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校贷款风险控制研究黄明卿【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长。由于财政拨款不能满足高校的经费需求,许多高校开始利用贷款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运用教育部、财政部提出的高校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进行案例分析,指出了该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模型进行改进:一是应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基金的影响;二是应给出确定增长率的具体方法,以增强可操作性;三是由于计算期的取值对贷款额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对计算期的取值范围加以界定;四是应将高校事业增长的假设条件修正为“高校在未来一定期
2、间内呈持续稳定或增长发展的趋势”。论文最后,对高校贷款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完善高校的管理责任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的队伍建设;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建立贷款审批和备案制度。(这一摘要是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采用间接的描述方式,则可以作如下表述: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长。由于财政拨款不能满足高校的经费需求,许多高校开始利用贷款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运用教育部、财政部提出的高校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进行案例分析,指出了该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提出控制高校贷款风险的措施。(
3、间接表述不可取)关键词:高校,贷款额度,风险评价,模型引言自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需求急剧增长,在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高校普遍采用了贷款运营的发展模式。从1999年到2003年,高校的在校生人数从413.4万人增长到1108.6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25.85%,而在此期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从4431601.2万元,增长到8405779万元,年增长率为18.77%。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与高校在校生的增长速度极不相称,导致高校扩招以后经费严重不足。实施扩招战略后的几年中,银行贷款成为高校建设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成为解决教学资
4、源不足的主要手段之一。当然,贷款是需要还本付息的,高校“赤字运转”,如果不能还本付息,将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形成贷款风险,引发财务危机。据S教育新闻报到:“2005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一份名为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社会蓝皮书称,为了扩建或吸引人才,部分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举债,并热衷于圈地和参与大学城建设,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至20亿元,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亿至2000亿元之间。” 2005年全国共有高校1792所,这样看来,平均1所高校贷款1亿元左右。由于许多高校的贷款余额太大,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能力。高校贷款的风险已经凸现
5、,这一问题引起教育部、财政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的贷款额度是多少才是合适的、怎样评价和控制高校的贷款风险等问题,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之一。一、财务风险与高校贷款风险(一)财务风险的界定风险(risk),在词典中解释为“遭遇危难,损失或伤害等之可能或机会。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是在各项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筹资风险,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收益分配风险,因收益分配给组织今后的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投资风险,因难以预测的因素
6、导致投资报酬收益率与预期值偏移的可能性和投资本金损失的可能性。(二)高校贷款风险高校贷款是高校的一种负债行为,其实质是高校对银行的一种债务。这种债务需要在约定的时间还本付息。自1999年我国高校实施扩招战略以来,财政拨款及其他资金来源已经难以满足经费支出(包括办学设施投资及日常经费开支)的需求,许多高校选择了向银行借款以弥补经费投入的不足。贷款行为使高校取得资金的同时,也增加了高校的负债。贷款资金的使用是有代价的,其代价的形式就是贷款利息。而贷款的高校必须在约定的时间还本付息。高校贷款风险是指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由于贷款失当,以及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高校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7、,贷款风险属于财务风险范畴,换句话说就是高校财务风险包含高校贷款风险。高校贷款是当前许多高校负债的主要形式,而高校负债的范围不仅包括高校贷款,还包括其他负债。因此,高校贷款风险不同于高校负债风险。由于高校负债而且产生的财务风险称作负债风险。高校贷款风险也不等同于财务风险,产生和诱发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主要源于社会政治背景、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和内部管理的不确定性等。二、高校贷款的成因及贷款风险分析(一)高校贷款的成因分析高校贷款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国家投入经费不足。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发展迅速,学校规模扩张很快,国家投入不足是高校贷款的直接原因。1999年至2003
