱,岗地怕旱,洼地怕涝,很难适应 多变气候,因而大力开展以林牧
25、生产为主的多种经营有很大潜力。 开展方向应该林、 农并重, 逐 步以林为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多层次有山区特色的多种经营生态区。一是按 “三北 防护 林工程规划, 大力加强水土保持林、 用材林基地建设。 将 25以上的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 还园, 严格控制无方案开发耕地,注重水土保持,保持和维持生态平衡。二是每个乡镇都要建立以 果树、葡萄为主的果园。三是利用林间草地及野生植物资源开展养牛、养羊、养兔、养鹅等草食 畜禽。四是开展林木、水果加工业。五是改良土壤,增强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六是区内的 土桥、向阳、黑林等小城镇,要集中开展区内土特产品加工业;在光明、谢家两乡建设药材、山 楂、养兔
26、、用材林生产基地; 在土桥、黑林建设葡萄种植、 养牛、养蜂基地; 在光明花园山一带, 建立野生经济动物保护区,培育生态试验基地。二、土地利用分区 根据土地利用方向和土地用途的不同,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根底,依据规划原那么,土地利 用调整次序和经济建设,社会开展需要,分别在每个地域分区内划分三个土地规划用途控制区, 划定用地分区。即农业地区、建设用地区、未利用土地区。一农用地区 指为开展农业生产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包括规划所确定的全部现有耕地、林地、园地、 农业生产设施用地、农田防护林、农村道路以及农业土地后备资源等。全市农业用地区总面积 396729.32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83.99%
27、 。农用地区内划分三个小区,即耕地区、园地区和林地区。1 、 耕地区指为开展粮食、蔬菜及其它农作物生产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包括规划确定的全部现有 耕地,农业生产设施用地、农田防护林、农村道路用地、以及耕地后备资源等。全市耕地区总面积 357729.32 公顷,占农用地区土地总面积的 90.17% 。根据土地利用功 能又分为根本农田和一般农田。全市根本农田耕地面积 283117.00 公顷,占耕地区总面积的 79.15% 。按保护基数 322850.00 公顷计算,保护比率为 87.69% 。该区是我市主要粮食生产基地。除根本农田外,耕地区还有一般耕地 53023.77 公顷,占耕地区总面积的
28、14.82% 。这局部 耕地土地质量较差,有很大增产潜力。该区内还有非耕地 21588.55 公顷,占耕地区总面积的 6.03%。这局部土地主要是农村道路、沟渠和坑塘等。2 、 园地区指果园用地。包括现有成片的园地和规划确定的宜园土地后备资源。 全市规划确定的园地区面积为 1000.00 公顷,占农用地区总面积的 0.25% 。3、林业用地区 指开展林业和改善生态环境划定的土地区域。包括现有林地、已列入生态建设规划的造 林地、规划的退耕还林耕地和宜林的后备土地资源。全市规划的林业用地区,面积为 38000.00 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9.58% ,主要分布 于东南部丘陵林农区。二建设用地区
29、指城市、建制镇、乡村居民点、独立工矿建设、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等需要划定的 土地区域。全市规划的建设用地区总面积 42385.17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97% 。该区又分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和其它建设用地区。1、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城镇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 该区规划面积为 4151.19 公顷, 占全市建设用地区总 面积 9.80% 。其中城市规划面积 2068.52 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区的 49.83%;全市 16 个建制镇 规划面积 2082.67 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区的 50.17% 。2、村屯建设用地区是指村屯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全市村屯
30、居民点规划面积 30190.85 公顷,占全市建 设用地总面积 71.23% 。3、独立工矿用地区 指独立于城镇、村屯建设用地区以外的工矿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包括独立工矿和 特殊用地,面积 981.46 公顷,占全市建设用地区总面积的2.31% 。4、其它建设用地区指交通运输、 水利设施建设用地。 面积 7061.67 公顷,占全市建设用地区总面积的16.66% 。三未利用土地区 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区域。包括荒草地、沼泽地、裸土地等未利用土地和河 流水面、滩涂等其它土地。总面积 33262.51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7.04% 。第六章 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1、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领导,建立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太阳能工程招标文件3篇
- 工程围挡施工合同书
- 住宅质量保证书重要信息梳理3篇
- 劳动合同管理与员工参与3篇
- 公租房抽签现场代理书3篇
- 土地承包关系的结束法律程序3篇
- 日用百货批发市场调研考核试卷
- 毛皮制品加工质量管理手册考核试卷
- 生物质燃烧发电与气化发电对比考核试卷
- 纤维素纤维的生物医学工程应用进展考核试卷
- 21《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车辆应急预案方案恶劣天气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精美课件
- 枇杷文化知识讲座
- 浙江伟锋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拉米夫定、50吨恩曲他滨、30吨卡培他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四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
- 八年级家长会领导讲话4篇
- 美世国际职位评估体系IPE3.0使用手册
- 焦虑抑郁患者护理课件
- 户外招牌安全承诺书
- JGT471-2015 建筑门窗幕墙用中空玻璃弹性密封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