8、年以来,我国高校在校生与财政性经费投入情况如表一所示:表11999年至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与财政性经费投入情况表 项目及增长率年 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万元)比上年增长(%)在校生人数(万人)比上年增长(%)19994431601.224.22413.421.272000531185419.86556.134.5220016328003.519.13719.129.312002752146318.86903.425.632003840577911.761108.618.51年均增长806373.518.77153.5425.85(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年鉴)高校在校生年均增长25
9、.85%,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则只增长18.77%,两者极不相配。而在我国,普通高校90%以上是公办高校,其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财政拨款,财政拨款又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主要构成部分。经费来源的不足成为因扰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瓶颈之一。2高校具有法人资格有银校合作的影响。高校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具备贷款主体资格,加之学校规模扩大致使高校产生金融服务需求,如银行上门代收学杂费或在各网点代收学杂费,向学校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等。银校合作给学校向银行贷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建立在银校合作基础上的高校信用贷款实质上是用收费权作抵押的一种特殊的抵押贷款,这种抵押有的以书面的形式约定,有的则以口头或默认的方式存在
10、。(二)高校贷款风险分析高校贷款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费投入不足。依据前述扩招学生增长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的叙述可知,近年来中央与地方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的绝对额不断增加,但仍与高校扩招速度不相适应,高校依靠财政投入的经费偿还贷款是不现实的。2学费收入主要用于补偿办学投入。扩招后的学费、住宿费收入用于补偿办学条件都困难,连续扩招的高校就更困难。因此,在扩招后的较短时期内用学费还贷是不现实的。3公办高校将还贷寄希望于国家。公办高校的投资主体是国家,管理体制中的经济责任未能真正体现校长负责制,造成校长们只管贷款发展,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偿还贷款本金。有的校长甚至说如果学校无力偿还贷款本息,
11、大不了我这个校长不当了,根本没有把贷款风险当回事。4投资项目收益不确定性可能给学校造成负担。有的高校贷款兴办企业,如宾馆、饭店等,甚至购买股票、债券等进行投资。由于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当收益未能补偿贷款利息时,投资项目就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包袱。如果发生投资项目严重亏损,则可能造成学校的财务危机。5贷款结构不合理产生的贷款风险。到期还款日过于集中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不合理现象。如一所在校生10000人左右的地方某高校银行贷款1.2亿元,从总额上来说不算太多,但贷款只分为三笔,每笔4000万元。这样的贷款安排即便是每年允许转贷,也必须随时准备4000万以上的存款余额,才能满足先还后贷的需要,同时,
12、资金存量还要满足学校日常经费支出的需要,周转余额要求太高。6高校发展规划和层次定位不确定性产生的贷款风险。贷款为发展,发展为升格,升格后能招到更多的学生,学校能借到更多的贷款,学校的规模和实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硬件、师资和招生以及升格等是否按照良性循环进行发展。如果不能,则产生贷款风险,即贷款投入建设却招不到学生等意想不到的后果,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境地。7利率变化对高校贷款风险的影响。银行贷款利率的波动对高校的财务状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利率上调会增加利息支出,造成资金困难等。8民间资本难进入公办高校领域。因公办学校投入机制及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原则,民间资本不能进入高校。这就使高校
13、除了国家投入以外,其他资本不能流入,而只能依靠借(贷)款来补充经费投入的不足。9高校贷款管理责任缺位产生的贷款风险。缺乏责任人制度,投资预算可能失控。各高校普遍缺乏还贷机制,未对学校中长期财务工作,包括对贷款的管理进行详细的规划。三、高校贷款款额度与风险评价模型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 (教财200418号)提出了高校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以下是高校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介绍:(一)基本思路高校贷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未来一定期间内每年具有可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的可偿债资金。在综合考虑未来经费收支增长、资金现值、事业基金中一般基
14、金的余额等因素后,对可偿债资金进行计算并适当调整,即可确定贷款控制额度。高校可据此对自身贷款规模予以合理控制。(二)基本设定高校不能因偿还贷款本息而影响现有基本办学能力和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高校事业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呈稳定增长的态势;不考虑非常态的不可预计与不可控制的情况(如获得国家财政重点支持、获得大宗无指定用途捐款等);将高校视为一个整体,不考虑内部各级次的资金分布状况。(三)贷款控制额度测定模型1非限定性净收入的确定。高校的收入来源可分为限定性收入(有指定用途)和非限定性收入(无指定用途)两大类。必要刚性支出=(基本支出科研支出已贷款利息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非限定性净收入=非限定性
15、收入必要刚性支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计算非限定性净收入时,必须确保非限定性收入与必要刚性支出的口径一致。2增长率的假设。根据高校事业稳定发展的基本设定,进一步设定非限定性收入与必要刚性支出按同比例增长,则高校的非限定性净收入也将按同样速度递增,具体增长比例应按照审慎性原则确定。3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为平衡各年收入与支出中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Ro为基数,以N年期同期银行平均贷款利率i为折现率,计算未来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具体方法如下:(1)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Ro近两年非限定性净收入之和/2(2)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Ro×现值系数f f =
16、 (1+g)n /(1+i)n -1 (1+g)/(g-i)式中,g为设定的非限定性净收入增长率,n为期间数(年),i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4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由于高校事业基金一般基金余额中仍有部分资金可用于偿还贷款本息,因此,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加上一般基金中可用于偿债的资金(可按一般基金的20%50%测算),即可测算出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指N年期内累计贷款余额的最大值,不包括已经偿还的贷款)。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一般基金中可用于偿债资金5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假定高校新、旧贷款均需在N年期内全部偿还,则: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
17、累计贷款控制额度-累计未偿还贷款余额(四)贷款风险程度评价方法现有贷款风险指数=累计未偿还贷款余额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现有贷款风险程度评估标准如下:0.8贷款风险指数1, 高风险;0.6贷款风险指数0.8, 较高风险;0.4贷款风险指数0.6, 中等风险;0.2贷款风险指数0.4, 较低风险;0贷款风险指数0.2,基本无风险;如现有贷款风险指数1(或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0)时,则表明高校在该期间内暂无贷款能力,不能再增加任何新的贷款。(五)模型的特点分析本模型中包含大量设定前提,有关测算结果的准确性视设定条件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而定。该模型计算的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或现有贷款风险指数是在
18、考虑了相关各项收入支出的前提下计算出来的,是综合性指标。该模型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按一般基金的20%-50%参与计算贷款额度。各个高校的情况可能差别很大,一般基金是否参与贷款额度的计算,以及参与计算的比例如何,还要结合具体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定。2该模型中未给出确定增长率预测的具体方法。怎样计算增长率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增长率确定的方法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许会存在很大的差异。3该模型中未给出确定计算期数(N)的具体期限指导。从理论上来说(在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N越大,则计算出来的贷款控制额度越大,但实践中银行对待高校的偿债能力的判断大多考虑的期限可能较短。从风险的角度看,期限越长,取得
19、相应收入的风险越大,所以,选择的N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4该模型设定高校事业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呈稳定增长的态势,即g0。事实上,g0时,该模型仍然是有“意义”的。四、高校贷款额度与贷款风险程度的案例分析(一)计算贷款控制额度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提出的高校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对某高校(以下称“A高校”)2001年至2010年的贷款额度及贷款风险程度进行测定。A高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0000人,教职工520人,在最近过去的5年中,学校在校生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000人。本文使用的A高校有关财务数据中,20012005年是真实的数据,20062010年是预测数据。测算贷款额度及贷款风险程度时,分
20、别使用N=1,2,3,4,5,6,7,8,9,10等。A高校的有关财务数据下表所示:表2 A高校20012010年非限定性净收入计算表单位:万元年份收入 数值或支出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一、非限定性收入28443608391544765195599769718103941910948其中:财政拨款828128913801648182922552780342742255209二、刚性必要支出1695164225623186299735314161490357776808三、非限定性净收入11491966135312902162246528
21、10320036414141(资料来源:A高校2001-2005年度决算报表及预测数据)表2的数据中,2001-2005年非限定性收入、财政拨款、刚性必要支出的数值是年度决算数据,2006-2010年数据是根据2001-2005平均年增长率,乘于上年数计算得出的。2006年的数值等于2005年的数值乘于平均年增长率,2007年的数据等于2006年数值乘于平均年增长率,依次类推。表中的非限定性净收入的数值等于非限定性收入减去刚性必要支出。为了适应教育部、财政部的贷款额度控制模型计算的需要,我们进一步计算A高校的相关收入与支出的增长率。2001-2005年有关增长率的计算如下表所示:表32001-
22、2005年度有关增长率计算表(%) 年份项目 增长率200120022003200420054年平均增率一、非限定性收入26.868.5114.3315.2616.24其中:财政拨款55.687.0619.4210.9823.28二、刚性必要支出-3.1356.0324.36-5.9317.83三、非限定性净收入71. 11-31.18-4.6667.6025.72从表3中得知,增长最快的是非限定性净收入,其次是财政拨款,第三是刚性必要支出,增长率最慢的是非限定性收入。本着稳健的原则,计算贷款额度所使用的非限定性净收入增长率我们选用非限定性收入增长率和刚性必要支出增长率的算术平均数。即:非限定
23、性收入的增长率(非限定性收入增长率刚性必要支出增长率)/2=17.04%依照前述的相关资料,分别计算A高校以2001-2005年年末为观测点的贷款控制额度,计算结果如表4、表5、表6、表7、表8所示:表4 以2001年末为观测时点的累计贷款控制额度计算表单位:万元 第N年与时点项 目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12345678910贷款控制额度936193030294243557970538682104821246914660表5 以2002年末为观测时点的累计贷款控制额度计算表单位:万元 第N年与时点项 目20032004200520062
24、00720082009201020111201212345678910贷款控制额度1753365357568077106311345016565200072380727997(注:Ro根据表2中的2001、2002年非限定性净收入计算;g=17.04%;i=6%)表6 以2003年末为观测时点的累计贷款控制额度计算表单位:万元 第N年与时点项 目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12345678910贷款控制额度1865389061308603113251432817647213152536429928(注:Ro根据表2中的2002、2003年非限
25、定性净收入计算;g=17.04%;i=6%)表7 以2004年末为观测时点的累计贷款控制额度计算表单位:万元 第N年与年历项 目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12345678910贷款控制额度149431064890685990261141814061169822020623761(注:Ro根据表2中的2003、2004年非限定性净收入计算;g=17.04%;i=6%)表8 以2005年末为观测时点的累计贷款控制额度计算表单位:万元 第N年与年历项 目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1234567
26、8910贷款控制额度1939404463748946117771490118353221672637931022(注:Ro根据表2中的2004、2005年非限定性净收入计算;g=17.04%;i=6%)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的贷款控制额度计算条件设定,出于稳健的考虑,按一般基金的20%参与计算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近几年A高校的一般基金余额200万元左右,则参与以上各年贷款额度计算的金额为40万元。计算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发现,除2001年的第4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偏低外,其他年度观测的第4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都在8000万元左右,这个数值接近A高校3年以来银行贷款的余额,
27、也是贷款给A高校的银行认可的贷款限额。这说明各家银行以45年期为还清所有贷款假设来计算累计贷款控制额度。如果是以4年期为还清所有贷款期限,则银行几乎是按照累计贷款控制额度的100%来发放贷款;如果是以5年为还清所有贷款期限,则银行大约是按照累计贷款控制额度的70%-80%发放贷款。从稳健的角度考虑,银行最有可能选用的N是5,即以5年期为还清贷款的期限作为假设条件计算确定高校的累计贷款控制额度。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的计算模型,假定高校新、旧贷款均需在N年期内全部偿还,则: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累计未偿还贷款余额根据在前面的计算结果及分析得知,2001-2005各年末为观测
28、时点计算出来的5年期贷款控制额度分别为:5579万元、10631万元、11325万元、9026万元和11777万元。A高校2001-2005年末的实际贷款余额分别是:5080万元、6280万元、7800万元、7800万元、7800万元。下面计算5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表9N5(年)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单位:万元观测时点(年末)贷款额度20012002200320042005累计贷款控制额度55791063111325902611777年末贷款余额50806280780078007800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4994315352512263977(二)计算现有贷款风险指数根据上述有关贷款额度的
29、计算结果,下面计算现有贷款风险指数。现有贷款风险指数累计未偿还贷款余额/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基于前述的分析,选用N5(年)计算各观测时点现有贷款风险指数,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0 现有贷款风险程度计算表(N5)观测时点(年末)贷款余额或额度20012002200320042005累计未偿还贷款余额508062807800780078005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55791063111325902611777现有贷款风险指数0.90.60.70.90.7风险程度描述高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较高风险上表中的风险程度描述,是根据贷款风险程度评价方法确定的。为了与N5(年)期进行比较,下面分别计算
30、N3,4,6(年)期的现有贷款风险指数。N分别等于3、4、6时,计算的现有贷款风险程度分别如表11、12、13所示:表11 现有贷款风险程度计算表(N3)观测时点(年末)贷款余额或额度20012002200320042005累计未偿还贷款余额508062807800780078003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30295756613048906374现有贷款风险指数1.71.11.31.61.2风险程度描述超贷款额度超贷款额度超贷款额度超贷款额度超贷款额度表12 现有贷款风险程度计算表(N4)观测时点(年末)贷款余额或额度20012002200320042005累计未偿还贷款余额50806280780
31、0780078004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42438077860368598946现有贷款风险指数1.20.80.91.10.9风险程度描述超贷款额度较高风险高风险超贷款额度高风险表13 现有贷款风险程度计算表(N6)观测时点(年末)贷款余额或额度20012002200320042005累计未偿还贷款余额508062807800780078006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705313450143281141814901现有贷款风险指数0.70.50.50.70.5风险程度描述较高风险中等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从表11、12、13的计算结果中,我们发现N3或N4不可取,理由是N3时,各观测时点的贷
32、款余额均超过累计贷款控制额度;N4时,有两个年度的贷款余额超过累计贷款控制额度,两个年度的贷款风险指数为高风险,一个年度的贷款风险指数为较高风险,也是不可取的,因为银行至少不会让其贷款发放金额超过控制额度。当N6时,有3个年度的贷款风险指数属中等风险,两个年度的贷款风险指数属于较高风险。这个评价结果也是不可取的,理由是这样的风险评价与银行对该高校的贷款风险态度不相符。就拿2005年末的情况来说,A高校当时向银行提出追加贷款1500万元,用于学生公寓楼建设,但各家银行出于风险考虑都不同意追加贷款。这就说明该高校的贷款余额的风险程度已经进入高风险或较高风险区域。而N6计算的结果显示2005年的贷款
33、风险程度是中等风险,即使再追加1500万元贷款,风险程度仍是中等风险,其风险程度计算如下:(2005年末)现有贷款风险指数(7800+1500)/149010.6这样的计算结果与各银行的判断不一致,所以是不可取的。我们的判断应当结合银行的角度才是有意义的,因为只有银行认可了才可能放款。因此,我们用N=5来计算现有贷款风险指数,合理反映了A高校的现有贷款风险程度。(三)贷款额度及风险程度测定结果分析通过前述的计算结果及分析显示,预期还清贷款的期限越长,累计贷款控制额度越大;高校的一般基金余额越大,在参与计算比例(20%-50%之间选定一个比例)不变的情况下,累计贷款控制额度越大。通过前述的计算与
34、分析,笔者认为计算高校累计贷款额度及现有贷款风险指数,用N5(年)较为合适。(四)对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的改进根据前述的计算与分析,笔者发现教育部、财政部的高校贷款额度控制与贷款风险评价模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现就这些不足对该模型进行改进:1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考虑一般基金对计算贷款额度的影响。高校的一般基金余额越大,累计贷款控制额度越大。要结合各高校的具体实际情况,经过分析后,合理确定一般基金是否参与贷款额度的计算,或者是参与计算的比例是多少。2给出确定增长率的具体方法,以增强可操作性。本着稳健原则,用过去的若干年的事业平均增长率来估计计算贷款额度时所用的增长率(g),避免了某个年份
35、指标突变产生的影响。至于选择哪个具体数字作为计算的期数,应当根据该高校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而定。3由于计算期的取值对贷款额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应对计算期的取值范围加以界定。前述的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A高校的贷款控制额度及现有贷款风险指数与银行判断相符的是N5时的计算结果。由此,建议计算贷款控制额度和现有贷款风险指数时使用N=5年。4将高校事业发展增长的假设条件修正为“高校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呈持续稳定升增长发展的趋势”。该模型设定高校事业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呈稳定增长的态势,即g0。事实上,g0时,该模型仍然是有“意义”的。因此将假设条件修正为“高校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呈持续稳定或增长发展的趋势”。当g为负时
36、(而且从银行的角度看认为这种负增长是重要的),银行会认为风险增大而提前收回贷款,这时再计算贷款控制额度就没有现实意义了。但招生规模不变或略有下降,总体上在校生规模变化不大时,可以看作是g为0。五、高校贷款风险控制措施(一)完善高校管理责任制当前,我国的高校管理经济责任制度并不完善,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中没有明确规定校长在管理高校过程中的经济责任。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还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教财200014号),都对高校的财务工作责任问题作出了规定,即校(院)长对高校的财务工作负责。但怎样负责就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
37、以至于只要校(院)长们没有往已腰包里装钱,管理上出多大的错也难以追究其经济责任。为此,建议教育部、财政部研究制定高校校(院)长经济责任的落实方案,明确存在什么样的管理失误,要承担怎样的赔偿等问题。也只有高校的校(院)长们承担了一定的经济责任,才能体现管理上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否则就只有权利,没有义务了。(二)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自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快速扩大,许多高校采用了贷款弥补经费投入不足的发展模式。有了贷款就有了新的管理问题,包括贷款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决策、贷款项目投资带来的收入与支出对学校收支的影响、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分析与预测等。要想很好地
38、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才行。各高校应当高度重视财会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及继续教育等形式来推动财会人员的知识更新,完善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用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三)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贷款风险控制所谓贷风险预警系统就是指在贷款风险控制中,通过高校现有贷款风险指数的监测,对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贷款风险进行预测的一种财务分析系统。高校贷款风险预警系统在设计上应具有如下功能:1、信息采集功能;2、信息分析功能;3、信息预测功能;4、综合判断功能;5、跟踪监控功能;6、预警提示功能;7、对策支持功能。以人机对话方式对不同警
39、级状态提供对策方案。(四)建立贷款审批和备案制度每年年度终了,根据“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测算各高校现有贷款风险指数。凡现有贷款风险指数大于0.6,即较高风险以上的高校的新增贷款均纳入审批范围;凡贷款风险指数低于0.6(含0.6)的学校的新增贷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贷款高校实行大额贷款备案制度。凡累计贷款余额达到本校近三年平均总收入10%的高校,必须将所有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年度贷款额度方案、具体还贷计划和措施等相关材料报送主管部门备案。总结与展望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长。由于财政拨款不能满足高校的经费需求,许多高校开始利用贷款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由于贷款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偿还本金和利息,因此对高校而言存在一定的风险。贷款给高校扩招提供了经费保障,但这种经费来源是暂时的。贷款是要在一定的期限内归还的,存在一定的风险。高校可能会因为贷款利息负担过重或不能偿还到期本金而陷入财务困难,甚至是财务危机。为了便于对高校贷款风险进行监控与评价,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加强高校贷款管理,同时提出了高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本文对高校贷款风险等问题进行研究,阐述了有关贷款风险理论,并对高校贷款的成因及产生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研究生定向协议书盖章
- 维护生产协议书
- 2025劳动合同将实行备案制度
- 2025年短视频创作者打赏分成协议
- 2025年班车租赁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低空经济航空旅游市场前景预测与产业链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厂房金刚砂耐磨地坪厚度检测技术报告
- 2025年宠物老年护理行业服务评估与改进方向
- 产品尚佳营销方案
- 联通相同营销方案
- 污水处理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改进方案
- 2025年上半年信息技术处理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学二年级安全消防课件
- 2025陕西康复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8人)备考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青海黄南州泽库县财政局招聘编制外辅助人员15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物业公司安全检查制度
- 小学美术湘美版(2024)二年级上册(2024)教学设计(附目录)(2025秋编)
- 商城商家入驻协议合同
- 2026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项目申报要点
- 高胆固醇自我防治方案
- 杭州地铁笔试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